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whale数据结构学习--线性表

第一章 线性表

1、线性表(线性存储结构)

1.1 线性表基本介绍

线性表,数据结构中最简单的一种存储结构,专门用于存储逻辑关系为"一对一"的数据。基于数据在实际物理空间中的存储状态,又可细分为顺序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链式存储结构)。

线性表,全名为线性存储结构。使用线性表存储数据的方式可以这样理解,即"把所有数据用一根线儿串起来,再存储到物理空间中"。

文章中图片均引自https://www.heywhale.com/mw-org/task_62738a01d1cc530018182c08/project/6278a62894538ec66c9a6fe6
如图 1 所示,这是一组具有“一对一”关系的数据,我们接下来采用线性表将其储存到物理空间中。

首先,用“一根线儿”把它们按照顺序“串”起来,如图 2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2 中,左侧是“串”起来的数据,右侧是空闲的物理空间。把这“一串儿”数据放置到物理空间,我们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如图 3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 3a) 是多数人想到的存储方式,而图 3b) 却少有人想到。我们知道,数据存储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将数据完整地复原成它本来的样子。如果把图 3a) 和图 3b) 线的一头扯起,你会发现数据的位置依旧没有发生改变(和图 1 一样)。因此可以认定,这两种存储方式都是正确的。

将具有**“一对一”关系的数据“线性”地存储到物理空间中**,这种存储结构就称为线性存储结构(简称线性表)。

使用线性表存储的数据,如同向数组中存储数据那样,要求数据类型必须一致,也就是说,线性表存储的数据,要么全部都是整形,要么全部都是字符串一半是整形,另一半是字符串的一组数据无法使用线性表存储。

1.2 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图 3 中我们可以看出,线性表存储数据可细分为以下 2 种:

(1) 如图 3a) 所示,将数据依次存储在连续的整块物理空间中,这种存储结构称为顺序存储结构(简称顺序表);

(2)如图 3b) 所示,数据分散的存储在物理空间中,通过一根线保存着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存储结构称为链式存储结构(简称链表);

也就是说,线性表存储结构可细分为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1.3 前驱和后继

数据结构中,一组数据中的每个个体被称为**“数据元素”(简称“元素”**)。例如,图 1 显示的这组数据,其中 1、2、3、4 和 5 都是这组数据中的一个元素。

另外,对于具有“一对一”逻辑关系的数据,我们一直在用“某一元素的左侧(前边)或右侧(后边)”这样不专业的词,其实线性表中有更准确的术语:

某一元素的左侧相邻元素称为**“直接前驱”,位于此元素左侧的所有元素都统称为“前驱元素”**;

某一元素的右侧相邻元素称为**“直接后继”,位于此元素右侧的所有元素都统称为“后继元素”**;

以图 1 数据中的元素 3 来说,它的直接前驱是 2 ,此元素的前驱元素有 2 个,分别是 1 和 2;同理,此元素的直接后继是 4 ,后继元素也有 2 个,分别是 4 和 5。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顺序表(顺序存储结构)

2.1 顺序基本介绍

顺序表,全名顺序存储结构,是线性表的一种。通过《什么是线性表》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线性表用于存储逻辑关系为“一对一”的数据,顺序表自然也不例外。

不仅如此,顺序表对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也有要求。顺序表存储数据时,会提前申请一整块足够大小的物理空间,然后将数据依次存储起来,存储时做到数据元素之间不留一丝缝隙。

例如,使用顺序表存储集合 {1,2,3,4,5},数据最终的存储状态如图1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将“具有 ‘一对一’ 逻辑关系的数据按照次序连续存储到一整块物理空间上”的存储结构就是顺序存储结构。

通过观察图 1 中数据的存储状态,我们可以发现,顺序表存储数据同数组非常接近。其实,顺序表存储数据使用的就是数组。

2.2 顺序基本操作之插入元素

向已有顺序表中插入数据元素,根据插入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 3 种情况:
  ① 插入到顺序表的表头;
  ② 在表的中间位置插入元素;
  ③ 尾随顺序表中已有元素,作为顺序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虽然数据元素插入顺序表中的位置有所不同,但是都使用的是同一种方式去解决,即:通过遍历,找到数据元素要插入的位置,然后做如下两步工作:
  ① 将要插入位置元素以及后续的元素整体向后移动一个位置;
  ② 将元素放到腾出来的位置上;

例如,在 {1,2,3,4,5} 的第 3 个位置上插入元素 6,实现过程如下:

① 遍历至顺序表存储第 3 个数据元素的位置,如图 1 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将元素 3 以及后续元素 4 和 5 整体向后移动一个位置,如图 2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③ 将新元素 6 放入腾出的位置,如图 3 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顺序表基本操作之删除元素

从顺序表中删除指定元素,实现起来非常简单,只需找到目标元素,并将其后续所有元素整体前移 1 个位置即可。

【注】:后续元素整体前移一个位置,会直接将目标元素删除,可间接实现删除元素的目的。

例如,从 {1,2,3,4,5} 中删除元素 3 的过程如图 4 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 顺序表基本操作之查找元素

顺序表中查找目标元素,可以使用多种查找算法实现,比如说二分查找算法、插值查找算法等。

2.5 顺序表基本操作之更改元素

顺序表更改元素的实现过程是:
  (1)找到目标元素;
  (2)直接修改该元素的值;

关于顺序表基本操作的C语言代码,可以看这:顺序表的基本操作

3、单链表,链式存储结构

3.1 单链表基本介绍

前面详细地介绍了顺序表,本节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线性存储结构——链表

链表,别名链式存储结构单链表,用于存储逻辑关系为 “一对一” 的数据。与顺序表不同,链表不限制数据的物理存储状态,换句话说,使用链表存储的数据元素,其物理存储位置是随机的

例如,使用链表存储 {1,2,3},数据的物理存储状态如图1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看到,上图根本无法体现出各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此,链表的解决方案是,每个数据元素在存储时都配备一个指针,用于指向自己的直接后继元素。如图2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像图2这样,数据元素随机存储,并通过指针表示数据之间逻辑关系的存储结构就是链式存储结构。

3.2 链表的节点

从上图可以看到,链表中每个数据的存储都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数据元素本身,其所在的区域称为数据域;
  (2) 指向直接后继元素的指针,所在的区域称为指针域;

即链表中存储各数据元素的结构如图3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所示的结构在链表中称为节点。也就是说,链表实际存储的是一个一个的节点,真正的数据元素包含在这些节点中,如图4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3 头节点,头指针和首元节点

其实,图 4 所示的链表结构并不完整。一个完整的链表需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 头指针:一个普通的指针,它的特点是永远指向链表第一个节点的位置。很明显,头指针用于指明链表的位置,便于后期找到链表并使用表中的数据;

2. 节点:链表中的节点又细分为头节点、首元节点和其他节点:
  (1)头节点:其实就是一个不存任何数据的空节点,通常作为链表的第一个节点。对于链表来说,头节点不是必须的,它的作用只是为了方便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2)首元节点:由于头节点(也就是空节点)的缘故,链表中称第一个存有数据的节点为首元节点。首元节点只是对链表中第一个存有数据节点的一个称谓,没有实际意义;
  (3)其他节点:链表中其他的节点;

因此,一个存储 {1,2,3} 的完整链表结构如图5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链表中有头节点时,头指针指向头节点;反之,若链表中没有头节点,则头指针指向首元节点。

明白了链表的基本结构,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创建一个链表。

3.4 链表的创建(初始化)

创建一个链表需要做如下工作:

1. 声明一个头指针(如果有必要,可以声明一个头节点);

2. 创建多个存储数据的节点,在创建的过程中,要随时与其前驱节点建立逻辑关系;

3.5 单链表基本操作

本节将详细介绍对链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对链表中数据的添加、删除、查找(遍历)和更改。

插入元素
  同顺序表一样,向链表中增添元素,根据添加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 3 种情况:
  (1)插入到链表的头部(头节点之后),作为首元节点;
  (2)插入到链表中间的某个位置;
  (3)插入到链表的最末端,作为链表中最后一个数据元素;

虽然新元素的插入位置不固定,但是链表插入元素的思想是固定的,只需做以下两步操作,即可将新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1)将新结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插入位置后的结点;
  (2)将插入位置前结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插入结点;

例如,我们在链表 {1,2,3,4} 的基础上分别实现在头部、中间部位、尾部插入新元素 5,其实现过程如图 1 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新元素的插入位置不同,但实现插入操作的方法是一致的,都是先执行步骤 1 ,再执行步骤 2。

【注意】:链表插入元素的操作必须是先步骤 1,再步骤 2;反之,若先执行骤步 2,除非再添加一个指针,作为插入位置后续链表的头指针,否则会导致插入位置后的这部分链表丢失,无法再实现步骤 1

删除元素
  从链表中删除指定数据元素时,实则就是将存有该数据元素的节点从链表中摘除,但作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要对存储空间负责,对不再利用的存储空间要及时释放。因此,从链表中删除数据元素需要进行以下 2 步操作:
  (1)将结点从链表中摘下来;
  (2)手动释放掉结点,回收被结点占用的存储空间;

其中,从链表上摘除某节点的实现非常简单,只需找到该节点的直接前驱节点 temp,例如,从存有 {1,2,3,4} 的链表中删除元素 3,则此代码的执行效果如图 2 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找元素
  在链表中查找指定数据元素,最常用的方法是:从表头依次遍历表中节点,用被查找元素与各节点数据域中存储的数据元素进行比对,直至比对成功或遍历至链表最末端的 NULL(比对失败的标志)。

注意,遍历有头节点的链表时,需避免头节点对测试数据的影响,因此在遍历链表时,建立使用上面代码中的遍历方法,直接越过头节点对链表进行有效遍历。

更新元素
  更新链表中的元素,只需通过遍历找到存储此元素的节点,对节点中的数据域做更改操作即可。

关于单链表基本操作详细的C语言代码,见这👉: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4. 单向循环链表

对于单链表以及双向链表,其就像一个小巷,无论怎么样最终都能从一端走到另一端,然而循环链表则像一个有传送门的小巷,因为循环链表当你以为你走到结尾的时候,其实你又回到了开头。

循环链表和非循环链表其实创建的过程以及思路几乎完全一样,唯一不同的是,非循环链表的尾结点指向空(NULL),而循环链表的尾指针指向的是链表的开头。通过将单链表的尾结点指向头结点的链表称之为循环单链表(Circular linkedlist)

如图,为一个完整的循环单链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1 循环链表结点设计(以单循环链表为例)

对于循环单链表的结点,可以完全参照于单链表的结点设计,如图: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ata表示数据,其可以是简单的类型(如int,double等等),也可以是复杂的结构体(struct类型);

next表示指针,它永远指向自身的下一个结点,对于只有一个结点的存在,这个next指针则永远指向自身,对于一个链表的尾部结点,next永远指向开头。

4.2 循环单链表初始化

如同单链表的创建,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头结点并且给其开辟内存空间,但与单链表不同的是,我们需要在开辟内存空间成功之后将头结点的next指向head自身,我们可以创建一个init函数来完成这件事情,为了以后的重复创建和插入,我们可以考虑在init重创建的结点next指向空,而在主函数调用创建之后手动讲head头结点的next指针指向自身。

这样的操作方式可以方便过后的创建单链表,直接利用多次调用的插入函数即可完成整体创建。

4.3 循环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循环单链表基本操作包括:初始化、判空、遍历、创建(头插/尾插)、输出长度、添加、删除、查找、更新以及清空;

关于循环单链表基本操作,见这👉:循环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5. 双向链表

5.1 双向链表基本介绍

目前我们所学到的链表,无论是动态链表还是静态链表,表中各节点中都只包含一个指针(游标),且都统一指向直接后继节点,通常称这类链表为单向链表(或单链表)。

虽然使用单链表能100%解决逻辑关系为 “一对一” 数据的存储问题,但在解决某些特殊问题时,单链表并不是效率最优的存储结构。比如说,某场景中需要大量地查找某结点的前趋结点,这种情况下使用单链表无疑是灾难性的,因为单链表更适合 “从前往后” 找,“从后往前” 找并不是它的强项。

对于逆向查找(从后往前)相关的问题,使用本节讲解的双向链表,会更加事半功倍。

双向链表,简称双链表。从名字上理解双向链表,即链表是 “双向” 的,如图1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谓双向,指的是各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双向的,但通常头指针只设置一个,除非实际情况需要,可以为最后一个节点再设置一个“头指针”。

根据图 1 不难看出,双向链表中各节点包含以下 3 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
  (1)指针域:用于指向当前节点的直接前驱节点;
  (2)数据域:用于存储数据元素;
  (3)指针域:用于指向当前节点的直接后继节点。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 双向链表的创建

同单链表相比,双链表仅是各节点多了一个用于指向直接前驱的指针域。因此,我们可以在单链表的基础轻松实现对双链表的创建。

和创建单链表不同的是,创建双向链表的过程中,每一个新节点都要和前驱节点之间建立两次链接,分别是:
  (1)将新节点的 prior 指针指向直接前驱节点;
  (2)将直接前驱节点的 next 指针指向新节点;

5.3 双向链表基本操作

前面学习了如何创建一个双向链表,本节学习有关双向链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即如何在双向链表中添加、删除、查找或更改数据元素。

本节知识基于已熟练掌握双向链表创建过程的基础上,我们继续上节所创建的双向链表来学习本节内容,创建好的双向链表如图 1 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向链表添加节点
  根据数据添加到双向链表中的位置不同,可细分为以下 3 种情况: 
   (1)添加至表头
  将新数据元素添加到表头,只需要将该元素与表头元素建立双层逻辑关系即可。
  换句话说,假设新元素节点为 temp,表头节点为 head,则需要做以下 2 步操作即可:
   ① temp->next=head; head->prior=temp;
   ② 将head 移至 temp,重新指向新的表头;

例如,将新元素 7 添加至双链表的表头,则实现过程如图 2 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添加至表的中间位置
  同单链表添加数据类似,双向链表中间位置添加数据需要经过以下 2 个步骤,如图 3 所示:
   ① 新节点先与其直接后继节点建立双层逻辑关系;
   ② 新节点的直接前驱节点与之建立双层逻辑关系;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添加至表尾
  与添加到表头是一个道理,实现过程如下(如图 4 所示):
   ① 找到双链表中最后一个节点;
   ② 让新节点与最后一个节点进行双层逻辑关系;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向链表删除节点
  双链表删除结点时,只需遍历链表找到要删除的结点,然后将该节点从表中摘除即可。

例如,从图 1 基础上删除元素 2 的操作过程如图 5 所示: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双向链表查找节点
  通常,双向链表同单链表一样,都仅有一个头指针。因此,双链表查找指定元素的实现同单链表类似,都是从表头依次遍历表中元素。

双向链表更改节点
  更改双链表中指定结点数据域的操作是在查找的基础上完成的。实现过程是:通过遍历找到存储有该数据元素的结点,直接更改其数据域即可。

关于双向链表基本操作的C语言代码,见这👉:双向链表的基本操作

引自和鲸社区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