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
1.1 程序 vs 进程 vs 线程
术语 | 概念 |
---|---|
程序 | 是指令和数据的有序集合,其本身没有任何运行的含义,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 |
进程 | 是执行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系统资源分配的单位。 |
线程 | 通常在一个进程中可以包含若干个线程,一个进程至少有一个线程。线程是CPU调度和执行的单位。 |
1.2 并发 VS 并行
术语 | 概念 |
---|---|
并发 | 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即交替做不同事的能力,多线程是并发的一种形式。 |
并行 | 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即同时做不同事的能力。 |
2. 线程实现(重点)
线程的创建方式如下:
- 继承Thread类
- 实现Runnable接口
- 实现Callable接口
2.1 Thread类
步骤:
- 自定义线程类继承Thread类
- 重写 run() 方法,编写线程执行体
- 创建线程对象,调用 start() 方法启动线程
// 创建线程方式 1 : 继承Thread类,重写run方法,调用start方法开启线程
//总结: 注意,线程开启不一定立即执行,由CPU调度执行
//第一步:继承Thread类
public class Thread1 extends Thread{
//第二步:重写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 run方法线程体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这里是run方法-----"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ain线程,主线程
//第三步:调用start方法开启线程
Thread1 thread1 = new Thread1(); //创建一个线程对象
thread1.start(); //调用start方法开启线程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这里是main方法-----" + i);
}
}
}
执行结果:
这里是main方法-----0
这里是main方法-----1
这里是main方法-----2
这里是main方法-----3
这里是main方法-----4
这里是main方法-----5
这里是main方法-----6
这里是main方法-----7
这里是main方法-----8
这里是main方法-----9
这里是main方法-----10
这里是main方法-----11
这里是main方法-----12
这里是main方法-----13
这里是main方法-----14
这里是main方法-----15
这里是main方法-----16
这里是main方法-----17
这里是main方法-----18
这里是main方法-----19
这里是run方法-----0
这里是run方法-----1
这里是run方法-----2
这里是run方法-----3
这里是run方法-----4
这里是run方法-----5
这里是run方法-----6
这里是run方法-----7
这里是run方法-----8
这里是run方法-----9
2.1 Runnable接口
步骤:
- 自定义线程类实现 Runnable接口
- 实现 run() 方法,编写线程执行体
- 创建该实现类的实例,并将此实例作为创建Thread对象时传入的参数
- 调用该Thead实例对象的 start() 方法启动线程
//创建线程方式2:实现Runnable接口,重写run方法,执行线程需要丢入Runnable接口实现类,调用start方法
//1. 实现Runnable接口
public class Thread2 implements Runnable{
//2. 重写run方法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这里是run方法-----"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创建 Runnable 接口的实现类对象
Thread2 thread2 = new Thread2();
//4. 创建线程对象,通过线程对象来开启我们的线程,代理模式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thread2);
thread.start(); //调用start方法开启线程
//上面两句可以简写为
//new Thread(thread2).start();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这里是main方法-----" + i);
}
}
}
执行结果:
这里是main方法-----0
这里是run方法-----0
这里是run方法-----1
这里是main方法-----1
这里是run方法-----2
这里是main方法-----2
这里是run方法-----3
这里是run方法-----4
这里是run方法-----5
这里是run方法-----6
这里是run方法-----7
这里是main方法-----3
这里是run方法-----8
这里是main方法-----4
这里是main方法-----5
这里是main方法-----6
这里是main方法-----7
这里是main方法-----8
这里是main方法-----9
这里是main方法-----10
这里是main方法-----11
这里是main方法-----12
这里是main方法-----13
这里是main方法-----14
这里是main方法-----15
这里是main方法-----16
这里是main方法-----17
这里是main方法-----18
这里是main方法-----19
这里是run方法-----9
对比
方式 | 特点 |
---|---|
继承Thread类 | 1. 子类继承Thread类具备多线程能力 2. 启动线程: 子类对象.start() 3. 不建议使用:避免OOP单继承的局限性 |
实现Runnable接口 | 1. 实现接口Runnable具有多线程能力 2, 启动线程: new Thread(Runnable接口实现类对象).start() 3. 推荐使用:可以避免单继承的局限性,灵活方便,方便同一个对象被多个线程使用 |
2.3 Callable接口
方式一(线程池)
步骤:
- 实现 Callable 接口,需要返回值类型
- 重写 call() 方法,需要抛出异常
- 创建实现类的实例
- 创建线程池服务:
ExecutorService se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线程个数);
- 提交执行:
Future<返回值类型> result1 = ser.submit(实现类对象);
- 获取结果:
返回值类型 r1 = result1.get();
- 关闭服务:
ser.shutdownNow();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
/**
线程创建方式3:实现Callable接口
好处:
1. 可以定义返回值
2. 可以抛出异常
*/
public class Thread3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hread.sleep(100);//休眠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i);
}
return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执行完毕";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ecution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Thread3 t1 = new Thread3();
Thread3 t2 = new Thread3();
Thread3 t3 = new Thread3();
//创建执行服务
ExecutorService ser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3);
//提交执行
Future<String> result1 = ser.submit(t1);
Future<String> result2 = ser.submit(t2);
Future<String> result3 = ser.submit(t3);
//获取结果
String r1 = result1.get();
String r2 = result2.get();
String r3 = result3.get();
System.out.println(r1);
System.out.println(r2);
System.out.println(r3);
//关闭服务
ser.shutdownNow();
}
}
执行结果:
pool-1-thread-1----->0
pool-1-thread-2----->0
pool-1-thread-3----->0
pool-1-thread-3----->1
pool-1-thread-1----->1
pool-1-thread-2----->1
pool-1-thread-1----->2
pool-1-thread-2----->2
pool-1-thread-3----->2
pool-1-thread-1----->3
pool-1-thread-2----->3
pool-1-thread-3----->3
pool-1-thread-1----->4
pool-1-thread-2----->4
pool-1-thread-3----->4
pool-1-thread-1----->5
pool-1-thread-2----->5
pool-1-thread-3----->5
pool-1-thread-2----->6
pool-1-thread-1----->6
pool-1-thread-3----->6
pool-1-thread-2----->7
pool-1-thread-1----->7
pool-1-thread-3----->7
pool-1-thread-1----->8
pool-1-thread-2----->8
pool-1-thread-3----->8
pool-1-thread-2----->9
pool-1-thread-1----->9
pool-1-thread-3----->9
pool-1-thread-1执行完毕
pool-1-thread-2执行完毕
pool-1-thread-3执行完毕
方式二(FutureTask)
跟方式一差别不大,只是启动线程的方式不一样。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
public class Thread4 implements Callable<String>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外面的风好凉快");
return "我好想出去玩";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tureTask<String> futureTask = new FutureTask<>(new Thread4());
new Thread(futureTask).start();
try {
String str = futureTask.get();
System.out.println(str);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执行结果:
外面的风好凉快
我好想出去玩
3. 线程状态
- 创建状态:
Thread t = new Thread()
,线程对象一旦创建就进入到了新生状态。 - 就绪状态: 当调用start()方法,线程立即进入就绪状态,但不意味着立即调度执行。
- 运行状态: 进入运行状态,线程才真正执行线程体的代码块。
- 阻塞状态: 当调用sleep,wait或者同步锁定时,线程进入阻塞状态,就是代码不往下执行,阻塞事件解除后,重新进入就绪状态,等待cpu调度执行。
- 死亡状态: 线程中断或者结束,一旦进入死亡状态,就不能再次启动。也就是说,线程只能启动一次!
线程对象.getState()
可以得到线程当前的状态。
boolean isAlive()
测试线程是否处于活动状态。
3.1 停止线程
- 不要使用JDK提供的
stop()
或者destroy()
等过时的或者JDK不建议使用的方法。 - 建议自己编写一个公开的方法来让线程正常停止,可以设置一个标志位来控制循环次数,不建议死循环。
public class TestStop implements Runnable{
//1. 设置一个标志位
private boolean flag = tru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i = 0;
while (flag){
System.out.println("run...Thread--->" + i++);
}
}
//2. 设置一个公开的方法停止线程,转换标志位
public void stop(){
this.flag = fals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Stop testStop = new TestStop();
new Thread(testStop).start();
for (int i = 0;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main----->" + i);
if(i == 90){
//调用stop方法切换标志位,让线程停止
testStop.stop();
System.out.println("该线程停止了");
}
}
}
}
3.2 线程休眠 — sleep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s)
指定当前线程阻塞的毫秒数,1000ms=1s;- sleep抛出异常 InterruptedException;
- sleep时间达到后,线程进入就绪状态;
- sleep可以模拟网络延时,倒计时等等。
- 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锁,sleep不会释放锁。
package test;
//模拟10秒钟倒计时
public class TestSlee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tenDown();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static void tenDow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num = 10;
while(true) {
Thread.sleep(1000);
System.out.println(num--);
if(num <= 0) break;
}
}
}
执行结果:
10
9
8
7
6
5
4
3
2
1
3.3 线程礼让 — yield
static void yield()
让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暂停,但不阻塞,让线程从运行状态转为就绪状态。- 让CPU重新调度,礼让不一定成功,看CPU心情。
比如现在有A、B两个线程,A线程处于运行状态,正在占用CPU资源,B处于就绪状态。然后A选择了礼让,这时候A和B都处于就绪状态,CPU重新调度,这时候有可能选择调度B,也有可能继续调度A,也就是说A不一定能够礼让成功。
public class TestYie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Yield myYield = new MyYield();
new Thread(myYield,"线程1").start();
new Thread(myYield,"线程2").start();
}
}
class MyYield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线程开始执行");
Thread.yield();//礼让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线程停止执行");
}
}
礼让成功的情况:
线程1线程开始执行
线程2线程开始执行
线程2线程停止执行
线程1线程停止执行
礼让失败的情况:
线程2线程开始执行
线程2线程停止执行
线程1线程开始执行
线程1线程停止执行
3.4 线程插队 — Join
void join()
合并线程,待此线程执行完成后,再执行其他线程,其他线程阻塞。- 可以想象成插队。
public class TestJoin implements Runnabl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TestJoin testJoin = new TestJoin();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testJoin);
thread.start();
for (int i = 0; i < 50; i++) {
if(i == 25) thread.join(); //插队
System.out.println("main......" + i);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join......" + i);
}
}
}
执行结果:
main......0
main......1
main......2
main......3
main......4
main......5
main......6
main......7
main......8
main......9
main......10
main......11
main......12
main......13
main......14
main......15
main......16
main......17
main......18
main......19
main......20
main......21
main......22
main......23
main......24
join......0
join......1
join......2
join......3
join......4
join......5
join......6
join......7
join......8
join......9
main......25
main......26
main......27
main......28
main......29
main......30
main......31
main......32
main......33
main......34
main......35
main......36
main......37
main......38
main......39
main......40
main......41
main......42
main......43
main......44
main......45
main......46
main......47
main......48
main......49
3.5 线程优先级
- Java提供一个线程调度器来监控程序中,启动后进入就绪状态的所有线程,线程调度器按照优先级决定应该调度哪个线程来执行。
- 线程的优先级用数字表示,范围从1~10
- Thread.MAX_PRIORITY = 10;
- Thread.MIN_PRIORITY = 1;
- Thread.NORM_PRIORITY = 5;
- 使用以下方式改变或者获取优先级
- getPriority();
- setPriority(int newPriority);
- 优先级的设定要在启动
start()
调度之前。 - main线程默认优先级为5。
- 优先级低只是意味着获得调度的概率低,并不是优先级低就不会被调用了,这些都得看CPU的调度算法。
3.6 守护(daemon)线程
- 线程分为用户线程和守护线程。
- 虚拟机必须确保用户线程执行完毕。
- 虚拟机不必等待守护线程执行完毕。
- 典型的守护线程有GC线程。
线程对象.setDaemon(true)
设置守护线程。Daemon属性需要在启动线程之前设置,不能再启动后设置。- 守护线程可用来后台记录操作日志、监控内存、垃圾回收等待…
public class TestDaem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God god = new God();
XiaoHua xiaoHua = new XiaoHua();
Thread threadGod = new Thread(god);
threadGod.setDaemon(true); //默认false表示这是用户线程,true表示这是守护线程
threadGod.start(); // 启动守护线程
new Thread(xiaoHua).start();//启动用户线程
}
}
//1. 上帝 --- 守护线程
class God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System.out.println("上帝保佑着你!");
}
}
}
//2. 小华 --- 用户线程
class XiaoHua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1; i < 100; i++) {
System.out.println("小华活着的第" + i +"年");
}
System.out.println("=== goodbye world! ===");
}
}
运行上面代码,可以发现,当用户线程执行结束时,守护线程并不会永无止境地执行下去,而是随着虚拟机的关闭而停止执行。
4. 线程同步(重点)
由于同一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同一块存储空间,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访问冲突问题。为了保证数据在方法中被访问时的正确性,在访问同时加入 锁机制 synchronized,当一个线程获得对象的排它锁,独占资源,其他线程必须等待,使用后释放锁即可。
使用锁机制,存在以下问题:
- 一个线程持有锁会导致其他所有需要此锁的线程被挂起。
- 在多线程竞争下,加锁、释放锁会导致比较多的上下文切换和调度延时,引起性能问题。
- 如果一个优先级高的线程等待一个优先级低的线程释放锁,会导致优先级倒置,引起性能问题。
4.1 同步方法以及同步块
线程不安全例子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线程不安全的集合
public class Unsafe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new Thread(()->{
list.add(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start();
}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list.size());
}
}
执行结果:
8798
我们创建一个 list
来存放每个线程的名字,运行代码可以发现,实际存放在 list
里的线程名字个数并没有10000个。这是由于多个线程同一时间往同一位置插入名字,导致覆盖,所以才不满10000。
由于我们可以通过 private
关键字来保证数据对象只能被方法访问,所以我们需要针对方法提出一套机制,这一套机制就是 synchronized
关键字,它包括两种用法:synchronized方法 和 synchronized块。
- 同步方法: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int args){}
- synchronized方法控制对 “对象” 的访问,每个对象对应一把锁,每个synchronized方法都必须获得调用该方法的对象的锁才能执行,否则线程阻塞,方法一旦执行,就独占该锁,直到该方法返回才释放锁,后面被阻塞的线程才能获得这个锁,继续执行。
- 缺陷:若将一个比较大的方法申明为 synchronized 将会影响效率。
- 同步块:
synchronized(Obj) {}
- Obj 称之为同步监视器
- Obj 可以是任何对象,但是推荐使用共享资源作为同步监视器。
- 同步方法中无需指定同步监视器,因为同步方法的同步监视器就是this,就是这个对象本身,或者是class。
- 同步块执行完毕之后就会释放锁。
- 同步监视器的执行过程
- 第一个线程访问,锁定同步监视器,执行其中代码
- 第二个线程访问,发现同步监视器被锁定,无法访问
- 第一个线程访问完毕,解锁同步监视器
- 第二个线程访问,发现同步监视器没有锁,然后锁定并访问
- Obj 称之为同步监视器
synchronized锁的是啥?
- 普通同步方法 -----> 当前实例对象
- 静态同步方法 -----> 当前类的Class对象
- 同步方法块 -----> synchronized括号里配置的对象
使用同步块的例子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线程不安全的集合
public class Unsafe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
for (int i = 0; i < 10000; i++) {
new Thread(()->{
synchronized (list){
list.add(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start();
}
//因为主线程只是启动了10000个线程,有可能这1000个线程还没执行完,mian线程就执行输出list,size(),所以这里main线程需要睡眠一会,等待副线程全部执行完
try {
Thread.sleep(3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list.size());
}
}
运行结果:
10000
4.2 死锁
产生死锁的4个必要条件:
- 互斥条件:一个资源每次只能被一个进程使用
- 请求与保持条件:一个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 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强行剥夺。
- 循环等待条件:若干进程之间形成一种头尾相接的循环等待资源关系。
只要破坏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条件就可以避免死锁的发生。
4.3 Lock锁
- 从JDK5.0开始,Java提供了更强大的线程同步机制 —— 通过显式定义同步锁对象来实现同步,使用Lock对象充当同步锁。
- java.util.concurrent.locks.Lock接口是控制多个线程对共享资源进行访问的工具。锁提供了对共享资源的独占访问,每次只能有一个线程对Lock对象加锁,线程开始访问共享资源之前应先获得Lock对象。
- ReentrantLock类(可重入锁)实现了Lock接口,它拥有与synchronized相同的并发性和内存语义,在实现线程安全的控制中,比较常用的是ReentrantLock,可以显式加锁、释放锁。
线程不安全例子
public class TestLoc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Lock2 testLock2 = new TestLock2();
new Thread(testLock2).start();
new Thread(testLock2).start();
}
}
class TestLock2 implements Runnable{
int ticketNums = 1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if(ticketNums > 0){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拿到了票" + ticketNums--);
}else{
break;
}
}
}
}
运行结果:
Thread-1拿到了票10
Thread-0拿到了票10
Thread-1拿到了票9
Thread-0拿到了票9
Thread-1拿到了票8
Thread-0拿到了票7
Thread-1拿到了票6
Thread-0拿到了票5
Thread-0拿到了票4
Thread-1拿到了票4
Thread-0拿到了票3
Thread-1拿到了票2
Thread-1拿到了票1
Thread-0拿到了票0
使用Lock锁之后的例子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locks.ReentrantLock;
public class TestLoc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Lock2 testLock2 = new TestLock2();
new Thread(testLock2).start();
new Thread(testLock2).start();
}
}
class TestLock2 implements Runnable{
int ticketNums = 10;
//1. 定义Lock锁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2. 加锁
lock.lock();
//3. 需要加锁的业务代码写在 try 块中
try {
if(ticketNums > 0){
try {
Thread.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拿到了票" + ticketNums--);
}else{
break;
}
}finally {
//4. 在finally块中解锁
lock.unlock();
}
}
}
}
执行结果:
Thread-0拿到了票10
Thread-1拿到了票9
Thread-1拿到了票8
Thread-1拿到了票7
Thread-0拿到了票6
Thread-0拿到了票5
Thread-0拿到了票4
Thread-0拿到了票3
Thread-0拿到了票2
Thread-0拿到了票1
synchronized与Lock的对比
- Lock是显式锁(手动开启和关闭锁,别忘记关闭锁),synchronized是隐式锁,出了作用域自动释放。
- Lock只有代码块锁,synchronized有代码块锁和方法锁。
- 使用Lock锁,JVM将花费较少的时间来调度线程,性能更好,并且具有更好的扩展性(提供更多的子类)
- 优先使用顺序:Lock > 同步代码块(已经进入了方法体,分配了相应资源)> 同步方法(在方法体之外)
5. 线程通信问题
线程的通信是指线程之间以何种机制来交换信息。在编程中,线程之间的通信机制有两种: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
在共享内存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公共状态,线程之间通过写-读内存中的公共状态来隐式进行通信,典型的共享内存通信方式就是通过共享对象进行通信。
在消息传递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没有公共状态,线程之间必须通过明确的发送消息来显式进行通信,在 Java 中典型的消息传递方式就是 wait() 和 notify()。
Java提供了几个方法解决线程之间的通信问题:
方法名 | 作用 |
---|---|
wait() | 表示线程一直等待,直到其他线程唤醒,与 sleep 不同,会释放锁 |
wait(long timeout) | 指定等待的毫秒数 |
notify() | 唤醒一个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 |
notifyAll() | 唤醒同一个对象上所有调用wait() 方法的线程,优先级别高的线程优先调度 |
注意:均是Object类的方法,都只能在同步方法或者同步代码块中使用,否则会抛出异常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
6. 线程池
- 背景
经常创建和销毁线程,会消耗大量的资源。比如并发情况下的线程,对性能影响很大。 - 思路
提前创建好多个线程,放入线程池中,使用时直接获取,使用完放回池中。可以避免频繁创建销毁线程,实现重复利用。类似生活中的公共交通工具。 - 好处
- 提高响应速度(减少了创建新线程的时间)
- 降低资源消耗(重复利用线程池中线程,不需要每次都创建)
- 便于线程管理
- corePoolSize:核心池的大小
-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
- keepAliveTime:线程没有任务时最多保持多长时间后会终止
- JDK5.0 起提供了线程池相关API:
ExecutorService
和Executors
ExecutorService
:真正的线程池接口。常见子类是ThreadPoolExecutor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执行任务/命令,没有返回值,一般用来执行RunnableFuture<T> submit(CaIIabIe<T> task)
:执行任务有返回值,一般用来执行Callablevoid shutdown()
:关闭连接池
Executors
:工具类,线程池的工厂类,用于创建并返回不同类型的线程池
使用示例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ors;
public class TestPoo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 创建线程池
//newFixedThreadPool的参数为:线程池大小
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0);
//执行
service.submit(new MyThread());
service.submit(new MyThread());
service.submit(new MyThread());
service.submit(new MyThread());
//2. 关闭连接
service.shutdown();
}
}
class My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