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1光纤通信理论
2.1.1
光纤通信是以光为载波 以光导纤维为传播媒介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
2.1.2历史沿革
1886年光纤通信因为强大的光源和没有合适的传输媒介受到阻碍。
1960年代,光源是激光口,传输材料是石英玻璃,衰减达到1000db/km
美国康宁公司衰减到20db/km
2.1.3光纤通信的优点
频带宽,信息量大. 波长在1.45-1.65um之间,传输损耗低,传输距离长,材料资源丰富,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铺设,抗干扰强,安全。
2.1.4光在光纤中的传输损耗
每1000m.光纤衰减系数=10lg传输功率/接受功率(db)
1970年第一代光纤通信,工作波长是0.85um. 媒介是多模光纤,系统容量是三次群,无中继,传输距离是10km. 1980年第二代光纤通信,波长是1.31um.媒介是单模光纤,系统容量是4次群. 传输距离是50km。1990第三代光纤通信.波长是1.55um. 传输媒介是单模光纤,系统容量是5次群,传输距离是100km
2.1.5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准同步体系(PDH)
不同国家有不同体系
2.2 光纤结构与传光原理
n1:光纤芯子的折射指数
n2:光纤色层的折射指数
n1>n2
当两个介质交界面满足全反射时,可以将光波限制光纤芯子中,采用反射传输到终端。
2.3光纤的种类
(1)按照折射率分布不同来划分,分为均匀光纤(突变型光纤),非均匀光纤(渐变光纤)
1、均匀光纤突变型光纤芯子与折射层的交界面处的折射率呈阶梯型变化,这是SI
2、非均匀性光纤(GI)纤芯中的折射率的变化呈抛物线型,n1随着r的变大而减小,
n1:光纤芯子的折射指数
n2:光纤色层的折射指数
r:包层半径
n1随着r变大而减小,r=a时候,n1=n2
(2)按传输的总模数(光纤的传输模式数量)来分,可以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1、单模光纤(SM)
在一定工作的波长下,仅有一种模式在光纤中传输,称为单模光纤
无模式色散,适合大容量、长距离传输
2、多模光纤(MM)
在一定工作波长下,有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输,分为多模均匀光纤和多模非均匀光纤
2.4 光纤的折射和反射
2.4.1
光纤在均匀媒介中传播是以直线形式进行的,可以称为光射线,但光射线到两种介质交界面,将发生折射和反射,一部分光线重回介质1内形成反射光,而另一部分折射进入媒介2内称为折射光,此时
1、反射角Θ3与入射角Θ1之间关系
Θ3=Θ1-----(1)
2、折射角Θ2与入射角Θ1之间的关系服从斯得尔定理,
n1sinΘ1=n2sinΘ2--------(2)
当n1>n2的时候,Θ2>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