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点滴】设计模式学习,单例模式,观察者模式

单例模式

我们都很清楚一个简单的单例模式该怎样去实现:构造函数声明为private或protect防止被外部函数实例化,内部保存一个private static的类指针保存唯一的实例,实例的动作由一个public的类方法代劳,该方法也返回单例类唯一的实例。

单例:用户不能够随意创建新的此类对象,从始至终只存在一个

      单例模式的优点:

    1. 在内存中只有一个对象,节省内存空间

    2. 避免频繁的创建销毁对象,可以提高性能

    3. 避免对共享资源的多重占用

    4. 可以全局访问

  单例模式的适用场景:

    1. 需要频繁实例化然后销毁的对象

    2. 创建对象耗时过多或者耗资源过多,但又经常用到的对象

    3. 有状态的工具类对象

    4. 频繁访问数据库或文件的对象

    5. 以及其他要求只有一个对象的场景

单例大约有两种实现方法:懒汉与饿汉。

    • 懒汉:故名思义,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去实例化类,也就是说在第一次用到类实例的时候才会去实例化,所以上边的经典方法被归为懒汉实现;
    • 饿汉:饿了肯定要饥不择食。所以在单例类定义的时候就进行实例化。

  特点与选择:

    • 由于要进行线程同步,所以在访问量比较大,或者可能访问的线程比较多时,采用饿汉实现,可以实现更好的性能。这是以空间换时间。
    • 在访问量较小时,采用懒汉实现。这是以时间换空间。

 

饿汉式:因为在饿汉模式下,在单例类定义的时候就已经定义了一个对象,对类进行了初始化。后面不管哪个线程调用成员函数initance(),都只不过是返回一个对象的指针而已。所以是线程安全的,不需要在成员函数initance中加锁。

class sigleton {
protected:
	sigleton(){};
        sigleton& operator=(const sigleton&){};//禁止赋值
        sigleton(const sigleton&){};//禁止拷贝
private:
	static sigleton* p;
public:
	static sigleton* instance();
};
sigleton* sigleton::p = new sigleton();	//静态变量类外初始化已经创建了此类,故线程安全
sigleton* sigleton::instance() {		
	return p;
}

 

懒汉式:

未加锁情况

class singleton
{
protected: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p;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singleton* singleton::p = NULL;
singleton* singleton::instance()
{
    if (p == NULL)
        p = new singleton();
    return p;
}

这是一个很棒的实现,简单易懂。但这是一个完美的实现吗?不!该方法是线程不安全的,考虑两个线程同时首次调用instance方法且同时检测到p是NULL值,则两个线程会同时构造一个实例给p,这是严重的错误!同时,这也不是单例的唯一实现!

 

加锁版本:(double check)

class sigletonlan {
protected:
	sigletonlan() {};
        sigletonlan& operator=(const sigletonlan&){};    //禁止赋值
        sigletonlan(const sigletonlan&){};//禁止拷贝
private:
	static sigletonlan*p;//这里是声明,需要在类的外面定义
public:
	static pthread_mutex_t mutex;//这里是声明,需要在类的外面定义
	static sigletonlan* instance();//这里是声明,需要在类的外面定义
};
pthread_mutex_t sigletonlan::mutex=PTHREAD_MUTEX_INITIALIZER;//这里是定义,分配内存
sigletonlan* sigletonlan::p = NULL;//这里是定义,分配内存
sigletonlan* sigletonlan::instance() {//这里是定义,分配内存
	if (p == NULL)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if (p == NULL)        //这里再判断一次,防止两个线程同时过了第一个if,其中一个先拿到锁
			p = new sigletonlan();    //并创建完了,第二个线程再拿到锁也创建p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return p;
}

这也就是所谓的“双检锁”机制。但是有人质疑这种实现还是有问题,在执行 p = new sigletonlan();时,可能 类sigletonlan还没有初始化完成,p就已经有值了。这样会导致另外一个调用Instance()方法的线程,获取到还未初始化完成的p 指针,如果去使用它,会有意料不到的后果。其实,解决方法也很简单,用一个局部变量过渡下即可:

sigletonlan* sigletonlan::instance() {//这里是定义,分配内存
	if (p == NULL) {
		pthread_mutex_lock(&mutex);
		if (p == NULL){
                    sigletonlan*tmp = new sigletonlan();
                    p = tmp;
                }	
		pthread_mutex_unlock(&mutex);
	}
	return p;
}

 

 

 

使用pthread_once 实现的线程安全单例模式:

    Linux Threads使用互斥锁和条件变量保证由pthread_once()指定的函数执行且仅执行一次,而once_control表示是否执行过。

如果once_control的初值不是PTHREAD_ONCE_INIT(Linux Threads定义为0),pthread_once() 的行为就会不正常。

在LinuxThreads中,实际"一次性函数"的执行状态有三种:NEVER(0)、IN_PROGRESS(1)、DONE (2),如果once初值设为1,则由于所有pthread_once()都必须等待其中一个激发"已执行一次"信号,因此所有pthread_once ()都会陷入永久的等待中;如果设为2,则表示该函数已执行过一次,从而所有pthread_once()都会立即返回0。

class single{
private:
    single();
    ~single();
        single& operator=(const single&){};    //禁止赋值
        single(const single&){};//禁止拷贝    

    static single* p;
    static pthread_once_t once;

public:
    static single& instance(){
        if(p==NULL)
            pthread_once(&once,&single::create);
        return *p;
    }
    static void create(){
        p = new single();
    }
}

single* single::p=NULL;
pthread_once_t single::once = PTHREAD_ONCE_INIT;


//使用
single& s = single::instance();

static数据成员在类内声明,但是必须在类定义体的外部定义,也就是必须在类外进行定义。

若static成员变量想在类的内部初始化,则必须是 static const int a 这样的,加上一个const

成员函数的话在类中或者类外定义都可以

 static函数没有this指针

这点是最重要的!!static成员函数的的确确是类的组成部分,但是却不是任何对象的组成部分。因此,static成员函数是没有this指针的。同时static成员函数不能被声明为const函数。并且static成员函数也不能被声明为虚函数。它可以直接访问多数类的static成员,但是不能使用非static成员。

类的成员函数有如下特性:
    -静态成员函数是类的一个特殊的成员函数
    -静态成员函数属于整个类所有,没有this指针
    -静态成员函数只能直接访问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成员函数
    -可以通过类名直接访问类的公有静态成员函数
    -可以通过对象名访问类的公有静态成员函数
    -定义静态成员函数,直接使用static关键字修饰即可
 

 

 

 

转载自:https://www.cnblogs.com/carsonzhu/p/5770253.html

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模式应该可以说是应用最多、影响最广的模式之一,因为 Observer 的一个实例 Model/View/Control( MVC) 结构在系统开发架构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MVC实现了业务逻辑和表示层的解耦。在 MFC 中, Doc/View(文档视图结构)提供了实现 MVC 的框架结构。在 Java 阵容中, Struts 则提供和 MFC 中 Doc/View 结构类似的实现 MVC 的框架。另外 Java 语言本身就提供了 Observer 模式的实现接口。当然, MVC 只是 Observer 模式的一个实例。 Observer 模式要解决的问题为: 建立一个一( Subject)对多( Observer) 的依赖关系, 并且做到当“一” 变化的时候, 依赖这个“一”的多也能够同步改变。

在GOF的《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一书中对观察者模式是这样说的: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得到通知并被自动更新。当一个对象发生了变化,关注它的对象就会得到通知;这种交互也称为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目标是通知的发布者,它发出通知时并不需要知道谁是它的观察者。

最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 对同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候, 我们希望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表示 (例如以表格进行统计显示、柱状图统计显示、百分比统计显示等)。这些表示都依赖于同一组数据, 我们当然需要当数据改变的时候, 所有的统计的显示都能够同时改变。 Observer 模式就是解决了这一个问题。

UML类图:

Subject(目标)
——目标知道它的观察者。可以有任意多个观察者观察同一个目标;
——提供注册和删除观察者对象的接口。

Observer(观察者)
——为那些在目标发生改变时需获得通知的对象定义一个更新接口。

ConcreteSubject(具体目标)
——将有关状态存入各ConcreteObserver对象;
——当它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向它的各个观察者发出通知。

ConcreteObserver(具体观察者)
——维护一个指向ConcreteSubject对象的引用;
——存储有关状态,这些状态应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
——实现Observer的更新接口以使自身状态与目标的状态保持一致。

观察者模式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协作:

  1. 当ConcreteSubject发生任何可能导致其观察者与其本身状态不一致的改变时,它将通知它的各个观察者;
  2. 在得到一个具体目标的改变通知后,ConcreteObserver对象可向目标对象查询信息。ConcreteObserver使用这些信息以使它的状态与目标对象的状态一致。

以下是调用时序图:

适用场合

在以下任一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观察者模式:

  1. 当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将这二者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以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的改变和复用;
  2. 当对一个对象的改变需要同时改变其它对象,而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对象有待改变;
  3. 当一个对象必须通知其它对象,而它又不能假定其它对象是谁;也就是说,你不希望这些对象是紧密耦合的。

这里的目标 Subject 提供依赖于它的观察者 Observer 的注册( Attach) 和注销( Detach)操作,并且提供了使得依赖于它的所有观察者同步的操作( Notify)。 观察者 Observer 则提供一个 Update 操作, 注意这里的 Observer 的 Update 操作并不在 Observer 改变了 Subject 目标状态的时候就对自己进行更新, 这个更新操作要延迟到 Subject 对象发出 Notify 通知所有Observer 进行修改(调用 Update)。

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list>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Observer
{
public:
    virtual void Update(int) = 0;
};
 
class Subject
{
public:
    virtual void Attach(Observer *) = 0;
    virtual void Detach(Observer *) = 0;
    virtual void Notify() = 0;
};
 
class ConcreteObserver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
    ConcreteObserver(Subject *pSubject) : m_pSubject(pSubject){}
 
    void Update(int value)
    {
        cout << "ConcreteObserver get the update. New State:" << value << endl;
    }
 
private:
    Subject *m_pSubject;
};
 
class ConcreteObserver2 : public Observer
{
public:
    ConcreteObserver2(Subject *pSubject) : m_pSubject(pSubject){}
 
    void Update(int value)
    {
        cout << "ConcreteObserver2 get the update. New State:" << value << endl;
    }
 
private:
    Subject *m_pSubject;
};
 
class ConcreteSubject : public Subject
{
public:
    void Attach(Observer *pObserver);
    void Detach(Observer *pObserver);
    void Notify();
 
    void SetState(int state)
    {
        m_iState = state;
    }
 
private:
    std::list<Observer *> m_ObserverList;
    int m_iState;
};
 
void ConcreteSubject::Attach(Observer *pObserver)
{
    m_ObserverList.push_back(pObserver);
}
 
void ConcreteSubject::Detach(Observer *pObserver)
{
    m_ObserverList.remove(pObserver);
}
 
void ConcreteSubject::Notify()
{
    std::list<Observer *>::iterator it = m_ObserverList.begin();
    while (it != m_ObserverList.end())
    {
        (*it)->Update(m_iState);
        ++it;
    }
}
 
int main()
{
    // Create Subject
    ConcreteSubject *pSubject = new ConcreteSubject();
 
    // Create Observer
    Observer *pObserver = new ConcreteObserver(pSubject);
    Observer *pObserver2 = new ConcreteObserver2(pSubject);
 
    // Change the state
    pSubject->SetState(2);
 
    // Register the observer
    pSubject->Attach(pObserver);
    pSubject->Attach(pObserver2);
 
    pSubject->Notify();
 
    // Unregister the observer
    pSubject->Detach(pObserver);
 
    pSubject->SetState(3);
    pSubject->Notify();
 
    delete pObserver;
    delete pObserver2;
    delete pSubject;
}

运行结果: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