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务
事务只是一个改变,是一些操作的集合;用专业的术语讲,它就是一个程序的执行单元;事务本身其实并不包括常说的4个特性,我们需要通过某些手段,尽可能的让这个执行单元满足这四个特性,那么,我们就可以称它为一个事务,或者说是一个正确的事务,完美的事务。
2 四特性
- 原子性:满足原子操作单元,对数据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失败。
- 一致性:事务开始和完成,数据都必须保持一致。
- 隔离性:事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中间状态对外不可见。
- 持久性:数据的修改是永久的。
3 隔离级别
3.1 并发情况下事务引发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多个单元操作并发执行,会出现这么几个问题
- 脏读:A事务还未提交,B事务就读到了A事务的结果。(破环了隔离性)
- 不可重复读:A事务在本次事务中,对自己未操作过的数据,进行了多次读取,结果出现了不一致或记录不存在的情况。(破坏了一致性,update和delete)
- 幻读:A事务在本次事务中,对自己未操作过的数据,进行了多次读取,第一次读取时,记录不存在,第二次读取时,记录出现了。(破环了一致性,insert)
3.2 解决(制定标准)
为了权衡【隔离】和【并发】的矛盾,ISO定义了四个事务的隔离级别,每个级别的隔离程度不同,允许出现得到副作用也不同。
- 读未提交(read-uncommitted):最低一级别,只能保证持久性
- 读已提交(read-committed):语句级别的
- 可重复读(repeatable-read):事务级别的
- 串行化(serializable):最高级别,事务与事务完全串行化执行,毫无并发可言,性能极低。
3.3 实现(InnoDB)
- 锁机制:阻止其它事务对数据进行操作,各个隔离级别主要体现在读取数据时加的锁和释放时机。
– RU:事务读取的时候,不加锁。
– RC:事务读取的时候加行级共享锁(读到才加锁),一旦读完,立刻释放(并不是事务结束)。
– RR:事务读取时加行级共享锁,直到事务结束时才会释放。
– SE:事务读取时加表级共享锁,直到事务结束时,才会释放。
以上为主要不同
- MVCC机制:生成一个数据快照,并用这个快照来提供一定级别的一致性的读取,也成为了多版本数据控制。
– 实际就是【CAS(compare and swap)版本控制】和【读写分离】的思想
– 主要作用于RC和RR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