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笔记

插入操作: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DkoUu7dc-1631064354075)(../picture/HahsMap插入.png)]

 /**
     * 增加映射 
     */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带着hash值执行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校验table是否为空或者length等于0,如果是则调用resize方法进行初始化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 hash映射到的索引没有元素直接放在上面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否则就会hash冲突,接下来链表
        else {
            Node<K,V> e; K k;
            // hash值相同,本就一个对象,但是value值不相同就覆盖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e = p;
            // 接下来就是这条链/红黑树尚不存在这个key
            
            
            //如果索引位置的节点是一个红黑树结点则按照红黑树的方式找到合适的位置链上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 否则就按照单链表的方式尾插法
            else {
                // binCount统计结点数,以供后面判断是否要变成红黑树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 简单的单链表尾插法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达到变成红黑树的阈值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treeifyBin(tab, hash);
                        // 跳转到红黑树的put方法
                        break;
                    }
                    // 若在中途发现一样的key就退出去覆盖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 刷新尾节点
                    p = e;
                }
            }
            // 如果e节点不为空,则代表目标节点存在,使用传入的value覆盖该节点的value,并返回oldValue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如果插入节点后节点数超过阈值,则调用resize方法进行扩容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二、容量初始化:

一般如果new HashMap() 不传值,默认大小是16,负载因子是0.75, 如果自己传入初始大小k,初始化大小为 大于k的 2的整数次方,例如如果传10,大小为16。(补充说明:实现代码如下)

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int cap) {
  int n = cap - 1;
  n |= n >>> 1;
  n |= n >>> 2;
  n |= n >>> 4;
  n |= n >>> 8;
  n |= n >>> 16;
  return (n < 0) ? 1 : (n >= MAXIMUM_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n + 1;
}

算法就是让初始二进制右移1,2,4,8,16位,分别与自己位或,把高位第一个为1的数通过不断右移,把高位为1的后面全变为1,最后再进行+1操作,111111 + 1 = 100000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Hash函数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设计原理:

  1. 一定要尽可能降低hash碰撞,越分散越好;
  2. 算法一定要尽可能高效,因为这是高频操作, 因此采用位运算;

首先就是Java里面的HashMap是采用除留余数法来做散列,使用拉链发来处理Hash冲突

其次就是原先不加处理的HashCode方法是Object类的一个native方法,他会返回一个长度为32的int型,但是会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地位都是0,只是高位的一些数据有用,那么这个散列的效果就会不大好,所以他们设计让这个HashCode的高16位也参与散列,通过这样的扰动后,高16位的数据特征也被参杂到了低16围中间,散列的效果也大大增强了这是由实验数据证明的,相对于以前至少降低了10%左右的冲突率。

同时啊,这个模运算也是要经常被用到的,所以应该京可能的考虑提高它的速度,所以才对数组的长度做了一个特殊的要求,必须是2的次幂。应为当你的数组长度位2的次幂时候,比如2^n-1就是一个低位位n个1的数,这和扰动后的HashCode做&运算就是原来的HashCode与数组长度做模运算,这样就通过使用位运算大大提高了运算的速度!

四、装载因子为什么0.75

作为一般规则,默认负载因子 (.75) 在时间和空间成本之间提供了很好的权衡。 较高的值会减少空间开销,但会增加查找成本(反映在HashMap类的大多数操作中,包括get和put )。 在设置其初始容量时,应考虑映射中的预期条目数及其负载因子,以尽量减少重新哈希操作的次数。 如果初始容量大于最大条目数除以负载因子,则不会发生重新哈希操作。

在理想情况下,使用随机哈希码,在扩容阈值(加载因子)为0.75的情况下,节点出现在频率在Hash桶(表)中遵循参数平均为0.5的泊松分布。忽略方差,即X = λt,P(λt = k),其中λt = 0.5的情况,按公式:

img

计算结果如上述的列表所示,当一个bin中的链表长度达到8个元素的时候,概率为0.00000006,几乎是一个不可能事件。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常数0.5是作为参数代入泊松分布来计算的,而加载因子0.75是作为一个条件,当HashMap长度为length/size ≥ 0.75时就扩容,在这个条件下,冲突后的拉链长度和概率结果为:

五、为什么到8转为红黑树

TreeNodes占用空间是普通Nodes的两倍,所以只有当bin包含足够多的节点时才会转成TreeNodes,而是否足够多就是由TREEIFY_THRESHOLD的值决定的。当bin中节点数变少时,又会转成普通的bin。并且我们查看源码的时候发现,链表长度达到8就转成红黑树,当长度降到6就转成普通bin。

这样就解析了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将其转换为TreeNodes,而是需要一定节点数才转为TreeNodes,说白了就是trade-off,空间和时间的权衡:

当hashCode离散性很好的时候,树型bin用到的概率非常小,因为数据均匀分布在每个bin中,几乎不会有bin中链表长度会达到阈值。但是在随机hashCode下,离散性可能会变差,然而JDK又不能阻止用户实现这种不好的hash算法,因此就可能导致不均匀的数据分布。不过理想情况下随机hashCode算法下所有bin中节点的分布频率会遵循泊松分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bin中链表长度达到8个元素的概率为0.00000006,几乎是不可能事件。所以,之所以选择8,不是拍拍屁股决定的,而是根据概率统计决定的。由此可见,发展30年的Java每一项改动和优化都是非常严谨和科学的。

六、HashMap 为什么要使用红黑树?

红黑树是”近似平衡“的

红黑树相比avl树,在检索的时候效率其实差不多,都是通过平衡来二分查找。但对于插入删除等操作效率提高很多。红黑树不像avl树一样追求绝对的平衡,他允许局部很少的不完全平衡,这样对于效率影响不大,但省去了很多没有必要的调平衡操作,avl树调平衡有时候代价较大,所以效率不如红黑树,在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底层都是红黑树的天下啦。

红黑树的高度只比高度平衡的AVL树的高度(log2n)仅仅大了一倍,在性能上却好很多。

HashMap在里面就是链表加上红黑树的一种结构,这样利用了链表对内存的使用率以及红黑树的高效检索,是一种很happy的数据结构。

AVL树是一种高度平衡的二叉树,所以查找的非常高,但是,有利就有弊,AVL树为了维持这种高度的平衡,就要付出更多代价。每次插入、删除都要做调整,就比较复杂、耗时。所以,对于有频繁的插入、删除操作的数据集合,使用AVL树的代价就有点高了。

红黑树只是做到了近似平衡,并不严格的平衡,所以在维护的成本上,要比AVL树要低。

所以,红黑树的插入、删除、查找各种操作性能都比较稳定。对于工程应用来说,要面对各种异常情况,为了支撑这种工业级的应用,我们更倾向于这种性能稳定的平衡二叉查找树。

总结:

java8不是用红黑树来管理hashmap,而是在hash值相同的情况下(且重复数量大于8),用红黑树来管理数据。 红黑树相当于排序数据,可以自动的使用二分法进行定位,性能较高。一般情况下,hash值做的比较好的话基本上用不到红黑树。

红黑树牺牲了一些查找性能 但其本身并不是完全平衡的二叉树。因此插入删除操作效率略高于AVL树。
AVL树用于自平衡的计算牺牲了插入删除性能,但是因为最多只有一层的高度差,查询效率会高一些。

七、HashMap线程安全问题

JDK1.7:

1、HashMap并发put会造成循环链表,导致get时出现死循环

我们假设有两个线程同时需要执行resize操作,我们原来的桶数量为2,记录数为3,需要resize桶到4,原来的记录分别为:[3,A],[7,B],[5,C],在原来的map里面,我们发现这三个entry都落到了第二个桶里面。
假设线程thread1执行到了transfer方法的Entry next = e.next这一句,然后时间片用完了,此时的e = [3,A], next = [7,B]。线程thread2被调度执行并且顺利完成了resize操作,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7,B]的next为[3,A]。此时线程thread1重新被调度运行,此时的thread1持有的引用是已经被thread2 resize之后的结果。线程thread1首先将[3,A]迁移到新的数组上,然后再处理[7,B],而[7,B]被链接到了[3,A]的后面,处理完[7,B]之后,就需要处理[7,B]的next了啊,而通过thread2的resize之后,[7,B]的next变为了[3,A],此时,[3,A]和[7,B]形成了环形链表,在get的时候,如果get的key的桶索引和[3,A]和[7,B]一样,那么就会陷入死循环。

img

JDK1.8:

1、 多线程的put可能导致元素的丢失(丢失修改)

2 、put和get并发时,可能导致get为null

八、Collections.synchronizedMap是怎么实现线程安全的

我们在调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就需要传入一个Map,可以看到有两个构造器,如果你传入了mutex参数,则将对象排斥锁赋值为传入的对象。

如果没有,则将对象排斥锁赋值为this,即调用synchronizedMap的对象,就是上面的Map。

创建出synchronizedMap之后,再操作map的时候,就会对方法上锁,如图全是🔐

九、Hashtable

跟HashMap相比Hashtable是线程安全的,适合在多线程的情况下使用,但是效率可不太乐观。他在对数据操作的时候都会上锁,所以效率比较低下。

Hashtable 跟HashMap有哪些区别

  • Hashtable 是不允许键或值为 null 的,HashMap 的键值则都可以为 null。

因为Hashtable使用的是安全失败机制(fail-safe),这种机制会使你此次读到的数据不一定是最新的数据。

如果你使用null值,就会使得其无法判断对应的key是不存在还是为空,因为你无法再调用一次contain(key)来对key是否存在进行判断,ConcurrentHashMap同理

  • 实现方式不同:Hashtable 继承了 Dictionary类,而 HashMap 继承的是 AbstractMap 类。Dictionary 是 JDK 1.0 添加的,貌似没人用过这个,我也没用过。

  • 初始化容量不同:HashMap 的初始容量为:16,Hashtable 初始容量为:11,两者的负载因子默认都是:0.75。

  • 扩容机制不同:当现有容量大于总容量 * 负载因子时,HashMap 扩容规则为当前容量翻倍,Hashtable 扩容规则为当前容量翻倍 + 1。

  • 迭代器不同:HashMap 中的 Iterator 迭代器是 fail-fast 的,而 Hashtable 的 Enumerator 不是 fail-fast 的。

  • 所以,当其他线程改变了HashMap 的结构,如:增加、删除元素,将会抛出ConcurrentModificationException 异常,而 Hashtable 则不会。

快速失败(fail—fast)机制

快速失败(fail—fast)是java集合中的一种机制, 在用迭代器遍历一个集合对象时,如果遍历过程中对集合对象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增加、删除、修改),则会抛出Concurrent Modification Exception。

他的原理是啥?

迭代器在遍历时直接访问集合中的内容,并且在遍历过程中使用一个 modCount 变量。

集合在被遍历期间如果内容发生变化,就会改变modCount的值。

每当迭代器使用hashNext()/next()遍历下一个元素之前,都会检测modCount变量是否为expectedmodCount值,是的话就返回遍历;否则抛出异常,终止遍历。

Tip:这里异常的抛出条件是检测到 modCount!=expectedmodCount 这个条件。如果集合发生变化时修改modCount值刚好又设置为了expectedmodCount值,则异常不会抛出。

因此,不能依赖于这个异常是否抛出而进行并发操作的编程,这个异常只建议用于检测并发修改的bug。

说说他的场景?

java.util包下的集合类都是快速失败的,不能在多线程下发生并发修改(迭代过程中被修改)算是一种安全机制吧。

Tip:安全失败(fail—safe)大家也可以了解下,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容器都是安全失败,可以在多线程下并发使用,并发修改

十、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 底层是基于 数组 + 链表 组成的,不过在 jdk1.7 和 1.8 中具体实现稍有不同。

1.7中的数据结构:

img

如图所示,是由 Segment 数组、HashEntry 组成,和 HashMap 一样,仍然是数组加链表。

Segment 是 ConcurrentHashMap 的一个内部类,主要的组成如下:

static final class Segment<K,V> extends ReentrantLock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2249069246763182397L;

    // 和 HashMap 中的 HashEntry 作用一样,真正存放数据的桶
    transient volatile HashEntry<K,V>[] table;

    transient int count;
        // 记得快速失败(fail—fast)么?
    transient int modCount;
        // 大小
    transient int threshold;
        // 负载因子
    final float loadFactor;

}

HashEntry跟HashMap差不多的,但是不同点是,他使用volatile去修饰了他的数据Value还有下一个节点next。

static class Node<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int hash;
        final K key;
        volatile V val;
        volatile Node<K,V> next;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 {
            this.hash = hash;
            this.key = key;
            this.val = val;
        }

        Node(int hash, K key, V val, Node<K,V> next) {
            this(hash, key, val);
            this.next = next;
        }

        public final K getKey()     { return key; }
        public final V getValue()   { return val; }
        public final int hashCode() { return key.hashCode() ^ val.hashCode(); }
        public final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Helpers.mapEntryToString(key, val);
        }
        public final V setValue(V value) {
            throw new UnsupportedOperationException();
        }
  
    }
  • 保证了不同线程对这个变量进行操作时的可见性,即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这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实现可见性
  • 禁止进行指令重排序。(实现有序性
  • volatile 只能保证对单次读/写的原子性。i++ 这种操作不能保证原子性

原理上来说,ConcurrentHashMap 采用了分段锁技术,其中 Segment 继承于 ReentrantLock。

不会像 HashTable 那样不管是 put 还是 get 操作都需要做同步处理,理论上 ConcurrentHashMap 支持 CurrencyLevel (Segment 数组数量)的线程并发。

每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一个 Segment 时,不会影响到其他的 Segment。

就是说如果容量大小是16他的并发度就是16,可以同时允许16个线程操作16个Segment而且还是线程安全的。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Segment<K,V> s;
    if (valu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这就是为啥他不可以put null值的原因
    int hash = hash(key);
    int j = (hash >>> segmentShift) & segmentMask;
    if ((s = (Segment<K,V>)UNSAFE.getObject          
         (segments, (j << SSHIFT) + SBASE)) == null) 
        s = ensureSegment(j);
    return s.put(key, hash, value, false);
}

他先定位到Segment,然后再进行put操作。

我们看看他的put源代码,你就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线程安全的了,关键句子我注释了。

        final V put(K key, int hash,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
          // 将当前 Segment 中的 table 通过 key 的 hashcode 定位到 HashEntry
            HashEntry<K,V> node = tryLock() ? null :
                scanAndLockForPut(key, hash, value);
            V oldValue;
            try {
                HashEntry<K,V>[] tab = table;
                int index = (tab.length - 1) & hash;
                HashEntry<K,V> first = entryAt(tab, index);
                for (HashEntry<K,V> e = first;;) {
                    if (e != null) {
                        K k;
 // 遍历该 HashEntry,如果不为空则判断传入的 key 和当前遍历的 key 是否相等,相等则覆盖旧的 value。
                        if ((k = e.key) == key ||
                            (e.hash == hash && key.equals(k))) {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e.value = value;
                                ++modCount;
                            }
                            break;
                        }
                        e = e.next;
                    }
                    else {
                 // 不为空则需要新建一个 HashEntry 并加入到 Segment 中,同时会先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if (node != null)
                            node.setNext(first);
                        else
                            node = new HashEntry<K,V>(hash, key, value, first);
                        int c = count + 1;
                        if (c > threshold && tab.length < MAXIMUM_CAPACITY)
                            rehash(node);
                        else
                            setEntryAt(tab, index, node);
                        ++modCount;
                        count = c;
                        oldValue = null;
                        break;
                    }
                }
            } finally {
               //释放锁
                unlock();
            }
            return oldValue;
        }

首先第一步的时候会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失败肯定就有其他线程存在竞争,则利用 scanAndLockForPut() 自旋获取锁。

  1. 尝试自旋获取锁。
  2. 如果重试的次数达到了 MAX_SCAN_RETRIES 则改为阻塞锁获取,保证能获取成功。

十一、CAS + synchronized实现的ConcurrentHashMap

ConcurrentHashMap在进行put操作的还是比较复杂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 根据 key 计算出 hashcode 。
  2. 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初始化。
  3. 即为当前 key 定位出的 Node,如果为空表示当前位置可以写入数据,利用 CAS 尝试写入,失败则自旋保证成功。
  4. 如果当前位置的 hashcode == MOVED == -1,则需要进行扩容。
  5. 如果都不满足,则利用 synchronized 锁写入数据。
  6. 如果数量大于 TREEIFY_THRESHOLD 则要转换为红黑树。

img

十二、CAS

CAS 是乐观锁的一种实现方式,是一种轻量级锁,JUC 中很多工具类的实现就是基于 CAS 的。

CAS 操作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线程在读取数据时不进行加锁,在准备写回数据时,比较原值是否修改,若未被其他线程修改则写回,若已被修改,则重新执行读取流程。

这是一种乐观策略,认为并发操作并不总会发生。

img

就比如我现在要修改数据库的一条数据,修改之前我先拿到他原来的值,然后在SQL里面还会加个判断,原来的值和我手上拿到的他的原来的值是否一样,一样我们就可以去修改了,不一样就证明被别的线程修改了你就return错误就好了。

SQL伪代码大概如下:

update a set value = newValue where value = #{oldValue}//oldValue就是我们执行前查询出来的值
1

CAS就一定能保证数据没被别的线程修改过么?

并不是的,比如很经典的ABA问题,CAS就无法判断了。

什么是ABA?

就是说来了一个线程把值改回了B,又来了一个线程把值又改回了A,对于这个时候判断的线程,就发现他的值还是A,所以他就不知道这个值到底有没有被人改过,其实很多场景如果只追求最后结果正确,这是没关系的。

但是实际过程中还是需要记录修改过程的,比如资金修改什么的,你每次修改的都应该有记录,方便回溯。

怎么解决ABA问题?

用版本号去保证就好了,就比如说,我在修改前去查询他原来的值的时候再带一个版本号,每次判断就连值和版本号一起判断,判断成功就给版本号加1。

update a set value = newValue ,vision = vision + 1 where value = #{oldValue} and vision = #{vision} // 判断原来的值和版本号是否匹配,中间有别的线程修改,值可能相等,但是版本号100%不一样

其实有很多方式,比如时间戳也可以,查询的时候把时间戳一起查出来,对的上才修改并且更新值的时候一起修改更新时间,这样也能保证,方法很多但是跟版本号都是异曲同工之妙,看场景大家想怎么设计吧。

CAS性能很高,但是我知道synchronized性能可不咋地,为啥jdk1.8升级之后反而多了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之前一直都是重量级的锁,但是后来java官方是对他进行过升级的,他现在采用的是锁升级的方式去做的。

针对 synchronized 获取锁的方式,JVM 使用了锁升级的优化方式,就是先使用偏向锁优先同一线程然后再次获取锁,如果失败,就升级为 CAS 轻量级锁,如果失败就会短暂自旋,防止线程被系统挂起。最后如果以上都失败就升级为重量级锁。

所以是一步步升级上去的,最初也是通过很多轻量级的方式锁定的。

ConcurrentHashMap的get操作又是怎么样子的呢?

  • 根据计算出来的 hashcode 寻址,如果就在桶上那么直接返回值。
  • 如果是红黑树那就按照树的方式获取值。
  • 就不满足那就按照链表的方式遍历获取值。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