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锁机制详解 | 学习笔记

参考链接:链接: 哔哩哔哩视频.

1.锁的概述

计算机中的共享资源包括很多,CPU,RAM,I/O等,对于数据库来说,最重要的共享资源之一就是数据,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需要对并发操作进行控制 ,因此产生了锁(Lock)。锁机制也为MySQL隔离性提供了保证。锁冲突是影响数据库并发性能的重要因素,所以锁对数据库显得尤为重要,在开发和面试中也经常提到。

2.MySQL并发事务情况

2.1 读-读操作

读-读情况,即并发事务相继读取相同的记录 。读取操作本身不会对记录有任何影响,并不会引起什么问题,所以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

2.2 写-写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会发生脏写的问题,任何一种隔离级别都不允许这种问题的发生。所以在多个未提交事务相继对一条记录做改动时,需要让它们排队执行 ,这个排队的过程其实是通过锁来实现的。这个所谓的锁其实是一个内存中的结构 ,在事务执行前本来是没有锁的,也就是说一开始是没有锁结构和记录进行关联的。当一个事务想对这条记录做改动时,首先会看看内存中有没有与这条记录关联的锁结构 ,当没有的时候就会在内存中生成一个锁结构与之关联。

2.3 读-写操作/写-读操作

读-写或写-读,即一个事务进行读取操作,另一个进行改动操作。这种情况下可能发生脏读 、不可重复读 、幻读的问题。

2.4 解决方案

怎么解决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的问题呢?一般有两种解决方式:

  1. 读操作利用多版本并发控制,写操作进行加锁 。
  2. 读、写操作都采用 加锁 的方式。

采用 MVCC 方式的话, 读-写操作彼此并不冲突, 性能更高 ,采用加锁方式的话, 读-写操作彼此需要 排队执行 ,影响性能。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愿意采用 MVCC 来解决读-写操作并发执行的问题,但是业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要求必须采用加锁的方式执行。

3. 不同角度分类的锁

MySQL中锁种类比较多,下面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图源: 尚硅谷MySQL高级–哔哩哔哩视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 读锁、写锁

读锁:也称为共享锁 、英文用 S 表示。针对同一份数据,多个事务的读操作可以同时进行而不会互相影响,相互不阻塞的。
写锁 :也称为排他锁 、英文用 X 表示。当前写操作没有完成前,它会阻断其他写锁和读锁。这样就能确保在给定的时间里,只有一个事务能执行写入,并防止其他用户读取正在写入的同一资源。

3.1.1 锁定读

对读取的记录加S锁: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或者
SELECT ... FOR SHARE;#MySQL8.0新增语法

对读取的记录加X锁:

SELECT ... FOR UPDATE;

3.1.1 写操作

DELETE:
先在B+树中定位到该记录的位置,再获取该记录的X锁,再执行delete mark操作。
UPDATE:
情况一:未修改记录的主键值,更新的字段存储空间未发生变化
先在B+树中定位到该记录的位置,再获取该记录的X锁,最后进行修改操作。
情况二:未修改记录的主键值,至少有一个字段存储空间发生变化
先在B+树中定位到该记录的位置,再获取该记录的X锁,将该记录彻底删除掉,然后插入新记录。
情况三:修改了该记录的主键
相当于先delete再insert。
INSERT:
会加上隐式锁,保护这条新增的记录在提交之前不会被其他事务访问到。

3.2 表级锁、行级锁、页级锁

3.2.1 表锁

① 表级别的S锁、X锁
在对某个表执行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时,InnoDB存储引擎是不会为这个表添加表级别的 S 锁或者 X 锁的。因为InnoDB默认使用行锁。只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方说崩溃恢复过程中用到表锁。

LOCK TABLES t READ#InnoDB存储引擎会对表t加表级别的S锁
LOCK TABLES t WRITE#InnoDB存储引擎会对表t加表级别的X锁

尽量避免在使用InnoDB存储引擎的表上使用 LOCK TABLES 这样的手动锁表语句,它们并不会提供什么额外的保护,只是会降低并发能力而已。InnoDB的厉害之处还是实现了更细粒度的行锁.
② 意向锁 (intention lock)
意向锁不会与行级的共享 / 排他锁互斥,正因为如此,意向锁并不会影响到多个事务对不同数据行加排他锁时的并发性。
意向共享锁(intention shared lock, IS):事务有意向对表中的某些行加共享锁(S锁)

SELECT column FROM table ... LOCK IN SHARE MODE;

意向排他锁(intention exclusive lock, IX):事务有意向对表中的某些行加排他锁(X锁)

SELECT column FROM table ... FOR UPDATE;

③ 自增锁(AUTO-INC锁)
在使用MySQL过程中,我们可以为表的某个列添加 AUTO_INCREMENT 属性。由于这个表的id字段声明了AUTO_INCREMENT,意味着在书写插入语句时不需要为其赋值,系统会自动为它赋上递增的值。
④ 元数据锁(MDL锁)
MySQL5.5引入了meta data lock,简称MDL锁,属于表锁范畴。MDL 的作用是,保证读写的正确性。比如,如果一个查询正在遍历一个表中的数据,而执行期间另一个线程对这个 表结构做变更 ,增加了一列,那么查询线程拿到的结果跟表结构对不上,肯定是不行的。当对一个表做增删改查操作的时候,加 MDL读锁;当要对表做结构变更操作的时候,加 MDL 写锁。

3.2.2 行锁

①记录锁
记录锁也就是仅仅把一条记录锁上,当一个事务获取了一条记录的S型记录锁后,其他事务也可以继续获取该记录的S型记录锁,但不可以继续获取X型记录锁;当一个事务获取了一条记录的X型记录锁后,其他事务既不可以继续获取该记录的S型记录锁,也不可以继续获取X型记录锁。
②间隙锁
如果在一个间隙里用了select语句,自动会加间隙锁,间隙锁的提出仅仅是为了防止插入幻影记录而提出的。
③临键锁
既锁住某条记录 ,又想阻止其他事务在该记录前边的间隙插入新记录。

begin;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id <=8 and id > 3 for update;

④插入意向锁
如果已经有了间隙锁,再插入数据时,InnoDB规定事务在等待的时候也需要在内存中生成一个锁结构,这就是插入意向锁。插入意向锁是一种间隙锁 ,不是意向锁。插入意向锁并不会阻止别的事务继续获取该记录上任何类型的锁。

3.2.3 页锁

页锁的开销介于表锁和行锁之间,会出现死锁。锁粒度介于表锁和行锁之间,并发度一般,使用较少。

3.3 乐观锁、悲观锁

3.3.1 悲观锁

悲观锁是一种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很悲观,对数据被其他事务的修改持保守态度,会通过数据库自身
的锁机制来实现,从而保证数据操作的排它性。
悲观锁总是假设最坏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 阻塞 直到它拿到锁(共享资源每次只给一个线程使用,其它线程阻塞,用完后再把资源转让给其它线程)。比如行锁,表锁等,读锁,写锁等,都是在做操作之前先上锁,当其他线程想要访问数据时,都需要阻塞挂起。

3.3.2 乐观锁

乐观锁认为对同一数据的并发操作不会总发生,属于小概率事件,不用每次都对数据上锁,但是在更新
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也就是不采用数据库自身的锁机制,而是通过
程序来实现。在程序上,可以采用版本号机制或者CAS机制实现。
乐观锁的版本号机制
在表中设计一个版本字段 version ,第一次读的时候,会获取 version 字段的取值。然后对数据进行更新或删除操作时,会执行

UPDATE ... SET version=version+1 WHERE version=version 

此时如果已经有事务对这条数据进行了更改,修改就不会成功。
乐观锁的时间戳机制
时间戳和版本号机制一样,也是在更新提交的时候,将当前数据的时间戳和更新之前取得的时间戳进行
比较,如果两者一致则更新成功,否则就是版本冲突。

3.3.3 适用场景

  1. 乐观锁适合读操作多的场景,相对来说写的操作比较少。它的优点在于程序实现 ,不存在死锁问题,不过适用场景也会相对乐观,因为它阻止不了除了程序以外的数据库操作。
  2. 悲观锁适合写操作多的场景,因为写的操作具有排它性 。采用悲观锁的方式,可以在数据库层面阻止其他事务对该数据的操作权限,防止读-写和写-写的冲突。

3.4 显式锁、隐式锁

3.4.1 隐式锁

隐式锁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在insert时,会有隐式锁,防止插入的数据在提交之前被其他事务访问到,另外一个是在有间隙锁是进行insert操作,会有插入意向锁,也属于隐式锁。

3.4.2 显式锁

通过特定的语句进行加锁,我们一般称之为显示加锁,例如:
显式加共享锁:

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

显示加排他锁:

select .... for update

3.5 其他锁

3.5.1 全局锁

全局锁就是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当你需要让整个库处于 只读状态 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个命令,之后其他线程的以下语句会被阻塞:数据更新语句(数据的增删改)、数据定义语句(包括建表、修改表结构等)和更新类事务的提交语句。全局锁的典型使用场景是:做全库逻辑备份 。

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

3.5.2 死锁

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在同一资源上相互占用,并请求锁定对方占用的资源,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MySQL的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机制是通过为每个读操作创建一个版本(Version)并保留旧版本来实现的。这个机制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同一数据行,同时确保它们不会互相干扰或产生冲突。 MVCC在MySQL中的实现方式是,对于每一行数据,在表中存储一个隐藏的系统版本号(system versioning),并将每个操作(包括SELECT查询)的时间戳与该行的版本号进行比较。当读取一行数据时,MySQL会根据当前的事务时间戳和行的版本号来决定该行是否可见。如果行的版本号早于当前事务的时间戳,则说明该行是旧版本,不可见;如果行的版本号晚于当前事务的时间戳,则说明该行是新版本,可见。 在MVCC机制下,读操作不会阻塞写操作,写操作也不会阻塞读操作。因此,MVCC机制可以提高并发性能和可伸缩性,使得多个事务可以同时访问同一数据库而不会产生定和阻塞问题。 但是,MVCC机制也有一些限制。例如,如果事务A在读取某个数据行的同时,事务B修改了该行的值,那么事务A在提交时就会检测到该数据行已经被修改,从而回滚该操作。此外,MVCC机制也会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旧版本的数据行。 ### 回答2: MySQL的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是一种用于处理并发访问的机制。MVCC是通过在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如事务的开启、读取和写入)中使用隐藏的时间戳来实现的。 MVCC的主要目标是避免读取和写入操作之间的冲突,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能和资源利用率。它通过在内部为每个事务提供一个唯一的时间戳来实现。每个事务在开始时都会获得一个时间戳,并且事务中的每个操作都使用这个时间戳。 当一个事务读取数据时,它只能读取它开始时间之前的数据版本。这样可以避免读取到其他事务正在写入或修改的数据,从而保证读取操作的一致性和隔离性。 当一个事务写入数据时,它会创建一个新的数据版本,并将其与事务的时间戳关联。这个新版本的数据不会立即覆盖旧的数据,而是以一种类似于快照的方式存在。其他事务在读取数据时仍然可以访问旧版本的数据。 MVCC还使用了回滚段(undo log)来处理事务的回滚操作。当一个事务被回滚时,数据库会使用回滚段将所有该事务做出的修改逆转回去,从而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MVCC机制对于并发性能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是有限的。在高并发的情况下,数据库可能会出现等待和资源竞争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并发性能,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技术,如乐观并发控制(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和分布式数据库。 ### 回答3: MySQL的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机制是一种并发控制技术,用于处理数据库中的读写冲突。它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读取数据库,同时也使得读写冲突被有效地解决。 MVCC机制基于以下两个重要的概念:版本号和快照。 首先,每个表中的每个行都有一个版本号。当一个事务对某行进行修改时,会为该事务创建一个新的版本,并将旧版本标记为过期。这样,读取该行的事务会读取到未过期的版本,而不会受到写用户的影响。同时,这也避免了仅读用户被阻塞的情况。 其次,为了实现读取未过期版本的行,MVCC机制通过创建快照来实现。快照是数据库在某个时间点的一个镜像,其中包含了未过期的行版本。当一个读取事务开始时,会生成一个当前的数据库快照,并基于这个快照来读取数据行。这样,读取事务不会看到在其开始时(即快照生成时)已提交的写入事务,从而实现了读写并发。 MVCC机制对于提高数据库的并发性能非常重要。它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进行读操作,提高了数据库的并发处理能力。此外,它也避免了读写冲突和阻塞的情况,提高了数据库的效率和稳定性。 总之,MySQL的MVCC机制通过使用版本号和快照来实现读写并发控制和冲突的解决。它是提高数据库并发性能和减少阻塞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在实际的数据库应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