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类的加载过程,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下面几个案件,说明知道类加载过程的重要性
问题一:
public class 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B.i2);
}
}
class B{
int i = 0;
static int i2 = 10;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B static{}");
}
}
/**
B static{}
10
*/
问题二:
public class 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B();
}
}
class B extends C{
int i = 10;
static int i2 = 20;
publ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i = "+i);
System.out.println("i2 = "+i2);
}
}
class C{
public C() {
test();
}
public void test(){};
}
/**
i = 0
i2 = 20
*/
如果不知道类的加载过程,看到输出就会混头转向的。下面看类的加载规则:假设为Dog类
- 首次创建类型为Dog的对象(构造器是静态的),或者Dog类的静态方法/静态域被首次访问时,java解释器必须查找类路径,确定Dog.class文件
- 然后载入Dog.class,有关静态初始化的所有的命令都会被执行。静态初始化的元素只在这时运行一次,以后无论创建多少个Dog类,用static修饰的元素都不会运行。注意:如果Dog存在父类,先运行父类的静态元素。
- 当用new Dog()新建对象时,首先将在堆上为Dog对象分配足够的存储空间
- 这块存储空间会清零,这也相对会给dog对象中的基本数据类型都设置了默认值,引用数据类型设为null,相当于成员初始化
- 执行元素的初始化操作(先父类初始化后子类初始化,相当于指定初始化)
- 执行构造器(先执行父类构造器,后执行子类构造器)
现在看一下问题一:
在类s中调用B.i2,就符合规则一(类的静态方法/静态域被首次访问时),这时java解释器就会去加载类,并将B类中(规则二有关静态初始化的所有的命令都会被执行)的静态代码执行,也就输出了 “B static{}",类准备好后,才会返回B.i2的值
问题二:好奇为什么i赋值不成功,而i2赋值成功呢,说明i2在输出前已经赋值,而i没有,这也是类加载过程有关的。
当new B()时,就符合规则一(首次创建类型为B的对象),这时java解释器会运行规则二,因为i2是静态的,所以i2= 20,执行,而i并没有执行。规则三开辟堆空间,并清零。因为i是整形,此时i的内容为0.在向下面执行。因为C是B的父类,先执行C的构造器,把间接执行test()函数。此时 i = 10;还没执行呢,也就输出了i = 0;
类的加载过程:
加载类--》执行静态字段(先父后子)--》new类(开辟堆空间,并清0)--》执行指定初始化后执行构造方法(先父后子)
其中,加载类与执行静态字段只运行第一次。
通过这个也可以发现,问题二先执行的是父类的构造方法而子类的指定初始化还没有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