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设计的七大原则

学习设计原则是学习设计模式的基础。千万不能形成强迫症。当碰到业务复杂的场景时,需要随机应变。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并不是一定要求所有代码都遵循设计原则,而是要在适当的场景遵循设计原则,就可以帮助开发者设计出更加优雅的代码结构。

七大原则一句话总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开闭原则

1、定义

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OCP),是指一个软件实体如类、模块和函数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所谓开闭,也正是对扩展和修改两个行为的一个原则,开闭原则是面向对象设计中最基础的设计原则。

实现开闭原则的核心思想就是面向抽象编程。

2、作用

调用抽象构建框架,用实现扩展细节,可以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和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

二、依赖倒置原则

1、定义

依赖倒置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DIP),是指设计代码结构时,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

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2、作用

通过依赖倒置,可以减少类与类之间的耦合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并降低修改程序所造成的风险。

注意:以抽象为基准比以细节为基准搭建起来的架构要稳定得多。

三、单一职责原则

1、定义

单一职责(Simple Responsibility Pinciple,SRP),是指不要存在一个以上导致类变更的原因。

比如:一个 Class负责两个职责,一旦发生需求变更,修改其中一个职责的逻辑代码,有可能会导致另一个职责的功能发生故障。于是可以给两个职责分别用两个 Class来实现,进行解耦,即使以后需求变更维护也互不影响。

单一职责原则就是一个 Class/Interface/Method只负责一项职责。

在实际开发中,尽可能地让接口和方法保持单一职责,对项目后期的维护是有很大帮助的。

2、作用

单一职责原则的核心就是控制类的粒度大小、将对象解耦、提高其内聚性。

具体来说,其作用如下:

  • 降低类的复杂度。
  • 提高类的可读性。
  •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 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

四、接口隔离原则

1、定义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ISP),是指用多个专门的接口,而不使用单一的总接口,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这个原则指导我们在设计接口时,应当注意一下几点:

  • 一个类对一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之上
  • 建立单一接口,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
  • 尽量细化接口,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不是越少越好,一定要适度)

2、作用

接口隔离原则符合“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使得类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五、迪米特法则

1、定义

迪米特原则(Law of Demeter LoD)又称作最少知道原则(Least Knowledge Principle,LKP),是指一个对象应该对其他对象保持最少的了解,尽量降低类与类之间的耦合。

迪米特原则主要强调只和朋友交流,不和陌生人说话。

  • 朋友的定义:
    出现在成员变量、方法的输入和输出参数中的类都可以称之为成员朋友类
  • 陌生人的定义:
    出现在方法体内部的类不属于朋友类

2、作用

  • 提高模块的相对独立性,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
  • 亲合度降低,从而提高了类的可复用率和系统的扩展性。

六、里氏替换原则

1、定义

里氏替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LSP),是指一个软件实体如果适用于一个父类,则一定适用于其子类,所有引用父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子类对象能够替换父类对象,而程序逻辑不变。

也可以理解为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也就是说:子类继承父类时,除了添加新的方法完成新增功能外,尽量不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里氏替换原则只存于父类与子类之间,约束继承泛滥。

2、作用

  • 里氏替换原则是实现开闭原则的重要方式之一。
  • 它克服了继承中重写父类造成的可复用性变差的缺点。
  • 它是动作正确性的保证。即类的扩展不会给已有的系统引入新的错误,降低代码出错的可能性。
  • 加强程序的健壮性,同时变更时可以做到非常好的兼容性,提高程序的维护性、可扩展性,降低需求变更时引入的风险。

七、合成复用原则

1、定义

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Aggregate Reuse Principle,CARP),是指尽量使用对象组合(has-a)或聚合(contanis-a)的方式实现代码复用,而不是继承关系达到代码复用的目的。

继承又称为白箱复用,相当于把所有的实现细节暴露给子类。

组合/聚合又称为黑箱复用,对类以外的对象是无法获取到实现细节的。

2、作用

  • 维持类的封装性
    因为成分对象的内部细节是新对象看不见的,所以这种复用又称为“黑箱”复用。
  • 新旧类之间的耦合度低
    这种复用所需的依赖较少,新对象存取成分对象的唯一方法是通过成分对象的接口。
  • 复用的灵活性高
    这种复用可以在运行时动态进行,新对象可以动态地引用与成分对象类型相同的对象。

参考文章:

–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 创建型模式,共五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共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共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二、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后面的具体设计中我们会提到这点。 2、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面向对象设计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From Baidu 百科 3、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真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4、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还是一个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的意思,从这儿我们看出,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一个软件的设计思想,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为了升级和维护方便。所以上文中多次出现:降低依赖,降低耦合。 5、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为什么叫最少知道原则,就是说: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6、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专题一:计算机系统知识 1 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1 1.1计算机系统结构 1 1.2 计算机中的编码: 3 1.3存储器系统 8 1.4中央处理器CPU 15 1.5 输入/输出系统 17 1.6 计算机总线结构 19 1.7 体系结构其他的知识 19 1.8 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评价 * 24 1.9 数学基础知识 28 1.9.1命题逻辑的基础知识 28 1.9.2 谓词逻辑、形式逻辑基础知识 31 1.9.3排列组合、概率论应用、应用统计 34 1.9.4线性规划 37 专题二:程序语言部分 39 1、程序语言知识 39 1.1 程序语言: 39 1.2 汇编语言: 42 1.3 解释程序: 42 1.4 编译程序: 43 2.重点与难点 45 2.1文法及语言形式描述: 45 2.2 词法分析 46 2.3 语法分析 47 2.4代码优化 48 专题三:操作系统知识 53 1、操作系统知识: 53 1.1基本概述 53 1.2 处理机管理 55 1.3进程概念: 55 1.4存储管理 58 1.5设备管理: 61 1.6文件和文件系统 62 1.7 作业管理与用户界面 64 1.8操作系统的结构 64 1.9常用操作系统 67 2.重点与难点: 68 2.1进程相关的概念: 68 2.2信号量处理: 69 2.3各种调度算法: 69 专题四:多媒体专题 71 1、多媒体知识: 71 1.1多媒体知识概述 71 1.2图形和图像 73 1.3音频 74 1.4视频 76 1.5数据压缩和编码技术标准 77 2 多媒体重点和难点 79 专题五:计算机网络知识 81 1、计算机网络知识 81 1.1计算机网络知识概述: 81 1.2网络协议和架构模型: 82 1.3网络操作系统: 83 1.4局域网技术 84 1.5广域网技术 85 1.6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 86 1.7 C/S与B/S结构 87 1.8网络安全性: 88 1.9网络应用: 89 1.10网络管理 89 1.11 信息化基础知识 90 专题六: 数据库知识 99 1、数据库知识 99 1.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99 1.2数据模型 100 1.3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101 1.4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 101 1.5关系数据库SQL语言 104 1.6 数据库设计 106 1.7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106 1.8数据库保护 108 1.9数据仓库与分布式数据库 113 2.数据库重点和难点: 118 2.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18 2.2 SQL语句 119 2.3 关系运算 119 2.4关系范式: 121 专题七:软件工程专题 122 1、软件工程知识 122 1.1概述 122 1.2软件分析 124 1.3软件设计 125 1.4软件测试 128 1.5软件开发工具与环境(CASE) 129 1.6软件维护和软件管理 130 1.7面向对象技术 133 1.7.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133 1.7.2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 135 1.7.3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136 1.8软件质量(重点) 137 1.8.1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138 1.8.2十三个步骤: 140 1.9软件配置管理 140 1.10软件过程改进 142 专题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知识 146 1 标准化的基本知识 146 1.1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146 1.2标准化原理: 147 1.3标准的分类 148 1.4标准的代号和编号 151 1.5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154 1.6标准化组织 156 1.7 ISO9000标准简介 160 1.8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简介 162 2 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166 2.1知识产权介绍 166 2.2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169 专题九:数据结构知识 173 1. 数据结构概述 174 2. 常用数据结构 175 2.1线性表 175 2.2 栈 178 2.3队列 181 2.4 串 184 2.5 数组 185 2.6 树 189 2.6.1概述 189 2.6.2二叉树 190 2.7图 192 3. 数据结构相关算法 195 3.1排序算法 195 3.2查找算法 211 4 重点、难点解析 212 专题十:算法分析与设计 214 1.常用的算法设计方法: 214 1.1 迭代法: 214 1.2 穷举搜索法: 215 1.3 递推法: 217 1.4 递归法 218 1.5 贪婪法 224 1.6 分治法 227 1.7 动态规划法 229 1.8 回溯法 234 1.9 分支定界法: 235 2.几个重要的算法程序 235 2.1 堆排序 235 2.2 归并排序 237 专题十一: 系统工程知识 239 1.系统与系统工程: 239 1.1 系统的概念: 239 1.2系统的分类 239 1.3系统的特性 239 1.4系统与环境 240 1.5系统工程与系统方法 240 1.6信息系统工程 240 2.系统分析基础知识 241 2.1系统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241 2.2结构化分析方法 241 2.3统一建模语言(UML) 243 2.4系统规格说明书 245 3.系统设计基础知识 245 3.1系统设计的目的和任务 245 3.2结构化设计方法和工具 245 3.3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45 3.4系统详细设计 246 3.5系统设计说明书 247 4.系统实施知识 248 4.1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248 4.2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 248 4.3系统测试的目的、类型,系统测试方法 248 4.4系统转换基础知识 249 5.系统运行和维护知识 249 5.1系统运行管理基础知识 249 5.2系统维护基础知识 250 5.3系统评价基础知识 250 专题十二: JAVA程序设计语言 251 1 Java和面向对象概述 255 2 Java概述 256 2.1 安装并配置Java 平台 257 2.1.1 Java平台概述 257 2.1.2 Java平台的安装 257 2.2 第一个Java Application程序 257 2.2.1 编辑源程序 257 2.2.2 字节码的编译生成 259 2.2.3 字节码的解释与运行 259 2.3 使用集成开发环境 259 3 Java语言基础 260 3.1 Java程序的构成 260 3.2关键字、标识符、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 261 3.2.1 关键字 261 3.2.2 标识符 261 3.2.3 数据类型 261 3.2.4 常量与变量 262 3.3 运算符 263 3.3.1 算术运算 264 3.3.2 关系运算 264 3.3.3 位运算 264 3.3.4 类型转换 265 3.3.5 其他运算符 266 3.3.6 运算符的优先级与结合性 267 3.4 流程控制语句 267 3.4.1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流程 267 3.4.2 选择结构 267 3.4.3 循环结构 268 3.4.4 跳转语句 269 4 类和对象 270 5 继承 272 6 字符、字符串、数组 274 6.1 字符 275 6.1.1 Character类的构造函数 275 6.1.2 Character类提供的常用方法 275 6.2 字符串 275 6.2.1 字符串常量与String类 276 6.2.2 字符串变量与StringBuffer类 278 6.3 数组 279 6.3.1 数组的创建和初始化 279 6.3.2 数组的数组 280 6.3.3 复制数组 280 6.3.4 数组类Arrays 280 6.3.5 命令行参数 281 7 图形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实现 281 7.1图形用户界面概述 282 7.2 图形用户界面 282 8 Applet 286 8.1 Applet的基本工作原理 286 8.2 Applet类与JApplet类 287 8.2.2 Applet与Application的区别 288 8.3 Applet安全基础 288 8.4 向Applet传递参数 289 8.5 Application与Applet组合 289 8.6 Applet与JAR文件 290 8.6.1 JAR文件概述 290 8.6.2 jar命令 290 8.6.3 JAR缓存 290 9 Java高级编程 291 9.1异常处理 291 9.2 Java多线程机制 295 9.3 流式输入输出与文件处理 295 9.3.1 Java输入输出类库继承关系 296 9.3.2基于标准输入输出的IO操作 296 9.3.3文件读写及随机访问 297 9.3.4Java的文件管理 297 9.4 Java网络通信 297 9.4.1网络基础知识及Java网络模型 298 9.4.2无连接的数据报 298 9.4.3 Java访问网络资源 298
短信平台建设方案 作者:沈言炎 本方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目录 一、前言 4 二、平台总体规划 5 2.1、平台总体设计 5 2.2、系统总体框架 5 2.3、系统设计要求 6 2.4、系统设计原则 7 三、项目概况 8 3.1、项目的核心及开发目的 8 3.2、服务对象 8 3.3、项目开发环境 8 四、功能模块 9 3.1开机自启动 9 3.2短信发送功能 9 五、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10 六、技术保证和建议运行环境 12 6.1、技术保证 12 6.2、运行环境 12 七、网站运营周期 12 八、开发项目报价 13 一、前言 传统的短信群发平台是基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直接提 供的短信端口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与客户指定号码进行短信批量 发送和自定义发送的,短信平台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要下载 安装到本地的软件版,一种是通过浏览器登录的网页版短信平 台。据"短信营销研究中心"介绍,从两种短信平台的功能实 现来看,基本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客户端直接向运营商服务器 发送群发请求。 如果从短信平台的特殊要求来看,短信平台可以是通用短 信平台和定制开发的短信平台。有的行业和部门因为长期使用 短信发送,按照其正规性的要求,会要求短信公司为其定制开 发满足其特定要求的短信平台。 一般对定制短信平台有需要的用户短信发送量偏大,周期 稳定,多用于大型企业、商家。随着店铺管理机制在中国发展 和完善,个体店主也开始管理会员并寻求开展短信营销的方 法,像生意专家这样专门面向小店开发的店铺管理软件应运而 生,软件内内置短信平台,解决了小店主无法与会员建立信息 传递的问题。 短信群发的宗旨是为企业发展、节约开支、提高效益。短 信群发为企业树立品牌形象或占有市场创造了无限商机,也能 为企业大幅降低广告开支。 该平台是针对物理隔离的状态下,通过短信平台将短信发 送到指定的手机上,使用户及时收到最及时的消息。 二、平台总体规划 2.1、平台总体设计 根据短信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结合目前应用系统状况,系统建设的 技术路线应坚持"需求为导向、应用促发展,统筹规划、科技支撑,分 工负责、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安全与业务支撑环境,形成上下 关联、信息共享的应用系统。 在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过程中,采用下列的技术路线: 1、采用架构是C/S结构。 2.1.1 C/S结构 为充分保证系统在安全性、跨平台性、易扩展性、易维护性等方面的 要求,建议采用C/S架构。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通过客户端和服务 器端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客户端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 器端实现。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实现短信发送强大功能,并是过程更加 安全方便。这种结构已成为当今应短信平台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2.1.2 面向对象或面向过程的设计与开发 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采用面向对象或面向过程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 法。 传统的软件工程以软件的工程化为目标,强调方法论,工具与环境, 质量保证体系,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但基本理念是基于具体需求、从 零开始的开发。这种开发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于现代软件系统开发的要 求。而面向对象的设计以软件的组装式生产为目标,强调各种粒度的软 件重用、接口与表示和实现分离、统一对象模型,继承和发展了传统软 件工程。面向对象技术将计算看成是一个系统的演变过程,系统由对象 组成,通过一系列的状态变化来完成计算。对象具有保持能力和自主计 算能力。面向对象设计和实现的重点是多个对象的网状组织结构和协同 计算,而不是过程调用的层次结构,这样就在本质上适应了并发、分布 系统及互联网的计算特征。 2.2、系统总体框架 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上,在保证系统效率的前提下,将突出系统的开放 式、标准化、模块化、易用实用、性能优化、可靠稳定等特点。 根据"一个数据中心、一个基础平台、一套标准体系,多个业务应 用"的原则,平台建设读取原系统中发送短信功能,存放在数据库中没 有发送的短信,该平台将没有发送的短信的接收方、短信内容获取并发 送给你指定短信接收方。与原来的系统是独立的,不影响原系统的正常 工作。 其中: 标准和规范支撑体系 标准与规范支撑体系是保障整个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成功 实施最重要的一环,系统建设需要符合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规 范。 l 网络基础设施层 网络基础设施层为系统提供了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提供了可靠、有 效的信息传输服务通道,是各类信息系统的最终承载者。在门户网站建 设中,利用公司已有的软硬件平台资源来进行系统部署,建立完善的安 全保障措施来保障系统安全。 l 数据层 数据层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功能,是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中心。门户 网站系统的信息库主要包括资源数据库、备份数据库和文件数据库等。 l 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一个应用程序负责读取数据库中为未发
针对23种设计模式,分别写了demo并画了类图帮助理解。 总体来说设计模式分为三大类: 创建型模式,共五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共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共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其实还有两类:并发型模式和线程池模式。 二、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开闭原则(Open Close Principle) 开闭原则就是说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拓展的时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实现一个热插拔的效果。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为了使程序的扩展性好,易于维护和升级。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类,后面的具体设计中我们会提到这点。 2、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里氏代换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面向对象设计基本原则之一。 里氏代换原则中说,任何基类可以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 LSP是继承复用的基石,只有当衍生类可以替换掉基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基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衍生类也能够在基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开-闭”原则的补充。实现“开-闭”原则的关键步骤就是抽象化。而基类与子类的继承关系就是抽象化的具体实现,所以里氏代换原则是对实现抽象化的具体步骤的规范。—— From Baidu 百科 3、依赖倒转原则(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这个是开闭原则的基础,具体内容:真对接口编程,依赖于抽象而不依赖于具体。 4、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这个原则的意思是: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还是一个降低类之间的耦合度的意思,从这儿我们看出,其实设计模式就是一个软件的设计思想,从大型软件架构出发,为了升级和维护方便。所以上文中多次出现:降低依赖,降低耦合。 5、迪米特法则(最少知道原则)(Demeter Principle) 为什么叫最少知道原则,就是说: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的与其他实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功能模块相对独立。 6、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原则是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继承。
推荐,资料太大存放在网盘中,需要可下载观看。含教材。 第一部分 考试简介 1.1 考试大纲要求 1.2 考试科目介绍 第二部分 信息系统基础 2.1 信息系统工程总体规划 2.2 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2.3 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2.4 信息资源管理 2.5 信息化的标准、法律和规定 第三部分 系统开始基础 3.1 系统规划 3.2 软件开发方法 3.3 需求工程 3.4 软件系统建模 3.5 系统设计 3.6 测试与评审 3.7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3.8 系统运行与评价 第四部分 操作系统 4.1进程管理 4.2存储管理 4.3文件管理 4.4作业管理 4.5设备管理 第五部分 数据库系统 5.1数据库模式 5.2数据库完整性约束 5.3并发控制 5.4数据库设计 5.4.1数据库设计阶段 5.4.2ER模型 5.5数据库安全 5.6备份与恢复技术 5.7分布式数据库 5.8数据仓库 5.9数据挖掘 第六部分 计算机网络 6.1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6.2 TCP/IP协议族 6.3网络规划与设计 6.4计算机网络分类 6.5网络接入技术 6.6网络存储技术 6.7虚拟局域网(VLAN) 第七部分 软件架构设计 7.1 软件架构的概念 7.2 软件架构风格 7.3 面向服务的架构 7.4 特定领域软件架构 7.5 基于架构的软件开发方法 7.6 软件架构评估 7.7 软件产品线 第八部分 基于构件的开发 8.1 中间件技术 8.1.1 中间件的概念 8.1.2 主要的中间件 8.2 典型应用架构 8.3 企业应用集成 第九部分 应用数学 9.1 概率统计应用 9.2 图论应用 9.3 组合分析 9.4 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9.5 运筹方法 9.6 数学建模 第十部分 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设计 10.1安全与保密基础技术 10.2网络安全 10.3安全体系结构 10.3.1OSI安全模型 10.3.2MIS+S、S-MIS、S2-MIS 10.4安全审计 10.5安全策略 10.5.1核心 - 七定 10.5.2安全策略设计原则 第十一部分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11.1系统故障模型 11.2系统配置方法 11.3可靠性分析与可靠度计算 11.4性能评价方法 11.5软件容错 第十二部分 知识产权与标准化 12.1知识产权 12.1.1保护期限 12.1.2知识产权人确定 12.1.3侵权判断 12.1.4标准的分类 12.2标准化 12.2.1标准的分类 12.2.2标准类型的识别 第十三部分 多媒体基础知识 13.1多媒体技术基本概念 13.1.1音频相关概念 13.1.2图像相关概念 13.1.3媒体的种类 13.2多媒体相关计算问题 13.2.1图像容量计算 13.2.2音频容量计算 13.2.3视频容量计算 13.3常见多媒体标准 13.4数据压缩技术 13.4.1数据压缩基础 13.4.2有损压缩与无损压缩 第十四部分 嵌入式系统 14.1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4.2 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14.3 嵌入式系统网络 14.4 嵌入式系统数据库 14.5 实时任务调度和多任务设计 14.5.1 调度算法分类 14.5.2 单调执行速率调度法 14.5.3 时间轮转调度 14.5.4 最早截止时间优先调度算法 14.5.5 优先级反转 14.6 中断处理和异常处理 14.7 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 14.7.1 交叉开发环境 14.7.2 开发过程 14.7.3 调试方法 第十五部分 开发管理 15.1 范围管理 15.2 时间管理 15.3 成本管理 15.4 文档管理 15.4.1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15.4.2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15.5 软件配置管理 15.6 软件质量管理 15.6.1 质量管理的概念 15.6.2 质量模型 15.6.3 质量管理过程 15.6.4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5.7 风险管理 15.8 软件过程改进 15.8.1 CMM 15.8.2 CMMI 15.8.3 ISO/IEC 15504 15.8.4 SJ/T 11234-2001 第十六部分 系统架构设计案例分析 16.1 考点分析 16.2 如何解答试题 16.3 试题解答实例 16.3.1 质量属性与软件架构策略 16.3.2 数据流图与流程图 16.3.3 嵌入式系统设计 16.3.4 软件架构风格的选择 16.3.4 信息系统安全设计 第十七部分 系统架构设计论文 17.1 考点分析 17.2 做好准备工作 17.3 论文写作格式 17.4 如何解答试题 17.5 如何写好摘要 17.6 如何写好正文 17.7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7.8 论文评分标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模块化: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功能,模块之间通过定义清晰的接口进行通信。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和可扩展性。 2. 松耦合: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尽量减少,模块之间的耦合度应该尽量低。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重用性。 3. 高内聚:模块内部的各个组件应该高度相关,一起完成特定的功能。这样可以提高模块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 4. 分层架构: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一部分特定的功能。上层层次依赖于下层层次,但下层层次不依赖于上层层次。这样可以实现系统的解耦和可扩展性。 5. 单一职责原则:每个组件或模块应该只有一个单一的职责,不要承担过多的功能。这样可以提高组件或模块的内聚度。 6. 可扩展性: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在需求变化时方便地添加新功能或模块。 7. 安全性: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性,能够保护用户的数据和系统的机密性。 8. 性能优化:系统应该能够满足预期的性能需求,并对性能进行优化。 9. 可测试性: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测试性,能够方便地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原则,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业务场景,还可以结合其他原则进行设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