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层:二十四山。
二十四山为任何罗盘不可缺少的内容。经曰:先天罗经十二支,后天再用干与维。
古时候的罗盘只用十二地支,后来又加上八天干和四维卦组成的二十四山,即现在的罗盘。
八天干:甲、乙、丙、丁、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四维卦:乾、坤、艮、巽。
戊、己居中央,不在二十四山向上。
二十四山分归八卦:壬子癸三山归坎卦,位北方;丑艮寅三山归艮卦,位东北方;甲卯乙三山归震卦,位东方;辰巽巳三山归巽卦,位东南方;丙午丁三山归离卦,位南方;未坤申三山归坤卦,位西南方;庚酉辛三山归兑卦,位西方;戌乾亥三山归乾卦,位西北方。
二十四山分阴山和阳山,罗盘上红色为阳。
二十四山分天、地、人三元龙:子、午、卯、酉、乾、坤、艮、巽为天元龙;甲、庚、丙、壬、辰、戌、丑、未为地元龙;乙、辛、丁、癸、寅、申、巳、亥为人元龙。
周天360度分配24山,每山得15度。中间9度为正向,9度以外为兼向和空亡,山与山之间为小空亡,卦与卦之间为大空亡。
它的干支与卦的排列是这样的:四正方位上是子、午、卯、酉四支,四隅上是乾、坤、艮、巽四卦;子、午、卯、酉左右各有两干,其余八格为八支。
这种排列方式的形成还得从术数原理说起。《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五方与干支的五行属性,从这些关系中不难排出干支的方位。东方属木,所以天干中属木的两干——甲乙与地支中属木的两支——寅、卯都位于东方。依此类推可得:南方天干丙、丁,地支巳、午;西方天干庚、辛,地支申、酉;北方天干壬、癸,地支亥、子。
《天文训》中又有“二绳四钩”之说。二绳就是经纬。二绳有四端,这就是四仲。四钩就是四维或四隅。《天文训》说:“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这样,四正四隅的地支位置就有了规定:子位于正北、午为正南、卯为正东、酉为正西。
正针二十四山是分阴阳的,阴阳的分法三合盘与三元盘不同。三元盘的二十四山阴阳是依据天地人三元龙来确定的,而三合盘的二十四山的阴阳则是依据先天八卦与洛书的关系,以及纳甲之说和后天八卦四正卦的三合而制定的。
在早期的部分徽盘和建盘中,在二十四山向一层之内往往单独列有“阴阳十二龙”一层,以红圈黑点标记以示分二十四山向阴阳两部分。当然更多的是只在二十四山向上用红色字体表示阳龙,用黑色表示阴龙,这是两层并作一层的改进做法,实际上,还是有阴阳龙图式存在的。
前面说过,这阴阳的分法出于纳甲和洛书之数。洛书之数“戴一履九,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与先天八卦方位相配,则南乾配九,北坤配一,东离配三,西坎配七。四正卦都是奇数,奇为阳,所以该四卦为阳。同样可知,艮震巽兑四隅卦为阴。按纳甲之说,坎纳癸与申辰,离纳壬与寅戌,乾纳甲,坤纳乙,四阳卦所纳干支也属阳;兑纳丁与巳丑、震纳庚与亥未,艮纳丙,四阴卦所纳干支也属阴。这就分出了阴阳。
《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太元始易图说》有:河洛出而八卦分,象数明而五行定,乾坤主上下之位,坎离居日月之门,震巽艮兑各处其隅,以先天八卦定阴与阳也。故地理之阴阳从兹始”。这是罗盘太极分阴阳在先天八卦方位上的反映。这种阴阳,术家称为先天八卦气。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推演,在阴阳方位上仍然用后天八卦。
在二十四山向中,十二红字分别是子、癸、申、辰、午、壬、寅、戌、乾、甲、坤、乙;十二黑字分别是艮、丙、巽、辛、酉、丁、巳、丑、卯、庚、亥、未。罗盘上用色分别开来。这是个先天为体、后天为用的例子。
必须说明的是,上面提及的“纳甲”之说,与汉代易学中的纳甲之说有很大区别。在虞翻的纳甲说中,乾纳甲壬、坤纳乙癸。这与“八杀”中的纳甲说法一致;而在罗盘该层中所运用的纳甲说中,乾只纳甲、坤只纳乙。同时,它的卦支相配也与易学不一样,如《云麓漫钞》中把坎纳寅申、离纳卯酉、震纳子午、兑纳巳亥。
第七层:正针一百二十分金
又名“内盘分金”,为二八加减。具体为在正针二十四山之下,七十二分金之外再分一百二十分金,每山配五位,合一百二十。这样是将罗盘三百六十度分为一百二十位,每分位有三度,其配法同七十二龙,以六十甲子来表示分位,一百二十分金恰好两个六十甲子。其排法是甲子始于子方,即子山十五度由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五个三度组成。
一百二十分金的选用原理同七十二龙,均用孤虚旺相、龟甲空亡之说,所以在一百二十分金中也仅有四十八个分金可用。由此可见,较七十二分金来说,一百二十分金是以三度为基本方向单位的,显得更加精细。
本文出自灵遁者易学大成书籍《朴易天下》。
灵遁者,原名王银。中国独立学者,1988年出生于陕西榆林市绥德县,现居西安。 艺术家,国学起名师,作家。 2005年开始创作,至今已有10余年。其作品以朴素,深刻,具有洞见性和想象力,在各大网络广为流传,深受读者喜爱。灵遁者书籍阅读:lingdunzhe。灵遁者代表作品有灵遁者科普四部曲,国学三部曲,散文小说五部曲。
国学三部曲分别为《相观天下》,《手诊面诊色诊大观园》,《朴易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