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CS 系列工业相机 中,白平衡参数的核心功能是通过调整传感器的红(R)、绿(G)、蓝(B)三个通道的增益比例,确保在不同光源下白色物体仍能被准确还原为白色。以下是其功能原理的详细解析:
1. 白平衡的基本原理
(1) 色温与偏色问题
- 光源色温:不同光源(如日光、荧光灯、白炽灯)的色温不同(单位为开尔文K),导致光线中红、绿、蓝光的占比不同。例如:
- 日光:约5600K,光线偏冷(蓝光占比高);
- 白炽灯:约2700K,光线偏暖(红光占比高);
- 荧光灯:约4000K,可能含有绿色峰值。
- 传感器响应差异:工业相机的传感器(CMOS/CCD)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度不同,若光源色温与传感器响应不匹配,会导致白色物体在图像中呈现偏色(如偏红或偏蓝)。
(2) 白平衡的校正机制
-
目标:通过调整三个通道的增益比例,使传感器对R、G、B的响应在白色物体上达到平衡(即R=G=B)。
-
数学表达:
- 理想状态:调整后的R、G、B值相等,白色物体呈现为纯白色。
调整后的R值=R原始×R增益系数
调整后的G值=G原始×G增益系数
调整后的B值=B原始×B增益系数
2. 白平衡参数的功能
(1) 自动白平衡(Auto White Balance, AWB)
- 功能:通过算法自动分析当前场景的光线条件,动态调整R、G、B增益比例。
- 模式:
- Continuous(连续模式):实时跟踪光源变化,持续调整白平衡,适用于光线动态变化的场景(如户外检测)。
- Once(单次模式):仅触发一次白平衡校正,锁定当前参数,适用于固定光源的场景(如实验室或产线固定光源)。
- 实现方式:
- 相机内部算法会统计图像中白色区域的RGB值,计算各通道的增益系数以消除偏色。
- 需确保校正时视野内有足够均匀的白色参考物(如白纸或标准白板)。
(2) 手动白平衡(Manual White Balance)
- 功能:用户通过手动设置R、B增益参数(部分相机支持独立调节R、G、B),精确控制色彩平衡。
- 操作步骤(以知识库[9]为例):
- 准备:将均匀的白色物体(如白纸)填满相机视野。
- 调整曝光与增益:将RGB三通道值调整至合理范围(如120-160),确保图像亮度适中。
- 触发白平衡:选择“Once”模式,相机自动计算并锁定增益系数。
- 验证:检查白色物体是否无偏色,必要时重复调整。
(3) 参数特性
- 红/蓝增益(R/B Gain):
- 工业相机通常允许独立调整R和B通道的增益(G通道通常为基准),以补偿光源色温偏差。
- 例如:
- 偏蓝色光源:降低B通道增益,或提高R和G增益;
- 偏红色光源:降低R通道增益,或提高B和G增益。
- 通道比例关系:
- 默认比例为 R:G:B = 1:1:1,但实际需根据光源调整。例如,若光源色温偏高(冷光),可能需要设置 R:G:B = 0.8:1:1.2。
3. 白平衡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1) 色彩准确性
- 关键作用:确保颜色还原真实,避免因光源变化导致的检测误差。例如:
- 在颜色分类中,偏色可能导致误判(如将红色误认为橙色);
- 在缺陷检测中,偏色可能掩盖或夸大颜色差异(如将金属划痕误认为污渍)。
(2) 光源适应性
- 多场景应用:
- 日光环境:需降低B通道增益以减少冷色偏移;
- 荧光灯环境:需补偿绿色峰值,可能需降低G通道增益;
- 白炽灯环境:需降低R通道增益以减少暖色偏移。
(3) 与其他参数的关联
- 曝光与增益:白平衡校正需在合理曝光和增益范围内进行(如知识库[9]提到的120-160灰度值区间),否则校正结果可能不准确。
- 降噪功能:部分相机在手动白平衡时需关闭降噪功能(如知识库[11]所述),以避免噪声干扰校正过程。
4. 工业相机白平衡的优势
(1) 精确控制
- 独立通道调节:工业相机(如知识库[2][7]所述)通常支持独立调整R/B增益,而非像普通相机那样仅通过单一参数调整。
- 参数保存与调用:可将校正后的参数保存为配置文件,快速切换不同光源场景。
(2) 稳定性
- 锁定模式:Once模式下白平衡参数固定,避免动态环境中的频繁波动,确保检测一致性。
(3) 自动化集成
- API接口:通过SDK(如GigE Vision、USB3 Vision)可编程控制白平衡参数,实现自动化检测线的无人值守运行。
5. 典型应用场景
(1) 颜色检测
- 案例:药品包装上的颜色标签检测,需在不同光源下准确区分红色(合格)与蓝色(不合格)。
- 解决方案:使用手动白平衡锁定特定光源参数,或在自动模式下选择Continuous模式应对光源波动。
(2) 材料分选
- 案例:玻璃瓶表面的透明度检测,需在冷光环境下避免偏色导致的透明度误判。
- 解决方案:通过降低B通道增益补偿冷光源,确保透明物体的灰度值准确。
(3) 显微成像
- 案例:PCB板焊点的显微检测,需在环形光源下还原焊锡的真实颜色。
- 解决方案:手动白平衡校正,确保焊锡的银白色与周围环境无色差。
6. 注意事项
- 校正环境一致性:
- 校正时的光源、视野范围、物体表面反射率需与实际检测场景一致(如知识库[9]强调的“光源亮度与实际应用保持一致”)。
- 避免过度校正:
- 过度调整增益可能导致噪声放大(如提高R增益可能增加红通道的噪点)。
- 硬件限制:
- 传感器的动态范围和量子效率(QE)也会影响白平衡效果(如低光照下噪声干扰校正精度)。
总结
CS工业相机的白平衡参数通过调整R、G、B通道的增益比例,解决了传感器对不同光源色温的敏感性问题,确保色彩还原的准确性。其核心原理是通过算法或手动设置,将白色物体的RGB值校正为一致,从而提升机器视觉系统的检测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场景动态选择自动或手动模式,并结合曝光、增益等参数协同优化,以实现最佳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