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学习笔记7:第四章神经网络的学习(1)

上一个章节主要讲的是神经网络的前向传播,即在一直参数的条件下,计算出输出值,并且根据输出值的大小进行分类(对于分类问题)。本章主要讲通过梯度下降法,进行参数的更新

4.神经网络的学习

神经网络中的学习指的是:模型能够从训练数据中自动获取最优权重参数的过程。
介绍几个其中的概念:

  • 泛化能力:指处理未被观察过的数据(未包含在训练数据汇总的数据)的能力。
  • 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模型通过对训练数据进行训练,不断更新参数,然后通过测试数据进行检验,看训练后的模型是否具有泛化能力。(一个很生动形象的例子,训练数据相当于高考的模拟卷,通过对模拟卷的练习,不断提高写卷子的准确性,然后高考就是测试数据,只有高考能够考好,你才算是成功的,类比到神经网络中,只有对测试数据进行检测,效果好,才能够说明这个模型是好的)
  • 过拟合:就是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够,对训练数据能够有很好的效果,对测试数据检测的效果不好。

4.1 损失函数

4.1.1损失函数定义

损失函数: 神经网络以某一个指标为线索,寻找最优的权重参数,这个指标叫做损失函数,损失函数越小的参数,即是最优的参数。

分类: 损失函数一般由两种,一种是均方误差,另一种是交叉熵误差。

损失函数的引入原因: 如何判断一个神经网络模型的优劣性?有人可能说用识别精度,但是如果以识别精度为指标,则参数的导数在绝大部分地方都会变为0(仅仅微调参数,不能够改变精度值,而且精度值不是连续变化的)。在寻找最优权重参数值,要选用使得损失函数最小的权重参数。损失函数是连续可导的,通过使用梯度下降法,能够不断地更新权重参数,使得损失函数越小,神经网络的模型也会更加优化。

4.1.2损失函数的实现

损失函数一般分为:均方误差和交叉熵误差,用来评估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差异性。

  • 均方误差
    均方误差: 损失函数中,均方误差用的最多,方差的求取也是相似的公式。
图1:均方误差表达式

其中y(k)表示神经网络的输出;t(k)表示监督数据(实际标签数据),k表示数据的维度。

  • 交叉熵误差
    交叉熵误差: 公式形式如下:
图2:交叉熵误差表达式
  • 两种损失函数的实现代码与例子: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
两种类型的损失函数:均方误差和交叉熵误差
'''
#损失函数:均方误差
def mean_square_error(y,t):
    return 0.5*np.sum((y-t)**2)

#损失函数:交叉熵误差(为了是计算能够继续,加了一个delta)
def cross_entropy_error(y,t):
    delta=1e-7
    return -np.sum(t*np.log(y+delta))  

y=[0.1,0.05,0.6,0.0,0.05,0.1,0.0,0.1,0.0,0.0];  
 #softmax函数的输出,可以表示为概率
t=[0,0,1,0,0,0,0,0,0,0];                         
#该正确标签的表示法,称为one-hot表示,正确标签置1,其余均为0

y1=mean_square_error(np.array(y),np.array(t))
y2=cross_entropy_error(np.array(y),np.array(t))
print('均方误差=',y1,'y交叉熵误差=',y2)
#输出值越小,越准确。

输出:

均方误差= 0.09750000000000003
交叉熵误差= 0.510825457099338

4.2 导数与梯度

根据上一节所说,可以对损失函数使用梯度下降法,来进行权重的更新,使得损失函数最小,进而得到最优的权重参数。梯度下降法就需要求出目标函数的梯度(梯度又是由各个未知数的导数所构成的)

4.2.1导数

求导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数值微分求导,一种是解析性求导。梯度下降法主要用的是数值微分求导,因为目标函数常常很复杂。
数值微分求导: 利用微小的差分求导数的过程称为数值微分。有一定的误差
解析性求导: 基于数学式的推导求导数的过程,称为解析性求导,没有误差

图1:均方误差表达式
  1. 代码实现数值微分求导
#前向差分(不太好)
def numerical_diff0(f,x):
    h=1e-4
    return (f(x+h)-f(x))/h
    
#数值微分求导(中心差分) 比较好
def numerical_diff(f,x):
    h=1e-4
    return (f(x+h)-f(x-h))/(2*h)
    
#切线的曲线
def function_qiexian(f,x,x0):
    k=numerical_diff(f,x0)
    return k*(x-x0)+f(x0)
  1. 举例说明求导过程
    问题描述:首先有一个函数y=0.01x^2+0.1x,通过数值微分法,求这个函数在x=5和x=10的导数
#函数的定义
def function_1(x):
    y=0.01*x**2+0.1*x
    return y
    
#数值微分求导(中心差分) 比较好
def numerical_diff(f,x):
    h=1e-4
    return (f(x+h)-f(x-h))/(2*h)
    
#库的引用
import numpy as np

#调用函数numerical_diff进行数值微分求导
#在x=5和x=10的导数
d1=numerical_diff(function_1,5)
print('x=5的导数:',d1)
d2=numerical_diff(function_1,10)
print('x=10的导数:',d2)

输出:

x=5的导数: 0.20000099999917254
x=10的导数: 0.3000009999976072
  1. 追加问题
    求出上面函数y=0.01x^2+0.1x在x=5时的导数,并且用图像绘制出函数曲线和切线。
#函数的定义
def function_1(x):
    y=0.01*x**2+0.1*x
    return y
    
#数值微分求导(中心差分) 比较好
def numerical_diff(f,x):
    h=1e-4
    return (f(x+h)-f(x-h))/(2*h)

#切线的曲线
def function_qiexian(f,x,x0):
    k=numerical_diff(f,x0)
    return k*(x-x0)+f(x0) 

#库的引用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lab as plt

#原函数和切线函数的定义
x=np.arange(0,20,0.1)
y=function_1(x)
y1=function_qiexian(function_1,x,5)

#坐标轴的标签
plt.xlabel('x')
plt.ylabel('f(x)')

#绘图与显示
plt.plot(x,y)
plt.plot(x,y1)
plt.show()

输出:

图3:原函数和在x=5处切线图

4.2.2 偏导数和梯度

偏导数: 导数一般是对只含有一个变量的函数进行求导;对于含有多个变量的函数,对其中一个变量进行求导,即为偏导数。
梯度: 梯度相当于是偏导数的集合,即对函数中每一个变量进行求偏导,由全部变量的偏导数汇总而成的向量称为梯度。

  • 问题:对于函数 y = x 1 2 + x 2 2 y = {x_1}^2 + {x_2}^2 y=x12+x22,求其在(3,4)点处的偏导数
#求梯度函数的定义
def numerical_gradient(f,x):
    h=1e-4 #0.0001
    grad=np.zeros_like(x)   #生成和x形状相同的数组
    
    for idx in range(x.size):
        tmp_val=x[idx]   #一个一个进行求导
        #f(x+h)的计算
        x[idx]=tmp_val+h
        fxh1=f(x)
        
        #f(x+h)的计算
        x[idx]=tmp_val-h
        fxh2=f(x)
        
        grad[idx]=(fxh1-fxh2)/(2*h)
        x[idx]=tmp_val   #还原值
    return grad
    
 #目标函数的两种写法
 def function_2(x):
    return x[1]**2+x[2]**2

def function_3(x):
    if x.ndim == 1:
        return np.sum(x**2)
    else:
        return np.sum(x**2, axis=1)  #列方向求和
#主函数,引用库,求梯度函数逇调用        
import numpy as np        
d3=numerical_gradient(function_3,np.array([3.0 ,4.0]))
print(d3)

输出:

[6. 8.]

4.3 梯度下降法

  • 机器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时寻找最优的参数,即让损失函数取得最小值的权重参数即为最优。
  • 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梯度是目标函数增长最快的方向,负梯度也就成了在改点下降最快的方向。
  • 通过梯度下降法能够求得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4.3.1 梯度下降法数学表示:

图4:梯度下降法数学表示

其中 η \eta η表示学习率,也可以叫做是步长,以多大的位移向下降速度最快的方向移动。(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认为选取,是一个超参数)

4.3.2 代码显示梯度下降法:

  • 问题: 对目标函数 y = x 1 2 + x 2 2 y = {x_1}^2 + {x_2}^2 y=x12+x22,通过梯度下降法求解其最小值,并且绘制出其迭代的路径,用图像显示出来

下面这串代码有点长,主要有一下四部分:
1 .库的申明部分
2 .子函数的定义,其中包括求梯度函数定义,梯度下降法的函数定义和目标函数的定义。
3 .主函数部分,其中包括初始值的确定;调用子函数,获取历史梯度信息;绘制历史梯度信息的迭代变化和等高线的绘制。

'''
库的申明
'''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h
import matplotlib.pylab as plt

'''
子函数的定义
'''
#求梯度
def numerical_gradient(f,x):
    h=1e-4 #0.0001
    grad=np.zeros_like(x)   #生成和x形状相同的数组
    
    for idx in range(x.size):
        tmp_val=x[idx]   #一个一个进行求导
        #f(x+h)的计算
        x[idx]=tmp_val+h
        fxh1=f(x)
        
        #f(x+h)的计算
        x[idx]=tmp_val-h
        fxh2=f(x)
        
        grad[idx]=(fxh1-fxh2)/(2*h)
        x[idx]=tmp_val   #还原值
    return grad

#梯度下降法
def gradient_decent(f,init_x,lr,step_num=1000):
    x=init_x
    
    for i in range(step_num):
        grad=numerical_gradient(f,x)
        x -=lr*grad
        
    return x


#梯度下降法(带历史记录)
def gradient_decent1(f,init_x,lr,step_num):
    x=init_x
    x_history=[]
    
    for i in range(step_num):
        x_history.append( x.copy() )  #复制保存每一次迭代的梯度值;最后一次的数据存入不了
        grad=numerical_gradient(f,x)
        x -=lr*grad
        
    return x, np.array(x_history)

#目标函数
def function_2(x):
    return x[0]**2+x[1]**2

'''
主函数
'''
#初始值的定义
step_num=100   #迭代次数
lr=0.2       #学习率
init_x=np.array([-3.0,4.0])  #迭代初始点

#调用函数,得到历史梯度值
#x,x_history  =gradient_decent(function_2,init_x,lr=0.4,step_num=100)
x,x_history= gradient_decent1(function_2, init_x, lr, step_num)
#print(x)
#print(x_history)
print('最后的迭代点',x)

#开始绘制图像

#先画两条虚线
plt.plot([-5,5],[0,0],'--b')
plt.plot([0,0],[-5,5],'--b')
x=np.arange(-5,5,0.1)

#绘制历史梯度信息点
plt.plot(x_history[:,0], x_history[:,1], 'ro')

#绘制等高线
x1 = y1 = np.arange(-4, 4, 0.1)   
x1, y1 = np.meshgrid(x1,y1)       #将原始数据变为网格数据形式
for i in range(6):
    plt.contour(x1, y1, x1**2 + y1**2, [3*i],)     #x**2 + y**2 = 9 的圆形

#坐标轴的尺度
plt.xlim(-3.5, 3.5)
plt.ylim(-4.5, 4.5)

#坐标轴的标签
plt.xlabel("X0")
plt.ylabel("X1")


#plt.axis('scaled')  #使坐标轴是标准的(即x轴与y轴的比例尺一致)
#显示图像
plt.show()

结果:

最后的迭代点 [-2.14405215e-21  6.35274710e-21]
图5:结果图

4.3.3 学习率对迭代的影响

学习率:学习率是一个超参数,决定着迭代点移动方向的步长,过大和过小都不合适。

以上面的为题为例,上面的学习率设置的为0.2,迭代次数为100,较为合适
当固定迭代次数,设置偏大或者偏小的学习率,迭代的效果都不太一样。
测试结果如下:

  • 学习率过大:学习率设置为1
    结果:
最后的迭代点 [-6.11110793e-10  8.14814391e-10]
图6:结果图
  • 学习率过小:学习率设置为0.01
最后的迭代点 [-0.39785867  0.53047822]
图6:结果图
  • 分析
    一般情况下,迭代的次数都是一定的,迭代次数越多,需要的计算时间就会越长,只能够通过调整学习率来优化模型。学习率过大,就不能够精细的调整迭代点,很容易直接就跨过了最优值点;学习率过小,在有限的迭代次数中,移动不了多少位置,可能在最后都走不到最优值点的位置,所以设置一个合适的学习率非常重要。

参考书籍:
1.《深度学习–基于python的理论与实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