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皮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在对抗地心引力和胶原蛋白的流失。
现在手机上或电脑里,磨皮插件或滤镜顺应人们的需求,非常之多,但它们通常都有一些明显的问题,如:
1、该磨的、不该磨的都给磨了,主次不分,可控性差。
2、磨皮之后,塑料感强。作为人的皮肤应有的纹理全部消失,原图的质感完全丧失。
本文介绍的反相高低频技术磨皮法,高效快速,可控性好,质感流失少。
◆ ◆ ◆
一般步骤及说明
1、复制或盖印图层。
2、反相。
快捷键:Ctrl/Cmd + I
3、更改图层混合模式为“亮光”或“线性光”。
4、转换为智能对象。
说明:
转为智能对象后,对其所应用的滤镜和命令均为智能滤镜,有利于后续再次调整相关参数。
5、Ps菜单:滤镜/其它/高反差保留。
提示:
高质量人像照片中,半径值以皮肤上能展现毛孔轮廓为准,如 21,27 等。
6、Ps菜单:滤镜/其它/中间值。
提示:
半径值与高反差保留的半径值一致或更小,如 3 等等。
此步也可以使用Ps菜单:滤镜/模糊/高斯模糊,但高斯模糊滤镜对边缘处的影响远远大于中间值滤镜。
7、对图层建立黑蒙版,以白色画笔涂抹非结构边缘的区域。即,避开眼睛、眉毛、嘴唇、鼻翼、脸部外轮廓等区域。
提示:
如果脸部在画面中占比很大,也可使用白蒙版加黑画笔的方式,将不需要磨皮的区域擦出来。
8、根据需要可再次调整两个滤镜的参数,来控制磨皮程度。
(1)高反差保留滤镜
半径值越大,磨皮程度越高,对光影关系的改变也就越大;
半径值越小,磨皮程度越低。
(2)中间值滤镜
半径值越大,磨皮程度越低;
半径值越小,磨皮程度越高。
比较图
◆ ◆ ◆
小结
1、本方法属无损操作,不破坏原图。
2、建议将以上步骤存储为动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请参阅《动作(基础篇)》。
3、可以根据原图肤质任意调整磨皮程度。
4、磨皮之后,被磨区域的光影层次感减弱,所以一般还需要通过加深减淡技术来加强。
请参阅《加深减淡技术》。
5、反相高低频技术还可用于其它需要平复光影的场合。
“有钱的捧个钱场,好看的点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