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JavaScript基础-前端面试题库

这篇博客详细探讨了JavaScript的基础知识,包括变量声明提升、参数传递方式、垃圾回收机制、作用域链、闭包、数据类型的隐式转换、原型链、继承以及this、箭头函数的理解,还有Promise和异步处理的相关概念。通过对这些核心概念的深入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准备前端面试。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 解释下什么是变量声明提升?

变量提升(hoisting),是负责解析执行代码的 JavaScript 引擎的工作方式产生的一个特性。

JS引擎在运行一份代码的时候,会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工作:

  1. 首先,对代码进行预解析,并获取声明的所有变量
  2. 然后,将这些变量的声明语句统一放到代码的最前面
  3. 最后,开始一行一行运行代码

我们通过一段代码来解释这个运行过程:

console.log(a) 

var a = 1 

function b() {
    
  console.log(a) 
}

b() // 1

上⾯这段代码的实际执⾏顺序为:

  1. JS引擎将 var a = 1 分解为两个部分:变量声明语句 var a = undefined 和变量赋值语句 a = 1
  2. JS引擎将 var a = undefined 放到代码的最前面,而 a = 1 保留在原地

也就是说经过了转换,代码就变成了:

var a = undefined

console.log(a) // undefined 

a = 1

function b() {
    
  console.log(a) 
}

b() // 1

变量的这一转换过程,就被称为变量的声明提升。

而这是不规范, 不合理的, 我们用的 let 就没有这个变量提升的问题

2. JS 的参数是以什么方式进行传递的?

基本数据类型和复杂数据类型的数据在传递时,会有不同的表现。

基本类型:是值传递

基本类型的传递方式比较简单,是按照 值传递 进行的。

let a = 1

function test(x) {
    
  x = 10  // 并不会改变实参的值
  console.log(x)
}

test(a) // 10 
console.log(a) // 1

复杂类型: 传递的是地址! (变量中存的就是地址)

image-20210305165413588.png

来看下面的代码:

let a = {
   
  count: 1 
}

function test(x) {
    
  x.count = 10
  console.log(x)
}

test(a) // { count: 10 }
console.log(a) // { count: 10 }

从运行结果来看,函数内改变了参数对象内的 count 后,外部的实参对象 a 的内容也跟着改变了,所以传递的是地址。

思考题:

let a = {
   
  count: 1 
}; 

function test(x) {
    
  x = {
    count: 20 };
  console.log(x); 
}

test(a); // { count: 20 }
console.log(a); // { count: 1 }

image-20210305165848781.png

我们会发现外部的实参对象 a 并没有因为在函数内对形参的重新赋值而被改变!

因为当我们直接为这个形参变量重新赋值时,其实只是让形参变量指向了别的堆内存地址,而外部实参变量的指向还是不变的。

下图展示的是复杂类型参数传递后的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图展示的是重新为形参赋值后的状态:

image-20210218233343016.png

3. JavaScript垃圾回收是怎么做的?

JS中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自动完成的,内存在不使用的时候会被垃圾回收器自动回收。

正因为垃圾回收器的存在,许多人认为JS不用太关心内存管理的问题,

但如果不了解JS的内存管理机制,我们同样非常容易成内存泄漏(内存无法被回收)的情况。

3.1 内存的生命周期

JS环境中分配的内存, 一般有如下生命周期:

  1. 内存分配:当我们声明变量、函数、对象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为他们分配内存
  2. 内存使用:即读写内存,也就是使用变量、函数等
  3. 内存回收:使用完毕,由垃圾回收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
    全局变量一般不会回收, 一般局部变量的的值, 不用了, 会被自动回收掉

内存分配:

// 为变量分配内存
let i = 11
let s = "ifcode"

// 为对象分配内存
let person = {
   
    age: 22,
    name: 'ifcode'
}

// 为函数分配内存
function sum(a, b) {
   
    return a + b;
}

3.2 垃圾回收算法说明

所谓垃圾回收, 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判断内存是否已经不再会被使用了, 如果是, 就视为垃圾, 释放掉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浏览器垃圾回收算法: 引用计数 和 标记清除法

3.3 引用计数

IE采用的引用计数算法, 定义“内存不再使用”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一个对象是否有指向它的引用。

如果没有任何变量指向它了,说明该对象已经不再需要了。

// 创建一个对象person, person指向一块内存空间, 该内存空间的引用数 +1
let person = {
   
    age: 22,
    name: 'ifcode'
}

let p = person   // 两个变量指向一块内存空间, 该内存空间的引用数为 2
person = 1       // 原来的person对象被赋值为1,对象内存空间的引用数-1,
                 // 但因为p指向原person对象,还剩一个对于对象空间的引用, 所以对象它不会被回收

p = null         // 原person对象已经没有引用,会被回收

由上面可以看出,引用计数算法是个简单有效的算法。

但它却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循环引用。

如果两个对象相互引用,尽管他们已不再使用,垃圾回收器不会进行回收,导致内存泄露。

function cycle() {
   
    let o1 = {
   }
    let o2 = {
   }
    o1.a = o2
    o2.a = o1 
    return "Cycle reference!"
}

cycle()

image-20210305172448582.png

3.4 标记清除算法

现代的浏览器已经不再使用引用计数算法了。

现代浏览器通用的大多是基于标记清除算法的某些改进算法,总体思想都是一致的。

标记清除法:

  • 标记清除算法将“不再使用的对象”定义为“无法达到的对象”。
  • 简单来说,就是从根部(在JS中就是全局对象)出发定时扫描内存中的对象。
  • 凡是能从根部到达的对象,都是还需要使用的。那些无法由根部出发触及到的对象被标记为不再使用,稍后进行回收。

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无法触及的对象包含了没有引用的对象这个概念(没有任何引用的对象也是无法触及的对象)。

根据这个概念,上面的例子可以正确被垃圾回收处理了。

参考文章:JavaScript内存管理

4. 谈谈你对 JavaScript 作用域链的理解?

JavaScript 在执⾏过程中会创建一个个的可执⾏上下⽂。 (每个函数执行都会创建这么一个可执行上下文)

每个可执⾏上下⽂的词法环境中包含了对外部词法环境的引⽤,可通过该引⽤来获取外部词法环境中的变量和声明等。

这些引⽤串联起来,⼀直指向全局的词法环境,形成一个链式结构,被称为作⽤域链。

简而言之: 函数内部 可以访问到 函数外部作用域的变量, 而外部函数还可以访问到全局作用域的变量,

这样的变量作用域访问的链式结构, 被称之为作用域链

let num = 1

function fn () {
   
  let a = 100
  function inner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