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

对网络架构进行分层的思想:

将复杂的流程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 使得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
  • 更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第一个网络模型: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将架构分为七层。

功能对应设备
应用层网络服务一最终用户的一个借口计算机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计算机
会话层(打开网页、应用时)建立管理中止会话计算机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面向用户),流控和差错校验(面向硬件),承上启下防火墙
网络层进行逻辑(IP)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物理(MAC)地址寻址,差错校验交换机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外观接口等)网卡
  • 高三层面向的是用户,低三层面向的是硬件。
  • 端到端与点到点通信区别在于:端口与节点,前者是传输层的通信,后者是网络层面(IP)通信。

OSI模型对比TCP/IP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思科用的是四层模型,华为用的是五层模型。

TCP/IP 协议族的组成:

  • 应用层协议(各种服务协议,面向用户):
    HTTP(网页)、FTP(文件传输)、TFTP(小文件)、SMTP(发邮件)、SNMP(网络管理)、DSN(域名解析,将网址翻译成IP地址)
  • 传输层协议:TCP(传输可靠、速度慢)、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不可靠,快)
  • 网络层协议: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IP、ARP(地址解析协议)、RARP(逆地址解析协议)
  • 数据链路层协议:IEEE 802.3(局域网)、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
  • 物理层:无

ARP 工作原理:

  • 已知目标IP,未知目标MAC时使用
    以处于同一网段的主机通信为例: PC1向PC2发送消息,已知PC2 IP,未知其MAC,通过ARP发送广播帧给交换机,交换机无条件作广播处理,此时与交换机连接的所有主机都能收到此广播帧,会将自己的IP与目标IP相比较,不一致则丢弃处理,一致则回复消息给PC1,回包过程会加上自己的IP与MAC地址,PC1收到此数据后,查看PC2的IP与MAC地址,将其放入ARP缓存表中。

ICMP 协议:

  • ping协议:测试源设备与目的设备之间的端到端连通性。
  • traceroute协议:追踪源设备与目的设备之间的路由
    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每经一个路由器称为一跳。
    Traceroute显示沿途的每一跳,以及每一跳所花的时间。
    如果发生问题,便可利用所显示的时间以及数据包经过的
    路由来判断数据包是在何处丢失或延迟的。

数据封装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自上而下封装,解封装即自下而上。

PDU 协议数据单元

代表不同层对应的单位:
应用层:消息(massage)
传输层数据段(segment)
网络层:数据包(packet)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frame)
物理层 比特流(bits)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