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基础

一、网络的发展

  1. 独立模式: 计算机之间相互独立;
  2. 网络互联: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共享,提出分组交换技术,形成TCP/IP协议雏形;
  3. 局域网(LAN):计算机数量更多了,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在一起,覆盖范围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之内;
  4. 广域网(WAN):又称广域网、外网、公网,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

二、网络模型

1、OSI七层模型

 

  •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和规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 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 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 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2、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

  •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
  • 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5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1. 物理层:负责光/电信号的传递方式比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物理层的能力决定了最大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等, 集线器(Hub)工作在物理层。
  2. 数据链路层:负责设备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和识别例如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冲突检测、数据差错校验等工作,交换机(Switch)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3. 网络层:负责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例如在IP协议中,通过IP地址来标识一台主机,并通过路由表的方式规划出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线路(路由),路由器(Router)工作在网路层。

  4. 传输层:负责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如传输控制协议 (TCP), 能确保数据可靠的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5. 应用层: 负责应用程序间沟通。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我们的网络编程主要就是针对应用层。

  • 对于一台主机, 它的操作系统内核实现了从传输层到物理层的内容;

  • 对于一台路由器,它实现了从网络层到物理层;

  • 对于一台交换机,它实现了从数据链路层到物理层;

  • 对于集线器,它只实现了物理层。

三、数据包封装和分用

  • 不同的协议层对数据包有不同的称谓,在传输层叫做段(segment),在网络层叫做数据报 (datagram),在链路层叫做帧(frame)。
  • 应用层数据通过协议栈发到网络上时,每层协议都要加上一个数据首部(header),称为封装(Encapsulation)。
  • 数据封装成帧后发到传输介质上,到达目的主机后每层协议再剥掉相应的首部根据首部中的 "上层协议字段" 将数据交给对应的上层协议处理。

1、数据封装

1)应用层:浏览器将请求数据(ip)封装为http协议(如果没有带端口号,默认80端口)的数据(ip

2)传输层:tcp将前一个封装数据包再次封装为tcp数据包(ip+port

3)网络层:ip协议再次封装

(4)数据链路层:以太网技术,携带mac(系统将数据包发送到本机网卡),封装为数据帧

2、数据分用

1)数据链路层:操作系统在网卡接收数据,系统解析接收到的数据报(处理数据帧)

2)网络层:系统处理ip

3)传输层:系统处理tcp头(ip+port),知道端口号,知道对应的应用程序是哪个,系统将数据包交给应用程序处理

4)应用层:应用程序处理数据(根据协议)

四、网络中的地址管理

1、IP地址 (IP协议有两个版本, IPv4IPv6,默认都是指IPv4)

  • IP地址是在IP协议中,,用来标识网络中不同主机的地址
  • 对于IPv4来说, IP地址是一个4字节,32位的整数;
  • 通常用 "点分十进制"的字符串表示IP地址,eg:192.168.0.1;用点分割的每个数字表示一个字节,范围是 0 - 255。

2、MAC地址

  • MAC地址用来识别数据链路层中相连的节点
  • 长度为48位, 即6个字节。 一般用16进制数字加上冒号的形式来表示(eg: 08:00:27:03:fb:19);
  • 在网卡出厂时就确定了,不能修改。mac地址通常是唯一的(虚拟机中的mac地址不是真实的mac地址,可能
    会冲突, 也有些网卡支持用户配置 mac 地址 )。

五、认识端口号

1、端口号 port(传输层协议的内容)

  • 端口号是一个32位的整数;
  • IP地址 + 端口号能够标识网络上的某一台主机的某一个进程;
  • 一个端口号只能被一个进程占用,告诉操作系统,当前的这个数据要交给哪一个进程来处理。

2、五元组:在TCP/IP协议中, 用 “源IP”, "源端口号", "目的IP", "目的端口号", "协议号" 这样一个五元组,来标识一个通信(可以通过netstat -n查看)。

3、端口号范围划分

(1)0 - 1023:知名端口号,,HTTP, FTP, SSH等这些广为使用的应用层协议,他们的端口号都是固定的。

(2)1024 - 65535:操作系统动态分配的端口号。客户端程序的端口号,就是由操作系统从这个范围分配的。

4、知名端口号

  • SSH服务器, 使用22端口
  • FTP服务器, 使用21端口
  • Telnet服务器, 使用23端口
  • HTTP服务器, 使用80端口
  • HTTPS服务器, 使用443端口

 

  • 8
    点赞
  • 4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系统技术 计算机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所运用的技术。主要有系统结构技术、系统管理技术、系统维护技术和系统应用技术等。 系统结构技术 它的作用是使计算机系统获得良好的解题效率和合理的性能价格比。电子器件的进步,微程序设计和固体工程技术的进步,虚拟存储器技术以及操作系统和程序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均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技术产生重大影响。它已成为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紧密结合,并涉及电气工程、微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理论等多学科的技术。 系统管理技术 计算机系统管理自动化是由操作系统实现的。操作系统的基本目的在于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软件、硬件资源,以提高机器的吞吐能力、解题时效,便利操作使用,改善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算题费用等。 系统维护技术 计算机系统实现自动维护和诊断的技术。实施维护诊断自动化的主要软件为功能检查程序和自动诊断程序。功能检查程序针对计算机系统各种部件各自的全部微观功能,以严格的数据图形或动作重试进行考查测试并比较其结果的正误,确定部件工作是否正常。 系统应用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程序设计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是与应用有普遍关系的两个方面。程序设计自动化,即用计算机自动设计程序,是使计算机得以推广的必要条件。早期的计算机靠人工以机器指令编写程序,费时费力,容易出错,阅读和调试修改均十分困难。 折叠编辑本段器件技术 电子器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计算机复杂逻辑的最基层线路为"与门"、"或门"和"反相器"。由此组成的高一层线路有"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两类。这些逻辑由电子器件来实现,通常以电子器件在技术上的变革作为计算机划代的标志。计算机器件技术,从50年代的真空电子器件到80年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经历了几个重大发展阶段,使机器组装密度提高约4个数量级,速度约提高 5~6个数量级,可靠性提高约4个数量级(以器件失效率为比较单位),功耗降低约3~4个数量级(以单个"门"为比较单位),价格降低约4~5个数量级(以单个"门"为比较单位)。器件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折叠编辑本段部件技术 计算机系统是由数量和品种繁多的部件组成的。各种部件技术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运算与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和信息输入输出技术等。 折叠①运算与控制技术 计算机的运算和逻辑功能主要是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通道或 I/O处理器以及各种外部设备控制器部件实现的。中央处理器处于核心地位。运算算法的研究成果对加速四则运算,特别是乘除运算有重要作用,随着器件价格的降低,从逻辑方法上大大缩短进位与移位的时间。 指令重叠、指令并行、流水线作业以及超高速缓冲存储器等技术的应用,可提高中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微程序技术的应用,使原来比较杂乱和难以更动的随机控制逻辑变得灵活和规整,它把程序设计的概念运用于机器指令的实现过程,是控制逻辑设计方法上的一大改进,但因受到速度的限制,多用于中、小型计算机、通道和外部设备部件控制器中。早期计算机的各种控制,均集中于处理器,使系统效率很低。 多道程序和分时系统技术的产生和各种存储器和输入输出部件在功能和技术上的发展,使计算机系统内部信息的管理方法与传输成为重要问题,计算机的控制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出现了存储器控制技术与通道、外部设备部件控制技术等。 折叠②信息存储技术 存储技术使计算机能将极其大量的数据和程序存放于系统之中,以实现高速处理。由于存储手段在容量、速度、价格三者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存储器不得不采取分级的体系,形成存储器的层次结构,自上至下可分为超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主存储器(又称内存储器)和大容量外存储器等。主存储器是存储体系的核心,直接参与处理器的内部操作,因此它应具有与处理器相适应的工作速度和足够大的容量。50年代以来虽出现多种基于不同物理原理的存储方法,但均未获得理想的结果。50年代中期,铁氧体磁心存储器问世,沿用达20年之久,直到70年代中期,MOS存储器技术兴起后才逐步被淘汰。 MOS存储器在速度、价格、功耗、可靠性及工艺性能等方面均有很大优越性,是主存储器比较理想的手段。主存储器的工作速度,一直未能跟上处理器,一般慢5~10倍。为充分发挥处理器潜力,出现了超高速缓冲存储器。超高速缓冲存储器通常以与处理器同类的双极型器件构成,使二者速度相匹配,但由于价格较高,容量一般只有主存储器的几百分之一。 计算机巨量的数据,存储于速度较慢价格较低的外存储器中,外存储器主要有磁盘机和磁带机。存储器的层次结构相对缓和了速度、容量、价格三者之间的矛盾,但给用户带来存储空间调度的困难。为此,一般以硬件自动调度缓存空间,使之透明于用户;以虚拟存储方法(见虚拟存储器),在操作系统软件的支持下,实施主存与外存之间的自动调度。 折叠③信息输入输出技术 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送入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