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磁盘的分区、格式化与挂载

操作环境:VMware Workstation Xshell
操作系统: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64 位
一、认识磁盘
1.磁盘的定义:磁盘就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设备,即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表面划伤,导致数据丢失。它就是一种计算机信息的载体,可以反复被改写。磁盘又分硬盘和软盘。软盘是PC 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目前常用的软盘为1.44MB,3.5英寸,容量计算公式为:80(磁盘)×18(扇区)×512bytes(扇区的大小)×2(双面)=1440×1024bytes=1440KB=1.44MB;软盘存取速度慢,容量小,但是可装可卸,方便携带,常用于小文件的物理移动。硬盘是电脑的主要存储媒介之一,容量大,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机械硬盘(HDD),混合硬盘(HHD)。磁盘的物理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磁盘的扇区、磁道、柱面:
磁盘扇区是硬盘的内部圆形金属盘片被划分成若干个扇形区域,若干个磁盘扇区组成整个盘片,硬盘的读写就以扇区为基本单位,一个扇区512个字节(bytes)。每个盘面被划分为若干个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的轨迹叫做磁道。磁盘的柱面由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是一个圆柱形的环壁,它是分开的,物理上不是一体的,可以说它是“虚拟”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Linux下磁盘的文件名:
在Linux中,磁盘的命名以磁盘的接口进行命名。
IDE硬盘:/dev/hd[a-d] hda~hdd
优点:价格低廉,兼容性强,性价比高 缺点:数据传输慢,不支持热插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CSI/SATA/USB硬盘:dev/sd[a-p] sda~sdp
SCSI硬盘特点:传输效率高,读写性能好,可连接多个设备,支持热插拔,但价格相对较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ATA硬盘特点: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磁盘的分区
1.为什么要分区?
(1)易于管理和使用
(2)有利于数据安全
(3)节约寻找文件的时间
2.分区的类型
(1)主分区。主分区也叫引导分区,是可以引导电脑开机读取文件的一个磁盘分区,一块磁盘最多可以同时创建四个主分区,当创建完四个主分区后,就无法再创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了。主分区是独立的,对应电脑上第一个分区,大多数电脑在分区时都把C盘分成主分区。
(2)扩展分区。除了主分区外,剩余的磁盘空间就是扩展分区了,仅当主分区容量小于硬盘容量,才能有扩展分区的存在,扩展分区又可以继续进行扩展切割分为多个逻辑分区。
(3)逻辑分区。逻辑分区由扩展分区创建,逻辑分区相当于一块存储截止。大多数电脑都把C盘分为主分区,而D盘、E盘、F盘等为逻辑分区,主分区、逻辑分区之外的磁盘组合为扩展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3.命令以及操作:
(1)fdisk -l 查看所有磁盘的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2)创建一个新的磁盘,此处我创建的为10GB的新磁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3)fdisk /dev/sda 进入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输入m获取帮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n创建新的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imary为主分区,extended为扩展分区,我们要先添加一个扩展分区后才能添加新的逻辑分区,所以接下来输入e 并按回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分区号我们选择默认的为3,起始扇区和结束扇区我们都选择 默认,是因为可以把剩余的磁盘全部利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输入p打印分区表,sda3即为刚刚创建的扩展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扩展分区中创建逻辑分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按w保存并退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fdisk -l 查看磁盘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三、磁盘的格式化
当磁盘分区完成后,格式化时有可能会被告知找不到这个分区,是因为没有把分区读到内核来,这时,我们输入partprobe,让内核重新读取磁盘分区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格式化:将分区格式化成不同的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存储设备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 存储设备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文件系统的类型:ext2,ext3,ext4,xfs等等;
mkfs.ext4 /dev/part 磁盘分区格式化为ext4的类型
mkfs.ext4 /dev/sda5 将逻辑分区5格式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中间会有一个过程,当所有栏目出现 done即为成功格式化
四、磁盘的挂载
挂载分为临时挂载和开机自动挂载,临时挂载是将分区临时挂载到对应的 目录,开机重启后又会变成没有挂载;开机自动挂载是将分区挂载到对应的目录下,并将分区信息写入开机自动挂载的文件当中。
Linux中,所有的文件都放在根下的,要访问sda5时,就要和根下的某个目录建立一个联系,访问目录时,才是访问的设备文件,无论是sda3还是sda5都只是设备的访问入口,建立联系的过程就称为挂载。挂载的位置叫做挂载点目录。
我们创建一个挂载点目录mlu1,将sda5挂载到mulu1下
mkdir /mulu1 创建mulu1 mount /dev/sda5 /mulu1 将sda5挂载到mulu1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输入mount查看是否挂载成功[root@localhost ~]# mount 如图所示即为成功挂载(这是临时挂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分区进行了创建、格式化与挂载后,就可以进行使用了。
blkid /dev/sda5 查看sda5的uu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vim /etc/fstab 将sda5的uuid的信息复制下来才,写入到开机自动挂载的文件中,完成后,退出命令编辑模式,输入wq,保存退出 (这是开机自动挂载)UUID挂载点目录 文件系统格式 default 备份(0表示不备份)检查(0表示不检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3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