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Javascript语言的执行环境是单线程
(single thread,指一次只能完成一件任务,如果有多个任务,就必须排队,前面一个任务完成,再执行后面一个任务,以此类推)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实现起来比较简单,执行环境相对单纯,坏处是只要有一个任务耗时很长,后面的任务都必须排队等着,会拖延整个程序的执行,常见的浏览器无响应(假死),往往就是因为某一段Javascript代码长时间运行(比如死循环),导致整个页面卡在这个地方,其他任务无法执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Javascript将任务的执行模式分成两种:同步(Synchronous)和异步(Asynchronous)
同步模式
就是后一个任务等待前一个任务结束,然后再执行,程序的执行顺序与任务的排列顺序是一致的、同步的
异步模式
则完全不同,每一个任务有一个或多个回调函数(callback),前一个任务结束后,不是执行后一个任务,而是执行回调函数,后一个任务则是不等前一个任务结束就执行,所以程序的执行顺序与任务的排列顺序是不一致的、异步的,在浏览器端,耗时很长的操作都应该异步执行,避免浏览器失去响应,最好的例子就是Ajax操作。在服务器端,异步模式
甚至是唯一的模式,因为执行环境是单线程的,如果允许同步执行所有http请求,服务器性能会急剧下降
前面都是些无用的话,因为大家都对此很清楚,那么,问题来了,你了解几种异步解决方案?
本文会由浅入深的叙述下面几种已知的异步解决方案,以及它们的区别
•回调函数(callback)•事件监听(发布/订阅)解析•Promise解析及从0~1的源码体验•Generator全面解析•Async/Await解析
赶上春节不出门为国家做贡献,写了这篇帖子,本文有点长,因为本来要写四篇文章分别叙述,但是我觉得还是在一块看比较容易对比理解,大概有两万字左右,如果你肯花20分钟的时间阅读本文,定会有所收获,我在耐心写,也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看完,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分块看,已详细注明各级标题,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大家对大JS异步编程加深了解
哦对了,先赞再看,养成习惯,毕竟码字不易,大家的每一个赞和评论都将为我码下一篇文章添一些动力,多谢????
回调函数(callback)
简述回调函数
回调函数大家都应该清楚,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函数被作为参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
回调并不一定就是异步,并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回调函数是异步的一种解决方案
我们用例子来简单说明下
function fn1(callback){
console.log("1")
callback && callback()
}
function fn2(){
console.log("2")
}
fn1(fn2)
如上代码所示,函数fn1参数为一个回调,调用fn1时传进入了函数fn2,那么在函数fn1执行到callback函数调用时会调用fn2执行,这是一个典型的回调函数,不过是同步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点来解决异步,如下
fn1(callback){
setTimeout(() => {
callback && callback()
}, 1000)
}
fn1(()=>{
console.log("1")
})
如上所示,我们使用setTimeout在函数fn1中模拟了一个耗时1s的任务,耗时任务结束会抛出一个回调,那么我们在调用时就可以做到在函数fn1的耗时任务结束后执行回调函数了
采用这种方式,我们把同步操作变成了异步操作,fn1不会堵塞程序运行,相当于先执行程序的主要逻辑,将耗时的操作推迟执行
回调函数优/缺
优点
一句话,回调函数是异步编程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简单、容易理解和部署
缺点
回调函数最大的缺点是不利于代码的阅读和维护,各个部分之间高度耦合(Coupling)
fun1(() => {
fun2(() => {
fun3(() => {
fun4(() => {
fun5(() => {
fun6()
})
})
})
})
})
上面这种代码在之前使用AJAX请求时很常见,因为业务上在一个请求结束后发起另一个请求的需求太多了,代码不优雅,不易阅读维护,高耦合,层层嵌套造成这种回调地狱
异步回调中,回调函数的执行栈与原函数分离开,外部无法抓住异常,异常会变得不可控
虽然缺点多,但回调函数日常开发中也不可或缺,使用时注意就好了
回调函数比较简单常用,就先介绍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事件监听
事件监听(发布订阅模式)
解决异步,可以采用事件驱动,任务的执行不取决于代码的顺序,而取决于某个事件是否发生
在阮一峰老师早期发布的 Javascript异步编程的4种方法(参考链接【1】) 一文中,把事件监听和发布订阅作为了不同的两种解决方案,但是我个人觉得这两种完全可以并为一种,都是利用了发布订阅模式的事件驱动,所以就放一块解释了
JQuery实现事件监听
jquery实现比较简单,因为jq为我们封装好了方法,使用即可,只是JQ不常用了,简单了解下
我们可以使用jquery中的on
来监听事件,使用trigger
触发事件,如下
$("body").on("done", fn2)
function fn1() {
setTimeout(function() {
$("body").trigger("done")
}, 2000)
}
function fn2() {
console.log("fn2执行了")
}
fn1()
我们使用jq的on
监听了一个自定义事件done
,传入了fn2回调,表示事件触发后立即执行函数fn2
在函数fn1中使用setTimeout模拟了耗时任务,setTimeout回调中使用trigger
触发了done
事件
我们可以使用on
来绑定多个事件,每个事件可以指定多个回调函数
JavaScript实现事件监听
在JS中我们要自己实现类似JQ的on
和trigger
了
实现的过程中用到了一个设计模式,也就是发布订阅模式,所以简单提一下
简述发布订阅模式(观察者模式)
发布订阅模式(publish-subscribe pattern),又叫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了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将得到通知
来看一个比较挫的例子
小李辛辛苦苦做了两年程序猿,攒了些钱,内心激动,要去售楼部买一个心仪已久的房型
到售楼部问了下,售楼部说暂时没有这种房型的房源了,怎么办呢,下次再来吧
但是小李不知道这种房型什么时候有房源,总不能每天打电话到售楼部问吧,小李就把电话和房型信息留到售楼部了,什么时候有这种房源了,售楼部会短信通知
要知道,售楼部不会只通知小李一个人,售楼部会把预留信息所有房型信息一致的人都通知一遍
在这个比较挫的例子中,小李包括每个买房的人都是订阅者,而售楼部就是发布者
其实我们都用过发布订阅模式,比如我们在DOM节点上绑定一个事件函数,就已经使用了
document.body.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
console.log(1)
})
但是这只是对发布订阅模式最简单的使用,在很多场景下我们经常会实现一些自定义事件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比如我们下面要仿照JQ那种来写一个自定义事件监听器,需要监听一个事件,在该事件触发时执行其监听回调
发布订阅模式实现事件监听器
发布订阅模式有很多种实现方式,下面我们用class
来简单实现下
class Emitter {
constructor() {
// _listener数组,key为自定义事件名,value为执行回调数组-因为可能有多个
this._listener = []
}
// 订阅 监听事件
on(type, fn) {
// 判断_listener数组中是否存在该事件
// 存在将回调push到事件名对应的value数组中,不存在直接新增
this._listener[type]
? this._listener[type].push(fn)
: (this._listener[type] = [fn])
}
// 发布 触发事件
trigger(type, ...rest) {
// 判断该触发事件是否存在
if (!this._listener[type]) return
// 遍历执行该事件回调数组并传递参数
this._listener[type].forEach(callback => callback(...rest))
}
}
如上所示,我们创建了一个Emitter
类,并且添加了两个原型方法on
和trigger
,上面代码中均有注释,所以不过多解释了,基础不好的同学多看几遍自己敲一下,比较简单
使用时
// 创建一个emitter实例
const emitter = new Emitter()
emitter.on("done", function(arg1, arg2) {
console.log(arg1, arg2)
})
emitter.on("done", function(arg1, arg2) {
console.log(arg2, arg1)
})
function fn1() {
console.log('我是主程序')
setTimeout(() => {
emitter.trigger("done", "异步参数一", "异步参数二")
}, 1000)
}
fn1()
如上所示,我们先创建一个emitter实例,接着注册事件,再触发事件,用法和上面JQ雷同,均解决了异步问题
Vue的实现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发布订阅模式,使用Vue的同学,上面的这个事件监听器,把trigger
名字改成emit
是不是就眼熟多了,当然我们这个比较简单,毕竟代码就那么六七行,不过理是这么个理
事件监听优/缺
优点
发布订阅模式实现的事件监听,我们可以绑定多个事件,每个事件也可以指定多个回调函数,还是比较符合模块化思想的,我们自写监听器时可以做很多优化从而更好的监控程序运行
缺点
整个程序变成了事件驱动,流程上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影响,每次使用还得注册事件监听再进行触发挺麻烦的,代码也不太优雅,并不是事件驱动不好,毕竟需求只是 解决异步问题 而已,何况有更优解
Promise
Promise简述
ES2015 (ES6)标准化和引入了Promise对象,它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就是用同步的方式写异步的代码,可用来解决回调问题
Promise特点
特点一
Promise,承诺执行,Promise对象的状态是不受外界影响的
Promise对象代表一个异步操作,它有三种状态
•进行中 (Pending)•已完成 (Resolved/Fulfilled)•已失败 (Rejected)
只有异步操作的结果,可以决定当前是哪一种状态,任何其他操作都无法改变这个状态
这就是Promise这个名字的由来,它的英语意思就是承诺
,表示其他手段无法改变
特点二
Promise对象状态一旦改变,就不会再变
Promise对象的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
•从Pending变为Resolved•从Pending变为Rejected
只要这两种情况发生,状态就凝固,不会再变了,会一直保持这个结果
Promise使用
Promise是一个构造函数,我们可以通过new
关键字来创建一个Promise实例,也可以直接使用Promise的一些静态方法
new一个Promise实例
语法
new Promise(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示例
function fn1(){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
setTimeout(()=>{
let num = Math.ceil(Math.random()*10)
if(num < 5){
resolve(num)
}else{
reject('数字太大')
}
},2000)
})
}
如上所示,我们使用new
关键字创建了一个promise实例,并在函数fn1中return
了出来
new Promise
创建了一个promise实例,Promise构造函数会把一个叫做处理器函数(executor function)的函数作为它的参数
处理器函数接收两个参数分别是resolve
和reject
,这两个参数也是两个回调函数
resolve
函数在异步操作成功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的结果,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reject
函数在异步操作失败时调用,并将异步操作报出的错误,作为参数传递出去
简单理解就是一个是成功回调,一个是失败回调
Promise.prototype.then()
Promise对象有一个原型方法then
Promise实例生成以后,可以用then
方法指定resolved
状态和reject
状态的回调函数
Promise.prototyp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then
方法接收两个回调onFulfilled和onRejected
•onFulfilled-可选•当 Promise 变成已完成状态(fulfilled)时调用的回调函数•该函数有一个参数,即接受的最终结果(the fulfillment value)•如果该参数不是函数,则会在内部被替换为 (x) => x
,即原样返回promise最终结果的函数•onRejected-可选•当 Promise 变成接受状态或拒绝状态(rejected)时调用的回调函数•该函数有一个参数,即拒绝的原因(rejection reason)•如果该参数不是函数,则会在内部被替换为一个 Thrower
函数(it throws an error it received as argument)
then
方法在接收一个promise实例后会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并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且原来的promise实例的返回值将作为参数传入这个新Promise的resolve
函数
那么既然then
方法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所以我们可以接着使用then
方法,即链式调用,也被称为 复合(composition)操作
接上面的示例,函数fn1会返回一个promise实例
fn1()
.then((data)=>{
console.log(data)
},(err)=>{
console.log(err)
})
如上所示,我们使用了then
方法的两个参数
第一个参数回调我们很常用,其实就是 Promise 变成已完成状态且拿到传递的值
第二个参数回调就是 Promise 变成接受状态或拒绝状态且拿到错误参数,我们可能用的少,一般都是用catch
方法,then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onRejected和catch
还是有一些细微区别的,下面会提到
根据Promises/A+中对then
方法的定义,我们来看then
方法的特点
首先then
方法必须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划重点)
链式调用的原理,不论是何种情况then方法都会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这样才会有下个then方法
如果then
方法中返回的是一个普通值(如Number、String等)就使用此值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返回
就像下面这个例子,then
方法接收Promise对象,then
方法中返回一个普通值时,下一个then
中是可以接到的
let p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resolve(1)
})
p.then(data=>{
return 2 // 返回了一个普通值
}).then(data=>{
console.log(data) // 2
})
如果then
方法中没有return
语句,就返回一个用Undefined包装的Promise对象
如下面例子的输出结果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
p.then(data => {
// 无return语句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undefined
})
如果then
方法中出现异常,则调用失败态方法(reject)跳转到下一个then
的onRejected
then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onRejected是监测不到当前then
方法回调异常的,规范中定义当前then
方法出现异常则调用失败态方法(reject)流转到下一个then
的onRejected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
p.then(data => 2)
.then(
data => {
throw "this is err"
},
err => {
console.log("err1:" + err)
}
)
.then(
data => {
console.log(data)
},
err => {
console.log("err2:" + err) // err2:this is err
}
)
如果then
方法没有传入任何回调,则继续向下传递(即所谓的值穿透)
下面示例,在第一个then
方法之后连续调用了两个空的then
方法 ,没有传入任何回调函数,也没有返回值,此时Promise会将值一直向下传递,直到接收处理,这就是所谓的值穿透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
p.then(data => 2)
.then()
.then()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2
})
如果then
方法中返回了一个Promise对象,那就以这个对象为准,返回它的结果
话不多说,来看示例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
p.then(data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2)
})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2
})
Promise.prototype.catch()
除了原型方法then
之外,Promise对象还有一个catch
的原型方法
catch
方法可以用于promise组合中的错误处理,此方法返回一个Promise,并且处理拒绝的情况
p.catch(onRejected);
p.catch(function(reason) {
// 拒绝
});
•onRejected•当Promise 被rejected时,被调用的一个回调函数,该函数拥有一个参数为失败原因或错误信息
简单理解就是捕获异常,promise组合中抛出了错误或promise组合中出现rejected会被捕获
同样接最上面的示例,还使用fn1函数
fn1()
.then(data=>{
console.log(data)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使用这种方式捕获错误或失败是不是比then
方法的第二个参数看着舒服了点呢,毕竟Promise就是链式到底
同样也需要注意一点,catch
方法也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如果 onRejected
回调抛出一个错误或返回一个本身失败的 Promise ,通过 catch
返回的Promise 会被rejected,否则,它就是一个成功的(resolved)promise实例
和上面的then
方法中的第二个参数几乎是一致的,我们看例子
fn1()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return err
})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上面的fn1函数有一半的几率返回一个rejected,当返回一个rejected时下面的then
方法回调中同样会输出,因为我们在第一个catch
中只return了错误信息,并没有抛出错误或者返回一个失败promise,所以第一个catch
执行返回的promise对象是resolveing
Promise.prototype.finally()
finally,英文是最后
的意思,此方法是ES2018
的标准
原型方法finally
,我们使用的可能不多,语法如下
p.finally(onFinally);
p.finally(function() {
// 返回状态为(resolved 或 rejected)
});
一句话即可解释finally
,在promise结束时,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执行其onFinally
回调,该回调无参数
适用于同样的语句需要在then()
和catch()
中各写一次的情况
Promise.resolve()
一句话概括Promise.resolve()方法,接收一个值,将现有对象转为Promise 对象
Promise.resolve(value)
如下所示,该值可为任意类型,也可是一个Promise对象
const p = Promise.resolve(123);
Promise.resolve(p).then((value)=>{
console.log(value); // 123
});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
方法同上面Promise.resolve()
一样,只不过是返回一个带有拒绝原因的Promise
对象
Promise.reject(123)
.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err)
})
// err:123
Promise.all()
Promise.all(iterable)
用于将多个Promise 实例包装成一个新的 Promise实例,参数为一组 Promise 实例组成的数组
iterable类型为ES6标准引入,代表可迭代对象,Array
、Map
和Set
都属于iterable
类型 ,iterable下面我们会讲到,这里我们就先把这个参数理解成数组就可以,稍后配合下面的iterable来理解
let p1 = Promise.resolve(1);
let p2 = Promise.resolve(2);
let p3 = Promise.resolve(3);
let p = Promise.all([p1,p2,p3]);
p.then(data=>{
console.log(data) // [1,2,3]
})
如上所示,当 p1, p2, p3 状态都 Resolved 的时候,p 的状态才会 Resolved
只要有一个实例 Rejected ,此时第一个被 Rejected 的实例返回值就会传递给 P 的回调函数
let p1 = Promise.resolve(1)
let p2 = Promise.resolve(2)
let p3 = Promise.reject(3)
let p = Promise.all([p1, p2, p3])
p.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err) // 3
})
应用场景在我们有一个接口,需要其他两个或多个接口返回的数据作为参数时会多一些
Promise.race()
Promise.race(iterable)
和上面Promise.all(iterable)
类似
all
方法是迭代对象中状态全部改变才会执行
race
方法正好相反,只要迭代对象中有一个状态改变了,它的状态就跟着改变,并将那个改变状态实例的返回值传递给回调函数
const p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1000, "1")
})
const p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resolve, 500, "2")
})
Promise.race([p1, p2])
.then(value => {
console.log(value) // 2
})
Promise.try()
开发中,经常遇到一种情况:不知道或不想区分,函数fn是同步函数还是异步函数,但想用 Promise 来处理它
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管fn是不是异步操作,都用then方法指定下一步流程,用catch方法处理fn抛出的错误
我们可能会使用Promise.resolve
把它转换成Promise对象
let fn = () => console.log("fn")
Promise.resolve(fn).then(cb => cb())
console.log("hahaha")
// hahaha
// fn
但是这样有一个问题,如果函数fn是同步的,那么这波操作会把它转成异步,如上输出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让同步函数同步执行,异步函数异步执行,并且让它们具有统一的 API 呢?当然可以
我们可以这样
const fn = () => console.log('fn');
(
() => new Promise(
resolve => resolve(fn())
)
)().then(()=>{
console.log(222)
})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console.log('111');
// fn
// 111
// 222
也可以这样
const fn = () => console.log("fn");
(async () => fn())()
.then(() => {
console.log(222)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console.log("111")
// fn
// 111
// 222
但是,代码有点诡异,不优雅
来看使用try
方法
const fn = () => console.log("fn");
Promise.try(fn)
.then(() => {
console.log(222)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console.log("111")
// fn
// 111
// 222
如上所示,简洁明了,还是很实用的
其实,Promise.try
就是模拟try代码块,就像promise.catch
模拟的是catch代码块
最后 Promise.try
并不是 Javascript 的一部分
早在16年有过这个提案,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下,现在也没下文了,并没有被纳入标准
如果想要使用的话,需要使用 Promise 库Bluebird、Q等,或引入Polyfill
虽然没有被纳入标准,但并不代表它不好用,大家自行体验
想要了解更多此方法推荐大家看参考链接【4】【5】
onRejected和catch区别
上面提到了promis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中的第二个参数onRejected和catch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问,同样都是捕获异常它们的区别在哪
其实promis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在 onFulfilled
回调中发生异常的话,在onRejected
中是捕获不到这个异常的,使用catch
可以捕获到前面的onFulfilled的异常
其实这不算个缺点,我们完全可以在末尾多加一个then
从而达到和catch
相同的作用,如下
Promise.reject(1)
.then(() => {
console.log("我是对的")
})
.then(null, err => {
console.log("err:" + err) // err:1
})
// 等价于
Promise.reject(1)
.then(() => {
console.log("我是对的")
})
.catch(err => {
console.log("err:" + err) // err:1
})
就这么点区别,不过大部分人都喜欢直接使用catch
罢了
then中抛错未处理
如果在then中抛错,而没有对错误进行处理(catch),那么会一直保持reject状态,直到catch了错误
我们来看一段代码
Promise.resolve()
.then(()=>{
console.log(a)
console.log("Task 1");
})
.then(()=>{
console.log("Task 2");
})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err)
})
.then(()=>{
console.log("finaltask")
});
// err:ReferenceError: a is not defined
// finaltask
我们看上面代码,我们在第一个then
中输出了一个未声明的变量
输出结果先走了catch
然后走了最后一个then
,第一个then
中抛出错误并跳过了第二个then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处理这个错误(无catch)的话,就不会往下执行了
可参考下图
promise的缺点之一就是无法让promise中断,利用这个特性可以让Promise中断执行,也算一种办法吧
异步回调中抛错catch捕捉不到
首先我们看在Promise对象的处理器函数中直接抛出错误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throw new Error('这是一个错误')
});
p.catch((error)=>{ console.log(error) });
按照上述内容来看,在Promise对象的处理器函数中直接抛出错误,catch
是可以捕捉到的
在下面代码,在Promise对象的处理器函数中模拟一个异步抛错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setTimeout(()=>{ throw new Error('这是一个错误') }, 0)
});
p.catch((error)=>{ console.log(error) });
这种情况catch
是捕捉不到的,这是为什么呢?先想后看,再做不难
原因
JS 事件循环列表有宏任务与微任务之分,setTimeOut是宏任务, promise是微任务,执行顺序不同
那么这段代码的执行顺序是:
1.代码执行栈进入promise 触发setTimeOut,setTimeOut回调函数入宏任务队列2.代码执行promise的catch方法,入微任务队列,此时setTimeOut回调还没有执行3.执行栈检查发现当前微任务队列执行完毕,开始执行宏任务队列4.执行throw new Error('这是一个错误')
此时这个异常其实是在promise外部抛出的
解决
使用try catch
捕获异常主动触发reject
cons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setTimeout(()=>{
try{
throw new Error('这是一个错误')
}catch(e){
reject(e)
}
}, 0)
});
p.catch((error)=>{ console.log(error) });
手写Promise—符合Promises/A+规范
为什么要手写Promise
Promise源码逻辑相对来说不算简单,可能我们只会使用,并不清楚其原理
自己实现一遍会加深我们对Promise的理解,也可以加强我们JS的功底
更何况手写实现Promise是一道前端经典的面试题,此处必然不用多说
Promises/A+
了解了Promise的基础用法后,我们来一步步倒推实现Promise
Promises/A+标准是一个开放、健全且通用的 JavaScript Promise 标准,由开发者制定,供开发者参考
很多Promise三方库都是按照Promises/A+标准实现的
so,此次实现我们严格Promises/A+标准,包括完成后我们会使用开源社区提供的测试包来测试
简单来说,测试通过的话,足以证明代码符合Promises/A+标准,是合法的、完全可以上线提供给他人使用的
更多Promises/A+标准请看参考链接【6】【7】
构造方法核心基础搭建
Promise的用法上面已经详细讲了,如果阅读仔细的话,我们会知道
•Promise有三种状态进行中 (Pending)、已完成 (Resolved/Fulfilled)和已失败 (Rejected)•Promise是一个构造方法,实例化Promise时传入一个函数作为处理器•处理器函数有两个参数(resolve和reject)分别将结果变为成功态和失败态•Promise对象执行成功了要有一个结果,通过resolve传递出去,失败的话失败原因通过reject传递出入•Promise的原型上定义着then方法
那么根据我们上面的这些已知需求我们可以写出一个基础的结构(写法千千万,喜欢class也可以用class)
function Promise(executor) {
// 状态描述 pending resolved rejected
this.state = "pending"
// 成功结果
this.value = undefined
// 失败原因
this.reason = undefined
function resolve(value)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如上所示,我们创建了一个Promise构造方法,state
属性保存了Promise对象的状态,使用value
属性保存Promise对象执行成功的结果,失败原因使用reason
属性保存,这些命名完全贴合Promises/A+标准
接着我们在构造函数中创建了resolve
和reject
两个方法,然后在构造函数的原型上创建了一个then
方法,以备待用
初始化实例executor立即执行
我们知道,在创建一个Promise实例时,处理器函数(executor)是会立即执行的,所以我们更改代码
function Promise(executor) {
this.state = "pending"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 让其处理器函数立即执行
try {
executor(resolve, reject)
} catch (err) {
reject(err)
}
function resolve(value)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
resolve&reject回调实现
Promises/A+规范中规定,当Promise对象已经由pending状态改变为成功态(resolved)或失败态(rejected)后不可再次更改状态,也就是说成功或失败后状态不可更新已经凝固
因此我们更新状态时要判断,如果当前状态是pending(等待态)才可更新,由此我们来完善resolve
和reject
方法
let _this = this
function resolve(value) {
if (_this.state === "pending") {
_this.value = value
_this.state = "resolved"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if (_this.state === "pending") {
_this.reason = reason
_this.state = "rejected"
}
}
如上所示,首先我们在Promise构造函数内部用变量_this
托管构造函数的this
接着我们在resolve
和reject
函数中分别加入了判断,因为只有当前态是pending才可进行状态更改操作
同时将成功结果和失败原因都保存到对应的属性上
然后将state属性置为更新后的状态
then方法基础实现
接着我们来简单实现then
方法
首先then
方法有两个回调,当Promise的状态发生改变,成功或失败会分别调用then
方法的两个回调
所以,then方法的实现看起来挺简单,根据state状态来调用不同的回调函数即可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if (this.state === "resolved") {
if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this.value)
}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if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this.reason)
}
}
}
如上所示,由于onFulfilled & onRejected
两个参数都不是必选参,所以我们在判断状态后又判断了参数类型,当参数不为函数类型,就不执行,因为在Promises/A+规范中定义非函数类型可忽略
让Promise支持异步
写到这里,我们可能会觉得,咦?Promise实现起来也不难嘛,这么快就有模有样了,我们来简单测试下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1)
})
p.then(data => console.log(data)) // 1
嗯,符合预期,再来试下异步代码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1);
},1000);
})
p.then(data => console.log(data)) // 无输出
问题来了,Promise一个异步解决方案被我们写的不支持异步。。。
我们来分析下,本来是等1000ms后执行then
方法,运行上面代码发现没有结果,哪里有问题呢?
setTimeout函数让resolve
变成了异步执行,有延迟,调用then
方法的时候,此刻状态还是等待态(pending),then
方法即没有调用onFulfilled
也没有调用onRejected
嗯,清楚原因我们开始改造,如果是你,你会如何解决呢,此处可思考40秒,想一个可实施的大致思路
小提示: 可以参考上文的发布订阅模式,如果40秒还没有思路,嗯,有待提高
|
|
-->为了让您小小活动一下左脑并活跃下气氛,我也是煞费苦心(ps:都看到这了,不点个赞鼓励下就太没劲了噻????)
|
|
回归正题,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参照发布订阅模式,在执行then
方法时如果还在等待态(pending),就把回调函数临时寄存到队列(就是一个数组)里,当状态发生改变时依次从数组中取出执行就好了
思路有了,我们来实现下
首先,我们要在构造方法中新增两个Array类型的数组,用于存放成功和失败的回调函数
function Promise(executor) {
let _this = this
this.state = "pending"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 保存成功回调
this.onResolvedCallbacks = []
// 保存失败回调
this.onRejectedCallbacks = []
// ...
}
我们还需要改善then
方法,在then
方法执行时如果状态是等待态,就将其回调函数存入对应数组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 新增等待态判断,此时异步代码还未走完,回调入数组队列
if (this.state === "pending") {
if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this.onResolvedCallbacks.push(onFulfilled)
}
if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this.onRejectedCallbacks.push(onRejected)
}
}
// 以下为之前代码块
if (this.state === "resolved") {
if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this.value)
}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if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this.reason)
}
}
}
如上所示,我们改写then
方法,除了判断成功态(resolved)、失败态(rejected),我们又加了一个等待态(pending)判断,当状态为等待态时,异步代码还没有走完,那么我们把对应的回调先存入准备好的数组中即可
最那么,就差最后一步执行了,我们在resolve
和reject
方法中调用即可
function resolve(value) {
if (_this.state === 'pending') {
_this.value = value
// 遍历执行成功回调
_this.onResolvedCallbacks.forEach(cb => cb(value))
_this.state = 'resolved'
}
}
function reject(reason) {
if (_this.state === 'pending') {
_this.reason = reason
// 遍历执行失败回调
_this.onRejectedCallbacks.forEach(cb => cb(reason))
_this.state = 'rejected'
}
}
到了这里,我们已经实现了Promise的异步解决,赶快测试下
实现Promise经典的链式调用
Promise的then
方法可以链式调用,这也是Promise的精华之一,在实现起来也算是比较复杂的地方了
首先我们要理清楚then
的需求是什么,这需要仔细看Promises/A+规范中对then
方法的返回值定义及Promise解决过程,当然你如果仔细阅读了上文then
方法的使用大概也清楚了,我们在这里再次总结下
•首先then
方法必须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划重点)•如果then
方法中返回的是一个普通值(如Number、String等)就使用此值包装成一个新的Promise对象返回•如果then
方法中没有return
语句,就返回一个用Undefined包装的Promise对象•如果then
方法中出现异常,则调用失败态方法(reject)跳转到下一个then
的onRejected•如果then
方法没有传入任何回调,则继续向下传递(值穿透)•如果then
方法中返回了一个Promise对象,那就以这个对象为准,返回它的结果
嗯,到此我们需求已经明确,开始代码实现
需求中说如果then
方法没有传入任何回调,则继续向下传递,但是每个then
中又返回一个新的Promise,也就是说当then
方法中没有回调时,我们需要把接收到的值继续向下传递,这个其实好办,只需要在判断回调参数不为函数时我们把他变成回调函数返回普通值即可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alue => value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err => { throw err }
// ...
}
我们上面then
实现中,在每个可执行处都加了参数是否为函数的类型校验,但是我们这里在then
方法开头统一做了校验,就不需要参数校验了
现在的then
方法变成了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alue => value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err => { throw err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onResolvedCallbacks.push(onFulfilled)
this.onRejectedCallbacks.push(onRejected)
}
if (this.state === "resolved") {
onFulfilled(this.value)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onRejected(this.reason)
}
}
接着来
既然每个thne
都反回一个新的Promise,那么我们就先在then
中创建一个Promise实例返回,开始改造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alue => value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err => { throw err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onResolvedCallbacks.push(onFulfilled)
this.onRejectedCallbacks.push(onRejected)
}
if (this.state === "resolved") {
onFulfilled(this.value)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onRejected(this.reason)
}
})
return promise2
}
我们在then
方法中先实例化了一个Promise对象并返回,我们把原来写的代码放到该实例的处理器函数中
我们把原来写的代码放到该实例的处理器函数中
接着在每个执行函数处使用try..catch
语法,try中resolve
执行结果,catch中reject
异常,原来的then
方法中有resolved、rejected和pending三种逻辑判断,如下
在resolved状态判断时,rejected和resolved逻辑一致
if (this.state === "resolved") {
try {
// 拿到返回值resolve出去
let x = onFulfilled(this.value)
resolve(x)
} catch (e) {
// catch捕获异常reject抛出
reject(e)
}
}
pending状态判断,逻辑也和resolved相似,但是由于此处为了处理异步,我们在这里做了push操作,所以我们push时在onFulfilled和onRejected回调外面再套一个回调做操作即可,都是JS惯用小套路,不过分解释
if (this.state === "pending") {
// push(onFulfilled)
// push(()=>{ onFulfilled() })
// 上面两种执行效果一致,后者可在回调中加一些其他功能,如下
this.onResolvedCallbacks.push(() => {
try {
let x = onFulfilled(this.value)
resolve(x)
} catch (e) {
reject(e)
}
})
this.onRejectedCallbacks.push(()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this.value)
resolve(x)
} catch (e) {
reject(e)
}
})
}
再接下来我们开始处理根据上一个then
方法的返回值来生成新Promise对象,这块逻辑复杂些,规范中可以抽离出一个方法来做这件事,我们来照做
/**
* 解析then返回值与新Promise对象
* @param {Object} 新的Promise对象,就是我们创建的promise2实例
* @param {*} x 上一个then的返回值
* @param {Function} resolve promise2处理器函数的resolve
* @param {Function} reject promise2处理器函数的reject
*/
function resolvePromise(promise2, x, resolve, reject) {
// ...
}
我们来一步步分析完善resolvePromise函数
避免循环引用,当then的返回值与新生成的Promise对象为同一个(引用地址相同),则抛出TypeError错误
例:
let promise2 = p.then(data => {
return promise2;
})
// TypeError: Chaining cycle detected for promise #<Promise>
如果返回了自己的Promise对象,状态永远为等待态(pending),再也无法成为resolved或是rejected,程序就死掉了,因此要先处理它
function resolvePromise(promise2, x, resolve, reject) {
if (promise2 === x) {
reject(new TypeError('请避免Promise循环引用'))
}
}
判断x类型,分情况处理
当x是一个Promise,就执行它,成功即成功,失败即失败,如果x
是一个对象或是函数,再进一步处理它,否则就是一个普通值
function resolvePromise(promise2, x, resolve, reject) {
if (promise2 === x) {
reject(new TypeError('请避免Promise循环引用'))
}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可能是个对象或是函数
} else {
// 是个普通值
resolve(x)
}
}
如果x是个对象,尝试将对象上的then方法取出来,此时如果报错,那就将promise2转为失败态
在这里catch防止报错是因为Promise有很多实现,假设另一个人实现的Promise对象使用Object.defineProperty()
在取值时抛错,我们可以防止代码出现bug
// resolvePromise方法内部片段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可能是个对象或是函数
try {
// 尝试取出then方法引用
let then = x.then
} catch (e) {
reject(e)
}
} else {
// 是个普通值
resolve(x)
}
如果对象中有then
,且then
是函数类型,就可以认为是一个Promise对象,之后,使用x
作为其this来调用执行then
方法
// resolvePromise方法内部片段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可能是个对象或是函数
try {
// 尝试取出then方法引用
let then = x.then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 then是function,那么执行Promise
then.call(x, (y) => {
resolve(y)
}, (r) => {
reject(r);
})
} else {
resolve(x)
}
} catch (e) {
reject(e)
}
} else {
// 是个普通值
resolve(x)
}
此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一种情况,如果Promise对象转为成功态或是失败时传入的还是一个Promise对象,此时应该继续执行,直到最后的Promise执行完,例如下面这种
Promise.resolve(1).then(data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 resolve传入的还是Promise
resolve(new Promise((resolve,reject)=>{
resolve(2)
}))
})
})
解决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递归,把调用resolve改写成递归执行resolvePromise,这样直到解析Promise成一个普通值才会终止
// resolvePromise方法内部片段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可能是个对象或是函数
try {
let then = x.then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then.call(x, (y) => {
// 递归调用,传入y若是Promise对象,继续循环
resolvePromise(promise2, y, resolve, reject)
}, (r) => {
reject(r)
})
} else {
resolve(x)
}
} catch (e) {
reject(e)
}
} else {
// 普通值结束递归
resolve(x)
}
规范中定义,如果resolvePromise和rejectPromise都被调用,或者多次调用同一个参数,第一个调用优先,任何进一步的调用都将被忽略,为了让成功和失败只能调用一个,我们接着完善,设定一个called来防止多次调用
// resolvePromise方法内部片段
let called
if (x !== null && (typeof x === 'object' || typeof x === 'function')) {
// 可能是个对象或是函数
try {
let then = x.then
if (typeof then === 'function') {
then.call(x, (y)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 递归调用,传入y若是Promise对象,继续循环
resolvePromise(promise2, y, resolve, reject)
}, (r) =>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r)
})
} else {
resolve(x)
}
} catch (e) {
if (called) return
called = true
reject(e)
}
} else {
// 普通值结束递归
resolve(x)
}
到此,我们算是实现好了resolvePromise
方法,我们来调用它实现完整的then
方法,在原来的原型方法then
中我们return
了一个promise2,这个实例处理器函数的三种状态判断中把resolve
处替换成resolvePromise
方法即可
那么,此时then
方法实现完成了吗?
当然还没有,我们都知道,Promise中处理器函数是同步执行,而then
方法是异步,但是我们完成这个还是同步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仿照市面上大多数Promise库的做法,使用setTimeout模拟,我们在then
方法内执行处的所有地方使用setTimeout变为异步即可(只是这样做和浏览器自带的Promises唯一的区别就是浏览器的Promise..then是微任务,我们用setTimeout实现是宏任务),不过这也是大多数Promise库的做法,如下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Fulfilled(value);
resolvePromise(promise2, x, 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
},0)
现在我们的终极版then
方法就大功告成了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onFulfilled = typeof onFulfilled === 'function' ? onFulfilled : value => value
onRejected = typeof onRejected === 'function' ? onRejected : err => { throw err }
let promise2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等待态判断,此时异步代码还未走完,回调入数组队列
if (this.state === "pending") {
this.onResolvedCallbacks.push(() => {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Fulfilled(this.value)
resolvePromise(promise2, x, 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
}, 0)
})
this.onRejectedCallbacks.push(() => {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this.value)
resolvePromise(promise2, x, 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
}, 0)
})
}
if (this.state === "resolved") {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Fulfilled(this.value)
resolvePromise(promise2, x, 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
}, 0)
}
if (this.state === "rejected") {
setTimeout(() => {
try {
let x = onRejected(this.reason)
resolvePromise(promise2, x, resolve, reject)
} catch (e) {
reject(e)
}
}, 0)
}
})
return promise2
}
catch实现
实现了最复杂的then
方法后,catch
实现非常简单,一看就懂了
Promise.prototype.catch = function(onRejected) {
return this.then(null, onRejected)
}
代码测试
开源社区提供了一个包用于测试我们的代码是否符合Promises/A+规范:promises-aplus-tests
首先我们要为该测试包提供一个deferred
钩子,用于测试
如下,将下面代码防止我们的Promise.js
文件末尾即可
// promises-aplus-tests测试
Promise.defer = Promise.deferred = function() {
let defer = {}
defer.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defer.resolve = resolve
defer.reject = reject
})
return defer
}
try {
module.exports = Promise
} catch (e) {}
接着,安装这个包
npm install promises-aplus-tests -D
执行测试
npx promises-aplus-tests Promise.js
静等片刻,如果控制台没有爆红就是成功了,符合规范,如图所示
完整代码
篇幅已经很长了,后续还有其他内容,所以就实现了比较核心的Promise及then和catch方法
其他的resolve/reject/race/all等比较简单,不在这里描述了
给大家贴个我这边Promise多个方法实现的地址,大家有兴趣自行看代码吧,注释写的很详细了,也就大概200多行代码
•Github:https://github.com/isboyjc/promise
Promise优/缺
优点
Promise用同步的方式写异步的代码,避免了层层嵌套的回调函数
Promise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接口,使得控制异步操作更加容易
链式操作,可以在then中继续写Promise对象并返回,然后继续调用then来进行回调操作
缺点
Promise对象一旦新建就会立即执行,无法中途取消
若不设置回调函数,Promise内部会抛出错误,不会流到外部
当处于pending状态时,无法得知当前处于哪一阶段
用多了Promise后代码一眼看上去都是promise的API,而且链式语法总觉得不好看,不优雅
Generator
Generator是协程在ES6的实现,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出函数的执行权
我们可以通过 yield 关键字,把函数的执行流挂起,为改变执行流程提供了可能,从而为异步编程提供解决方案
Generator的英文是生成器
想要了解生成器(Generator),还是绕不过迭代器(Iterator)这个概念,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下
迭代器(Iterator)
Iterator简介
迭代器是一种接口,也可以说是一种规范
js中不同的数据类型如(Array/Object/Set)等等遍历方式都各有不同,比如对象遍历我们会使用for..in..
,数组可以使用for循环/for..in../forEach
等等
那么有没有统一的方式遍历这些数据呢?这就是迭代器存在的意义,它可以提供统一的遍历数据的方式,只要在想要遍历的数据结构中添加一个支持迭代器的属性即可
Iterator语法
const obj = {
[Symbol.iterator]:function(){}
}
[Symbol.iterator]
属性名是固定的写法,只要拥有了该属性的对象,就能够用迭代器的方式进行遍历
迭代器的遍历方法是首先获得一个迭代器的指针,初始时该指针指向第一条数据之前
接着通过调用 next
方法,改变指针的指向,让其指向下一条数据
每一次的 next
都会返回一个对象,该对象有两个属性
•value 代表想要获取的数据•done 布尔值,false表示当前指针指向的数据有值,true表示遍历已经结束
Iterator详解
在JS中,Array/Set/Map/String
都默认支持迭代器
由于数组和集合都支持迭代器,所以它们都可以用同一种方式来遍历
es6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循环方法叫做for-of
,它实际上就是使用迭代器来进行遍历
换句话说只有支持了迭代器的数据结构才能使用for-of
循环
数组中使用迭代器遍历
let arr = [{num:1},2,3]
let it = arr[Symbol.iterator]() // 获取数组中的迭代器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Object { num: 1 },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2,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3,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数组是支持迭代器遍历的,所以可以直接获取其迭代器,集合也是一样
集合中使用迭代器遍历
let list = new Set([1,3,2,3])
let it = list.entries() // 获取set集合中自带的的迭代器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 1, 1 ],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 3, 3 ],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 2, 2 ], done: false }
console.log(it.next()) //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
集合与数组不同的是,我们可以使用Set中的entries
方法获取迭代器
Set集合中每次遍历出来的值是一个数组,里面的第一和第二个元素都是一样的
自定义对象中使用迭代器遍历
首先自定义的对象没有迭代器属性,所以不支持迭代器迭代,我们也都知道for..of
是无法遍历对象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for..of
是使用迭代器迭代,所以对象不能用for..of
既然知道是因为自定义对象无迭代器属性,那么我们可以为它加上Symbol.iterator
这样一个属性,并为它实现一个迭代器方法,如下
let obj = {
name : 'tom',
age : 18,
gender : '男',
intro : function(){
console.log('my name is '+this.name)
},
[Symbol.iterator]:function(){
let i = 0;
// 获取当前对象的所有属性并形成一个数组
let keys = Object.keys(this);
return {
next: function(){
return {
// 外部每次执行next都能得到数组中的第i个元素
value:keys[i++],
// 如果数组的数据已经遍历完则返回true
done:i > keys.length
}
}
}
}
}
for(let attr of obj){
console.log(attr);
}
如上所示,加上[Symbol.iterator]
这个迭代器属性我们自定义了一个迭代器方法,就可以使用for..of
方法了
Iterator作用
Iterator 的作用有三个:
•为各种数据结构,提供一个统一的、简便的访问接口•使得数据结构的成员能够按某种次序排列•ES6 创造了一种新的遍历命令for..of
循环,Iterator 接口主要供for..of
消费
Iterator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到这就理解上文Iterator参数是什么了吧,就是代表一个有迭代器属性的参数
初识Generator
Generator其实也是一个函数,只不过是一个特殊的函数
普通函数,你运行了这个函数,函数内部不会停,直到这个函数结束
Generator这个函数特殊之处就是,中间可以停
Generator函数特点
function *generatorFn() {
console.log("a");
yield '1';
console.log("b");
yield '2';
console.log("c");
return '3';
}
let it = generatorFn()
it.next()
it.next()
it.next()
it.next()
上面这个示例就是一个Generator函数,首先我们观察它的特点,一个一个进行分析
•不同于普通函数,Generator函数在function
后面,函数名之前有个*
•*
用来表示函数为 Generator 函数•写法很多,function* fn()
、function*fn()
和function *fn()
都可以•函数内部有yield
字段•yield
用来定义函数内部的状态,并让出执行权•这个关键字只能出现在生成器函数体内,但是生成器中也可以没有 yield 关键字,函数遇到 yield 的时候会暂停,并把 yield 后面的表达式结果抛出去•调用后其函数返回值使用了next
方法•调用 Generator 函数和调用普通函数一样,在函数名后面加上()即可•Generator 函数不会像普通函数一样立即执行,而是返回一个指向内部状态对象的指针•所以要调用迭代器对象 Iterator 的 next
方法,指针就会从函数头部或者上一次停下来的地方开始执行•next
方法其实就是将代码的控制权交还给生成器函数
分析执行过程
接着我们来分析它的执行过程,线来看它的打印结果,还是上面那个例子
let it = generatorFn()
it.next()
// a
// {value: "1", done: false}
it.next()
// b
// {value: "1", done: false}
it.next()
// c
// {value: "1", done: true}
it.next()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首先,Generator 函数执行,返回了一个指向内部状态对象的指针,此时没有任何输出
第一次调用next
方法,从 Generator 函数的头部开始执行,先是打印了 a ,执行到yield
就停下来,并将yield
后边表达式的值 '1',作为返回对象的 value 属性值,此时函数还没有执行完, 返回对象的 done 属性值是 false
第二次调用next
方法时,同上步
第三次调用next
方法时,先是打印了 c ,然后执行了函数的返回操作,并将 return 后面的表达式的值,作为返回对象的 value 属性值,此时函数已经结束,所以 done 属性值为true
第四次调用next
方法时, 此时函数已经执行完了,所以返回 value 属性值是 undefined,done 属性值是 true ,如果执行第三步时,没有 return 语句的话,就直接返回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简单的理解,Generator函数yield
放到哪里它就停到哪里,调用时使用next
方法踹一步就走一步
next参数传递
yield
是有返回值的,next
方法直接调用不传入参数的时候,yield
表达式的返回值是 undefined
当 next 传入参数的时候,该参数会作为上一步yield
的返回值
我们通过示例来理解
function *geFn(){
cosnole.log("start")
let a = yield "1"
console.log(a)
let b = yield "2"
console.log(b)
let c = yield "3"
console.log(c)
return 4
}
let it = geFn()
it.next()
// start
// { value:1, done: false }
it1.next()
// undefined 未传值,所以a=undefined
// { value:2, done: false }
it.next("hahaha")
// hahaha 传值,所以b=hahaha
// { value:3, done: false }
it.next("omg")
// omg 传值,所以c=omg
// {value: 4, done: true}
由于 next
方法的参数表示上一个 yield
语句的返回值,所以第一次使用 next
方法时,不能带有参数
V8引擎会直接忽略第一次使用 next
方法时的参数,只有从第二次使用 next
方法开始,参数才是有效的
没有接到传值时,yield
语句的返回值就是undefined,正如上面示例输出那样
通过 next
方法的参数,就有办法在Generator函数开始运行之后,继续向函数体内部注入值,这代表了我们可以在Generator函数运行的不同阶段,从外部向内部注入不同的值,从而调整函数行为
再次理解yield
我们再来看一段代码,帮助我们理解yield
function *geFn(){
console.log("start")
let a = yield console.log("1")
console.log(a)
let b = yield console.log("2")
console.log(b)
return console.log("3")
}
let it = geFn()
it.next()
// start
// 1
// {value: 1, done: false}
it.next("我是a")
// 我是a
// 2
// {value: 2, done: false}
it.next("我是b")
// 我是b
// 3
// {value: 3, done: true}
通过next
调用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调用就输出了start & 1
,意味着yield
停止时,后面代码是执行了的
如上图所示,如果将说yield
比做一道墙,那么墙右边和上面是一块,墙左边和下面是一块,这样说应该够直白了吧
for..of 遍历Generator
上文我们就知道了for...of
内部实现就是在使用迭代器迭代,那么for...of
循环直接用在Generator遍历器上岂不是完美
是的,它可以自动遍历Generator函数,而且此时不再需要调用next方法,一旦next方法的返回对象的done属性为true,for...of
循环就会中止,且不包含该返回对象
function *foo() {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yield 4;
yield 5;
return 6;
}
for (let v of foo()) {
console.log(v)
}
// 1 2 3 4 5
yield* 表达式
在yield
命令后面加上星号,表明它返回的是一个遍历器,这被称为yield*
表达式
function *foo(){
yield "foo1"
yield "foo2"
}
function *bar(){
yield "bar1"
yield* foo()
yield "bar2"
}
for(let val of bar()){
console.log(val)
}
// bar1 foo1 foo2 bar2
yield
命令后面如果不加星号,返回的是整个数组,加了星号就表示返回的是数组的遍历器
function* gen1(){
yield ["a", "b", "c"]
}
for(let val of gen1()){
console.log(a)
}
// ["a", "b", "c"]
// ------------------- 上下分割
function* gen2(){
yield* ["a", "b", "c"]
}
for(let val of gen2()){
console.log(a)
}
// a b c
Generator中的return
return 方法返回给定值,并结束遍历 Generator 函数
当 return 无值时,就返回 undefined,来看例子
function* foo(){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
var f = foo()
f.next()
// {value: 1, done: false}
f.return("hahaha")
// 由于调用了return方法,所以遍历已结束,done变true
// {value: "hahaha", done: true}
f.next()
// {value: undefined, done: true}
Generator错误处理throw
throw
方法可以再 Generator 函数体外面抛出异常,再函数体内部捕获,听着是很好理解
这里一不小心还是挺容易入坑的,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吧
function *foo(){
try{
yield 'hahaha'
}catch(err){
console.log('inside error: ' + err)
}
}
var f = foo()
try{
it.throw('this is err')
}catch(err){
console.log('out error: ' + err)
}
上面代码会输出哪个错误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上述代码会输出out error:this is err
因为调用throw
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执行next
方法,这个时候内部的try{}catch{}
代码都还没执行,因此只会被外面捕捉
所以说,我们只需要在调用throw
之前,先调用一遍next
,这个时候函数体内部已经执行了try{}catch{}
,那么执行到throw
时,内外都有错误捕捉,throw
方法会先被内部捕捉,从而打印inside error:this is err
除此,throw
方法会附带执行下一个yield
,我们来看示例
var foo = function* foo(){
try {
yield console.log('1')
yield console.log('2')
} catch (e) {
console.log('inside err')
}
yield console.log('3')
yield console.log('4')
}
var g = foo()
g.next()
g.throw()
g.next()
我们来看上述代码的执行过程
首先执行第一个next
方法,进入try()catch()
,输出 1
接着,执行throw
方法,内部捕捉到,输出inside err
,此时try()catch()
代码块已经执行了catch
,try()catch()
代码块已经结束了,所以附带执行一个yield
会继续向下找,所以再输出3
最后执行next
方法,输出 4
最终输出结果为1 3 4
Generator扩充
在Generator开头有一句话,不知道大家理解没有
•Generator是协程在ES6的实现,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出函数的执行权
什么是协程?
这里使用阮一峰老师的文章参考链接【8】中对协程的解释并略带修改及补充
进程和线程大家应该都清楚,那么协程是什么呢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用户空间线程,其实就是一种由程序员自己写程序来管理他的调度的线程,对内核来说不可见
协程(coroutine),可以理解就是一种“用户空间线程”,也可理解为多个“线程”相互协作,完成异步任务
由于线程是操作系统的最小执行单元,因此也可以得出,协程是基于线程实现的,不过它要比线程要轻很多
协程,有几个特点:
•协同,因为是由程序员自己写的调度策略,其通过协作而不是抢占来进行切换•在用户态完成创建,切换和销毁•编程角度上看,协程的思想本质上就是控制流的主动让出(yield)和恢复(resume)机制
它的运行流程如下
•协程A开始执行•协程A执行到一半,暂停执行,执行的权利转交给协程B。•一段时间后B交还执行权•协程A重得执行权,继续执行
上面的协程A就是一个异步任务,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权被B抢了,被迫分成两步完成
举例来说,读取文件的协程写法如下
function asnycJob() {
// ...其他代码
var f = yield readFile(fileA);
// ...其他代码
}
上面代码的函数 asyncJob 是一个协程,其中的 yield
命令,它表示执行到此处,执行权将交给其他协程,也就是说,yield
命令是异步两个阶段的分界线
协程遇到 yield
命令就暂停,等到执行权返回,再从暂停的地方继续往后执行,它的最大优点,就是代码的写法非常像同步操作,只多了一个yield
命令
Generator与协程
JS是单线程的,ES6中的Generator的实现,类似于开了多线程,但是依然同时只能进行一个线程,不过可以切换
就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js公路只是单行道(主线程),但是有很多车道(辅助线程)都可以汇入车流(异步任务完成后回调进入主线程的任务队列)
而 Generator 把js公路变成了多车道(协程实现),但是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车道上的车能开(所以依然是单线程),不过可以自由变道(移交控制权)
Generator之Thunk函数
thunk函数的诞生源于一个编译器设计的问题:求值策略
,即函数的参数到底应该何时求值
var x = 1
function fn(n) {
return n * 10
}
fn(x + 5)
如上所示,其中fn方法调用时x+5
这个表达式应该什么时候求值,有两种思路
•传值调用(call by value),先计算x+5
的值,再将这个值 6
传入函数fn,例如c语言,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实现比较简单,但是有可能会造成性能损失(例如一个函数传入了两个参数,第二个参数是一个表达式,但是函数体内没有用到这个参数,那么先计算出值就会损耗性能且无意义)•传名调用(call by name),即直接将表达式x+5
传入函数体,只在用到它的时候求值
Thunk 函数的定义,就是传名调用的一种实现策略,用来替换某个表达式,实现思路其实也很简单
先将参数放到一个临时函数之中,再将这个临时函数传入函数体,就像下面这样
function fn(m){
return m * 2
}
fn(x + 5)
// thunk实现思路
var thunk = function () {
return x + 5
}
function fn(thunk){
return thunk() * 2
}
JS是传值调用,它的Thunck函数含义有所不同
在JS中,Thunk函数替换的不是表达式,是对函数珂里化的一种运用,简单来说,就是把是多参数函数替换成一个只接受回调函数作为参数的单参数函数,我们来看下它的简单实现
fs.readFile(fileName, callback)
const Thunk = function(fn){
return function(...args){
return function(callback){
return fn.call(this,...args,callback);
}
}
}
// 使用上面的Thunk转化器,生成fs.readFile的Thunk函数
var readFileThunk = Thunk(fs.readFile)
readFileThunk(fileName)(callback)
如果在生产环境要使用Thunk函数的话,使用Thunkify模块就可以,其实它核心源码就是上面我们写的Thunk,Thunkify里多了一个检查机制而已,比较简单,可自行百度Thunkify模块了解
Thunk这东西在ES6前其实没有太大用处,但是在Generator函数出来后,Thunk函数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它可以用于Generator函数的自动流程管理,接收和交换程序的执行权
我们来实现一个基于Thunk函数的Generator自动执行器
// 基于Thunk函数的Genertor函数自动执行器
function run(fn) {
let gen = fn()
function next(err, data) {
// 将指针移动到Generator函数的下一步
let result = gen.next(data)
// 判断是否结束
if (result.done) return
// 递归,把next放进.value中
result.value(next)
}
next()
}
// 模拟异步方法
let sleep = function(n, callback)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n)
callback && callback(n)
}, n)
}
// 模拟异步方法进行Thunk转换
let sleepThunk = Thunk(sleep)
// Generator函数
let gen = function*() {
let f1 = yield sleepThunk(1000)
let f2 = yield sleepThunk(1500)
// ...
let fn = yield sleepThunk(2000)
}
// 调用Genertor函数自动执行器
run(gen)
上面代码的 run 函数,就是一个 Generator 函数的自动执行器,内部的 next 函数就是 Thunk 的回调函数
next 函数先将指针移到 Generator 函数的下一步(gen.next 方法)
然后判断 Generator 函数是否结束(result.done 属性)
如果没结束,就将 next 函数再传入 Thunk 函数(result.value 属性),否则就直接退出
代码中模拟了一个异步操作sleep
方法,并将其转化为了Thunk方法(使用上文我们实现的那个简易版Thunk)
函数 gen 封装了 n 个异步操作,只要执行 run 函数,这些操作就会自动完成
这样一来,异步操作不仅可以写得像同步操作,而且一行代码就可以执行,极其方便
不过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这种自动执行器传入的Generator函数,yield方法后面必须是一个Thunk 函数
--------????--------
Thunk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了,更多Thunk相关推荐看阮一峰文参考链接【9】
我们只需要明白Thunk是什么,它和Generator有什么关系就可以
Generator之co函数库
co 函数库是著名程序员 TJ Holowaychuk 于2013年6月发布的一个小工具,用于 Generator 函数的自动执行
co函数库传送门[1]
co 函数库其实就是将两种自动执行器(Thunk 函数和 Promise 对象),包装成一个库,所以说使用 co 的前提条件是,Generator 函数的 yield 命令后面,只能是 Thunk 函数或 Promise 对象
co函数会返回一个Promise,所以我们可以后接then
等方法
基于Thunk函数的自动执行器上面介绍了下,那么基于Promise的其实也差不多,我们简单实现下
// 基于Promise函数的Genertor函数自动执行器
function run(gen) {
let g = gen()
function next(data) {
// 将指针移动到Generator函数的下一步
let result = g.next(data)
// 判断是否结束,结束返回value,value是一个Promise
if (result.done) return result.value
// 递归
result.value.then(data => {
next(data)
})
}
next()
}
// 模拟异步方法进行Promise转换
let sleepPromise = function(n) {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n)
resolve(n)
}, n)
})
}
// Generator函数
let gen = function*() {
let f1 = yield sleepPromise(1000)
let f2 = yield sleepPromise(1500)
// ...
let fn = yield sleepPromise(2000)
}
// 调用Genertor函数自动执行器
run(gen)
如上代码,和Thunk函数那里区别就是yield后面一个跟Thunk函数,一个跟Promise对象
如果Thunk自执行器你理解了,Promise使用也ok的话,这块代码看看就懂了,也没啥解释的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co库的源码
co函数库的源码也很简单,只有几十行代码
首先,co 函数接受 Generator 函数作为参数,返回一个 Promise 对象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
}
在返回的 Promise 对象里面,co 先检查参数 gen 是否为 Generator 函数
如果是,就执行该函数,得到一个内部指针对象
如果不是就返回,并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为 resolved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gen === 'function') gen = gen.call(ctx)
if (!gen || typeof gen.next !== 'function') return resolve(gen)
})
}
接着,co 将 Generator 函数的内部指针对象的 next 方法,包装成 onFulefilled 函数
主要是为了能够捕捉抛出的错误
function co(gen) {
var ctx = this
return new Promise(function(resolve, reject) {
if (typeof gen === 'function') gen = gen.call(ctx)
if (!gen || typeof gen.next !== 'function') return resolve(gen)
onFulfilled()
function onFulfilled(res) {
var ret
try {
ret = gen.next(res)
} catch (e) {
return reject(e)
}
next(ret)
}
})
}
最后,就是关键的 next 函数,它会反复调用自身
function next(ret) {
if (ret.done) return resolve(ret.value)
var value = toPromise.call(ctx, ret.value)
if (value && isPromise(value)) return value.then(onFulfilled, onRejected)
return onRejected(new TypeError('You may only yield a function, promise, generator, array, or object, but the following object was passed: "' + String(ret.value) + '"'))
}
})
next
方法中,第一行,检查当前是否为 Generator 函数的最后一步,如果是就返回
第二行,确保每一步的返回值,是 Promise 对象
第三行,使用 then 方法,为返回值加上回调函数,然后通过 onFulfilled 函数再次调用 next 函数
第四行,在参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参数非 Thunk 函数和 Promise 对象),将 Promise 对象的状态改为 rejected,从而终止执行
co 支持并发的异步操作,即允许某些操作同时进行,等到它们全部完成,才进行下一步,我们可以并发的操作放在数组或对象里面,如下
// 数组的写法
co(function* () {
var res = yield [
Promise.resolve(1),
Promise.resolve(2)
]
console.log(res)
}).catch(onerror)
// 对象的写法
co(function* () {
var res = yield {
1: Promise.resolve(1),
2: Promise.resolve(2),
}
console.log(res)
}).catch(onerror)
-------????-------
以上就是co的内容了,这里提及只是为了让大家了解co这种函数库,虽然目前用的不多,但是对我们理解Generator有帮助,即使这里有些迷糊,也无伤大雅,知道co是什么,co的自动执行原理大概是怎么实现的就行
这块和Thunk一样,也是参考阮一峰老师的文章,所以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下参考链接【10】
Generator优/缺
优点
优雅的流程控制方式,可以让函数可中断执行,在某些特殊需求里还是很实用的
使用过React-dva的同学可能会更有感触一些
之前Node的koa框架也用Generator,不过后来被async/await替代了
缺点
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必须靠执行器,所以才有了 co 函数库,但co模块约定,yield命令后面只能是 Thunk 函数或 Promise 对象,只针对异步处理来说,还是不太方便
Async/Await
Async和Await简介
ES2017 标准引入了 async
函数,使得异步操作变得更加方便
JS异步编程解决方案的历程,从经典的回调函数到事件监听,再到 Promise
,再到 Generator
,再到我们要说的 Async/Await
,可谓艰辛
Async/Await
的出现,被很多人认为是JS异步操作的最终且最优雅的解决方案
Async/Await
大家都经常使用,也都知道它是 Generator
的语法糖
其实我觉得 Async/Await = Generator + Promise
这个解释更适合
async
是异步的意思,而 await
是 async wait
的简写,即异步等待
所以从语义上就很好理解 async
用于声明一个 function
是异步的,await
用于等待一个异步方法执行完成
另外 await
只能出现在 async
函数中
闲聊至此,接下来还是简单介绍下使用
Async在做什么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理解
async function test() {
return "this is async"
}
const res = test()
console.log(res)
// Promise {<resolved>: "this is async"}
可以看到,输出的是一个Promise对象
所以,async
函数返回的是一个 Promise 对象,如果在 async
函数中直接 return 一个直接量,async
会把这个直接量通过 PromIse.resolve()
封装成Promise对象返回
既然 async
返回一个 Promise,那么我们也可以用 then
链来处理这个 Promise 对象,如下
test().then(res=>{
console.log(res)
})
Await在等待什么
我们常说await
是在等待一个异步完成, 其实按照语法说明, await
等待的是一个表达式,这个表达式的计算结果是 Promise 对象或者其它值(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特殊限定,啥都行)
•await
后面不是Promise对象,直接执行•await
后面是Promise对象会阻塞后面的代码,Promise对象 resolve
,然后得到 resolve
的值,作为 await
表达式的运算结果•await
只能在 async
函数中使用
使用比较简单,大家也经常用就不多说了
简单说一下为什 await
必须要在 async
函数中使用
其实很简单, await
会阻塞后面代码,如果允许我们直接使用 await
的话,假如我们使用await
等待一个消耗时间比较长的异步请求,那代码直接就阻塞不往下执行了,只能等待 await
拿到结果才会执行下面的代码,那不乱套了
而 async
函数调用不会造成阻塞,因为它内部所有的阻塞都被封装在一个 Promise 对象中异步执行,所以才规定 await
必须在 async
函数中
处理异常
promise正常resolve,那么await会返回这个结果,但是在reject的情况下会抛出一个错误
所以我们直接把 await
代码块写到 try()catch()
中捕获错误即可
async function fn(){
try{
let res = await ajax()
console.log(res)
}catch(err){
console.log(err)
}
}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业务,多个请求,每个请求依赖于上一个请求的结果
我们用setTimeout模拟异步操作,用Promise和Async/Await分别来实现下
function analogAsync(n)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 {
setTimeout(() => resolve(n + 500), n)
})
}
function fn1(n) {
console.log(`step1 with ${n}`)
return analogAsync(n)
}
function fn2(n) {
console.log(`step2 with ${n}`)
return analogAsync(n)
}
function fn3(n) {
console.log(`step3 with ${n}`)
return analogAsync(n)
}
使用Promise
function fn(){
let time1 = 0
fn1(time1)
.then((time2) => fn2(time2))
.then((time3) => fn3(time3))
.then((res) => {
console.log(`result is ${res}`)
})
}
fn()
使用Async/Await
async function fn() {
let time1 = 0
let time2 = await fn1(time1)
let time3 = await fn2(time2)
let res = await fn3(time3)
console.log(`result is ${res}`)
}
fn()
输出结果和上面用Promise实现是一样的,但这个 aaync/await
代码结构看起来清晰得多,几乎跟同步写法一样,十分优雅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小例子
// Generator
function* gen(){
let f1 = yield ajax()
let f2 = yield ajax()
}
gen()
// async/await
async function asyncAjax(){
let f1 = await ajax()
let f2 = await ajax()
}
asyncAjax()
这两块代码看着是不是几乎一样
上面函数为Generator函数执行两个ajax,下面函数为async/await执行
比较可发现,两个函数其实是一样的,async
不过是把Generator函数的 *
号换成 async
,yield
换成 await
那么这两个函数在调用时,Generator函数需要手动调用 next
方法或者使用 co 函数库才可执行,而下面的async
函数直接就按顺序执行完成了,使用非常方便
异步编程追求的是,让它更像同步编程, Async/Await
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到这里我们其实就不难看出 Async/Await
已经完虐了 Generator
和 Promise
对比来看我们发现,Async函数自带执行器
Async/Await优/缺
优点
内置执行器, Generator 函数的执行必须靠执行器,所以才有了 co 函数库,而 async
函数自带执行器,也就是说,async
函数的执行,与普通函数一模一样,只要一行
更好的语义,async
和 await
,比起 *
和 yield
,语义更清楚了,async
表示函数里有异步操作,await
表示紧跟在后面的表达式需要等待结果
更广的适用性,co 函数库约定,yield
命令后面只能是 Thunk 函数或 Promise 对象,而 async
函数的 await
命令后面,可以跟 Promise 对象和原始类型的值(数值、字符串和布尔值,但这时等同于同步操作)
缺点
滥用 await
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因为 await
会阻塞代码,也许之后的异步代码并不依赖于前者,但仍然需要等待前者完成,导致代码失去了并发性
异步解决方案对比
别看了,我没有总结对比
其实相对来说已经写的很详细了,能讲出来的才算是自己的,大家可根据每种方案列出的优缺点加上自己的理解做个对比或着说总结,毕竟你都看到这了,也不妄花费这么长时间来阅读这两万字的干帖子,总归要有些收获的
写在最后
水平有限,欢迎指错
码字不易,大家有收获别忘了点个赞鼓励下
搜索【不正经的前端】或直接扫码可以关注公众号看到更多的精彩文章,也有一些群友提供的学习视频、资源干货什么的免费拿
也可以直接加我微信,进交流群学习交流
作者:isboyjc
邮箱:214930661@qq.com[2]
参考
1.Javascript异步编程的4种方法-阮一峰[3]2.Promise-MDN[4]3.iterable-廖雪峰[5]4.What is Promise.try, and why does it matter?[6]5.什么是Promise.try,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参考4译[7]6.Promise/A+规范-英原文[8]7.Promise/A+规范-中文译[9]8.Generator 函数的含义与用法-阮一峰[10]9.Thunk 函数的含义和用法-阮一峰[11]10.co 函数库的含义和用法-阮一峰[12]
References
[1]
co函数库传送门: https://github.com/tj/co[2]
214930661@qq.com: mailto:214930661@qq.com[3]
Javascript异步编程的4种方法-阮一峰: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2/12/asynchronous%EF%BC%BFjavascript.html](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2/12/asynchronous_javascript.html)[4]
Promise-MDN: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JavaScript/Reference/Global_Objects/Promise[5]
iterable-廖雪峰: 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022910821149312/1023024358748480[6]
What is Promise.try, and why does it matter?: http://cryto.net/~joepie91/blog/2016/05/11/what-is-promise-try-and-why-does-it-matter/[7]
什么是Promise.try,为什么它这么重要?-参考4译: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8586947[8]
Promise/A+规范-英原文: https://promisesaplus.com/[9]
Promise/A+规范-中文译: 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66566[10]
Generator 函数的含义与用法-阮一峰: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5/04/generator.html[11]
Thunk 函数的含义和用法-阮一峰: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5/05/thunk.html[12]
co 函数库的含义和用法-阮一峰: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5/05/c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