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Linux自动化运维——Kubernetes网络

一、k8s网络通信简介

k8s通过CNI接口接入其他插件来实现网络通讯。目前比较流行的插件有flannel,calico等。CNI插件存放位置:# cat /etc/cni/net.d/10-flannel.conflist

插件使用的解决方案如下:

虚拟网桥,虚拟网卡,多个容器共用一个虚拟网卡进行通信。
多路复用:MacVLAN,多个容器共用一个物理网卡进行通信。
硬件交换:SR-LOV,一个物理网卡可以虚拟出多个接口,这个性能最好。

  • 容器间通信:同一个pod内的多个容器间的通信,通过lo即可实现;
  • pod之间的通信: 同一节点的pod之间通过cni网桥转发数据包。 不同节点的pod之间的通信需要网络插件支持。
  • pod和service通信: 通过iptables或ipvs实现通信,ipvs取代不了iptables,因为ipvs只能做负载均衡,而做不了nat转换。
  • pod和外网通信:iptables的MASQUERADE。
  • Service与集群外部客户端的通信;(ingress、nodeport、loadbalancer)

二、flannel配置

2.1、flannel网络简介

Flannel是CoreOS团队针对Kubernetes设计的一个网络规划服务,简单来说,它的功能是让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主机创建的Docker容器都具有全集群唯一的虚拟IP地址。

在默认的Docker配置中,每个节点上的Docker服务会分别负责所在节点容器的IP分配。这样导致的一个问题是,不同节点上容器可能获得相同的内外IP地址。并使这些容器之间能够之间通过IP地址相互找到,也就是相互ping通。

Flannel的设计目的就是为集群中的所有节点重新规划IP地址的使用规则,从而使得不同节点上的容器能够获得“同属一个内网”且”不重复的”IP地址,并让属于不同节点上的容器能够直接通过内网IP通信。

  • VXLAN,即Virtual Extensible LAN(虚拟可扩展局域网),是Linux本身支持的一网种网络虚拟化技术。VXLAN可以完全在内核态实现封装和解封装工作,从而通过“隧道”机制,构建出覆盖网络(OverlayNetwork)。
  • VTEP:VXLAN Tunnel End Point(虚拟隧道端点),在Flannel中VNI的默认值是1,这也是为什么宿主机的VTEP设备都叫flannel.1的原因。
  • Cni0: 网桥设备,每创建一个pod都会创建一对 vethpair。其中一端是pod中的eth0,另一端是Cni0网桥中的端口(网卡)。
  • Flannel.1:TUN设备(虚拟网卡),用来进行 vxlan报文的处理(封包和解包)。不同node之间的pod数据流量都从overlay设备以隧道的形式发送到对端。
  • Flanneld:flannel在每个主机中运行flanneld作为agent,它会为所在主机从集群的网络地址空间中,获取一个小的网段subnet,本主机内所有容器的IP地址都将从中分配。同时Flanneld监听K8s集群数据库,为flannel.1设备提供封装数据时必要的mac、ip等网络数据信息。

2.2、flannel网络原理

Flannelvxlan模式跨主机通信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当容器发送IP包,通过veth pair发往cni网桥,再路由到本机的flannel.1设备进行处理。
  • VTEP设备之间通过二层数据帧进行通信,源VTEP设备收到原始IP包后,在上面加上一个目的MAC地址,封装成一个内部数据帧,发送给目的VTEP设备。
  • 内部数据桢,并不能在宿主机的二层网络传输,Linux内核还需要把它进一步封装成为宿主机的一个普通的数据帧,承载着内部数据帧通过宿主机的eth0进行传输。
  • Linux会在内部数据帧前面,加上一个VXLAN头,VXLAN头里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叫VNI,它是VTEP识别某个数据桢是不是应该归自己处理的重要标识。
  • flannel.1设备只知道另一端flannel.1设备的MAC地址,却不知道对应的宿主机地址是什么。在linux内核里面,网络设备进行转发的依据,来自FDB的转发数据库,这个flannel.1网桥对应的FDB信息,是由flanneld进程维护的。
  • linux内核在IP包前面再加上二层数据帧头,把目标节点的MAC地址填进去,MAC地址从宿主机的ARP表获取。
  • 此时flannel.1设备就可以把这个数据帧从eth0发出去,再经过宿主机网络来到目标节点的eth0设备。目标主机内核网络栈会发现这个数据帧有VXLAN
    Header,并且VNI为1,Linux内核会对它进行拆包,拿到内部数据帧,根据VNI的值,交给本机flannel.1设备处理,flannel.1拆包,根据路由表发往cni网桥,最后到达目标容器。

2.3、flannel配置

flannel支持多种后端:

Vxlan:
vxlan ##报文封装,默认
Directrouting ##直接路由,跨网段使用vxlan,同网段使用host-gw模式。
host-gw: ##主机网关,性能好,但只能在二层网络中,不支持跨网络, 如果有成千上万的Pod,容易产生广播风暴,不推荐
UDP: ##性能差,不推荐

server2

kubectl -n kube-system edit cm kube-flannel-cfg			## 查找并修改kube-flannel-cfg配置文件,将type由vxlan改为host-gw直连模式
net-conf.json: |
    {
      "Network": "10.244.0.0/16",
      "Backend": {
        "Type": "host-gw"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 grep kube-flannel | awk '{system("kubectl delete pod "$1" -n kube-system")}'		## 删除节点副本,重新生成的节点会读取修改后的配置文件并生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m deployment.yaml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deployment-nginx
spec: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inx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ginx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myapp:v1
        readinessProbe:
          httpGet:
            path: /hostname.html
            port: 80

kubectl get pod -o wid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机访问po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od访问pod
kubectl run demo --image=busyboxplus -it --restart=Nev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server3目的地是10.244.0.0/24网段的数据由server2作为网关,目的地是10.244.2.0/24网段的数据由server4作为网关
route -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metallb

3.1、metallb简介

参考网址:https://metallb.universe.tf/

为什么使用metallb?

Kubernetes不提供网络负载均衡器的实现(LoadBalancer类型的服务)用于裸机集群。Kubernetes附带的Network
LB的实现都是调用各种IaaS平台(GCP,AWS,Azure等)的粘合代码。如果您未在受支持的IaaS平台(GCP,AWS,Azure等)上运行,则LoadBalancers在创建时将无限期保持“待处理”状态。
裸机集群运营商只剩下两个较小的工具,即“ NodePort”和“ externalIPs”服务,可将用户流量引入其集群。这两个选项在生产用途上都有很大的缺点,这使裸金属集群成为Kubernetes生态系统中的二等公民。
MetalLB旨在通过提供与标准网络设备集成的Network LB实现来解决这种不平衡问题,从而使裸机群集上的外部服务也尽可能“正常运行”。

3.2、metallb部署

我们需要提前将镜像下载好,平且上传至私有仓库

server1
docker load -i metallb-v0.10.3.tar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metallb/metallb/v0.10.3/manifests/namespace.yaml			##官网获取配置文件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metallb/metallb/v0.10.3/manifests/metallb.yaml
docker push reg.westos.org/metallb/speaker:v0.10.3
docker push reg.westos.org/metallb/controller:v0.10.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er2

如果您在IPVS模式下使用kube-proxy,则从Kubernetes v1.14.2开始,您必须启用严格的ARP模式。
请注意,如果您将kube-router用作服务代理,则不需要此设置,因为默认情况下它启用了严格的arp。
您可以通过在当前集群中编辑kube-proxy配置来实现:

kubectl edit configmaps -n kube-system kube-proxy
ipvs:
      excludeCIDRs: null
      minSyncPeriod: 0s
      scheduler: ""
      strictARP: true
      syncPeriod: 0s
      tcpFinTimeout: 0s
      tcpTimeout: 0s
      udpTimeout: 0s
    kind: KubeProxyConfiguration
    metricsBindAddress: ""
    mode: "ipv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get pod -n kube-system | grep kube-proxy | awk '{system("kubectl delete pod "$1" -n kube-system")}'  ##更新kube-proxy pod
vim metallb.yaml
kubectl apply -f metallb.ya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定义地址池

[root@server2 metallb]# vim config.yml
apiVersion: v1
kind: ConfigMap
metadata:
  namespace: metallb-system
  name: config
data:
  config: |
    address-pools:
    - name: default
      protocol: layer2
      addresses:
      - 172.25.1.100-172.25.1.200
[root@server2 metallb]# kubectl apply -f config.yml

创建一个svc进行测试

kubectl apply -f lb-svc.yaml
vim lb-svc.yaml
apiVersion: v1
kind: Service
metadata:
  name: lb-nginx
spec:
  ports:
    - name: http
      port: 80
      targetPort: 80
  selector:
      app: nginx
  type: LoadBalancer


 kubectl get s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vsadm -l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真机访问

curl 172.25.22.100
curl 172.25.22.100/hostname.html				##负载均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Ingress

4.1、ingress简介

单独用service暴露服务的方式,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不太合适

  • ClusterIP的方式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 NodePort方式的话,测试环境使用还行,当有几十上百的服务在集群中运行时,NodePort的端口管理是灾难。 LoadBalance方式受限于云平台,且通常在云平台部署ELB还需要额外的费用。

  • ingress可以简单理解为service的service,他通过独立的ingress对象来制定请求转发的规则,把请求路由到一个或多个service中。这样就把服务与请求规则解耦了,可以从业务维度统一考虑业务的暴露,而不用为每个service单独考虑。

  • Kubernetes 里的Ingress 服务是一种全局的、为了代理不同后端Service 而设置的负载均衡服务。Ingress由两部分组成:Ingress controller和Ingress服务。 Ingress Controller会根据你定义的Ingress 对象,提供对应的代理能力。业界常用的各种反向代理项目,比如Nginx、HAProxy、Envoy、Traefik 等,都已经为Kubernetes 专门维护了对应的IngressControll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2、ingress部署

server1
docker load -i ingress-nginx-v1.0.3.tar
docker push reg.westos.org/ingress-nginx//controller:v1.0.3
docker push reg.westos.org/ingress-nginx/kube-webhook-certgen:v1.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er2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kubernetes/ingress-nginx/controller-v1.0.4/deploy/static/provider/cloud/deploy.yaml
vim /root/ingress-nginx/deploy.yaml
image: ingress-nginx/controller:v1.0.3
image: ingress-nginx/kube-webhook-certgen:v1.0

kubectl apply -f deploy.ya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get pod -n ingress-nginx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n ingress-nginx describe svc ingress-nginx-controller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kubectl get s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m backend.yaml

kubectl apply -f backend.yaml

kubectl get s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url 10.103.35.22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m inress-default.ya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apply -f inress-default.yaml
kubectl get ingre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describe ingress ingress-backen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m inress-default.yaml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Ingress
metadata:
name: ingress-backend
spec:
#ingressClassName: nginx
defaultBackend:
service:
name: defaultbackend
port:
number: 80
kubectl get ingre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describe ingress ingress-backen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kubectl -n ingress-nginx get s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url 10.97.44.8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m inress-default.yaml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Ingress
metadata:
name: ingress-backend
spec:
ingressClassName: nginx
defaultBackend:
service:
name: defaultbackend
port:
number: 80

kubectl delete -f inress-default.yaml
kubectl apply -f inress-default.yaml
kubectl get ingres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url 10.103.35.227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m deploy.yaml
annotations:
ingressclass.kubernetes.io/is-default-class: “tru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apply -f deploy.yaml

vim inress-default.yaml

kubectl apply -f inress-default.yaml
vim deployment.yaml

kubectl apply -f deployment.ya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get s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describe svc www1-s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m ingress-www1.yaml
kubectl apply -f ingress-www1.ya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Ingress 认证

yum install -y httpd-tools
openssl req -x509 -sha256 -nodes -days 365 -newkey rsa:2048 -keyout tls.key -out tls.crt -subj “/CN=nginxsvc/O=nginxsvc”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kubectl create secret tls tls-secret --key tls.key --cert tls.crt

kubectl get secre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passwd -c auth wj
vim deployment.yaml
kubectl apply -f ingress-www1.yaml

kubectl describe ingress ingress-www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calico网络插件

5.1、calico简介

  • flannel实现的是网络通信,calico的特性是在pod之间的隔离。
  • 通过BGP路由,但大规模端点的拓扑计算和收敛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 纯三层的转发,中间没有任何的NAT和overlay,转发效率最好。
  • Calico 仅依赖三层路由可达。Calico 较少的依赖性使它能适配所有 VM、Container、白盒或者混合环境场景。

网络架构:

Felix:监听ECTD中心的存储获取事件,用户创建pod后,Felix负责将其网卡、IP、MAC都设置好,然后在内核的路由表里面写一条,注明这个IP应该到这张网卡。同样如果用户制定了隔离策略,Felix同样会将该策略创建到ACL中,以实现隔离。
BIRD:一个标准的路由程序,它会从内核里面获取哪一些IP的路由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标准BGP的路由协议扩散到整个其他的宿主机上,让外界都知道这个IP在这里,路由的时候到这里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工作模式:

  • IPIP工作模式:适用于互相访问的pod不在同一个网段中,跨网段访问的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BGP工作模式:适用于互相访问的pod在同一个网段,适用于大型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2、calico的安装部署

官网:https://docs.projectcalico.org/getting-started/kubernetes/self-managed-onprem/onpremises
获取calico.yaml和calico的压缩包

**server1**
docker load -i calico-v3.20.2.tar
docker images | grep calico | awk '{system("docker tag "$1":"$2" reg.westos.org/"$1":"$2"")}'
docker push reg.westos.org/calico/pod2daemon-flexvol:v3.20.2
docker push reg.westos.org/calico/node:v3.20.2
docker push reg.westos.org/calico/kube-controllers:v3.20.2
docker push reg.westos.org/calico/cni:v3.20.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rver2
初始化k8s

cd /etc/cni/net.d/			##server1 server2 server3
rm -fr *
kubectl -n kube-system delete pod --all
kubectl delete svc --all
kubectl delete ingress --all
ubectl delete deployments.apps --all
kubectl delete -f .kube-flannel.yml


将镜像路径设置为自己的harbor仓库的路径,把CALICO_IPV4POOL_IPIP功能关闭
vim calico.yaml
- name: CALICO_IPV4POOL_IPIP
              value: "off"											##关闭隧道模式
            # Enable or Disable VXLAN on the default IP pool.
            - name: CALICO_IPV4POOL_VXLAN

kubectl apply -f calico.yaml
kubectl  -n kube-system get po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3、实验

1、限制访问指定服务

编辑deny-nginx.yaml配置文件

要进行限制访问的是标签为myapp的pod容器

 vim nginx-policy.yml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deny-nginx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myapp

应用下列yaml配置文件,查看服务,看到lb-svc的集群ip和外部访问ip,对这两个地址测试访问,发现访问失败

kubectl apply -f deployment.yam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查看pod信息并输出所在的节点,访问pod所在节点的ip地址,依然访问失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为这些pod的标签都是myapp,已经设置了限制访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禁止 namespace 中所有 Pod 之间的相互访问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default-deny
  namespace: default
spec:
  podSelector: {}

3、允许外网访问服务

vim policy2.yaml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default-deny
  namespace: default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les:
  ingress:
  - from:
    - podSelector: {}

---

kind: NetworkPolicy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metadata:
  name: web-allow-external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myapp
  ingress:
  - ports:
    - port: 80
    from: []

kubectl apply -f policy2.yaml

真机访问 curl  172.25.22.1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除了 172.25.0.0/24 之外的所有 172.25.0.0/16可访问

vim policy2.yaml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kind: NetworkPolicy
metadata:
  name: default-deny
  namespace: default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les:
  ingress:
  - from:
    - podSelector: {}

---

kind: NetworkPolicy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metadata:
  name: web-allow-external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myapp
  ingress:
  - from:
    - ipBlock:
        cidr: 172.25.0.0/16
        except:
        - 172.25.0.0/24
    ports:
    - port: 80

5、 禁止其他 namespace 访问服务

kind: NetworkPolicy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metadata:
 name: deny-namespace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ingress:
 - from:
 - podSelector: {}

6、只允许指定namespace访问服务

kind: NetworkPolicy
apiVersion: networking.k8s.io/v1
metadata:
 name: access-namespace
spec:
 pod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myapp
 ingress:
 - from:
 - namespaceSelector:
 matchLabels:
 role: prod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