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总结和心得
吴钟富个人总结和心得: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结束了,虽然没能拿一等奖有那么一点遗恨,但是我觉得经历这个过程、学到相应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团队组建,我依然还是跟另外两个死党合作,为什么?大一开始的同班同学,熟、住的近,交流方便。但三个都是技术男,我当时也意识到这样的团队不是很合理,也有想再招一两个负责美工或者文本一类的女生的想法。但一方面因为班里的女生大都名花有主或者抱团成团队了,主动想来跟我们合伙的人也都是技术男。另一方面我觉得另外两个队友好像也没有想再招人的想法,想想三个人把项目做完多学到点东西也行吧。于是我们的团队就只有三个技术男了。事实证明我们这三个技术男团队确实有些后劲不足,答辩最好能有形象好、气质佳,能说会道的形象大使,但比赛结束后对比自己团队和别人的团队,有一点我可能想错了,文本不能交给不太懂技术的女生来写,如果交给这样的人来写,然后文本有没有被团队其他技术人审核,比赛的结局可能就不太好啦,负责任的技术人来写文本或许会比前者更合适。比赛过后,我认为我们三个技术男真正需要是会做微信小程序/app或者视频的女生或是能说会道的的那一类美工形象大使。
项目选题,看了下有20道可选,但是真正感兴趣、真正想学、对前后端开发工作直接有用的可能就只有两个。一开始我想选那个看起来技术都学过、架构相对简单的、需求好把握的项目,但一个队友想选另一外那一个需求不清、技术前沿但没学过、架构复杂的微服务项目,我当即表示也ok,于是我们变便分工去学各种各样的前沿的技术。看了初赛时评委的评价,完整、全面的技术栈也是我们进入决赛的一个重大原因之一。
指导老师,我们有优秀、经验丰富的吴建斌老师给我们发了很多相关资料,告诉我们项目获胜的关键,为我们项目启动做出了关键指导。后来我还提议加蓝珲老师为指导老师,为什么呢?认真负责、对学习有热情、聊得来、熟、曾经在其指导下做过一个小项目的二次开发,感觉很有收获。事实证明我的选择确实是对的,初赛之前几乎一周一次的汇报任务、演示和交流、指导下一步应该做的事情。每周,一意识到再过两天要跟蓝老师汇报任务、演示和交流时,就有一种莫名力量推动着我顶住课业压力、叫上另外两个队友快马加鞭。蓝老师指导的协同过滤算法推荐系统、智能审核、自动化测试和jenkins自动化运维后来也是成为了我们项目的亮点。
项目遇到过的困难,针对我个人而言,项目困难有业务上的和系统设计上的,也有技术实现上的。
业务流程和系统设计,赛题讲的不是很清楚,企业答疑几乎是这也行那也行的那种,需求也不清晰。我曾经苦恼于业务流程怎么跑,完了还得想想系统设计和具体实现,比赛初期甚至想的我头有点疼。后来跟蓝珲老师交流后三种租赁模式后,我第二天醒来时想到一种方案,然后跟两位队友分享和稍微改进了一下,虽然深究起来还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应对比赛基本还行。微服务的系统设计也曾令我头疼,毕竟微服务是刚学的,还没有架构师这种高度,但我想着想着还是勉强搞出了一套微服务架构和数据库设计方案来,然后跟另外另个两个队友一起完善了一下。当时也意识到这个设计到后面可能会遇到问题,而事实也确实有问题,数据库设计有过数次改动、表与表之间为了方便不添加约束导致不合理的数据产生、微服务架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前期有不少业务逻辑交给前端来处理等等,当然这些设计问题可能对比赛都基本没什么影响,但如果是真正做一个拿来被大众使用的项目,这个系统设计可能就真不好用了。
技术实现上,也有过很多磕磕碰碰,但是大多能独立解决,或是跟队友交流,哪怕他不会,我可能也获得了一些灵感想到了解决方案。做这个项目我遇到的最大的技术困难是在做jenkins自动化运维的时候,发现自己服务器曾经两次遭受到挖矿病毒的毒害,cpu100%高居不下,查看所有进程却发现没有一个进程是占了很多cpu或者内存的,阿里云一天发几条短信,尝试了各种办法无法解决,一次又一次检索海量的百度信息也找不到解决办法,前两次都以重装服务器妥协告终,当时还感慨服务器只要沾jenkins自动化这种东西,离病毒就不远了。直到第三次,蓝珲老师让我用他那台服务器的jenkins部署项目,这次我自己的服务器没装jenkins也种了和前两次一样的病毒,我才恍然大悟不是jenkins的原因,回忆三次重装服务器前后的操作,我把问题的原因定位到了docker上,跟着教程学的docker,docker未加密开启了远程访问,任何人只要有我的ip地址和docker端口就能访问我的docker,docker可以拿到root权限,于是乎服务器的root权限直接暴露在公网上,运气不好过个几天就能中病毒;
最后的一些感言,服创大赛想赢首先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人,最好有合理的团队人员组成,最好有经验丰富、认真负责、人人尊敬的指导老师、需要责任心、需要良好的交流、需要在牢牢把握需求的基础上增加项目亮点…比赛终究还是比赛,感觉像是做demo,如果直接真正投入使用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没办法,谁让时间那么紧、而且我们还要顶着繁重的课业去做呢?而且本科生有几个有架构师的高度设计出完美的系统?比赛的意义或许更多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你体验做项目的过程,让你学习、让你复盘、让你积累经验、教你怎么和别人合作开发…(这里省略一万字),为以后到公司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
卓晨鑫个人总结和心得:
大三上学期报名参加服创大赛后,我们团队选择了赛题A19智能化共享租赁平台。这个项目的技术要求整体较为前沿,因此各成员首先分工学习对应的技术栈。经过寒假几次会议的详细分工以及项目整体架构的完善出炉,到第二学期开学,我们团队便大刀阔斧的进入开发流程。
由于接触这个项目之前,我对前端知识的了解比较匮乏,因此一个人凭着新学习的技术,负责所有可视页面的开发还是给人颇大压力的。在此过程中,我参考了不少充满设计美感的网站的UI设计、页面布局,但却在临摹实现时遇到了不少困难,有时解决一个还会连锁产生更多其他的问题,比如通过slot-scope插槽在前端的table展示订单等数据时,产生的数据污染;在vue组件生命周期函数里执行数据处理与其他若干个函数时会异步执行而非顺序执行,导致对数据库表中部分数据更新失败,产生数据不及时以及跨域问题等等,但经过队友的帮助、老师的指导和众多资料的查阅,这些困扰总算一一迎刃而解。遇到项目开发的密集高峰期时,我几乎放下了手边的绝大部分事情,全身心投入到开发中来。不过对于我来说,也很高兴能有机会接受这个挑战。
最后,项目虽然跌跌撞撞的完成了,但是我对自己最终整体页面的实现还是不太满意,虽然老师的评价是简洁清爽,但实际上还是略显简陋,缺少美感,总感觉有很多的不足,依然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前端页面的响应式布局,由于在设计初期考虑不够全面,导致后期组件拥挤,难以维护,如果能够实现这一设计,或许能够允许移动端进行页面访问,不至于在答辩过程中提及关于是否实现微信小程序的问题时陷入窘境。同样地,如果团队在扩招时能有美工相关的新鲜血液补充,不仅能够节省我们三名技术成员的一些时间,腾出手来解决一些其它问题,或许还能将我粗略制作的展示部分完成得更好。这次项目的开展对我来说,不仅踏足了原先鲜有涉足的技术领域,对一些技术进行了实践应用,同时丰富了宝贵的团队合作交流开发经验,还增进了和两名队友和指导老师的关系,非常感谢这一过程中我得到的种种帮助与支持,令我收获了一段弥足珍贵的经历。
唐震个人总结和心得:
本次比赛总结主要有两点:
1:团队合作:问题是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讨论的,这次比赛的准备与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正是讨论才让问题有了更好的解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观测别人是如何思考的,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思维.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次比赛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非常好.
2:个人能力:比赛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帮助是很大的,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