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机器学习方法检测识别TLS加密恶意流量

摘要:本文总结提出了一种主流的机器学习加密流量分析的方法

如何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在加密流量中检测恶意攻击行为,为了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在加密流量中检测恶意攻击行为”的方法,Infosec团队借鉴了Cisco公司高级安全研究小组(Cisco Advanced Security Research)的一个研究项目:基于NetFlows的恶意行为检测技术。研究人员用了两年的时间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分析大量的TLS数据流、恶意样本以及捕获的数据包,研究人员发现TLS数据流中的元数据(明文)包含了无法隐藏或者加密的指纹信息。TLS数据流可被用于模糊明文数据,但同时必须生成一组“可观测的复杂参数”,后者可用于训练数据模型(通过机器学习)。当一个TLS数据流开始后,会先执行一次握手。客户端(如Chrome浏览器)会向服务端(如FACEBOOK网站)发送一个ClientHello的消息,该消息包括一组参数(包括加密算法、版本等信息)。像ClientHello的这种TLS元数据主要在加密数据传输前进行交互,没有被加密。这样,数据模型就可以通过分析元数据来检测恶意攻击行为,而不需要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操作。最新的测试结果表明,ETA测试模型不仅不需解密数据,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当只分析Netflow的特征时,ETA检测恶意行为的准确率为67%,当加入SPL(Service Packet Length)、DNS、TLS元数据、HTTP等多种特征时,准确率跃会升至99%。

 

加密一直都是保护用户通讯隐私的重要特性,可如果恶意程序在传播过程中也加密的话,对这样的流量做拦截感觉就麻烦了很多。谈到加密,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Protocol,传输层安全协议)就是当前使用非常广泛的协议:国外部分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已有至多60%的网络流量采用TLS,当然也包括一些恶意程序(虽然大约只有10%)。

2015年,Cisco的infosec 团队面临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在加密流量中检测恶意攻击行为,以确保公司员工的信息安全。但在当时可行的方法只有一个:先解密相关的加密流量(如SSL和TLS),再检测恶意攻击行为。

中间人攻击(MITM:Man-In-The-Middle)是他们需要检测防御的主要对象,但在检测的同时也对个人隐私造成了损害(因为需要将个人计算机与银行、邮件服务器之间的加密流量解密)。此外,这种检测的代价也非常高,如需要管理用于检测后重复签名的SSL证书、降低网络服务的用户体验等。

针对该问题,Infosec团队决定寻找一个不影响公司正常网络业务的新检测方法。

一个复杂但未解决的问题

Cisco在本周宣布将推出

  • 5
    点赞
  • 5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