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研——网络层下

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层的重要协议和设备,包括路由协议如RIP、OSPF和BGP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比较;IP组播的概念、地址类型和路由算法;移动IP的基本概念、功能实体及其通信过程。同时阐述了路由器的组成、功能及与网桥的区别,以及路由表和路由转发的角色。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路由协议

1.自治系统(AS)

    自治系统(AS):单一技术管理下的一组路由器,这些路由器使用一种AS内部的路由选择协议和共同度量来确定分组在该AS内的路由。同时还使用一种AS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来确定分组在AS之间的路由。

2.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内部网关协议(IGP,域内路由选择):在一个自治系统内部使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目前这类路由选择协议使用得最多,如RIP和OSPF.
    外部网关协议(EGP,域间路由选择):源站和目的站处在不同的自治系统中,当数据报传到一个自治系统的边界时需要使用一种协议将路由选择信息传递到另一个自治系统中。目前使用最多的外部网关协议是BGP-4.

3.路由信息协议(RIP)

    路由信息协议(RIP):内部网关协议(IGP)中最先得到广泛应用的协议。RIP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

a.RIP的规定

    RIP的规定
    1.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都要维护从他自身到其他每个目的网络的距离记录。
    2.距离也称跳数,规定从一个路由器到直接连接网络的距离(跳数)为1。
    3.RIP认为好的路由就是它通过的路由器的数目少,即优先选择跳数小的路径。
    4.RIP允许一条路径最多只能包含15个路由器,因此距离等于16时,它表示网络不可达。
    5.RIP默认在任意两个使用RIP的路由器每30秒广播—次RIP路由更新信息,以便自动建立并维护路由表。
    6.在RIP中不支持子网掩码的RIP广播,所以RIP中每个网络的子网掩码必须相同。

b.RIP的特点

    RIP的特点
    (1)仅和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是当前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自己的路由表。
    (3)按固定的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
    RIP是应用层协议,他使用UDP传送数据(端口520)。RIP选择的路径不一定是时间最短的,但一定是具有最少路由器的路径

4.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是使用分布式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典型代表,也是内部网关协议 (IGP) 的—种。

a.OSPF与RIP的区别

    1.OSPF向本自治系统中的所有路由器发送信息,这里使用的方法是洪泛法。而RIP仅向自己相邻的几个路由器发送信息。
    2.发送的信息是与本路由器相邻的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而在RIP中发送的信息是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整个路由表。
    3.只有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路由器才用洪泛法向所有路由器发送此信息,并目更新过程收敛得快。不会出现“RIP坏消息传的慢”的问题。
    4.OSPF是网络层协议,它不使用UDP或TCP,而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而RIP是应用层协议,它在传输层使用UDP。

b.OSPF的特点

    (1)OSPF对不同的链路可根据IP分组的不同服务类型 (TOS) 而设置成不同的代价。
    (2)OSPF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可计算出不同的路由,十分灵活。
    (3)多路径间负载平衡:如果到同—个目的网络有多条相同代价的路径,那么可以将通信量分配给这几条路径。
    (4)所有在OSPF路由器之间交换的分组都具有鉴别功能,因而保证了仅在可信赖的路由器之间交换链路状态信息。
    (5)支持可变长度的子网划分和无分类编址CIDR。
    (6)每个链路状态都带上—个32位的序号,序号越大,状态就越新。

c.OSPF的五种分组类型

    问候分组:用来发现和维持邻站的可达性。
    数据库描述分组:向邻站给出自己的链路状态数据库中的所有链路状态项目的摘要信息。
    链路状态请求分组:向对方请求发送某些链路状态项目的详细信息。
    链路状态更新分组:用洪泛法对全网更新链路状态。
    链路状态确认分组:对链路更新分组的确认。

5.边界网关协议(BGP)

    **边界网关协议(BGP)**是不同自治系统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是—种外部网关协议边界网关协议常用于互联网的网关之间,BGP采用的是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它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基于TCP。

a.BGP工作原理

    每个自治系统的管理员要选择至少一个路由器作为该自治系统的 “BGP发言人”,一个BGP发言人与其他自治系统中的BGP发言人要交换路由信息, 先建立TCP连接,再利用BGP会话交换路由信息
,所有BGP发言人都相互交换网络可达性的信息后,各BGP发言人就可找出到达各个自治系统的较好路由。

b.BGP特点

    (1)BGP交换路由信息的结点数量级是自治系统的数量级,要比这些自治系统中的网络数少很多。
    (2)每个自治系统中BGP发言人(或边界路由器)的数目是很少的。     (3)BGP支持CIDR,因此BGP的路由表也就应当包括目的网络前缀、下一跳路由器,以及到达该目的网络索要经过的各个自治系统序列。
    (4)在BGP刚运行时,BGP的邻站交换整个BGP路由表,但以后只需在发生变化时更新有变化的部分

c.BGP报文类型

    打开(Open)报文:用来与相邻的另—个BGP发言人建立关系。
    更新(Update)报文:用来发送某一路由的信息,以及列出要撤销的多条路由。
    保活(Keepalive)报文:用来确认打开报文并周期性地证实邻站关系。
    通知(Notification)报文:用来发送检测到的差错。

6.路由协议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IP组播

1.组播概念

    组播机制是让源计算机一次发送的单个分组可以抵达用一个组地址标识的若干目标主机,并被他们正确接收。组播仅应用于UDP。组播需要路由器的支持才能实现,能够运行组播协议的路由器称为组播路由器
    组播实现过程:主机使用一个称为IGMP的协议加入组播组,使用该协议通知本地网络上的路由器关于要接收发送给某个组播组的分组的愿望,通过扩展路由器的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可以在许多路由器互联的支持硬件组播的网络上面实现因特网组播。组播技术使得数据只需发送一次就可发送到所有接收者,大大减轻了网络的负载和发送者的负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IP组播地址

    IP组播地址使用D类地址格式,D类地址的前四位是1110,因此D类地址范围是224.0.0.0~239.255.255.255,每个D类IP地址标志一个组播组。
    组播数据报和一般的IP数据报的区别是,前者使用D类IP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并且首部中的协议字段值为2,表明使用IGMP。需要注意的是:
    1.组播数据报也是“尽最大努力交付”,不提供可靠交付。
    2.组播地址只能用于目的地址,不能用于源地址。
    3.对组播数据报不产生ICMP差错报文,因此若在PING命令后面键入组播地址,将永远不会收到回应。
    4.并非所有的D类地址都可以用作组播地址。
    IP组播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在本局域网上进行硬件组播,另一种则在因特网的范围内进行组播。在因特网上进行组播的最后阶段,还是要把组播数据报在局域网上用硬件组播交付给组播组内的所有成员。
    硬件地址的映射关系不是唯一的,因此收到组播数据报的主机,还要在IP层利用软件进行过滤,把不是本主机要接收的数据报丢弃。

3.IGMP与组播路由算法

    利用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可以使路由器知道组播组成员的信息
    IGMP为TCP/IP协议栈的一部分其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机加入新的组播组时,该主机向组播组的组播地址发送一个IGMP报文,声明要成为该组的成员。本地的组播路由器收到IGMP报文后,将组成员关系转发给因特网上的其他组播路由器。
    第二个阶段:本地组播路由器周期性地探询本地局域网上的主机,以便知道这些主机是否仍继续是组的成员。只要对某个组有一台主机响应,那么组播路由器就认为这个组是活跃的。一个组在经过几次的探询后仍然没有一台主机响应时,则不再将该组的成 员关系转发给其他的组播路由器。
    实现因特网组播的路由算法:第一种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第二种是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第三种可以建立在任何路由器协议之上,因此成为协议无关的组播(PIM)。

三、移动IP

1.移动IP的概念

    支持移动性的因特网体系结构与协议共称为移动IP,它是为了满足移动结点(计算机、 服务器、 网段等)在移动中保持其连接性设计的。

a.三种功能实体

    基于IPV4定义的三种功能实体:移动节点、本地代理和外部代理。
    移动结点 :具有永久IP地址的移动结点。
    本地代理:在—个网络环境中,—个移动结点的永久“居所”被称为归属网络,在归属网络中代表移动结点执行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称为归属。
    外部代理:在外部网络中帮助移动结点完成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称为外部代理。

b.移动IP与动态IP

    动态IP:局域网中的 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中 的DHCP服务器动态地获得—个IP地址
    移动IP:移动结点以固定的网络IP地址实现跨越不同网段的漫游 功能,并保证基于网络IP的网络权限在漫游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改变。

2.移动IP通信过程

    1.移动结点在本地网时,按传统的TCP/IP方式进行通信(在本地网中有固有的地址 )。
    2.移动结点到一个外地网络时,移动结点向本地代理注册当前的位置地址,即转交地址。
    3.本地代理接收来自转交地址的注册后,会构建一条通向转交地址的隧道,本地地址会将截获的信息通过隧道发送给转交地址处
    4.在转交地址处解除隧道封装,恢复成原来IP分组,最后送到移动结点。
    5.移动结点在外网通过外网的路由器或外部代理向通信对端发送IP数据包。
    6.移动结点来到另—个外网时,只需向本地代理更新注册的转交地址,就可继续通信。
    7.移动结点回到本地网时,移动结点向本地代理注销转交地址,这时移动结点又将使用传统的TCP/IP方式进行通信。

四、网络层设备

1.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连接不同的网络并完成路由转发。可以隔离广播域即在多个逻辑网络互联时必须使用路由器。

a.路由器工作过程

    当源主机和目标主机在同一个网络上时,直接交付无需经过路由器。
    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不在同一个网络上时,路由器按照转发表将数据报转发给下一个路由器,即间接交付。

b.路由器功能组成

    从结构上看,路由器由路由选择部分和分组转发部分组成。
    路由选择部分也称控制部分,其核心构件是路由选择处理机。路由选择处理机的任务是:根据选定的路由选择协议构造出路由表和其他相邻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然后更新和维护路由表。
    分组转发部分由三部分组成:交换结构、一组输入端口和一组输出端口。输入端口从物理层接收到的比特流中提取出链路层帧,进而从帧中提取出网络层数据报。输出端口则将数据报变为比特流发送到物理层。交换结构是路由器的关键部件,它根据转发表对分组进行处理,将从输入口进入的分组从一个合适的输出端口转发出去。有三种常用的交换方法:通过存储器进行交换、通过总线进行交换和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交换

c.路由器功能

    路由器主要完成两个功能:一是分组转发,二是路由计算
    分组转发即处理通过路由器的数据流,关键操作是转发表查询转发及相关队列管理和任务调度等。
    路由计算即通过和其他路由器进行基于路由协议的交互,完成路由表的计算。

d.路由器与网桥的 区别

    路由器与网桥的重要区别是:网桥与高层协议无关,路由器是面向协议的,依据网络地址进行操作,并进行路径选择、分段帧格式转换、对数据报的生存时间和流量进行控制等。

2.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路由表是根据路由选择算法得出的,主要用途是路由选择。标准的路由表有4个部分:目的网络的IP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IP地址和接口。

    转发与路由选择的区别:转发指路由器根据转发表把收到的IP数据报从合适的端口转发出去,仅涉及一个路由器。而路由选择涉及很多路由器,路由表是许多路由器协同工作的结果。
    路由表不等于转发表,分组的实际转发是靠直接茶砖转发表,而不是直接查找路由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