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笔记(王道慕课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软件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分散:地理位置不同,跨地域
计算机系统:包括手机端(Android、ios)电脑端(windows、macOS等)
通信设备:通常指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线路:端系统和通信设备连接的介质
简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互连:互联互通
自治:无主从关系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 数据通信(连通性)例:发邮件
  2. 资源共享
    • 硬件资源 例:对于打印机、传真机的多用户共享使用
    • 软件资源 例:对于某些特定的软件,不需要下载到自己的主机上,即可远程使用
    • 数据资源 例:网络上的很多文档,大家都可以下载
  3. 分布式处理 多台计算机各自承担同一工作任务的不同部分(例:Hadoop平台)
  4. 提高可靠性 假如网络中的一台主机宕机了,它所在的链路走不通了,但它所连接的其他主机仍然可以工作,其他链路上有它的替代机
  5. 负载均衡 使多台计算机可以一起工作,联系更紧密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 组成部分:硬件(主机、链路(双绞线、光纤等)、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软件、协议(一系列规则以及约定的集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工作方式:边缘部分(主机所存在的部分-用户直接使用)、核心部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功能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分布范围:
    • 广域网WAN(交换技术)(跨国)
    • 城域网MAN(覆盖一个城市)
    • 局域网LAN(广播技术)(通常为1km左右)
    • 个人区域网PAN(个人的电子设备互连)
  2. 按使用者分
    • 公用网(移动、电信)
    • 专用网(军队、政府)
  3. 按交换技术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4. 按拓扑结构分:总线型、星型、环形、网状型
  5. 按传输技术分:广播式网络(所有的结点可以共享通信信道)、点对点网络(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准化工作

要实现不同厂商的硬、软件之间相互连通,必须遵从统一的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FC:因特网标准形式
RFC要上升为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性能指标

速率

速率数据率数据传输率比特率
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速率
这里的速率与物理意义上的速度不同,这里不是指物理移动的速度快或慢,更多指的是数据量的多或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带宽

(1)“带宽"原本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2)计算机网络中,带宽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网络设备所支持的最高速度,比如某个交换机的接口是100M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1us(主机将1比特数据发送到链路上)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2us(主机又将1比特数据发送到链路上,原本的1比特数据向前移动200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3us(主机又将1比特数据发送到链路上,链路上原本的2比特数据向前移动200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4us(接收方接收到第1个比特)
下面是展示第3us的状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可以看出,带宽只是主机在单位时间可发送到链路上的最大比特数,也就是链路可承受的主机最大发送速率,至于数据在链路上的传输速度,那于电磁波的速度有关,数据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在链路上传输的。

吞吐量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 b/s,kb/s等。
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延

指数据(报文/分组/比特流)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也叫延迟或迟延。单位是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times × 带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即"某段链路现在有多少比特",用于描述容量。

往返时延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的确认(接收方收到数据后立即发送确认),总共经历的时延。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利用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类比车道的例子:车道上的车辆越多,车道的利用率越高,车辆的速度越慢,行驶时间越长。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为什么要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发送文件为例:
发送文件前要完成的工作:
(1)发起通信的计算机必须将数据通信的通路进行激活(发出一些命令保证要传送的数据能够在通路上正确的发送以及正确的接收,也就是清理通路)。
(2)要告诉网络如何识别目的主机。
(3)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查明目的主机是否开机,并且与网络连接正常。
(4)发起通信的计算机要弄清楚,对方计算机中文件管理程序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工作(是否有空间存储,是否同意接收)。
(5)确保差错和意外可以解决。
。。。。。。
这一系列的问题很难一下子解决,需要细化成小问题再解决,这时引入了分层结构。

怎么分层

实体:每一层中的活动元素,同层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协议:一系列的规则、约定。类比(红酒的包装过程以及对应的拆开过程都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对等实体间才有协议。
接口:每两层之间关节处的位置。
服务:每两层之间所提供的东西,下级为上级提供服务。(类比下层为上层红酒进行软包装、硬包装)
分层的基本原则:

  1. 各层之间相互独立,每层只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
  2. 每层之间的界面自然清晰,易于理解,相互交流尽可能少。
  3. 结构上可分割开。每层都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4. 保持下层对上层的独立性,上层单向使用下层的服务。
  5. 整个分层结构应该能够促进标准化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上图为例解释上面的名词:
  • 实体:第n层中的活动元素称为n层实体。同一层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水平】
    • 语法:规定传输数据的格式(例如比特流的分割,单元的起始)
    • 语义:规定所要完成的功能(分割成的单元所承担的功能)
    • 同步: 规定各种操作的顺序(比如数据包先后的分发顺序)
  • 接口(访问服务点SAP):上层使用下层服务的入口。
  • 服务:下层为相邻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垂直】每个中间层次都为上层提供服务,同时使用下层以及下面所有层次服务的总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DU 服务数据单元:为完成用户所要求的功能而应传送的数据。
    PCI 协议控制信息:控制协议操作信息。
    PDU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单元。

小结

  1. 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上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简称网络体系结构是分层结构
  3. 每层遵循某个/些网络协议以完成本层功能。
  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5. 第 n 层在向第 n+1 层提供服务时,此服务不仅包含第 n 层本身的功能,还包括由下层服务提供的功能。
  6. 仅仅在相邻层间有接口,且所提供服务的具体实现细节对上一层完全屏蔽
  7. 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是指能运行的一些软件和硬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

综合7层OSI参考模型(法定标准)和4层TCP/IP参考模型(事实标准)给出了5层的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背景:初期,各机构都创建了自己的体系结构,并适用于自己的产品,但相互之间标准不同,不能相互通信。
目的:为了支持异构网络系统的互联互通。
事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84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但是这个模型并不适用于市场环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解释通信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通信过程中除了起始主机(即上图中的A)和目的主机(B)以外,数据途径中间系统(链路和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时上4层并没有发挥作用,因此上面4层可以看作直接实现端与端之间的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是各层对数据所作处理

应用层

用户与网络的界面,范围包括所有能和用户交互产生网络流量的程序
典型的应用层服务: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SMTP)、万维网(HTTP)…

表示层

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语法和语义)
功能一:数据格式变换(例:比特流格式转换成JPG格式)
功能二:数据加密解密
功能三:数据压缩和恢复

会话层

向表示层实体/用户进程提供建立连接并在连接上有序传输数据(这里的进程指正在运行的程序)
这是会话,也是建立同步(SYN)
就如同时打开浏览器中的两个窗口(两个网站),在其中一个网站上的操作并不会影响另一个网站,这是因为主机同这两个窗口(进程)分别建立了会话,会话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影响。
功能一: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例:浏览器中打开一个窗口就是建立会话;关闭窗口就是终止会话)
功能二:使用校验点可使会话在通信失效时从校验点/同步点继续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适用于传输大文件)(例:传输文件的过程中网络连接中断,则恢复之后可在离断点最近的同步点继续传输)

传输层

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传输单位是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
端到端通信指的是运行在不同主机内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而每个进程都会用一个编号来标识,即端口号。
功能一:可靠传输、不可靠传输(前者建立连接、确认机制,适用于分段的大文件;后者适用于小文件)
功能二:差错控制(报文段顺序错误或者报文段的丢失)
功能三:流量控制(接收方来不及接收,需控制发送方发送速度)
功能四:复用分用
复用: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
分用: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给上面应用层中相应的进程。
便于记忆(可差留用)
主要协议:TCP、UDP

网络层

主要任务是把分组源端传到目的端,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传输单位是数据报。当数据报过长时,可切割为分组。
功能一:路由选择(选择最佳路径)
功能二:流量控制(发送端速度控制)
功能三:差错控制(查看内容是否出现错误,利用奇偶校验码等进行检查)
功能四:拥塞控制(进行宏观上整体把控:若所有结点都来不及接受分组,而要丢弃大量分组的话,网络就处于拥塞状态。因此要采取一定措施,缓解这种拥塞)

数据链路层

主要任务是把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传输单位是帧。
功能一:成帧(定义帧的开始和结束)
功能二:差错控制(帧错+位错)
功能三:流量控制
功能四:访问(接入)控制(控制对信道的访问,例:广播式共享信道的单一主机发送信息时,其余主机处于监听状态)

物理层

主要任务是在物理媒体上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将比特流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传输单位是比特。
透明传输: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功能一:定义接口特性
功能二:定义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功能三:定义传输速率
功能四:比特同步
功能五:比特编码(电压和二进制的转换关系)
主要协议:Rj45、802.3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IP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相同点:

  1. 都分层
  2. 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
  3. 可以实现异构网络互联(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可以互连)

不同点:

  1. OSI定义三点:服务、协议、接口
  2. OSI先出现,参考模型先于协议发明,不偏向特定协议
  3. TCP/IP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异构网互联问题,将IP作为重要层次
  4. 连接和无连接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面向连接连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无连接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五层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层参考模型的数据封装与解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章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蓝为重点,红为重中之重

  • 0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