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回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华为新发布的鸿蒙系统。
2019年8月9日发布。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
将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汽车、智能穿戴统一成一个操作系统且该系统能够兼容全部安卓应用的Web应用。着力打造一个跨终端的融合共享生态,重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技术特性:
1、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操作系统,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 (多终端兼容协同)
知识点剖析:
分布式操作系统:一个著名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例子就是万维网。
系统中存在一个以全局方式管理计算机资源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一组独立的计算机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存在。共享数据资源。
2、确定时延引擎 和 高性能IPC技术 实现系统天生流畅 (运行速度快,可视化流畅度高)
确定时延引擎可在任务执行前分配系统中任务执行优先级,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
IPC代表通过IP网络传输网络视频信号的摄像机。(云技术、民用化、可穿戴化)
3、基于微内核架构重塑终端设备可信安全 (内核级安全,安全性更高可信度更高)
微内核架构:简化内核功能,在内核之外的用户尽可能多地实现系统服务,同时加入安全保护。
鸿蒙将微内核技术应用于可信执行环境(TEE)通过数学方法,从源头验证系统正确,无漏洞。
补:操作系统内核: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这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微内核:提供必要服务的操作系统内核,包括任务、线程、交互进程通信以及内存管理等。
4、通过统一IDE支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实现跨终端生态共享
华为的方舟编译器可以一次性将高级语言编译为机器代码。IDE集成开发环境
---------------------------------------------------------------------------------------------------------------------------------------------------------------------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与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作用:连接分散、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目的: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
1.1 计算机网路组成
1.2 计算机网络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处理功能: 当计算机网络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某个复杂任务分配给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系统,从而利用空闲计算机资源以提高整个系统利用率。
1.3 计算机网络分类
1 按分布范围分: 广域网(10~1000KM)---城域网(5~50KM)--- 局域网(10~1000+m)--- 个人区域网(10m)
2 按传输技术分:
广播式网络: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常用于无线、卫星通信及局域网中的广播技术。
点对点网络: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
3 按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分:星形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形网络、网状型网络
4 按使用者分: 公用网:指电信公司建造的大型网络; 专用网:指小部门满足特殊业务的特殊组网
6 按传输介质分:有线(光纤、同轴电缆)无线(蓝牙、微波、无线电)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带宽:网络的通信线路所能传送数据的能力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信道带宽
往返时延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速率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 分层基本原则:
1)层与层之间尽可能独立
2)各层界面自然清晰
3)各层功能定义与实现方法独立
4) 下层对上层独立,上层单向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
2 同一层的实体为对等层实体,n层实现的服务为n+1层所用,对等层传输的数据单元为该层的PDU协议数据单元
PDU(协议数据单元)=PCI(协议控制信息)+SDU(服务数据单元)
3 计算机网络中的接口:存在在相邻两层之间;相邻两层通过服务访问点进行交互;每个服务访问点都有唯一标识,实际为逻辑接口;上层通过服务访问点访问下层的服务。
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 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
综合OSI开放体系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产生了五层模型,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1.3 本章小结及疑难解答
1 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区别
分布式系统最主要的特点是整个系统中的计算机都对用户是透明的,用户通过输入命令运行程序,但用户不知道是哪台计算机在为它运行程序。操作系统为用户选择一台合适的计算机来运行程序,并将运算结果传送到合适的地方。(操作系统占主导地位)
计算机网络在工作之前需要用户先登录,然后按照计算机的地址将程序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到该计算机上运行,最后根据用户的命令将结果运送到指定的计算机。(用户命令占主导地位)
2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考虑到各种不利的情况?
如果考虑不全面,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态,进程一直等下去,最终出现进程饥饿状态,浪费资源、时间。
3 IP协议是无连接的,为什么不把因特网的传输设计为可靠的呢?
由用户主机负责通信的可靠性能够使传输网络更灵活、便宜。因此在传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这样既能够保证网络部分的便宜灵活,又能保证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4 端到端通信和点到点通信有什么区别?
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组成的通信子网为网络环境中的主机提供点到点的服务,传输层为主机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直接相连的结点之间的通信称为点到点的通信, 它只提供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之间的通信,不涉及程序或进程的概念。
端到端通信建立在点到点通信的基础上,由一段段的点到点通信信道构成,是比点到点更高一级的通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