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理模式介绍
代理模式是指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代理对象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代理模式属于结构型设计模式。
使用代理模式有两个目的:
- 保护目标对象
- 增强目标对象
代理模式类图:
在代码中,一般代理会被理解为代码增强,实际上就是在原代码逻辑前后增加一些代码逻辑,而被调用者无感知。代理模式分为静态代理和动态代理。
1.静态代理
静态代理是对某个被代理类的单一代理,无法完成动态扩展,即在被代理类增加了新的方法,代理类需要同步增加,违背开闭原则。
这里举个简单的栗子,说明静态代理实现方式:
比如,儿子错题太多,妈妈就在儿子作业写完之后进行检查。
在这个业务中儿子就相当于被代理对象,而妈妈则是代理对象,儿子和妈妈都需要实现一个写作业的方法。
Person
抽象类(Subject
):
public abstract class Person {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doWork();
}
Son
类(RealSubject
):
public class Son extends Person{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Work() {
System.out.println("儿子: 我做作业");
}
}
Mum
类(Proxy
):
public class Mum extends Person {
Person son;
public Mum(Person son) {
this.son = son;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doWork() {
this.son.doWork();
System.out.println("mum: 帮儿子检查作业");
}
}
测试代码:
小程序类图:
对装饰者模式了解的话,可能会发现,静态代理的实现方式和装饰者模式非常类似。但静态代理更多的是对访问权限的控制,而装饰者模式是对对象功能的增强。其实设计模式基本都是对多态的使用,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区分彼此,在对的场合使用对的模式即可。
2.动态代理
Java 中动态代理有两种实现方式:JDK 动态代理和 CGLib 动态代理。
动态代理采用在运行时动态生成代码的方式,取消了对被代理类的扩展限制,遵循开闭原则。
若动态代理要对目标类的增强逻辑进行扩展,结合策略模式,只需要新增策略类便可完成,无须修改代理类的代码。
我们还是以妈妈检查儿子做作业为例,分别使用 JDK 动态代理和 Cglib 动态代理进行代码演示:
JDK 动态代理
注意:使用 JDK 动态代理,被代理类必须实现接口。所以,将Person
抽象类改为了接口类型。
创建 MumProxy
类,并且实现InvocationHandler
接口,该接口的invoke()
表示,代理对象方法被调用时,执行invoke()
:
测试代码:
CGLib 动态代理
CGLib 动态代理并没有对被代理类有必须实现接口的要求。
创建 MumProxy
类,并且实现MethodInterceptor
接口,该接口的intercept()
表示,代理对象方法被调用时,执行intercept()
:
测试代码同上,这里就不粘了。
CGLib 和 JDK 动态代理对比:
- JDK 动态代理实现了被代理对象的接口,CGLib 代理继承了被代理对象;
- JDK 动态代理和 CGLib 动态代理都在运行期生成字节码,JDK 动态代理直接写 Class 字节码,CGLib 代理使用 ASM框架(提供了修改字节码的API)写 Class 字节码;
- JDK 动态代理调用代理方法是通过反射机制调用的,CGLib 代理是通过 FastClass 机制直接调用方法的,CGLib 代理执行效率更高。
二、Spring AOP 中运用的代理模式
Spring 利用动态代理实现 AOP 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类:JdkDynamicAopProxy
和 CglibAopProxy
。
类图如下:
两个类的执行方法中都实现了对 AOP 通知方法以及业务方法的调用。
详细 AOP 实现原理可以参考博主之前写的另一篇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