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本指令

  • 进入目录需要哪些权限, 在目录中执行增删查(cd, touch, ls, rm, mv等)改文件动作, 需要哪些权限.

目录增,删w
目录查r

  • 了解以下Linux下的重要目录/proc, /sys, /SElinux, /bin, /usr/lib, /usr/local, /var, /tmp

/proc
proc是一种伪文件系统(也即虚拟文件系统),存储的是当前内核运行状态的一系列特殊文件,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文件查看有关系统硬件及当前正在运行进程的信息,甚至可以通过更改其中某些文件来改变内核的运行状态。

/sys
sys 文件系统访问 Linux内核

/SELinux
SELinux是一种基于域-类型模型(domain-type)的强制访问控制(MAC)安全系统,它由NSA编写并设计成内核模块包含到内核中,相应的某些安全相关的应用也被打了SELinux的补丁,最后还有一个相应的安全策略。

/bin
普通用户可以使用的命令存放目录。

/usr/lib
系统使用的函数库的目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调用一些额外的参数时需要函数库的协助

/usr/local
存放软件升级包

/var
内容经常变化的目录。此目录下文件的大小可能改变,如缓冲文件、日志文件、缓存文件等一般会放在这里。

/tmp
一般用户或正在执行的程序临时存放文件的目录即临时文件,任何人都可以访问,重要数据不可放置在此目录下

/etc/
全局配置文件存放目录。系统和程序一般都可以通过修改相应的配置文件来进行配置。

/root
系统管理员root的家目录,不放在home目录下 执行文件,可执行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如常用的命令ls、tar、mv、cat等。

  • 了解以下重要命令. du, df, top, free, pstack, su, sudo(sudo -, sudo -s), adduser, password

du
显示目录或文件的大小,du会显示指定的目录或文件所占用的磁盘空间
语法:  du [-abcDhHklmsSx][-L <符号连接>][-X <文件>][–block-size][–exclude=<目录或文件>][–max-depth=<目录层数>][–help][–version][目录或文件]

du会显示指定的目录或文件所占用的磁盘空间
-a或-all 显示目录中个别文件的大小。
-b或-bytes 显示目录或文件大小时,以byte为单位。
-c或–total 除了显示个别目录或文件的大小外,同时也显示所有目录或文件的总和。
-D或–dereference-args 显示指定符号连接的源文件大小。
-h或–human-readable 以K,M,G为单位,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H或–si 与-h参数相同,但是K,M,G是以1000为换算单位。
-k或–kilobytes 以1024 bytes为单位。
-l或–count-links 重复计算硬件连接的文件。
-L<符号连接>或–dereference<符号连接> 显示选项中所指定符号连接的源文件大小。
-m或–megabytes 以1MB为单位。
-s或–summarize 仅显示总计。
-S或–separate-dirs 显示个别目录的大小时,并不含其子目录的大小。
-x或–one-file-xystem 以一开始处理时的文件系统为准,若遇上其它不同的文件系统目录则略过。
-X<文件>或–exclude-from=<文件> 在<文件>指定目录或文件。
–exclude=<目录或文件> 略过指定的目录或文件。
–max-depth=<目录层数> 超过指定层数的目录后,予以忽略。
–help 显示帮助。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

df
用于显示目前在Linux系统上的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统计
语法:   df [选项]… [FILE]…

文件-a, --all 包含所有的具有 0 Blocks 的文件系统
文件–block-size={SIZE} 使用 {SIZE} 大小的 Blocks
文件-h, --human-readable 使用人类可读的格式(预设值是不加这个选项的…)
文件-H, --si 很像 -h, 但是用 1000 为单位而不是用 1024
文件-i, --inodes 列出 inode 资讯,不列出已使用 block
文件-k, --kilobytes 就像是 --block-size=1024
文件-l, --local 限制列出的文件结构
文件-m, --megabytes 就像 --block-size=1048576
文件–no-sync 取得资讯前不 sync (预设值)
文件-P, --portability 使用 POSIX 输出格式
文件–sync 在取得资讯前 sync
文件-t, --type=TYPE 限制列出文件系统的 TYPE
文件-T, --print-type 显示文件系统的形式
文件-x, --exclude-type=TYPE 限制列出文件系统不要显示 TYPE
文件-v (忽略)
文件–help 显示这个帮手并且离开
文件–version 输出版本资讯并且离开

top
用于实时显示 process 的动态
语法:   top [-] [d delay] [q] [c] [S] [s] [i] [n] [b]

d : 改变显示的更新速度,或是在交谈式指令列( interactive command)按 s
q : 没有任何延迟的显示速度,如果使用者是有 superuser 的权限,则 top 将会以最高的优先序执行
c : 切换显示模式,共有两种模式,一是只显示执行档的名称,另一种是显示完整的路径与名称S : 累积模式,会将己完成或消失的子行程 ( dead child process ) 的 CPU time 累积起来
s : 安全模式,将交谈式指令取消, 避免潜在的危机
i : 不显示任何闲置 (idle) 或无用 (zombie) 的行程
n : 更新的次数,完成后将会退出 top
b : 批次档模式,搭配 “n” 参数一起使用,可以用来将 top 的结果输出到档案内

eg:

显示进程信息
top
显示完整命令
top -c
以批处理模式显示程序信息
top -b
以累积模式显示程序信息
top -S
设置信息更新次数
top -n 2
//表示更新两次后终止更新显示
设置信息更新时间
top -d 3
//表示更新周期为3秒
显示指定的进程信息
top -p 139
//显示进程号为139的进程信息,CPU、内存占用率等
显示更新十次后退出
top -n 10
使用者将不能利用交谈式指令来对行程下命令
top -s

free
用于显示内存状态,显示内存的使用情况,包括实体内存,虚拟的交换文件内存,共享内存区段,以及系统核心使用的缓冲区
语法:   free [-bkmotV][-s <间隔秒数>]

-b  以Byte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k  以K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m  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h  以合适的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最大为三位数,自动计算对应的单位值。单位有:
B = bytes
K = kilos
M = megas
G = gigas
T = teras
-o  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
-s<间隔秒数>  持续观察内存使用状况。
-t  显示内存总和列。
-V  显示版本信息。

eg:

free //显示内存使用信息
free -t //以总和的形式查询内存的使用信息
free -s 10 //每10s 执行一次命令

pstack
pstack是一个shell脚本,用于打印正在运行的进程的栈跟踪信息,它实际上是gstack的一个链接,而gstack本身是基于gdb封装的shell脚本.。此命令可显示每个进程的栈跟踪。pstack 命令必须由相应进程的属主或 root 运行。可以使用 pstack 来确定进程挂起的位置。此命令允许使用的唯一选项是要检查的进程的 PID。
与jstack功相比, 它能对潜在的死锁予以提示, 而pstack只提供了线索, 需要gdb进一步的确定。
pstack是gdb的一部分,如果系统没有pstack命令,使用yum搜索安装gdb即可。
这个命令在排查进程问题时非常有用,比如我们发现一个服务一直处于work状态(如假死状态,好似死循环),使用这个命令就能轻松定位问题所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多执行几次pstack,若发现代码栈总是停在同一个位置,那个位置就需要重点关注,很可能就是出问题的地方

eg:
查看bash程序进程栈
/opt/app/tdev1$ps -fe| grep bash

su
用于变更为其他使用者的身份,除 root 外,需要键入该使用者的密码。
使用权限:所有使用者

-f 或 --fast 不必读启动档(如 csh.cshrc 等),仅用于 csh 或 tcsh
-m -p 或 --preserve-environment 执行 su 时不改变环境变数
-c command 或 --command=command 变更为帐号为 USER 的使用者并执行指令(command)后再变回原来使用者
-s shell 或 --shell=shell 指定要执行的 shell (bash csh tcsh 等),预设值为 /etc/passwd 内的该使用者(USER) shell
–help 显示说明文件
–version 显示版本资讯
–l 或 --login 这个参数加了之后,就好像是重新 login 为该使用者一样,大部份环境变数(HOME SHELL USER等等)都是以该使用者(USER)为主,并且工作目录也会改变,如果没有指定 USER ,内定是 root
USER 欲变更的使用者帐号
ARG 传入新的 shell 参数

eg:

变更帐号为 root 并在执行 ls 指令后退出变回原使用者
su -c ls root
变更帐号为 root 并传入 -f 参数给新执行的 shell
su root -f
变更帐号为 clsung 并改变工作目录至 clsung 的家目录(home dir)
su - clsung
切换用户,改变环境变量
hnlinux@runoob.com:~$ whoami //显示当前用户
hnlinux
hnlinux@runoob.com:~$ pwd //显示当前目录
/home/hnlinux
hnlinux@runoob.com:~$ su - root //切换到root用户
密码:
root@runoob.com:/home/hnlinux# whoami
root
root@runoob.com:/home/hnlinux# pwd //显示当前目录
/root

sudo
Linux sudo命令以系统管理者的身份执行指令,也就是说,经由 sudo 所执行的指令就好像是 root 亲自执行。
使用权限:在 /etc/sudoers 中有出现的使用者
语法:
sudo -V
sudo -h
sudo -l
sudo -v
sudo -k
sudo -s
sudo -H
sudo [ -b ] [ -p prompt ] [ -u username/#uid] -s
sudo command

参数说明:

-V 显示版本编号
-h 会显示版本编号及指令的使用方式说明
-l 显示出自己(执行 sudo 的使用者)的权限
-v 因为 sudo 在第一次执行时或是在 N 分钟内没有执行(N 预设为五)会问密码,这个参数是重新做一次确认,如果超过 N 分钟,也会问密码
-k 将会强迫使用者在下一次执行 sudo 时问密码(不论有没有超过 N 分钟)
-b 将要执行的指令放在背景执行
-p prompt 可以更改问密码的提示语,其中 %u 会代换为使用者的帐号名称, %h 会显示主机名称
-u username/#uid 不加此参数,代表要以 root 的身份执行指令,而加了此参数,可以以 username 的身份执行指令(#uid 为该 username 的使用者号码)
-s 执行环境变数中的 SHELL 所指定的 shell ,或是 /etc/passwd 里所指定的 shell
-H 将环境变数中的 HOME (家目录)指定为要变更身份的使用者家目录(如不加 -u 参数就是系统管理者 root )
command 要以系统管理者身份(或以 -u 更改为其他人)执行的指令

adduser
用于新增使用者帐号或更新预设的使用者资料。
adduser 与 useradd 指令为同一指令(经由符号连结 symbolic link)。
语法:
adduser [-c comment] [-d home_dir] [-e expire_date] [-f inactive_time] [-g initial_group] [-G group[,…]] [-m [-k skeleton_dir] | -M] [-p passwd] [-s shell] [-u uid [ -o]] [-n] [-r] loginid

adduser -D [-g default_group] [-b default_home] [-f default_inactive] [-e default_expire_date] [-s default_shell]
使用权限:系统管理员。
adduser是增加使用者。
相对的,也有删除使用者的指令,userdel。语法:userdel [login ID]

参数说明:

-c comment 新使用者位于密码档(通常是 /etc/passwd)的注解资料
-d home_dir 设定使用者的家目录为 home_dir ,预设值为预设的 home 后面加上使用者帐号 loginid
-e expire_date 设定此帐号的使用期限(格式为 YYYY-MM-DD),预设值为永久有效
-f inactive_time 范例:

实例:

添加一个一般用户
useradd kk //添加用户kk
为添加的用户指定相应的用户组
useradd ?g root kk //添加用户kk,并指定用户所在的组为root用户组
创建一个系统用户
useradd ?r kk //创建一个系统用户kk
为新添加的用户指定/home目录
useradd-d /home/myf kk //新添加用户kk,其home目录为/home/myf
//当用户名kk登录主机时,系统进入的默认目录为/home/myf

password
在Linux /etc/passwd文件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对应的记录行,它记录了这个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系统管理员经常会接触到这个文件的修改以完成对用户的管理工作。这个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是可读的。
每行记录又被冒号(:)分隔为7个字段,其格式如下: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用户名(login_name):是代表用户账号的字符串。通常长度不超过8个字符,并且由大小写字母和/或数字组成。登录名中不能有冒号(😃,因为冒号在这里是分隔符。为了兼容起见,登录名中最好不要包含点字符(.),并且不使用连字符(-)和加号(+)打头。
 口令(passwd):一些系统中,存放着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虽然这个字段存放的只是用户口令的加密串,不是明文,但是由于/etc/passwd文件对所有用户都可读,所以这仍是一个安全隐患。因此,现在许多Linux系统(如SVR4)都使用了shadow技术,把真正的加密后的用户口令字存放到/etc/shadow文件中,而在/etc/passwd文件的口令字段中只存放一个特殊的字符,例如“x”或者“*”。
 用户标识号(UID):是一个整数,系统内部用它来标识用户。一般情况下它与用户名是一一对应的。如果几个用户名对应的用户标识号是一样的,系统内部将把它们视为同一个用户,但是它们可以有不同的口令、不同的主目录以及不同的登录Shell等。取值范围是0-65535。0是超级用户root的标识号,1-99由系统保留,作为管理账号,普通用户的标识号从100开始。在Linux系统中,这个界限是500。
 组标识号(GID):字段记录的是用户所属的用户组。它对应着/etc/group文件中的一条记录。
 注释性描述(users):字段记录着用户的一些个人情况,例如用户的真实姓名、电话、地址等,这个字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在不同的Linux系统中,这个字段的格式并没有统一。在许多Linux系统中,这个字段存放的是一段任意的注释性描述文字,用做finger命令的输出。
 主目录(home_directory):也就是用户的起始工作目录,它是用户在登录到系统之后所处的目录。在大多数系统中,各用户的主目录都被组织在同一个特定的目录下,而用户主目录的名称就是该用户的登录名。各用户对自己的主目录有读、写、执行(搜索)权限,其他用户对此目录的访问权限则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登录Shell(Shell):用户登录后,要启动一个进程,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即Shell。Shell是用户与Linux系统之间的接口。Linux的Shell有许多种,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常用的有sh(BourneShell),csh(CShell),ksh(KornShell),tcsh(TENEX/TOPS-20typeCShell),bash(BourneAgainShell)等。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系统情况和用户习惯为用户指定某个Shell。如果不指定Shell,那么系统使用sh为默认的登录Shell,即这个字段的值为/bin/sh。
 用户的登录Shell可以指定为某个特定的程序(此程序不是一个命令解释器)。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运行指定的应用程序,在该应用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户就自动退出了系统。有些Linux系统要求只有那些在系统中登记了的程序才能出现在这个字段中。

  • 学习如何使用命令安装gcc/g++, gdb, vim
yum list gcc
yun install gcc

yum list gdb
yun install gdb

yum list vim
yun install vim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