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查找

查找

基本概念

列表:由同一类型的数据元素组成的集合。
关键码:数据元素中的某个数据项,可以标识列表中的一个或一组数据元素。
键值:关键码的值。
主关键码: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记录的关键码。
次关键码:不能唯一地标识一个记录的关键码。
**查找 :**在具有相同类型的记录构成的集合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记录。
查找的结果 :若在查找集合中找到了与给定值相匹配的记录,则称查找成功;否则,称查找失败。
静态查找 :不涉及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查找 。
动态查找 :涉及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查找。
静态查找适用于:查找集合一经生成,便只对其进行查找,而不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 或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之后,集中地进行插入和删除等修改操作;
动态查找适用于:查找与插入和删除操作在同一个阶段进行,例如当查找成功时,要删除查找到的记录,当查找不成功时,要插入被查找的记录。
查找结构 :面向查找操作的数据结构 ,即查找基于的数据结构。


本章讨论的查找结构 :
1·线性表:适用于静态查找,主要采用顺序查找技术、折半查找技术。
2·树表:适用于动态查找,主要采用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技术。
3·散列表:静态查找和动态查找均适用,主要采用散列技术。

查找算法的性能:
查找算法时间性能通过关键码的比较次数来度量。
关键码的比较次数与以下因素有关
⑴算法;
⑵问题规模;
⑶待查关键码在查找集合中的位置;
⑷查找频率。
查找频率与算法无关,取决于具体应用。
通常假设pi是已知的。

查找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问题规模n和待查关键码在查找集合中的位置k的函数,记为T(n,k)。


**几种查找方式

顺序查找
普通的顺序查找方法
带监视哨的顺序查找方法
折半查找
折半查找的判定树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Size = 100;
class LineSearch{
public:
    LineSearch(int a[ ], int n); //构造函数
   ~LineSearch( ) { } //析构函数为空
    int SeqSearch(int k); //顺序查找
    int BinSearch1(int k); //折半非递归查找
    int BinSearch2(int low, int high, int k); //折半递归查找
private:
    int data[MaxSize]; //查找集合为整型
    int length; //查找集合的元素个数
};

顺序查找
基本思想:

从线性表的一端向另一端逐个将关键码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若相等,则查找成功,给出该记录在表中的位置;

若整个表检测完仍未找到与给定值相等的关键码,则查找失败,给出失败信息。

int LineSearch :: SeqSearch(int k)
{   
     i=n;
     while (i>0 && data[i]!=k)
         i--;
     return i;
}

改进的顺序查找
基本思想:设置“哨兵”。

哨兵就是待查值,

将哨兵放在查找方向的尽头处,

免去了在查找过程中每一次比较后都要判断查找位置是否越界,从而提高查找速度。

int LineSearch :: SeqSearch(int k)
{ 
    int i = length;        //从数组高端开始比较
    data[0] = k;           //设置哨兵
    while (data[i] != k) //不用判断下标i是否越界
        i--;
    return i; 
}

单链表的顺序查找

int LinkSearch::SeqSearch2(Node *first, int k){
Node *p;
int count=0;//记录比较的次数
p=first->next;
int j=1;//记录数据在表中的位置
while (p && p->data != k)
{p=p->next; j++; count++;}
if (!p){
cout<<“查找失败,比较的次数为:"<<count<<endl;
return 0;
} else{
cout<<“\n”<<“查找成功,比较的次数为:"<<count<<endl;
return j;
}
}

顺序查找的优点

算法简单而且使用面广。
对表中记录的存储结构没有任何要求,顺序存储和链接存储均可;
对表中记录的有序性也没有要求,无论记录是否按关键码有序均可。
顺序查找的缺点
平均查找长度较大,特别是当待查找集合中元素较多时,查找效率较低。

折半查找

基本思想:
在有序表中(low, high,low<=high),
取中间记录作为比较对象,
若给定值与中间记录的关键码相等,则查找成功;
若给定值小于中间记录的关键码,则在中间记录的左半区继续查找;
若给定值大于中间记录的关键码,则在中间记录的右半区继续查找。
不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查找成功,或所查找的区域无记录,查找失败。

int LineSearch :: BinSearch1(int k){
     int mid, low = 1, high = length; //初始查找区间是[1, n]
     while (low <= high) {//当区间存在时
          mid = (low + high) / 2; 
          if (k < data[mid]) 
              high = mid - 1;
          else if (k > data[mid]) 
               low = mid + 1; 
          else
               return mid; //查找成功,返回元素序号
      }
      return 0; //查找失败,返回0
}
int LineSearch :: BinSearch2(int low, int high, int k){
      if (low > high) 
          return 0; //递归的边界条件
      else {
         int mid = (low + high) / 2;
      if (k < data[mid]) 
           return BinSearch2(low, mid-1, k);
      else if (k > data[mid]) 
           return BinSearch2(mid+1, high, k); 
      else 
           return mid; //查找成功,返回序号
     }
}

折半查找判定树

判定树:折半查找的过程可以用二叉树来描述,
树中的每个结点对应有序表中的一个记录,
结点的值为该记录在表中的位置。
通常称这个描述折半查找过程的二叉树为折半查找判定树,简称判定树。
判定树构造方法
⑴ 当n=0时,折半查找判定树为空;
⑵ 当n>0时,
折半查找判定树的根结点为mid=(n+1)/2,
根结点的左子树是与有序表r[1] ~ r[mid-1]相对应的折半查找判定树,
根结点的右子树是与r[mid+1] ~ r[n]相对应的折半查找判定树。

判定树特点

任意两棵折半查找判定树,若它们的结点个数相同,则它们的结构完全相同
具有n个结点的折半查找树的高度为
判定树性质
任意结点的左右子树中结点个数最多相差1
任意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最多相差1
任意两个叶子所处的层次最多相差1

折半查找性能分析

查找成功:在表中查找任一记录的过程,即是折半查找判定树中从根结点到该记录结点的路径,和给定值的比较次数等于该记录结点在树中的层数。
查找不成功:
查找失败的过程就是走了一条从根结点到外部结点的路径,
和给定值进行的关键码的比较次数等于该路径上内部结点的个数(失败情况下的平均查找长度等于树的高度)。
线性表查找特点
线性表查找是静态的查找,要在线性表上进行动态查找,存在以下的问题
无序顺序表上进行动态查找,插入操作简单,但查找的复杂性高
有序顺序表上进行动态查找,查找的时间复杂性好,但是插入操作时间复杂性高
单链表上进行动态查找,插入操作简单,但查找操作复杂性高
解决办法:
采用二叉树这种数据结构,实现动态查找

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也称二叉查找树):或者是一棵空的二叉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
⑴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根结点的值;
⑵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根结点的值;
⑶ 它的左右子树也都是二叉排序树。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template <class DataType> 
struct BiNode{    DataType data;     BiNode *lchild, *rchild;  };
class BiSortTree {
public:
    BiSortTree(int a[ ], int n); //建立查找集合a[n]的二叉排序树
     ~ BiSortTree( ){ Release(root); } //析构函数,同二叉链表的析构函数
    void InOrder( ){InOrder(root);} //中序遍历二叉树
    BiNode *InsertBST(int x) {return InsertBST(root, x);} //插入记录x
    BiNode *SearchBST(int k) {return SearchBST(root, k);} //查找值为k的结点
    void DeleteBST(BiNode *p, BiNode *f ); //删除f的左孩子p
private:
   void Release(BiNode *bt);
   BiNode *InsertBST(BiNode *bt , int x);  
   BiNode *SearchBST(BiNode *bt, int k); 
   void InOrder(BiNode *bt); //中序遍历函数调用
   BiNode *root; //二叉排序树的根指针
};
void BiSortTree :: InOrder(BiNode *bt) 
{
if (bt == nullptr) return; //递归调用的结束条件
else {
InOrder(bt->lchild); //前序递归遍历bt的左子树
cout << bt->data << " "; //访问根结点bt的数据域
InOrder(bt->rchild); //前序递归遍历bt的右子树 
}
}
BiNode * BiSortTree :: SearchBST(BiNode *bt, int k)
{
if (bt == nullptr) return nullptr;
if (bt->data == k) return bt;
else if (bt->data > k) return SearchBST(bt->lchild, k);
else return SearchBST(bt->rchild, k);
}
BiNode *BiSortTree::InsertBST(BiNode *bt, int x)
{
if (bt == nullptr) { //找到插入位置
BiNode *s = new BiNode; 
s->data = x;
s->lchild = nullptr; s->rchild = nullptr;
bt = s;
return bt;
}
else if (bt->data > x) bt->lchild = InsertBST(bt->lchild, x);
else bt->rchild = InsertBST(bt->rchild, x);
}
BiSortTree::BiSortTree(int a[ ], int n)
{
root = nullptr;
for (int i = 0; i < n; i++)
root = InsertBST(root, a[i]);
}
void BiSortTree::DeleteBST(BiNode *p, BiNode *f ) 
{
if ((p->lchild == nullptr) && (p->rchild == nullptr)) { //p为叶子
f->lchild = nullptr; delete p; return;
}
if (p->rchild == nullptr) { //p只有左子树
f->lchild = p->lchild; delete p; return;
}
if (p->lchild == nullptr) { //p只有右子树
f->lchild = p->rchild; delete p; return;
}
BiNode *par = p, *s = p->rchild; //p的左右子树均不空
while (s->lchild != nullptr) //查找最左下结点
{
par = s;
s = s->lchild;
}
p->data = s->data;
if (par == p) par->rchild = s->rchild; //特殊情况,p的右孩子无左子树
else par->lchild = s->rchild; 
delete s;
} 
void BiSortTree :: Release(BiNode *bt)
{
if (bt == nullptr) return;
else{
Release(bt->lchild); //释放左子树
Release(bt->rchild); //释放右子树
delete bt; //释放根结点
}
}

主函数:

int main( )
{
BiNode *p = nullptr;
int arr[10] = {7 ,2, 3, 10, 5, 6, 1, 8, 9, 4};
BiSortTree B{arr,10}; 
B.InOrder();
int key;
cout << "请输入查找的元素值";
cin >> key; 
p = B.SearchBST(key);
if (p != nullptr)
cout << p->data << endl;
else 
cout << "查找失败" << endl;
system("pause");
return 0;
}

平衡二叉树

平衡二叉树:或者是一棵空的二叉排序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排序树:
⑴ 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最多相差1;
⑵ 根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也都是平衡二叉树。
平衡因子:结点的平衡因子是该结点的左子树的深度与右子树的深度之差。
最小不平衡子树:在平衡二叉树的构造过程中,以距离插入结点最近的、且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1的结点为根的子树。
基本思想:
在构造二叉排序树的过程中,每插入一个结点时,首先检查是否因插入而破坏了树的平衡性,
若是,
则找出最小不平衡子树,
在保持二叉排序树特性的前提下,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中各结点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相应的旋转,使之成为新的平衡子树。
设结点A为最小不平衡子树的根结点,对该子树进行平衡调整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情况:
1、LL型
2、RR型
3、LR型
4、RL型


B树

m阶B-树:是满足下列特性的树:
(1) 树中每个结点至多有m棵子树;
(2) 若根结点不是终端结点,则至少有两棵子树;
(3) 除根结点外,其他非终端结点至少有m/2 棵子树;
(4)所有非终端结点都包含以下数据:
(n,A0,K1,A1,K2,…,Kn,An)
其中,n(m/2 1≤n≤m 1)为关键码的个数;
Ki(1≤i≤n)为关键码,且Ki<Ki+1(1≤i≤n-1);
Ai(0≤i≤n)为指向子树根结点的指针,且指针Ai所指子树中所有结点的关键码均小于Ki+1大于Ki。
(5)所有叶子结点都在同一层上,B树是高平衡的。


散列表查找

散列的基本思想:
在记录的存储地址和它的关键码之间建立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这样,不经过比较,一次读取就能得到所查元素的查找方法。
散列表:采用散列技术将记录存储在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中,这块连续的存储空间称为散列表。
**散列函数:**将关键码映射为散列表中适当存储位置的函数。
散列地址:由散列函数所得的存储位置址 。
散列只是通过记录的关键码定位该记录,没有完整地表达记录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散列主要是面向查找的存储结构。
散列查找的限制
散列技术一般不适用于允许多个记录有同样关键码的情况。
有冲突,降低了查找效率,体现不出计算式查找的优点
散列方法也不适用于范围查找
不能查找最大值、最小值
也不可能找到在某一范围内的记录。
散列技术的关键问题:
⑴ 散列函数的设计。如何设计一个简单、均匀、存储利用率高的散列函数。
⑵ 冲突的处理。如何采取合适的处理冲突方法来解决冲突。
冲突:对于两个不同关键码ki≠kj,有H(ki)=H(kj),即两个不同的记录需要存放在同一个存储位置,ki和kj相对于H称做同义词。
设计散列函数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 计算简单。散列函数不应该有很大的计算量,否则会降低查找效率。
⑵ 函数值即散列地址分布均匀。函数值要尽量均匀散布在地址空间,这样才能保证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并减少冲突。
H(key) = a * key + b (a,b为常数)
一般情况下,选p为小于或等于表长(最好接近表长)的最小素数
根据关键码在各个位上的分布情况,选取分布比较均匀的若干位组成散列地址。
对关键码平方后,按散列表大小,取中间的若干位作为散列地址(平方后截取)。
将关键码从左到右分割成位数相等的几部分,将这几部分叠加求和,取后几位作为散列地址。


冲突处理
开散列方法( open hashing,也称为拉链法,separate chaining ,链地址法)
闭散列方法( closed hashing,也称为开地址方法,open addressing ,开放定址法)
建立公共溢出区
基本思想:
散列表包含基本表和溢出表两部分(通常溢出表和基本表的大小相同),
将发生冲突的记录存储在溢出表中。
查找时,对给定值通过散列函数计算散列地址,先与基本表的相应单元进行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否则,再到溢出表中进行顺序查找。


散列查找性能分析
由于冲突的存在,产生冲突后的查找仍然是给定值与关键码进行比较的过程。
在查找过程中,关键码的比较次数取决于产生冲突的概率。而影响冲突产生的因素有:
(1)散列函数是否均匀
(2)处理冲突的方法
(3)散列表的装载因子
α=表中填入的记录数/表的长度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泡泡>3<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