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生成历届图灵奖信息

以下是历届图灵奖获得者(1966–2023年)的完整列表,按年份排序,每位获奖者的具体贡献均有详细说明:

1960年代

  1. 1966年:艾伦·佩利(Alan J. Perlis)

• 贡献:推动高级编程语言发展,领导ALGOL 60的设计,提出模块化编程思想,为后续语言(如Pascal、C)奠定基础。

  1. 1967年: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Wilkes)

• 贡献:设计并建造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式计算机EDSAC(1949年),提出微程序控制技术,编写首个编程教材。

  1. 1968年:理查德·汉明(Richard Hamming)

• 贡献:发明汉明码(纠错编码),解决数据通信和存储中的可靠性问题,推动信息论发展。

  1. 1969年:马文·明斯基(Marvin Minsky)

• 贡献:人工智能奠基人之一,提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开发首台随机连接神经网络模拟器SNARC。

1970年代

  1. 1970年: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 H. Wilkinson)

• 贡献:数值分析先驱,提出向后误差分析方法,解决浮点计算稳定性问题,推动科学计算发展。

  1. 1971年: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

• 贡献:创造“人工智能”术语,发明Lisp语言(首个函数式编程语言),提出分时系统概念。

  1. 1972年:埃德斯加·迪杰斯特拉(Edsger Dijkstra)

• 贡献:结构化编程倡导者,提出Dijkstra算法(最短路径问题),开发信号量解决进程同步问题。

  1. 1973年:查尔斯·巴赫曼(Charles W. Bachman)

• 贡献:数据库技术先驱,设计网状数据库模型(IDS系统),推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标准化。

  1. 1974年:唐纳德·克努特(Donald E. Knuth)

• 贡献:《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作者,提出算法分析理论,开发TeX排版系统,奠定算法复杂度分析基础。

  1. 1975年:艾伦·纽厄尔(Allen Newell)与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

• 贡献: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先驱,开发逻辑理论家(首个自动证明程序)和通用问题求解器(GPS)。

  1. 1976年:迈克尔·拉宾(Michael O. Rabin)与达纳·斯科特(Dana S. Scott)

• 贡献:提出非确定性有限自动机理论,奠定形式化验证和自动机理论的基础。

  1. 1977年:约翰·巴科斯(John Backus)

• 贡献:领导开发Fortran(首个高级编程语言),提出BNF范式(描述编程语言语法)。

  1. 1978年:罗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 Floyd)

• 贡献:提出程序正确性验证的弗洛伊德逻辑,开发堆排序算法,开创算法分析领域。

  1. 1979年:肯尼斯·艾弗森(Kenneth E. Iverson)

• 贡献:发明APL语言(数组编程语言),推动交互式计算和数学符号表达。

1980年代

  1. 1980年:东尼·霍尔(C. Antony R. Hoare)

• 贡献:提出快速排序算法,设计霍尔逻辑(程序形式化验证),开发通信顺序进程(CSP)模型。

  1. 1981年:埃德加·科德(Edgar F. Codd)

• 贡献:关系数据库理论之父,提出关系模型和规范化理论,奠定SQL和现代数据库基础。

  1. 1982年:斯蒂芬·库克(Stephen A. Cook)

• 贡献:计算复杂性理论奠基人,提出NP完全性理论,证明布尔可满足性问题(SAT)的NP完全性。

  1. 1983年:肯·汤普森(Ken Thompson)与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

• 汤普森:设计Unix操作系统,发明B语言(C语言前身)。

• 里奇:开发C语言,推动Unix的可移植性,合著《C程序设计语言》。

  1. 1984年:尼克劳斯·维尔特(Niklaus Wirth)

• 贡献:发明Pascal语言,提出结构化程序设计原则,开发Modula-2和Oberon系统。

  1. 1985年:理查德·卡普(Richard M. Karp)

• 贡献:提出NP完全性理论的实用算法分析,证明21个组合优化问题的NP完全性。

  1. 1986年:约翰·霍普克罗夫特(John Hopcroft)与罗伯特·陶尔扬(Robert Tarjan)

• 贡献:算法设计与分析,提出图算法(如深度优先搜索、平面图线性时间算法)。

  1. 1987年:约翰·科克(John Cocke)

• 贡献:优化编译技术先驱,提出RISC架构理论,参与设计IBM 801超级计算机。

  1. 1988年:伊万·萨瑟兰(Ivan Sutherland)

• 贡献:计算机图形学之父,开发Sketchpad(首个交互式图形系统),奠定CAD和GUI基础。

1990年代

  1. 1989年:威廉·卡亨(William Kahan)

• 贡献:浮点计算标准制定者,设计IEEE 754浮点算术标准,解决数值计算精度问题。

  1. 1990年:费尔南多·科巴托(Fernando J. Corbató)

• 贡献:分时操作系统先驱,开发CTSS和Multics系统,推动多用户交互式计算。

  1. 1991年:罗宾·米尔纳(Robin Milner)

• 贡献:发明ML语言(强类型函数式语言),提出通信系统演算(CCS)和π演算。

  1. 1992年:巴特勒·兰普森(Butler W. Lampson)

• 贡献:分布式系统先驱,参与开发Alto计算机(首个集成GUI的系统),设计以太网协议。

  1. 1993年:尤里斯·哈特马尼斯(Juris Hartmanis)与理查德·斯特恩斯(Richard E. Stearns)

• 贡献:提出计算复杂性理论框架,定义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类别。

  1. 1994年:爱德华·费根鲍姆(Edward Feigenbaum)与拉吉·瑞迪(Raj Reddy)

• 贡献:专家系统先驱,开发DENDRAL(化学分析系统)和HEARSAY(语音识别系统)。

  1. 1995年:曼纽尔·布卢姆(Manuel Blum)

• 贡献:计算复杂性理论,提出交互式证明系统和Blum加速定理,推动密码学发展。

  1. 1996年:阿米尔·伯努利(Amir Pnueli)

• 贡献:时序逻辑(Temporal Logic)应用于程序验证,推动形式化方法在硬件和软件中的应用。

  1. 1997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

• 贡献:发明鼠标,开发超文本系统(NLS),提出协同计算概念。

  1. 1998年:詹姆斯·格雷(James Gray)

• 贡献:数据库事务处理技术,提出ACID原则,开发事务处理系统(如IBM System R)。

  1. 1999年: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Frederick P. Brooks)

• 贡献:IBM System/360操作系统首席架构师,提出《人月神话》中的软件工程管理理论。

2000年代

  1. 2000年:姚期智(Andrew Yao)

• 贡献:提出姚氏最小化原理,奠定量子计算复杂性理论,设计安全多方计算协议。

  1. 2001年:奥利·约翰·达尔(Ole-Johan Dahl)与克利斯登·奈加特(Kristen Nygaard)

• 贡献:发明Simula语言(首个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推动OOP范式普及。

  1. 2002年: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

• 贡献:发明RSA加密算法(公钥密码学基础),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发展。

  1. 2003年:艾伦·凯(Alan Kay)

• 贡献:面向对象编程先驱,开发Smalltalk语言,提出“计算机应当像生物一样动态”的愿景。

  1. 2004年:文特·瑟夫(Vint Cerf)与鲍勃·卡恩(Bob Kahn)

• 贡献:设计TCP/IP协议,奠定互联网通信基础,推动全球网络互联。

  1. 2005年:彼得·诺尔(Peter Naur)

• 贡献:参与设计ALGOL 60语言,提出BNF范式(语法描述标准),推动编程语言理论。

  1. 2006年:弗朗西丝·艾伦(Frances E. Allen)

• 贡献:编译器优化技术先驱,提出数据流分析和并行编译方法,首位女性获奖者。

  1. 2007年:爱德蒙·克拉克(Edmund M. Clarke)、艾伦·爱默生(E. Allen Emerson)、约瑟夫·斯法基斯(Joseph Sifakis)

• 贡献:提出模型检测(Model Checking)技术,用于硬件和软件的形式化验证。

  1. 2008年: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

• 贡献:提出Liskov替换原则,设计CLU语言(数据抽象和模块化先驱),推动面向对象设计。

  1. 2009年:查尔斯·萨克尔(Charles P. Thacker)

• 贡献:设计第一台现代个人计算机Alto,开发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技术。

2010年代

  1. 2010年:莱斯利·瓦利安特(Leslie Valiant)

• 贡献:计算学习理论(PAC学习模型),提出#P复杂度类和代数计算理论。

  1. 2011年:朱迪亚·珀尔(Judea Pearl)

• 贡献:概率与因果推理理论,提出贝叶斯网络和结构因果模型,推动AI推理系统发展。

  1. 2012年:莎菲·戈德瓦塞尔(Shafi Goldwasser)与希尔维奥·米卡利(Silvio Micali)

• 贡献:现代密码学奠基人,提出零知识证明、概率加密和可验证计算理论。

  1. 2013年:莱斯利·兰波特(Leslie Lamport)

• 贡献:分布式系统理论,提出Paxos算法、逻辑时钟和TLA+形式化验证语言。

  1. 2014年:迈克尔·斯通布雷克(Michael Stonebraker)

• 贡献:关系数据库系统创新,开发Ingres、Postgres和Vertica,推动大数据处理技术。

  1. 2015年:惠特菲尔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与马丁·赫尔曼(Martin Hellman)

• 贡献:发明公钥密码学(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奠定现代加密通信基础。

  1. 2016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

• 贡献:发明万维网(WWW),设计HTTP、HTML和URL标准,推动互联网普及。

  1. 2017年:约翰·轩尼诗(John L. Hennessy)与大卫·帕特森(David A. Patterson)

• 贡献:计算机体系结构革新,提出RISC架构,合著《计算机体系结构:量化研究方法》。

  1. 2018年: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扬·勒昆(Yann LeCun)

• 贡献:深度学习三巨头,推动卷积神经网络(CNN)、反向传播算法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1. 2019年:埃德温·卡特穆尔(Edwin Catmull)与帕特·汉拉罕(Pat Hanrahan)

• 贡献:计算机图形学革命,开发渲染技术(如Z-buffer、光线追踪),创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2020年代

  1. 2020年:阿尔弗雷德·艾侯(Alfred Aho)与杰弗里·乌尔曼(Jeffrey Ullman)

• 贡献:编译器理论与算法设计,合著《编译器设计原理》,提出Aho-Corasick字符串匹配算法。

  1. 2021年:杰克·唐加拉(Jack Dongarra)

• 贡献:高性能计算(HPC)算法库(如LINPACK、BLAS),推动超级计算机性能基准测试。

  1. 2022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

• 贡献:发明以太网技术,提出梅特卡夫定律(网络价值与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1. 2023年:阿维·维格德森(Avi Wigderson)

• 贡献:计算复杂性理论,揭示随机性与计算困难性的关系,推动零知识证明和密码学应用。

领域分布

• 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复杂性、算法设计(约30%)。

• 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互联网(25%)。

• 人工智能与图形学: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图形渲染(20%)。

• 编程语言与编译器:语言设计、编译器优化(15%)。

• 密码学与安全:公钥加密、零知识证明(10%)。

参考资源
• 完整名单与贡献细节:ACM图灵奖官网(https://amturing.acm.org/)
• 领域影响分析:《ACM通讯》(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