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赋》说:“印绶得同天德,官刑不至,至老无灾。”凡八字中有天德贵人、月德贵人,其人恺悌慈祥,待人至诚仁厚。煞带天德贵人月德贵人,明敏果决而仁厚,食伤带天德贵人、月德贵人,聪明秀慧而仁厚。
天德贵人与月德贵人以天德贵人为重,月德贵人次之,临财官印绶,加一倍福力,日干就是尤吉。古诗云:“天德原来大吉昌,若逢日时更为良,修文必定登科甲,庶俗营谋百事强……人命若逢天月德,百事所求多利益,士农工商各相宜,兄弟妻儿无克破……阴阳二命煞星通,化煞为权德在中,日时若逢天月德,男当一品女褒封。天月二德喜重逢,贵比汾阳富石崇,祖荫丰肥承厚,不然少年步蟾宫。”
天月德遇将星,名登科府。女命逢天德贵人、月德贵人,嫁美夫生聪秀贵子,利产无凶。天德贵人月德贵人得吉神助者更吉,最怕自遭冲克,冲克则必然无力。
而月德亦称月德贵人,原为吉神。传统命理学中指一种以生月的地支与四柱中的天干组合而成的神煞命局。月德是一种以出生月份地支,结合出生日期天干反映出来的吉星。
规律是:
寅午戌月在丙,
申子辰月在壬,
亥卯未月在甲,
巳酉丑月在庚。
这个规律看起来像不好记,其实好记。在前面我们在谈地支的“三合”时,曾有过“申子辰合水,亥卯未合木,寅午戌合火,巳酉丑合金”的说法,这里“寅午戌月在丙”,就是寅午戌月见丙火日。“申子辰月在壬”,就是申子辰月见壬水日。“亥卯未月在甲”,就是亥卯未月见甲木日。“巳酉丑月在庚”,就是巳酉丑月见庚金日,并且见的日干都是阳干。命中有月德的人,也和天德一样,一生无忧无虑。
有男六亲歌:
枝头一枭为我祖,祖母伤来生父才。
兄弟比肩姊妹劫,母印生我娶妻财。
小女正官小儿杀,孙食孙女真伤官。
有女六亲歌
祖母食神祖父印,父财娶了母枭神。
姊妹比肩兄弟劫,官星闪耀是夫君。
儿子伤官女食神,孙印孙女枭连亲。
为了加深记忆,你必须重复去阅读和理解,这样才能熟练应用。
在上面的生克制化的关系中,日主的我为阳干时,柱见阴干为正,见阳干为偏。如阳干日主,柱中生我的阴干为正印,为生母的话,柱中生我的阳干则为偏,偏印则为继母,庶母。所以,除有五种关系之外,还有十神之别。
“生我”者为父母。阴干生阳我,阳干生阴我为正印;阳干生阳我,阴干生阴我为偏印。
“我生”者为儿女。阴我生阳干,阳我生阴干为伤官;阴我生阴干,阳我生阳干为食神。
“克我”者为官杀。阴干克阳我,阳干克阴我为正官;阴干克阴我,阳干克阳我为七杀。
“我克”者为妻财。阴我克阳干,阳我克阴干为正财;阴我克阴干,阳我克阳干为偏财。
“同我”者为兄弟。阴干同阳我,阳干同阴我为劫财;阴干同阴我,阳干同阳我为比肩。
由上可知,我为日主:
克我,抑我者为官杀。同性-偏官,异性-正官。
生我、扶我者为印星。同性-偏印,异性-正印。
同我、助我者为比劫。同性-比肩,异性-劫财。
我生、泄我者为食伤。同性-食神,异性-伤官。
我克、耗我者为财星。同性-偏财,异性-正财。
十神相生:正偏财生官杀,官杀生印枭,印枭生日主比劫,比劫生食伤,食伤生正偏财。
十神相克:正偏财克印枭,印枭克食伤,食伤克官杀,官杀克日主比劫,比劫克正偏财。在上面的生克制化的关系中,日主的我为阳干时,柱见阴干为正,见阳干为偏。如阳干日主,柱中生我的阴干为正印,为生母的话,柱中生我的阳干则为偏,偏印则为继母,庶母。所以,除有五种关系之外,还有十神之别。
同性生克力大,异性生克力小。劫、伤、财、官、印为异性,比、食、才、杀、枭为同性。子平论命,以为造化流行天地间,不过阴阳五行而已;阴阳五行交相为用,不过生克制化而已。固特设:比肩,劫财,食神,伤官,偏财,正财,七杀,正官,偏印,正印等十神专有名词,用来形容五行阴阳生克制化及同类的共通现象,这与其他学问如统计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用x,y……代表其演绎,也能变化出无穷的问题,与命理所演化出种种的无穷结果,道理是一样的。考其最初设立这些名词的时候,并不是杜撰乱编的,而是本乎阴阳,察乎人情,根据反复实验而得来的结果。
因为十神的看法很深奥,又很复杂,每一个“神”都同时代表多层涵义,而且还会受到其他各神的影响而改变其原来的性质,如果不是对命理学研究的相当彻底的人,实在不容易熟练地抓住各神的精髓加以正确地判断。此十神暗示的象征及其在干支中显示之范围,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所谓论命也就等于大部分在论十神的变化。可见十神在八字中论命的体系中,占何等重要的地位了。
周易学者玄智【原名:王志高】老师认为:“在你有了阴阳五行基础知识之后,八字说的简单了,就是十神的变化。而十神的变化说到底,还是五行的变化。十神变化是五行分阴阳,又符合现实情况而设立,命自然也就逃不出十神的变化。说的复杂一点,八字又不仅仅是十神的变化,要看月令,要看刑冲克害。支下有藏干,藏干亦有刑冲克害。更有大运,流年在其中,所以十神又不仅仅是十神,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准确的论命并不简单。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细细揣摩,才能做到铁口直断。”灵遁者 lingdunzhe
摘自独立学者,作家,国学起名师灵遁者书籍《朴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