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摘要
1.1版本迭代记录
1.2产品介绍
1.3产品定位
1.4产品设计思考
1.5风险说明
1.6名词解释
二、需求分析
2.1需求背景
2.2市场背景
2.2.1市场规模
2.2.2目标用户
2.2.3市场动态
2.2.4行业动态
2.3需求整理
三、产品结构
3.1产品结构图
3.2功能结构图
3.3信息结构图
3.4信息结构表
3.5接口清单
四、交互说明
4.1数据权限
4.2常用操作
4.3常见提示说明
4.4页面交互说明
4.4.1登录注册
4.4.2底部页面导航
4.4.3其他用户主页
4.4.4星球匹配
4.4.5动态广场页面
4.4.6消息中心
4.4.7聊天通讯
4.4.8个人信息
4.4.9动态发布
五、非功能性需求
六、文档说明
一、摘要
1.1版本迭代记录
1.2产品介绍
Soul是一款基于大数据智能推荐、全新互动模式的基于兴趣图谱的“新一代社交网络”,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性格测试结果,计算并推送与你性格相近的人。用户完成30秒的“灵魂鉴定”就能高效准确地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同龄人,自由表达自己与认知世界。
1.3产品定位
1.改变“看脸”交友的模式
2.让兴趣性格相似的同龄人走到一起
3.让每个年轻人都拥有宣泄内心,展现内在的平台
1.4产品设计思考
在Soul产生以前,陌生人社交市场被探探和陌陌二分天下。可是在早期版本中不难发现,二者的用户群体与社交模式都是高度重合的:目标用户为25+的成年男女,交友方式也局限于看脸聊和与“摇一摇”相似的在线匹配功能。换句话说,这两家产品只是在运营与功能迭代上进行搏斗,陌生人社交市场也因此并没有快速扩张的趋势。
陌生人社交相比于熟人社交关系链更弱,相比于强关系链沉淀、腾讯一家独大的熟人社交平台,陌生人社交平台则拥有更多可展开的维度;而陌生人社交的目标用户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 需要弱关系满足强关系无法满足的社交需求;
- 认识志同道合的陌生人,获取平时在熟人关系中无法获取的情感共鸣;
- 食色性也,最为原始的婚恋、性需求。
而Soul与传统陌生人交友平台的区别在于:
- 目标用户为16-22岁的年轻人;
- 社交画像由用户真实照片变为系统捏脸照片与性格标签的结合;
- 加入语音匹配及其他多元化的的社交匹配方式。
1.5风险说明
1.6名词解释
- 瞬间:用户发布动态
- 超级星人:VIP用户
- 飞行权益包:社交互动相关付费功能
- 灵魂测试:人格测试
- XXXXX星球:用户所属人格归类
- 引力签:用户个人标签
- 夸夸墙:留言板
- Soul币:产品内货币
二、需求分析
2.1需求背景
社交产品作为互联网时代人们聊天交友的新方式,在各年龄段都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大体可分为熟人社交(微信、QQ)和陌生人社交(探探、陌陌)两种类别。二者区别在于熟人社交是建立在强关系链下的社交行为,社交路径确定且单一,相应的产品的工具属性也比较强;陌生人社交则是建立在弱关系链下的一种社交路径多元化的社交行为,相比熟人社交需要额外的筛选、匹配才能确定一种社交关系,相应产品也具有更多元的功能属性。此外,陌生人社交产品目标群体主要集中于25+的成年用户,目标群体为25岁以下年轻人的产品较少。
2.2市场背景
2.2.1市场规模
据数据表明,中国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持续上涨,但年增速呈逐渐放缓态势。虽然陌生人社交早在世纪初就有老牌产品诞生,但相比与熟人社交,目前市场并未出现处于垄断地位的龙头产品,市场机会非常可观。
但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表明用户使用社交产品个数主要集中在1~3种,这也表明同类社交产品之间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如何强化拉新/提升用户粘度的模式也需要进一步思考。
2.2.2目标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