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buffer/cache介绍

free 命令 与 buffer/cache

在 Linux 系统中,我们经常用 free -m命令来查看系统内存的使用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 显示单位为MB
free -m 各个参数的说明
total 内存总数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free 空闲的内存数
shared 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
buff/cache 缓存的大小
available 可用内存 free + buff/cache

什么是 buffer/cache?

buffer 和 cache 是两个在计算机技术中被用滥的名词,放在不同语境下会有不同的意义。在 Linux 的内存管理中,这里的buffer 指 Linux 内存的:Buffer cache。这里的 cache 指 Linux 内存中的:Page cache。翻译成中文可以叫做缓冲区缓存和页面缓存。在历史上,它们一个(buffer)被用来当成对 io 设备写的缓存,而另一个(cache)被用来当作对 io 设备的读缓存,这里的 io 设备,主要指的是块设备文件和文件系统上的普通文件。但是现在,它们的意义已经不一样了。在当前的内核中,page cache 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内存页的缓存,说白了就是,如果有内存是以 page 进行分配管理的,都可以使用 page cache 作为其缓存来管理使用。当然,不是所有的内存都是以页page进行管理的,也有很多是针对块block进行管理的,这部分内存使用如果要用到 cache 功能,则都集中到 buffer cache 中来使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是不是 buffer cache 改名叫做 block cache 更好?)然而,也不是所有块block都有固定长度,系统上块的长度主要是根据所使用的块设备决定的,而页长度在 X86 上无论是32位还是64位都是 4k。

明白了这两套缓存系统的区别,就可以理解它们究竟都可以用来做什么了。

什么是 page cache

Page cache 主要用来作为文件系统上的文件数据的缓存来用,尤其是针对当进程对文件有 read/write 操作的时候。如果你仔细想想的话,作为可以映射文件到内存的系统调用:mmap 是不是很自然的也应该用到 page cache?在当前的系统实现里, page cache 也被作为其它文件类型的缓存设备来用,所以事实上 page cache 也负责了大部分的块设备文件的缓存工作。

什么是 buffer cache

Buffer cache 则主要是设计用来在系统对块设备进行读写的时候,对块进行数据缓存的系统来使用。这意味着某些对块的操作会使用 buffer cache 进行缓存,比如我们在格式化文件系统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两个缓存系统是一起配合使用的,比如当我们对一个文件进行写操作的时候,page cache 的内容会被改变,而 buffer cache 则可以用来将 page 标记为不同的缓冲区,并记录是哪一个缓冲区被修改了。这样,内核在后续执行脏数据的回写writeback时,就不用将整个 page 写回,而只需要写回修改的部分即可。

如何回收 cache?

Linux 内核会在内存将要耗尽的时候,触发内存回收的工作,以便释放出内存给急需内存的进程使用。一般情况下,这个操作中主要的内存释放都来自于对 buffer/cache 的释放。尤其是被使用更多的 cache 空间。既然它主要用来做缓存,只是在内存够用的时候加快进程对文件的读写速度,那么在内存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当然有必要清空释放 cache,作为 free 空间分给相关进程使用。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 buffer/cache 空间可以被释放,这个理解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清缓存的工作也并不是没有成本。理解 cache 是干什么的就可以明白清缓存必须保证 cache 中的数据跟对应文件中的数据一致,才能对 cache 进行释放。所以伴随着 cache 清除的行为的,一般都是系统 IO 飙高。因为内核要对比 cache 中的数据和对应硬盘文件上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写回,之后才能回收。

在系统中除了内存将被耗尽的时候可以清缓存以外,我们还可以使用/proc/sys/vm/drop_caches这个文件来人工触发缓存清除的操作。

buff/cache不断增长?

可以看到,上图的cache已经飙升到113.9G,而free剩余内存只有3.77G左右,并且随着系统的运行该值会越来越大,那为什么buff/cache会越来越大?

Linux服务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其内存管理机制,会将暂时不用的内存转为buff/cache,这样在程序使用到这一部分数据时,能够很快的取出,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这也正是linux内存管理中非常出色的一点,所以乍一看内存剩余的非常少,但是在程序真正需要内存空间时,linux会将缓存让出给程序使用,这样达到对内存的最充分利用,所以真正剩余的内存是free+buff/cache

但是有些时候大量的缓存占据空间,这时候应用程序会去使用swap交换空间,从而使系统变慢,这时候需要手动去释放内存。

说到清理内存,那么不得不提到/proc这一个虚拟文件系统,这里面的数据和文件都是内存中的实时数据,很多参数的获取都可以从下面相应的文件中得到,比如查看某一进程占用的内存大小和各项参数,cpu和主板的详细信息,显卡的参数等等;相应的关于内存的管理方式是在/proc/sys/vm/drop_chches文件中,一定要注意这个文件中存放的并不是具体的内存内容,而是0-3这几个数字,通过文件大小只有1B也可以知道,而这些代号分别告诉系统代表不同的含义如下:

0:是系统默认值,默认情况下表示不释放内存,由操作系统自动管理
1:释放页缓存
2:释放dentries和inodes
3:释放所有缓存

所以根据上面的说明,分别将1,2,3这3个数字重定向到drop_caches中可以实现内存的释放,一般释放内存都是重定向3到文件中,释放所有的缓存。

buff/cache 缓存释放

只释放页缓存
1、 free -m 查看当前内存剩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前内存剩余3.8G左右,另外buff/cache是114G,根据上面说的现在真正的剩余内存应该是18G左右。

2、首先写缓存到文件系统:

sync

3、释放内存(页缓存buff/cach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4、到这里内存就释放完了,现在drop_caches中的值为1,如果现在想让操作系统重新分配内存,那么设置drop_caches的值为0即可:

echo 0 > /proc/sys/vm/drop_caches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环境中的服务器我们不要频繁的去释放内存,只在必要时候清理内存即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应用程序层面去优化内存的利用和释放,经常清理内存可能只是暂时屏蔽的应用程序中的一些bug,所以更重要的是程序的调优,其他的交给操作系统来管理。

总结

Buffer 可以用作将数据写入磁盘的缓存,也可以用作输出从磁盘读取的缓存
Cache 可以用作文件读取数据的页缓存,也可用作写文件作页的缓存

  • 1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