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笔记:算法讲座5.1——积木1

本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谢谢

问题描述:

Alice在玩乐高积木,这种积木能互相拼接到一起。Alice为每块积木编了号,为1,2,……n,她计划构造一个复杂的积木世界,因此按顺序在图纸上写下了需要互相拼接的积木编号。BOB看到了这份图纸,他想捣乱,想把所有的积木拼接成一个整体,他至少需要准备多少块积木?

  • 输入:

数据有T组。每组第一行为n,m,表示这次拼接的积木数和拼接次数。接下来的m行都有两个数a,b,表示将积木a和b进行拼接。

  • 输出:

有T行,每行表示对这组数据,BOB至少要准备的积木个数。

思路分析

按照并查集的思想只要两者之间有联系就将两者之间产生一条联系,如果两者之间已有联系则不用进行处理,最后查询每一个祖先节点所包含的节点个数(包括他自己),找到含有节点数最多的那个,即为所求

算法描述

  1. init函数:

先申请一个一维数组,每一个节点都代表第n个元素,每个节点上储存该节点的父亲节点的下标,初始时他的父亲节点下标是他自己

  1. union函数:

将两个节点之间建立一条联系,即将第一个节点的父亲节点化为第二个节点的父亲节点,如何判断是第一个节点还是第二个节点呢?可以利用循环或者递归找到该节点的高度,比较两者高度大小,高度小的节点的父亲节点设置为高度高的父亲节点的下标。(此时将该并查集视为一张无向图处理)(使用启发式合并)

  1. find函数:

在对两个节点是否需要进行union之前需要进行判断两个节点的祖先节点是否是同一个节点,如果是同一个节点,则不需要进行union合并两个节点的祖先节点。在查找两个节点的祖先节点时,可以利用循环判断 a[n]==n ? 如果不等于说明该节点并不是祖先节点,然后进行 n=a[n];

测试数据

  • 数据1:

4 2
1 3
4 3
3 3
1 2
1 3
2 3
5 2
1 2
3 5
999 0

  • 结果1:

1
0
2
998

  • 数据2:

15 12
1 11
2 6
8 3
4 2
7 12
13 15
10 11
9 4
12 14
15 10
11 13
14 7

  • 结果2:

4

代码

//
//  main.cpp
//  拼接需要积木
//
//  Created by xxc on 2020/4/2.
//  Copyright © 2020 xxc. All rights reserved.
//

#include <iostream>
#define maxsize 10000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list[maxsize];
int flag[maxsize];

int find(int x){
    int ans(x);
    while (list[ans]!=ans) {
        ans=list[ans];
    }
    
    //路径压缩
    int r(x),c(0);
    while (list[r]!=r) {
        c=list[r];
        list[r]=ans;
        r=c;
    }
    return ans;
}

void join(int a, int b){
    int f_a(find(a)),f_b(find(b));
    if (f_a==f_b) return;
    
    //启发式合并
    int aa(a),bb(b);
    int count_a(0),count_b(0);
    while (list[aa]!=aa) {
        aa=list[aa];
        count_a++;
    }
    while (list[bb]!=bb) {
        bb=list[bb];
        count_b++;
    }
    if (count_a<count_b) {//a的高度小 高度小的合并到高度大的
        list[f_a]=f_b;
    }else{
        list[f_b]=f_a;
    }
}

int count(int N){
    int cnt(0);
    for (int i=1; i<=N; i++)
        if (flag[i]==1)
            cnt++;
    
    return cnt;
}

void init(int N, int M){
    for (int i=0; i<=N; i++) {
        list[i]=i;
    }
    
    for (int i=1; i<=M; i++) {
        int a,b;
        cin>>a>>b;
        join(a, b);
    }
    
    for (int i=1; i<=N; i++){ //标记祖先节点
        flag[i]=0;
        flag[find(i)]=1;
    }
    
}

int main(int argc, const char * argv[]) {
    
    int N=0,M=0;
    while (cin>>N>>M) {
        init(N, M);
        cout<<count(N)-1<<endl;
    }
    return 0;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KMP算法是一种字符串匹配算法,用于在一个文本串S内查找一个模式串P的出现位置。它的时间复杂度为O(n+m),其中n为文本串的长度,m为模式串的长度。 KMP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已知信息来避免不必要的字符比较。具体来说,它维护一个next数组,其中next[i]表示当第i个字符匹配失败时,下一次匹配应该从模式串的第next[i]个字符开始。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KMP算法的思想。假设文本串为S="ababababca",模式串为P="abababca",我们想要在S中查找P的出现位置。 首先,我们可以将P的每个前缀和后缀进行比较,得到next数组: | i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P | a | b | a | b | a | b | c | a | | next| 0 | 0 | 1 | 2 | 3 | 4 | 0 | 1 | 接下来,我们从S的第一个字符开始匹配P。当S的第七个字符和P的第七个字符匹配失败时,我们可以利用next[6]=4,将P向右移动4个字符,使得P的第五个字符与S的第七个字符对齐。此时,我们可以发现P的前五个字符和S的前五个字符已经匹配成功了。因此,我们可以继续从S的第六个字符开始匹配P。 当S的第十个字符和P的第八个字符匹配失败时,我们可以利用next[7]=1,将P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使得P的第一个字符和S的第十个字符对齐。此时,我们可以发现P的前一个字符和S的第十个字符已经匹配成功了。因此,我们可以继续从S的第十一个字符开始匹配P。 最终,我们可以发现P出现在S的第二个位置。 下面是KMP算法的C++代码实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