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 第二章空间信息基础

本文介绍了地球空间模型,包括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体和大地基准面的概念。接着,讨论了地理空间坐标系,如天文地理坐标系和地心大地坐标系。此外,详细阐述了地图投影的类型、变形和选择因素,特别是高斯-克吕格投影在中国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第一节常规的地理空间信息描述

1、现实世界和坐标空间的联系

任何空间特征和现象都发生为地球表面的一个特定位置,而位置依赖于既定的坐标系来表达。

2、地球空间模型

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自然表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不规则曲面

从海平面延伸到所有大陆下部,而与地球重力方向处处正交的一个连续、闭合的曲面,这就是水准面

但是这个水准面并不规则:
海水有潮汐
水准面的特性是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平均海水面的一个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地球内部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引起地面上各点的铅垂线方向产生不规则的变化,因而大地水准面实际上是个有微小起伏的不规则曲面

被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称为大地体

从整体来看,起伏是微小的,且形状接近一个扁率极小的椭圆绕短轴旋转所形成的规则椭球体,这个椭球体称为地球椭球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明:

  • 地球椭球体视为球体:在制作小比例尺地图时(小于1:500万),因缩小程度很大,可以把地球视为球体,忽略地球扁率。计算更简单,半径约为6371千米
  • 地球椭球体视为椭球体:制作大比例尺地图时(大于1:100万)为保证精度,必须视为椭球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确定之后,还必须确定
    椭球体与大地水准面的相对关系
    ,这项工作称为椭球定位于定向

局部:参考椭球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大地基准面:特定椭球体对特定地区地球表面的逼近

地心基准面:地球的质心为原点 WPS 1984

区域基准面:特定区域与地球表面吻合Beijing 54,Xian80

2、地理空间坐标系
(1)天文地理坐标系:以地理极(北极,南极)为极点
(2)通过P点作参考椭球面的垂线,称之为过P点的法线
(3)法线与赤道面的交角,叫做P点的纬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地心大地坐标系:经过定位与定向后,地球椭球的中心与地球质心重合

参心大地坐标系:经过定位与定向后,地球椭球的中心不与地球质心重合而是接近地球质心

3、地图投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投影的实质:经纬度坐标->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

按投影面的形状:
-方位投影
-圆锥投影
-圆柱投影

按投影面位置:
-正轴投影 重合
-斜轴投影 相交
-横轴投影 垂直(高斯-克吕格)

按投影变形分类:
-等距投影----长度变形
-等积投影----面积变形
-等角投影----角度变形
(保持长度/面积/角度不变的变形)

地图投影选择因素

  • 各国家的地理信息系统投影—与该国基本地图系列所用的投影系统一致
  • 各比例尺GIS投影—与相应比例尺的主要信息源地图所用的投影一致
  • 各地区GIS投影—与所在区域适用的投影一致
  • 所用投影以等角投影为宜(形状不失真)
  • 各种地理信息系统一般以一种或两种(至多三种)投影系统为其投影坐标系统,以保证地理定位框架的统一

我国常用的地图投影

-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1:100万:兰勃特Lambert投影(正轴等角割圆锥投影)

高斯-克吕格
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它以椭圆柱作为投影面,使地球椭圆体的某一条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照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东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中央经线没有误差,越往外误差越大,3°是6°带与3°带重合的线

6°分带
起始于初子午线(格林威治),按照经差6度为一个投影带自西向东划分,全球共分60个投影带。我国范围可分为11个6度带
最东端 东经135度2分30秒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
最西端 东经73度40分 帕米尔高原乌兹别里山口(乌恰县)
最南端 北纬3度52分 南沙群岛曾母暗沙
最北端 北纬53度33分 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漠河)

3°带
始于东经1°30′,按经差3度为一个投影带自西向东划分,全球共分120个投影带。我国范围可分为22个6度带(按经度范围73-135计算)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解决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系统的选址与定容问题的方法。首先阐述了问题背景,即在复杂的配电网环境中选择合适的光伏安装位置和确定合理的装机容量,以降低网损、减小电压偏差并提高光伏消纳效率。接着展示了具体的PSO算法实现流程,包括粒子初始化、适应度函数构建、粒子位置更新规则以及越界处理机制等关键技术细节。文中还讨论了目标函数的设计思路,将多个相互制约的目标如网损、电压偏差和光伏消纳通过加权方式整合为单一评价标准。此外,作者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例如采用前推回代法进行快速潮流计算,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调整权重系数,以及引入随机波动模型模拟光伏出力特性。最终实验结果显示,经过优化后的方案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适用人群:从事电力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需要处理分布式能源集成问题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如何运用智能优化算法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人士;旨在帮助读者掌握PSO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从而更好地应对配电网中分布式光伏系统的选址定容挑战。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完整的Matlab源代码片段,便于读者理解和复现研究结果;同时也提到了一些潜在改进方向,鼓励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