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遇到过三句话说不到重点,不知道他想说什么,问什么。哪怕你追问帮他梳理,他也表达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如何提问,如何表达,如何沟通,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通用能力,不过教育阶段似乎也没人教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类情况?
1、有意含糊不清
有意含糊不清背后是不想说的太清楚,可能有一些难言之隐,或者不好意思明说,不想点破一些事情。
但是又特别想问人,找人解决,或者寻找共鸣,安慰,认同,或者并不是真的想解决问题,或者害怕问。
其实很多人是抱着答案问问题,至少他心里有5-7成答案了,可能就是来求证的,要一个信心的。
2、对这方面并不了解
因为并不懂,所以问的问题可能确实比较浅,没有问到重点,不知道问什么。
这一类通常是刚接触时,好解决,态度好一点,虚心请教,多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学习。
3、没有正经聊天的习惯
这其实就是没有清晰表达需求的习惯,总是默认别人知道自己的一切包括心里没有说出来的想法。
会有”我以为你知道,我觉得你知道"的这种概念。
哪怕你曾经说过,公开发表过的内容,别人也不一定知道或者不一定能记住。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少一点自我为中心。
一般这种也属于平时没有正经聊天的习惯,平时打哈哈闲聊没事。一旦真的要正经交流一件事,沟通一件事,就很考验个人的表达习惯。
是否有条理,逻辑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成。
比如一件事是否有交代前因后果,事情的发展顺序经过,或者你对此事的观点是什么,看法是什么,是否有论证,案例。
而这一套下来明显就不太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日常聊天场景,太正经,太严肃了,不太适合娱乐玩耍的氛围。
而当一个人长期处于不太需要正经聊天的氛围中,自然就会慢慢丢失这种表达能力,或者压根就没办法练就这种表达能力。
这个时候你让他突然用这种方式去表达,会非常难。
以上说了原因,那么怎么解决?
1、通过写作锻炼
既然日常生活中比较难锻炼,那么就通过写作。会发现很多人刚开始写作时思路会比较散,比较乱,表达也不是很清楚,经常跳跃。
写之前总以为自己可以大写特写,有很多内容想写,一动笔一看100字。
这就是平时并没有正经表达,完整表达习惯导致的。
2、找人练习
文字也好,电话也好,练习。不要无意义的闲聊,话题无所谓,重点是内容结构,尽可能有逻辑,有条理,有脉络,有结构,围绕某几个点展开。
并且还能总结,复盘,哪怕聊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也能说出前面在聊什么。
最后关于如何提问?
问问题,交代清楚,事情和个人背景,目前现状,存在的问题,你的思考和方案。
问之前先了解清楚对方的情况,他是否能回答,擅长这方面,如果不清楚可以提前问一下。
确认一下是否有提问权限,如果不确定直接发红包问一下,看是直接问还是走咨询的方式或者其他,态度要好。
节约时间,不要有多过的客套和闲聊拉扯,很多人即便是知道可以问也会不好意思,不太好,一定要拉扯一番,自己拗不过了然后问。
别搞一些有的没的,耽误大家时间,当然这一点也看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