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堆排序,加强堆

前置知识:比较器

比较器,顾名思义就是定义两个对象之间比较的标准,实质就是重载比较运算符,可以很好的应用在特殊标准的排序上,也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根据特殊标准排序的结构上,Java中的util包中,提供了一个比较器接口Comparator,实现此接口后用户需要去实现compara方法,此方法的作用是根据用户定义的标准去决定对象的优先级顺序,遵循的规范如下:

​ @Override

​ public int compare(T o1, T o2) ;

​ 返回负数的情况,就是o1比o2优先的情况

​ 返回正数的情况,就是o2比o1优先的情况

​ 返回0的情况,就是o1与o2同样优先的情况

堆结构(以下简称堆),本质就是用数组实现的完全二叉树结构。堆在使用上具体又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在完全二叉树中如果每棵子树的最大值都在顶部就是大根堆,而如果每棵子树的最小值都在顶部就是小根堆,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区别。在Java中,优先级队列就是堆结构的实现,那如果给你一个数组,如何把它调整成一个堆呢?

在讲堆的实现之前,我们得先知道一些二叉树结构的基本知识——对于树上的任意一个节点,如果在树中的位置为 i ,其左孩子的位置就是2 * i +1,右孩子的位置就是2 * i + 2,父节点的位置就是(i - 1)/ 2,。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树只是我们脑海中的结构,具体到计算机的内存结构中就是一个数组形式,所谓的位置信息其实就是数组的下标。

有了上面的铺垫,现在我们就开始讲堆结构的实现,先看建堆的过程,这里我们以大根堆为例,想象一个场景,用户源源不断的给你一些数,开始时用户先给你7,再给你 2,后面可能直接给你一批数,比如9,0,5,你要怎么把这些数加到堆里面去,并保证堆结构不被破坏?我们不妨把增加的操作记为heapInsert,这里我们先想象一下:在往堆里增加元素的时候,如果知道新增元素要去哪个位置,那么根据大根堆的定义,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根据当前节点的位置坐标,算出父节点的位置,并与之进行pk,如果不大于父节点的值,不进行任何操作,但如果大于父节点的值,当前节点就往上升,来到父节点的位置,然后接着一路往上继续寻找父节点进行pk,直到pk不过为止。如果上面想法可行,那只就剩下一个问题:如何确定新增元素的位置,其实答案很简单,用指针,前面我们说了堆结构本质上就是数组结构,我们只需要申请一个指针,记为heapSize,记录每次新增元素时在堆中的位置,比如heapSize=3,如果此时要新增元素,则新增元素在堆中的位置为3,随后heapSize++,会计算出下一次新增元素时在堆中的位置,具体怎么使用,下面实现堆的完整代码中再介绍,这里先记住这个指针,先看heapInsert操作的代码:

// 新增的元素,现在停在index位置,不断往上看
// 依次与父节点进行pk,赢了就交换,直到干不过父节点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Insert(int[] arr, int index) {
    /**
     * 注意:隐含的条件
     * index == 0 时,(index - 1) / 2 == 0,自己和自己比较,不可能出现大于的情况
     */
    while (arr[index] > arr[(index - 1) / 2]) {
        swap(arr, index, (index - 1) / 2);
        index = (index - 1) / 2;
    }
}

// 可以考虑异或运算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rr, int i, int j)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j];
    arr[j] = temp;
}

讲完新增操作,我们再来看看删除操作,相当于用户此时让你弹出此时堆中的最大值,你要怎么处理,才能保持堆结构呢?首先在大根堆中最大值一定在0位置,这是由于堆的定义决定的,这里我们的做法是把堆顶元素与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元素进行交换,因为我们有heapSize指针,所以只需 heapSize - 1 更新指针就可以算出当前堆中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进行交换操作之后,交换到堆顶的元素再进行调整操作:和自己的左右孩子比较,看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把自己干掉,能就交换,重复此过程,直到干不过自己的孩子为止,相当于逻辑删除。具体操作如代码所示:

// 从index位置往下看,不断往下沉
// 停止条件:较大的孩子都不再比index位置的数大 或 没有孩子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ify(int[] arr, int index, int heapSize) {
    // 算出左孩子位置
    int left = index * 2 + 1;
    while (left < heapSize) { // 说明有左孩子,但可能没有右孩子
        // ① left + 1 < heapSize : 判断有没有右孩子,注意heapSize的定义,条件<=其实是不成立的
        // ② 左右孩子比较,拿到较大孩子的位置
        int largest = left + 1 < heapSize && arr[left + 1] > arr[left] ? left + 1 : left;
        // 父节点与较大的孩子进行pk,谁大获取其坐标
        largest = arr[largest] > arr[index] ? index : largest;
        if (largest == index) {
            break;
        }
        swap(arr, largest, index);
        index = largest;
        left = index * 2 + 1;
    }
}

说到这里,关于堆的新增与删除操作我们已经有了,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关于两个方法的权限修饰符不是public,而是private,其实也很简单,这两个方法是关于堆的基本调整,未来在面向用户的时候,我们会在两个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功能特定的方法供用户使用,不让用户直接使用基础方法,也就是设计模式中的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关于堆的完整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heap{
    // 堆结构
    private int[] heap;
    // 堆的容量
    private int limit;
    // 位置指针
    private int heapSize;

    public Heap(int limit) {
        heap = new int[limit];
        this.limit = limit;
        heapSize = 0;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heapSize == 0;
    }

    public boolean isFull() {
        return heapSize == limit;
    }
    
    // 面向用户的增加操作
    public void push(int val) {
        if (heapSize == limit)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heap is full");
        }
        heap[heapSize] = val;
        heapInsert(heap, heapSize++);
    }
    
    // 面向用户的弹出操作
    public int pop() {
        if (heapSize == 0)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heap is empty");
        }
        int ans = heap[0];
        swap(heap, 0, --heapSize);
        heapify(heap, 0, heapSize);
        return ans;
    }
}

堆排序

根据上述的流程,我们已经手写实现了一个堆结构,虽然是大根堆,但小跟堆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在heapInsert和heapify的操作中,比较的顺序换一下即可,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讲回堆排序前,我们先看看heapInsert和heapify的时间复杂度,两者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logN,为什么呢?开始我们说了堆其实就是一个二叉树结构,当数据量为N,加入树中,树的高度就是 logN,而仔细观察heapInsert和heapify操作,每一次都是找自己的父亲或者孩子去pk,最差情况所经历的代价就是整颗树的高度,也就是logN的代价,所以堆的时间复杂度就是logN。

经过上面的过程,我们已经可以实现一个堆的结构,那么堆排序其实就很简单了,比如用户给你一个数组,要求你排有序,首先你先把数组调整成大根堆,就是heapInsert操作,那么此时堆顶的元素就是原数组中的最大值,把它和堆中最后一个位置的元素进行交换,再把最后一个元素跟堆断连,也就是heapify操作,每次重复此过程搞定一个堆中最大值,最后的结果不就是数组从小到大排好序了吗?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arr) {
    if (arr == null || arr.length < 2) {
        return;
    }
    // 建堆 --> 从上到下 --> O(N * logN)
    //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      heapInsert(arr, i);
    // }
    // 建堆 --> 从下到上 --> O(N)
    for (int i = arr.length - 1; i >= 0; i--) {
        heapify(arr, i, arr.length);
    }
    int heapSize = arr.length;
    swap(arr, 0, --heapSize);
    while (heapSize > 0) {
        heapify(arr, 0, heapSize);
        swap(arr, 0, --heapSize);
    }
}

讲到这里,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信已经很容易理解了,假设数组的长度为N,根据代码所示,需要遍历数组去建堆,复杂度是O(N * log N),然后堆顶元素和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交换,交换之后再继续调整堆结构,直到堆大小减为0,时间复杂度也是O(N * log N),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N * log N)。

这里扩充一点,就是建堆的时候其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自顶向下建堆,这种方法很容易理解,就是根据树的结构一层层往下落,越往下树上的节点个数也就越多,时间复杂度也就是O(N * logN)。还有一种方法是自底向上建堆,它的时间复杂度是O(N),怎么理解呢,比如用户给你一个数组,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二叉树,只不过它目前还不是堆结构,既然是一颗二叉树,最底层的节点是满足堆结构的,然后依次往上一层看,看看是不是可以进行heapify操作,最后可以收敛于O(N),怎么证明呢?比如一棵树上的节点个数N,叶子节点的数量接近2/N,这一层heapify操作时其实是只看了一回,所以复杂度为 (2/N) * 1, 在往上一层,节点数量接近4/N,看了 2 回,所以 复杂度 (4 / N) * 2,依次类推,整个时间复杂度的表达式为:

T(N) = (2/N) * 1 + (4/N) * 2 + (8/N) * 3 + …

整个表达式 * 2 :

2T(N) = N + (2/N) * 2 + (4/N) * 3 +…

两个表达式相减

T(N) = N + N/2 + N/4 + N/8 …

呈现等比数列,所以时间复杂度 O(N)。

加强堆

上面具体介绍了堆和堆排的具体过程,其实Java中的PriorityQueue(优先级队列)就是系统提供的堆实现,那么为什么还要手动去实现?原因也很简单,假如现在你手里有一个堆,里面存着一些元素,用户此时说要改变元素的排序指标且要求高效,怎么办?用系统实现的堆,你是不是只能把堆中的元素拿出来再重新去调整。哎呀,此时你的用户又想删除堆中的某一个元素,你要怎么删除指定元素又能保证堆结构呢?系统提供的堆是不是无能为力,或者说系统提供的堆是不是不能高效的满足你的需求,你只能去手动改写。这里我们想一想:系统的堆为什么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根本原因在于:元素进堆之后,我们不能确定元素在堆的位置,如果我们能知道堆中元素的位置,不管调整还是删除元素,是不是只需要在它的当前位置进行heapInsert或者heapify操作就可以了。这就是加强堆的作用,给堆中的元素增加一张反向索引表,记录入堆元素的位置,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具体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HeapGreater<T> {

    // 堆结构
    private ArrayList<T> heap;
    // key:元素  value:位置
    private HashMap<T, Integer> indexMap;
    // 位置指针
    private int heapSize;
    // 比较器
    private Comparator<? super T> comp;

    public HeapGreater(Comparator<T> c) {
        heap = new ArrayList<>();
        indexMap = new HashMap<>();
        heapSize = 0;
        comp = c;
    }

    // 交换、更新位置信息
    private void swap(int i, int j) {
        T o1 = heap.get(i);
        T o2 = heap.get(j);
        heap.set(i, o2);
        heap.set(j, o1);
        indexMap.put(o1, j);
        indexMap.put(o2, i);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heapSize == 0;
    }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heapSize;
    }

    // 获取堆顶元素
    public T peek() {
        return heap.get(0);
    }

    // 判断元素是否在堆中
    public boolean contains(T o) {
        return indexMap.containsKey(o);
    }

    public void push(T o) {
        heap.add(o);
        indexMap.put(o, heapSize);
        heapInsert(heapSize++);
    }
    
    public T pop() {
        T ans = heap.get(0);
        swap(0, heapSize - 1);
        indexMap.remove(ans);
        heap.remove(--heapSize);
        heapify(0);
        return ans;
    }

    // 删除指定的元素
    public void remove(T o) {
        // 获取堆上最后一个元素
        T replace = heap.get(heapSize - 1);
        // 获取指定元素的位置
        int index = indexMap.get(o);
        // 从索引表中删除指定元素位置信息
        indexMap.remove(o);
        // 最后位置的元素从堆中断连
        heap.remove(--heapSize);
        // 注意:删除的元素可能就是堆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 不进行后续操作
        if (o != replace) {
            // 删除的不是最后一个元素
            // 用最后一个元素去替删除元素
            heap.set(index, replace);
            // 替换之后更新位置信息
            indexMap.put(replace, index);
            // 调整堆结构
            resign(replace);
        }
    }

    // 获取堆上所有的元素
    public List<T> getAllElements() {
        List<T> ans = new ArrayList<>();
        for (T o : heap) {
            ans.add(o);
        }
        return ans;
    }

    // 调整堆结构 --> 两个方法只会执行一个,时间复杂度O(log N)
    public void resign(T o) {
        heapInsert(indexMap.get(o));
        heapify(indexMap.get(o));
    }

    private void heapInsert(int index) {
        while (comp.compare(heap.get(index), heap.get((index - 1) / 2)) < 0) {
            swap(index, (index - 1) / 2);
            index = (index - 1) / 2;
        }
    }

    private void heapify(int index) {
        int left = index * 2 + 1;
        while (left < heapSize) {
            int largest = left + 1 < heapSize
                    && comp.compare(heap.get(left + 1), heap.get(left)) < 0 ? left + 1 : left;
            largest = comp.compare(heap.get(largest), heap.get(index)) < 0 ? largest : index;
            if (largest == index) {
                break;
            }
            swap(largest, index);
            index = largest;
            left = index * 2 + 1;
        }
    }
}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