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edis高可用
Redis是目前最火爆的内存数据库之一,通过在内存中读写数据,大大提高了读写速度,可以说Redis是实现网站高并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在Web服务器中,高可用是指服务器可以正常访问的时间,衡量的标准是在多长时间内可以提供正常服务(99.9%、99.99%、99.999%等等)。但是在Redis语境中,高可用的含义似乎要宽泛一些,除了保证提供正常服务(如主从分离、快速容灾技术等),还需要考虑数据容量的扩展、数据安全不会丢失等。
在Redis中,实现高可用的技术主要包括持久化、复制、哨兵和集群,下面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以及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 持久化:持久化是最简单的高可用方法,有时甚至不被归为高可用的手段,主要作用是数据备份,即将数据存储在硬盘,保证数据不会因进程退出而丢失。
- 复制:复制是高可用Redis的基础,哨兵和集群都是在复制基础上实现高可用的。复制主要实现了数据的多机备份以及对于读操作的负载均衡和简单的故障恢复。缺陷是故障恢复无法自动化、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存储能力受到单机的限制。
- 哨兵:在复制的基础上,哨兵实现了自动化的故障恢复。缺陷是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存储能力受到单机的限制。
- 集群:通过集群,Redis解决了写操作无法负载均衡以及存储能力受到单机限制的问题,实现了较为完善的高可用方案。
二、Redis持久化
持久化的功能:Redis是内存数据库,数据都是存储在内存中,为了避免进程退出导致数据的永久丢失,需要定期将Redis中的数据以某种形式(数据或命令)从内存保存到硬盘。当下次Redis重启时,利用持久化文件实现数据恢复。除此之外,为了进行灾难备份,可以将持久化文件拷贝到一个远程位置。
Redis持久化分为RDB持久化和AOF持久化,前者将当前数据保存到硬盘,后者则是将每次执行的写命令保存到硬盘(类似于MySQL的Binlog)。由于AOF持久化的实时性更好,即当进程意外退出时丢失的数据更少,因此AOF是目前主流的持久化方式,不过RDB持久化仍然有其用武之地。
- RDB持久化是将当前进程中的数据生成快照保存到硬盘(因此也称作快照持久化),保存的文件后缀是rdb;当Redis重新启动时,可以读取快照文件恢复数据。
- RDB持久化是将进程数据写入文件,而AOF持久化(即Append Only File持久化),则是将Redis执行的每次写命令记录到单独的日志文件中(有点像MySQL的binlog);当Redis重启时再次执行AOF文件中的命令来恢复数据。与RDB相比,AOF的实时性更好,因此已成为主流的持久化方案。
- 如果你只希望你的数据在服务器运行的时候存在,你也可以不使用任何持久化方式。
- 你也可以同时开启两种持久化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当redis重启的时候会优先载入AOF文件来恢复原始的数据,因为在通常情况下AOF文件保存的数据集要比RDB文件保存的数据集要完整。
RDB和AOF各有优缺点:
- RDB持久化
优点:RDB文件紧凑,体积小,网络传输快,适合全量复制;恢复速度比AOF快很多。当然,与AOF相比,RDB最重要的优点之一是对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
缺点:RDB文件的致命缺点在于其数据快照的持久化方式决定了必然做不到实时持久化,而在数据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数据的大量丢失很多时候是无法接受的,因此AOF持久化成为主流。此外,RDB文件需要满足特定格式,兼容性差(如老版本的Redis不兼容新版本的RDB文件)。
- AOF持久化
与RDB持久化相对应,AOF的优点在于支持秒级持久化、兼容性好,缺点是文件大、恢复速度慢、对性能影响大。
三、主从复制
主从复制是指将一台Redis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它的Redis服务器。前者称为主节点(master),后者称为从节点(slave);数据的复制是单向的,只能由主节点到从节点。
主从复制的作用主要包括:
- 数据冗余: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方式。
- 故障恢复:当主节点出现问题时,可以由从节点提供服务,实现快速的故障恢复,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的冗余。
- 负载均衡: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配合读写分离,可以由主节点提供写服务,由从节点提供读服务(即写Redis数据时应用连接主节点,读Redis数据时应用连接从节点),分担服务器负载;尤其是在写少读多的场景下,通过多个从节点分担读负载,可以大大提高Redis服务器的并发量。
- 高可用基石:除了上述作用以外,主从复制还是哨兵和集群能够实施的基础,因此说主从复制是Redis高可用的基础。
主从复制的开启,完全是在从节点发起的,不需要我们在主节点做任何事情。从节点开启主从复制,有3种方式:
- 配置文件:在从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加入: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启动命令:redis-server启动命令后加入: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客户端命令:Redis服务器启动后直接通过客户端执行命令: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则该Redis实例成为从节点。
Redis的主从复制的三个机制:
- 当一个 master 实例和一个 slave 实例连接正常时, master 会发送一连串的命令流来保持对 slave 的更新,以便于将自身数据集的改变复制给 slave ,包括客户端的写入、key 的过期或被逐出等等。
- 当 master 和 slave 之间的连接断开之后,因为网络问题、或者是主从意识到连接超时, slave 重新连接上 master 并会尝试进行部分复制:这意味着它会尝试只获取在断开连接期间内丢失的命令流。
- 当无法进行部分复制时, slave 会请求进行全量复制。这会涉及到一个更复杂的过程,例如 master 需要创建所有数据的快照,将之发送给 slave ,之后在数据集更改时持续发送命令流到 slave 。
Redis的部分复制与全量复制
- 每个Redis节点(无论主从),在启动时都会自动生成一个随机ID(每次启动都不一样);runid用来唯一识别一个Redis节点。主节点和从节点分别维护一个复制偏移量(offset),代表的是主节点向从节点传递的字节数;主节点每次向从节点传播N个字节数据时,主节点的offset增加N;从节点每次收到主节点传来的N个字节数据时,从节点的offset增加N。offset用于判断主从节点的数据库状态是否一致:如果二者offset相同,则一致;如果offset不同,则不一致,此时可以根据两个offset找出从节点缺少的那部分数据传递给从节点。
- 如果offset偏移量之后的数据已不在复制积压缓冲区中(数据已被挤出),或者如果 slave 第一次执行复制,则会转而进行一个全量复制。主节点收到全量复制的命令后,执行bgsave,在后台生成RDB文件,并使用一个复制积压缓冲区记录从现在开始执行的所有写命令。主节点的bgsave执行完成后,将RDB文件发送给从节点;从节点首先清除自己的旧数据,然后载入接收的RDB文件,将数据库状态更新至主节点执行bgsave时的数据库状态。主节点将前述复制积压缓冲区中的所有写命令发送给从节点,从节点执行这些写命令,将数据库状态更新至主节点的最新状态。如果从节点开启了AOF,则会触发bgrewriteaof的执行,从而保证AOF文件更新至主节点的最新状态。
四、Redis哨兵
Redis Sentinel,即Redis哨兵,在Redis 2.8版本开始引入。哨兵的核心功能是主节点的自动故障转移。下面是Redis官方文档对于哨兵功能的描述:
- 监控(Monitoring):哨兵会不断地检查主节点和从节点是否运作正常。
- 自动故障转移(Automatic Failover):当主节点不能正常工作时,哨兵会开始自动故障转移操作,它会将失效主节点的其中一个从节点升级为新的主节点,并让其他从节点改为复制新的主节点;当客户端试图连接失效的主服务器时,集群也会向客户端返回新主服务器的地址,使得集群可以使用新主服务器代替失效服务器。
- 配置提供者(Configuration Provider):客户端在初始化时,通过连接哨兵来获得当前Redis服务的主节点地址。
- 通知(Notification):哨兵可以将故障转移的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监控和自动故障转移功能,使得哨兵可以及时发现主节点故障并完成转移;而配置提供者和通知功能,则需要在与客户端的交互中才能体现。
- 哨兵节点:哨兵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哨兵节点组成,哨兵节点是特殊的Redis节点,不存储数据。
- 数据节点:主节点和从节点都是数据节点。
Redis Sentinel 是一个分布式系统, 你可以在一个架构中运行多个 Sentinel 进程(progress), 这些进程使用流言协议(gossip protocols)来接收关于主服务器是否下线的信息, 并使用投票协议(agreement protocols)来决定是否执行自动故障迁移, 以及选择哪个从服务器作为新的主服务器。
虽然 Redis Sentinel 释出为一个单独的可执行文件 redis-sentinel , 但实际上它只是一个运行在特殊模式下的 Redis 服务器, 你可以在启动一个普通 Redis 服务器时通过给定 –sentinel 选项来启动 Redis Sentinel 。
哨兵原理中的几个概念
-
定时任务:每个哨兵节点维护了3个定时任务:
- 通过向主从节点发送info命令获取最新的主从结构; - 通过发布订阅功能获取其他哨兵节点的信息; - 通过向其他节点发送ping命令进行心跳检测,判断是否下线。
-
主观下线:在心跳检测的定时任务中,如果其他节点超过一定时间没有回复,哨兵节点就会将其进行主观下线。
-
客观下线:哨兵节点在对主节点进行主观下线后,会通过sentinel is-master-down-by-addr命令询问其他哨兵节点该主节点的状态;如果判断主节点下线的哨兵数量达到一定数值,则对该主节点进行客观下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客观下线是主节点才有的概念;如果从节点和哨兵节点发生故障,被哨兵主观下线后,不会再有后续的客观下线和故障转移操作。
-
选举领导者哨兵节点:当主节点被判断客观下线以后,各个哨兵节点会进行协商,选举出一个领导者哨兵节点,并由该领导者节点对其进行故障转移操作。
-
故障转移:选举出的领导者哨兵,开始进行故障转移操作,该操作大体可以分为3个步骤:
- 在从节点中选择新的主节点:选择的原则是,首先过滤掉不健康的从节点;然后选择优先级最高的从节点(由slave-priority指定);如果优先级无法区分,则选择复制偏移量最大的从节点;如果仍无法区分,则选择runid最小的从节点。 - 更新主从状态:通过slaveof no one命令,让选出来的从节点成为主节点;并通过slaveof命令让其他节点成为其从节点。 - 将已经下线的主节点(即6379)设置为新的主节点的从节点,当6379重新上线后,它会成为新的主节点的从节点。
实践建议
- 哨兵节点的数量应不止一个。一方面增加哨兵节点的冗余,避免哨兵本身成为高可用的瓶颈;另一方面减少对下线的误判。此外,这些不同的哨兵节点应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机上。
- 哨兵节点的数量应该是奇数,便于哨兵通过投票做出“决策”:领导者选举的决策、客观下线的决策等。
- 各个哨兵节点的配置应一致,包括硬件、参数等;此外,所有节点都应该使用ntp或类似服务,保证时间准确、一致。
- 哨兵的配置提供者和通知客户端功能,需要客户端的支持才能实现,如前文所说的Jedis;如果开发者使用的库未提供相应支持,则可能需要开发者自己实现。
- 当哨兵系统中的节点在Docker(或其他可能进行端口映射的软件)中部署时,应特别注意端口映射可能会导致哨兵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因为哨兵的工作基于与其他节点的通信,而Docker的端口映射可能导致哨兵无法连接到其他节点。
五、Rredis 集群
Redis Cluster介绍
Redis集群提供了一种运行Redis设备的方式,并且数据可以在多个Redis节点间自动分配的。Redis集群在分区期间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可用性,实际上,就是说当某些节点发生故障或无法通信时,集群能够继续运行。 但是,如果发生较大故障(例如,大多数主站服务器不可用时),群集会停止运行。
- 在多个节点之间自动分割数据集的能力。
- 在节点子集遇到故障或无法与集群其余部分通信时继续运行的能力。
Redis群集TCP端口
每个Redis群集的节点都需要打开两个TCP连接,由于这两个连接就需要两个端口,分别是用于为客户端提供服务的常规Redis TCP命令端口(例如6379)以及通过将10000和命令端口相加(10000+6379)而获得的端口,就是集群端口(例如16379)。
第二个大号端口用于群集总线,即使用二进制协议的节点到节点通信通道。 节点使用群集总线进行故障检测,配置更新,故障转移授权等。客户端不应尝试与群集总线端口通信,为了保证Redis命令端口的正常使用,请确保在防火墙中打开这两个端口,否则Redis群集节点将无法通信。
命令端口和集群总线端口偏移量是固定的,始终为10000。
请注意,为了让Redis群集正常工作,您需要为每个节点:
- 用于与客户端进行通信的普通客户端通信端口(通常为6379)对所有需要到达群集的客户端以及所有其他群集节点(使用客户端端口进行密钥迁移)都是开放的。
- 集群总线端口(客户端端口+ 10000)必须可从所有其他集群节点访问。
- 如果您不打开这两个TCP端口,则您的群集将无法正常工作。
- 集群总线使用不同的二进制协议进行节点到节点的数据交换,这更适合于使用很少的带宽和处理时间在节点之间交换信息。
Redis集群和Docker
目前,Redis群集不支持NAT地址环境,并且在IP地址或TCP端口被重新映射的一般环境中。
Docker使用一种叫做端口映射的技术:Docker容器中运行的程序可能会暴露在与程序认为使用的端口不同的端口上。 这对于在同一服务器中同时使用相同端口运行多个容器很有用。
为了使Docker与Redis Cluster兼容,您需要使用Docker的主机联网模式。 请查看Docker文档中的–net = host选项以获取更多信息。
Redis集群数据分片
Redis集群没有使用一致的散列,而是一种不同的分片形式,其中每个 key 在概念上都是我们称之为散列槽的部分。
Redis集群中有16384个散列槽,为了计算给定 key 的散列槽,我们简单地取16384模的CRC16。
Redis集群中的每个节点负责哈希槽的一个子集,例如,您可能有一个具有3个节点的集群,其中:
- 1、节点A包含从0到5500的散列槽。
- 2、节点B包含从5501到11000的散列槽。
- 3、节点C包含从11001到16383的散列槽。
这允许轻松地添加和删除集群中的节点。例如,如果我想添加一个新节点D,我需要将节点A,B,C中的一些散列槽移动到D。同样,如果我想从集群中删除节点A,我可以只移动由A使用的散列槽到B和C,当节点A将为空时,我可以将它从群集中彻底删除。
因为将散列槽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不需要停机操作,添加和移除节点或更改节点占用的散列槽的百分比也不需要任何停机时间。
只要涉及单个命令执行(或整个事务或Lua脚本执行)的所有 key 都属于同一散列插槽,Redis群集就支持多个 key 操作。用户可以使用称为散列标签的概念强制多个 key 成为同一个散列槽的一部分。
Hash标记记录在Redis集群规范文档中,但要点是如果在关键字{}括号内有一个子字符串,那么只有该花括号“{}”内部的内容被散列,例如 this{foo}key 和 another{foo}key 保证在同一散列槽中,并且可以在具有多个 key 作为参数的命令中一起使用。
Redis集群之主从模型
为了在主服务器节点的子集失败或不能与大多数节点通信时保持可用,Redis集群使用主从模型,其中每个散列槽从1(主服务器本身)到N个副本(N -1个附加从节点)。
在我们具有节点A,B,C的示例的群集中,如果节点B失败,则群集无法继续,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再在5501-11000范围内提供散列槽。然而,当创建集群时(或稍后),我们为每个主服务器节点添加一个从服务器节点,以便最终集群由作为主服务器节点的A,B,C以及作为从服务器节点的A1,B1,C1组成,如果节点B发生故障,系统能够继续运行。节点B1复制B,并且B失败,则集群将促使节点B1作为新的主服务器节点并且将继续正确地操作。
但请注意,如果节点B和B1在同一时间发生故障,则Redis群集无法继续运行。
Redis集群一致性保证
Redis 集群无法保证很强的一致性。实际上,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Redis 集群可能会丢失系统向客户确认的写入。
Redis集群可能会丢失写入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它使用异步复制。这意味着在写入期间会发生以下事情:
- 1、你的客户端写给主服务器节点 B
- 2、主服务器节点B向您的客户端回复确认。
- 3、主服务器节点B将写入传播到它的从服务器B1,B2和B3。
正如你可以看到主服务器节点 B 在回复客户端之前不等待B1,B2,B3的确认,因为这会对Redis造成严重的延迟损失,所以如果你的客户端写入了某些东西,主服务器节点 B 确认写入,就在将写入发送给它的从服务器节点存储之前系统崩溃了,其中一个从站(没有收到写入)可以提升为主站,永远丢失写入。
这与大多数配置为每秒将数据刷新到磁盘的数据库所发生的情况非常相似,因为过去的经验与传统数据库系统有关,不会涉及分布式系统,因此您已经能够推断这种情况。同样,通过强制数据库在回复客户端之前刷新磁盘上的数据,这样可以提高一致性,但这通常会导致性能极低。这与Redis Cluster中的同步复制相当。
基本上,性能和一致性之间需要权衡。
Redis集群在绝对需要时也支持同步写入,通过WAIT命令实现,这使得丢失写入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请注意,即使使用同步复制,Redis集群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一致性:总是有可能会发生故常,在无法接受写入的从设备被选为主设备的时候 。
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Redis集群也将丢失数据的写入,这种情况发生在网络分区的时候,客户端与包含至少一个主服务器的少数实例隔离。
以A,B,C,A1,B1,C1三个主站和三个从站组成的6个节点集群为例。还有一个客户,我们会调用Z1。
分区发生后,可能在分区的一侧有A,C,A1,B1,C1,另一侧有B和Z1。
Z1仍然能够写入B,它也会接受Z1的写入。如果分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则群集将正常继续。但是,如果分区使用比较长的时间将B1提升为多数侧分区的主设备,则Z1发送给B的写入操作将丢失。
请注意,Z1能够发送给B的写入量有一个最大窗口(maximum window):如果分区多数侧有足够的时间选择一个从设备作为主设备,那么少数侧的每个主节点将停止接受写操作。
这个时间值是Redis集群非常重要的配置指令,称为 node timeout (节点超时)。
在节点超时过后,主节点被认为是失效的,并且可以被其副本之一替换。类似地,节点超时过后,主节点无法感知大多数其他主节点,它进入错误状态并停止接受写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