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网络层

网络层概念

网络层涉及将源主机发出的分组经由各种网络路径到达目的主机,其利用了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向传输层提供了从源到目标地址的数据传输服务。网络层是处理端到端数据传输的最底层,但同时又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

网络层所提供的服务

  1. 需要规定该层协议数据单元的类型和格式。
  2. 路由选择,其选择的原则
    a) 不能使某些路径或通信线路处于超负载状态——拥塞控制
    b) 不能让另一些路径或通信线路处于空闲状态——负载均衡
  3. 当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网络不属于同一种类型时,网络层还要能协调号不同网络之间的差异,即解决异构网络互联问题
  4. 网络层设计的基本目标:
    a) 服务与通信子网技术无关,即通信子网的数量、拓扑结构及类型对于传输层是透明的
    b) 传输层所能获得的地址应采用统一的方式,以使其能跨越不同的LAN和WAN。

网络层提供给传输层的服务有面向连接(TCP协议)和面向无连接(UDP协议)之分。

  1. 面向连接:指在数据传输之前双方需要为此建立一种连接,然后在该连接上实现有次序的分组传输,直到数据传送完毕连接才被释放。其实现方式为:虚电路,是指通信子网为实现面向连接服务而在源于目标之间所建立的逻辑通信链路。建立的三个阶段:建立、数据传输、拆除。
  2. 面向无连接:不需要为数据传输事先建立连接,其只提供简单的源和目标之间的数据发送与接受功能。在通讯子网内通常以数据报方式实现。

网络层功能

网络层具体功能:路由选择、网络互连、拥塞控制。

网络互联

定义

将两个以上的计算机网络,通过一定的方法,用一种或多种通信处理设备相互连接起来,以构成更大的网络系统。

类型

网络互联的形式有L-L、L-W、L-W-L、W-W四种。

  1. LAN互联分为同种和异种互联。常用设备:中继器、网桥
  2. L-W常用设备:路由器、网关。
  3. L-W-L常用设备:路由器、网关
  4. W-W常用设备:路由器、网关

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区别

  1. 拥塞控制必须保证通信子网传送待传送的数据,这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
  2. 流量控制与传送方和接受方之间点到点通信量有关,它的任务是处理发送方的传送能力比接受能力大的问题,是一个局部性的问题。
  3. 即使每条通信线路流量控制有效,并不能完全避免拥塞控制现象的发生。当然每条通信线路流量控制越有效,发生拥塞的概率就越低。

路由选择

通过路由表获得最佳路径信息的过程被称为“路由”功能,而将从接受端口进来的数据在输出端口重新发出去的功能成为路由器的“交换”功能。“路由”和“交换”功能是路由器的两大基本功能。

路由选择的工作过程

路由器收到分组后,会首先查找路由表,找到与目的地址匹配的路由,若存在匹配路由,则按照匹配路由指定的地址或者端口转发数据;若不存在,则查找是否存在默认路由。若存在默认路由,按照默认路由转发;若不存在,则丢弃数据分组。

路由是网络层最重要的功能。在网络层完成路由功能的设备被称为路由器,路由器是专门设计用于实现网络层功能的网络互连设备。某些交换机里面也集成路由模块称为三层交换机

专门存放路由信息的表称为路由表。正是路由表才使基于第三层地址的路由选择最终得以实现。每一条路由表最主要的信息是:目的网络、下一跳、开销

路由协议

静态路由:网络管理员根据其掌握的网络连通信息以手工配置的方式chu昂见的路由表表项。

动态路由:能自动适应网络状态表换而对路由表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和维护的路由生成方式

在网络层用于动态路由生成路由表信息的协议称为路由协议。

作用:使得网络中的路由设备能够相互交换网络状态信息,从而在内部生成关于网络连通性的映像并由此计算出到达不同目标网络的最佳路径或确定响应的转发端口。

IP协议的作用:规定了包括逻辑寻址信息在内的IP数据报格式,其使网络上的主机有了一个唯一的逻辑标识,并为从源到目标的数据转发提供了所必需的目标网络地址信息。

按路由选择算法不同,路由协议的核心是路由选择算法。跳数是指所需经过的路由器的数目。路由协议被分为:距离矢量路由协议(路由消息协议RIP和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 最短路径最优)、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 OSPF 综合考虑和评估后选择)和混合型路由协议(集优点与一身)。

按作用范围和目标的不同,路由协议分为内部网关协议(IGP)和网布网关协议(EGP)。内部网关协议指:作用于自治系统以内的路由协议。外部网关协议是指:作用于不同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 前者关注如何在一个自治系统内提供从源到目标的最佳路径,而后者更多是关注能够为不同自治系统之间通信提供多种路由策略。

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它基于距离向量算法(D-V),总是按最短的路由做出相同的选择。这种协议的路由器只与自己相邻的路由器交换信息,范围限值在15跳(度)之内。它通过广播UDP报文来实现交换路由信息。

IP协议

IP协议是TCP/IP协议的核心协议,其定义了用以实现面向无连接服务的网络层分组格式,其中包括IP寻址方式。不同网络技术的主要区别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而IP协议则能够将不同的网络技术在TCP/IP的网际层统一在IP协议之下,以统一的IP分组传输提供了对异构网络互联的支持。

分组格式

IP分组格式

分片与重组

IP分片是网络上传输IP报文的一种技术手段。IP协议在传输数据包时,将数据报文分为若干分片进行传输,并在目标系统中进行重组。这一过程称为分片。

分片是分组交换的思想体现。也是IP协议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之一(另一个问题是寻址问题)。在IP协议中分片算法主要解决不同物理网络最大传输单元(MTU)的不同造成的传输问题。

分片和重新组装的过程对传输层是透明的。

工作原理:在IP有里面,16位识别号唯一记录了一个IP包的ID,具有同一个ID的IP分片将会重新组装;而13位片偏移则记录了某IP片相对整个包的位置;而这两个表中间的3位标志则标志着该分片后面是否还要新的分片。这三个标志就组成了IP分片的所有信息,接受方就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对IP数据进行重新认识。

例题

P191

地址解析协议(ARP)

IP网络中的每一个主机都具有唯一的IP地址,但IP地址只是在网际范围内标识主机的逻辑地址,不能直接利用他们在物理上发送分组。网卡只能识别48位的MAC地址而不能识别32位的IP地址。也就是说,为了物理上实现IP分组的传输,需要在互联层提供从主机IP到主机物理地址或MAC地址的映射功能。ARP全称为地址解释协议。

ARP: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RARP:MAC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式
工作原理参考P192

ICMP

IP地址提供的是面向无连接服务,不存在关于网络连接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也不包括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功能。因此在网际层提供了因特网消息控制协议(ICMP)来检测网络,包括路由、拥塞、服务质量等问题

Ping、Tracert命令都是基于ICMP实现的。

IP编址及子网划分的基本方法

详见另一篇博客:IP、子网掩码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