在高考地理中,坡向是一个重要概念。坡向主要分为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一、阳坡和阴坡
1.光照和热量方面:阳坡是朝向太阳的山坡,一般在北半球,阳坡为南坡,南半球则为北坡。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所以温度较高。例如,在山地的阳坡,植被生长的热量界限会比阴坡更高一些,像在同一座高山上,阳坡可能更适合种植喜温植物。在雪线分布上也有体现,一般情况下,阳坡雪线海拔比阴坡高,因为阳坡温度高,积雪融化速度快。
2.土壤和植被方面:阳坡的土壤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蒸发相对旺盛,所以土壤湿度可能相对较低。这使得阳坡和阴坡的植被类型可能不同。比如,在温带山地,阴坡可能因为水分条件较好,生长着比较茂密的森林,像云杉林;而阳坡可能由于较干燥,植被以耐旱的草本植物或者灌丛为主。
二、迎风坡和背风坡
1.降水方面:迎风坡是气流上升的坡面,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结,容易形成降水。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迎风坡,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在这里被迫抬升,产生大量降水,形成了世界雨极之一的乞拉朋齐。而背风坡是气流下沉的坡面,空气下沉过程中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在山脉的背风坡往往会出现雨影区,比如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因为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形成了巴塔哥尼亚沙漠。
2.气候和植被方面:迎风坡降水丰富,气候较为湿润,植被往往比较茂密,而且以森林植被为主。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类型可能是荒漠或者草原。同时,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温垂直递减率也可能不同,迎风坡由于水汽多,空气湿度大,气温垂直递减率可能较小;背风坡由于空气干燥,气温垂直递减率可能较大。
三、坡向判断
1.利用太阳方位判断阳坡和阴坡
(1)北半球:在北半球,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南方天空。所以,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例如,在分析我国华北地区山地的坡向时,南坡能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是阳坡。可以通过观察山地两侧植被生长差异来辅助判断,阳坡植被受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影响,生长相对茂盛,或者植被类型更偏向于喜阳植物。
(2)南半球:南半球太阳大部分时间在北方天空,北坡是阳坡,南坡是阴坡。比如,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北坡,由于是阳坡,热量和光照条件优于南坡,在相同海拔高度下,北坡的植被可能更繁茂。
2.根据盛行风向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1)结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判断: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下,比如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域,盛行上升气流,没有明显的迎风坡和背风坡之分。但在信风带,如东北信风带控制的区域,山地的东北侧为迎风坡,西南侧为背风坡。以马达加斯加岛为例,岛的东部受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是迎风坡,降水丰富;西部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2)结合海陆位置和季风判断:在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区,如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山地的东南侧为迎风坡;冬季盛行西北风,山地的西北侧为迎风坡。例如,台湾岛的山脉,夏季时,山脉的东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冬季时,山脉的西北坡是迎风坡,降水也相对较多。
3.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1)观察等高线疏密和弯曲方向:一般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如果在地形图上看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可能是山谷,山谷的一侧如果有山脉,其凸出方向的山坡可能是迎风坡(在考虑风向的情况下)或者阳坡(根据太阳方位判断)。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可能是山脊,山脊的一侧山坡可能是背风坡或者阴坡。
(2)结合地形和水系分布判断:河流通常发育在山谷中,顺着山谷的山坡可能是迎风坡。如果山脉两侧水系分布明显不同,水系发育良好的一侧山坡可能是迎风坡,因为降水丰富,有利于河流发育。
需要上述详细资料的朋友,关注我的博客后,私信我免费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