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本文首发于我的博客,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序言

  笔者曾经试图详细阐述《大学物理》每一章的每一个知识点。但由于工作量太大,很多时候这些文章的写作实际上都被搁置了。因此,笔者试图只选取重要的知识点、概念和公式来整理。不仅可以降低文章的篇幅,也便于查找关键点。当然,之前的重要概念也会慢慢加以补充。希望这个概念手册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文章按教材章节顺序整理知识点

第1章 质点运动学

  本章知识点难度不高,但是对于我们熟悉的物理量都有了更深刻的定义。本章的知识点不完全按照书上章节分类,而根据物理量引入顺序排序。

第四节 位移、速度

位移

  位移我们更多的时候用分量式来表示,写作
r ⃗ = x i ⃗ + y j ⃗ + z k ⃗ . \vec{r}=x\vec{i}+y\vec{j}+z\vec{k}. r =xi +yj +zk .
其他矢量也可以写成这种形式,这有别与我们高中的写法。

  当然了,在极坐标系下,位移被写成
r ⃗ = r ( t ) e r ⃗ ( t ) , \vec{r}=r(t)\vec{e_r}(t), r =r(t)er (t),
其中 r r r也被称为位移的大小,是时间 t t t的标量函数。这个式子在后面十分重要。要特别注意, r r r r ⃗ \vec{r} r 不是一个东西,因此 ∣ r ⃗ ∣ |\vec{r}| r r r r是不一样的。但是特别的, ∣ d r ⃗ ∣ |\textrm{d}\vec{r}| dr d r \textrm{d}r dr是相等的

速度

  用数学表述,速度就是位移对时间的一阶导数,记作
v ⃗ = d r ⃗ d t = d x d t i ⃗ + d y d t j ⃗ + d z d t k ⃗ . \vec{v}=\frac{\textrm{d}\vec{r}}{\textrm{d}t}=\frac{\textrm{d}x}{\textrm{d}t}\vec{i}+\frac{\textrm{d}y}{\textrm{d}t}\vec{j}+\frac{\textrm{d}z}{\textrm{d}t}\vec{k}. v =dtdr =dtdxi +dtdyj +dtdzk .
这是比较好理解的分量表达式。如果用极坐标表达式,由于 r ( t ) r(t) r(t) e r ⃗ ( t ) \vec{e_r}(t) er (t)都是 t t t的函数,于是求导结果就应该有两项,即
v ⃗ = d r ⃗ d t = d r d t e r ⃗ + r d θ d t e θ ⃗ . \vec{v}=\frac{\textrm{d}\vec{r}}{\textrm{d}t}=\frac{\textrm{d}r}{\textrm{d}t}\vec{e_r}+r\frac{\textrm{d}\theta}{\textrm{d}t}\vec{e_\theta}. v =dtdr =dtdrer +rdtdθeθ .
这个式子带来一组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即 d r ⃗ d t \dfrac{\textrm{d}\vec{r}}{\textrm{d}t} dtdr d r d t \dfrac{\textrm{d}r}{\textrm{d}t} dtdr。前者是速度,是矢量;后者是径向速率,是标量。两者不仅类型不同,数值也不同。上式的第二项就是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即 r ω r\omega rω,不多赘述。

  当然,在自然坐标系下,速度还可以写成
v ⃗ = v ( t ) e τ ⃗ . \vec{v}=v(t)\vec{e_\tau}. v =v(t)eτ .
这个又和加速度推导有关系。

第五节 加速度

加速度

  加速度也可以由速度分量式求导得到,或者由极坐标式求导得到,都是计算问题。这里讲一讲自然坐标系求导结果。如下
a ⃗ = d v d t e τ ⃗ + v d θ d t e n ⃗ = d v d t e τ ⃗ + v 2 d θ d s e n ⃗ = d v d t e τ ⃗ + v 2 ρ e n ⃗ . \vec{a}=\frac{\textrm{d}v}{\textrm{d}t}\vec{e_\tau}+v\frac{\textrm{d}\theta}{\textrm{d}t}\vec{e_n}=\frac{\textrm{d}v}{\textrm{d}t}\vec{e_\tau}+v^2\frac{\textrm{d}\theta}{\textrm{d}s}\vec{e_n}=\frac{\textrm{d}v}{\textrm{d}t}\vec{e_\tau}+\frac{v^2}{\rho}\vec{e_n}. a =dtdveτ +vdtdθen =dtdveτ +v2dsdθen =dtdveτ +ρv2en .
得到的结果第一项是切向加速度;第二项是法向加速度。所以我们又要区分 d v d t \dfrac{\textrm{d}v}{\textrm{d}t} dtdv d v ⃗ d t \dfrac{\textrm{d}\vec{v}}{\textrm{d}t} dtdv 是不同的概念。法向加速度公式是 v 2 ρ \dfrac{v^2}{\rho} ρv2,对圆来说就是 v 2 R \dfrac{v^2}{R} Rv2,就是我们熟悉的样子。

科里奥利加速度

  变换参考系时,位移、速度、加速度都遵循伽利略变换,即矢量的合成。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非惯性系是转动参考系,这时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等同于参考系相对地面加速度、物体相对于参考系加速度和科里奥利加速度的矢量和,其大小
a c ⃗ = 2 ω ⃗ × v ′ ⃗ , \vec{a_c}=2\vec{\omega}\times\vec{v^{\prime}}, ac =2ω ×v ,
转动参考系角速度和相对速度矢量积的两倍,这时加速度合成式表示为
a ⃗ = a ′ ⃗ + a c ⃗ + ω ⃗ × ( ω ⃗ × r ⃗ ) . \vec{a}=\vec{a^\prime}+\vec{a_c}+\vec{\omega}\times(\vec{\omega}\times\vec{r}). a =a +ac +ω ×(ω ×r ).
这个加速度来源于科里奥利力,是一种虚拟力,只在非惯性系中存在,其表示方式为
F c ⃗ = − m a c ⃗ . \vec{F_c}=-m\vec{a_c}. Fc =mac .

第7章 狭义相对论

  本章简要介绍了狭义相对论体系的知识,重点是理解并接受相对论时空观

第二节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狭义相对性原理

  所有物理定律在一切参考系中都具由相同的形式,即所有惯性系对一切物理定律等价。

光速不变原理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和参考系无关,即光速与光源或者观察者的运动无关。

第三节 时空相对性

钟慢效应

  钟慢效应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运动的时钟减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笔者常常出错。所以笔者用另一种表述方式:固有时最短。至于不同参考系中的时间变换,直接乘上洛伦兹因子即可。(注意:这是相对于固有时说的。)

尺缩效应

  与钟慢效应相同的,笔者采用更不容易出错的表述方式:固有长度最长。变换也只需要除以洛伦兹因子。

第四节 洛伦兹变换和爱因斯坦速度变换

洛伦兹变换

  洛伦兹变换是对发生在四维时空中的事件的时空坐标的变换。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引入第四维度 ω = i c t \omega=ict ω=ict,其中 i i i是虚数单位, c c c为真空中的光速,这样洛伦兹变换式可以被简化地记作
( ω ′ x ′ y ′ z ′ ) = ( γ − i β γ 0 0 i β γ γ 0 0 0 0 1 0 0 0 0 1 ) ( ω x y z ) . \begin{pmatrix} \omega^{\prime}\\ x^{\prime}\\ y^{\prime}\\ z^{\prime}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gamma&-i\beta\gamma&0&0\\ i\beta\gamma&\gamma&0&0\\ 0&0&1&0\\ 0&0&0&1&\\ \end{pmatrix} \begin{pmatrix} \omega\\ x\\ y\\ z \end{pmatrix}. ωxyz=γiβγ00iβγγ0000100001ωxyz.

爱因斯坦速度变换

  爱因斯坦速度变换分成两种:即速度方向与参考系相对速度在同一直线上和垂直方向两种情况。我们假设两参考系相对速度 v ⃗ = u i ⃗ \vec{v}=u\vec{i} v =ui ,那么在 x x x方向上速度变换为
v x ′ = v x − u 1 − u c 2 v x , v_x^{\prime}=\dfrac{v_x-u}{1-\dfrac{u}{c^2}v_x}, vx=1c2uvxvxu,
垂直方向上为
v y ′ = v y 1 − u 2 c 2 1 − u c 2 v y . v_y^{\prime}=\dfrac{v_y\sqrt{1-\dfrac{u^2}{c^2}}}{1-\dfrac{u}{c^2}v_y}. vy=1c2uvyvy1c2u2 .
逆变换只要把上式中的 u u u − u -u u替代即可

  上面的式子中,若令 v x = c v_x=c vx=c,可得结果仍为 c c c,这说明了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中都相同,也证明了光速是自然界速度的极限

第五节 相对论质量和动量

相对论质量和动量

  相对论质量的推导我们略去,其结果是
m = γ m 0 , m=\gamma m_0, m=γm0,
于是相对论动量就是
p = γ m 0 v . p=\gamma m_0v. p=γm0v.

相对论中的力

  同时还应指出,相对论中的力不再由 F = m d 2 x d t 2 F=m\dfrac{\textrm{d}^2x}{\textrm{d}t^2} F=mdt2d2x定义,而采用如下定义:
F = d p d t = d d t ( m 0 v 1 − u 2 c 2 ) . F=\dfrac{\textrm{d}p}{\textrm{d}t}=\dfrac{\textrm{d}}{\textrm{d}t}(\dfrac{m_0v}{\sqrt{1-\dfrac{u^2}{c^2}}}). F=dtdp=dtd(1c2u2 m0v).

上式对时间做无穷积分,也可以得到速度最终收敛于 c c c再次印证了光速是自然界速度极限的结论

第六节 相对论能量和质能关系

相对论能量

  相对论能量的公式大家耳熟能详,是
E = m c 2 , E=mc^2, E=mc2,
这里的 m m m是相对论质量。因此,当物体静止时,其能量为
E 0 = m 0 c 2 . E_0=m_0c^2. E0=m0c2.
对其合理的解释是静止物体所具有的一切能量的总和,包括但不仅限于分子间势能、分子动能等。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相对论中,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即动能的表示方式应该是
E k = m c 2 − m 0 c 2 . E_k=mc^2-m_0c^2. Ek=mc2m0c2.

质能方程

  相对论统一了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当物体的静质量有所损失时,会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过程叫做质量亏损。构建起的等式是
E = Δ m c 2 = ( m ′ − m ) c 2 . E=\Delta mc^2=(m^{\prime}-m)c^2. E=Δmc2=(mm)c2.
特别声明这里一定是静质量亏损。因为动质量的总和与能量是有关系的,然而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是不会凭空产生和消失的。因而,动质量的总和是不改变的

第8章 热力学平衡态

  本章节主要讲述了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第一节 热力学系统、平衡态

平衡态

  对于系统而言,不论系统初始状态如何,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必将达到一种定态。这种定态被称为热力学平衡态

状态参量

  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其宏观属性可以用一组独立的宏观量描述。这一组相互独立的宏观量称为状态参量

广延量、强度量

  广延量:整个系统的参量值等于系统各部分参量值之和的参量值,我们称为广延量

  强度量:这类参量值可以在系统任何一处测得,这种量称为强度量

第二节 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和温标

热力学第零定律

  当 A A A B B B C C C同时达到热平衡时, A A A B B B也必然处于热平衡。也就是说,热平衡具有传递性

温度

  刻画热平衡所对应的系统内部属性的参量。

第三节 理想气体温标和状态方程

玻意耳定律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和体积的乘积是定值,数学表述为
P V = C . PV=C. PV=C.

  严格满足这个关系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温标

  根据玻意耳定律,我们可以利用之来建立温标,方法是
T = T t r P P t r . T=T_{tr}\frac{P}{P_{tr}}. T=TtrPtrP.
值得注意的是,选取的测温质不同,计算所得的待测温度也会有所偏差。但理论上,当测温质十分稀薄时,用不同测温质测得的温度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温标我们称为理想气体温标。当然了,实际操作上我们用拟合直线法拟合 T − P t r T-P_{tr} TPtr的关系,求出其截距来计算待测温度。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满足如下恒等式
p V = ν R T . pV=\nu RT. pV=νRT.
引入玻尔兹曼常量
k = R N A , k=\dfrac{R}{N_A}, k=NAR,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还可以表示成
p V = N k T , pV=NkT, pV=NkT,
其中, N N N表示气体分子数。上式还可以表示成
p = n k T , p=nkT, p=nkT,
其中, n n n表示气体分子密度。

第四节 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和温度的统计意义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p = ∑ i m n i v i x 2 = m n v x 2 ‾ = 1 3 m n v 2 ‾ . p=\sum_{i}mn_iv_{ix}^2=mn\overline{v_x^2}=\dfrac{1}{3}mn\overline{v^2}. p=imnivix2=mnvx2=31mnv2.
单个分子的平均动能可以记为
E t ‾ = 1 2 m v 2 ‾ . \overline{E_t}=\dfrac{1}{2}m\overline{v^2}. Et=21mv2.
于是
p = 2 3 n E t ‾ . p=\dfrac{2}{3}n\overline{E_t}. p=32nEt.

  笔者建议大家记住前两个公式。

道尔顿分压原理

  假设系统是由不同组分相同温度的气体混合而成,它们的摩尔质量分别是 M i M_i Mi,质量分别为 m i m_i mi,那么理想气体方程改写为
p V = ∑ i ( m i M i ) R T . pV=\sum_i(\frac{m_i}{M_i})RT. pV=i(Mimi)RT.

温度的统计意义

  对比 p = 2 3 n E t ‾ p=\dfrac{2}{3}n\overline{E_t} p=32nEt P = n k T P=nkT P=nkT可以得到
E t ‾ = 3 2 k T . \overline{E_t}=\dfrac{3}{2}kT. Et=23kT.
所以温度反应了微观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大小。这个结论可以和能量均分定理相互印证。

  值得注意的是,当容器壁存在吸收时 P = n k T P=nkT P=nkT不再适用,但是 E t ‾ = 3 2 k T \overline{E_t}=\dfrac{3}{2}kT Et=23kT依然是有效的。此时的压强我们需要通过微观推导得出

第五节 能量均分定理

自由度

  刻画分子所在空间位置需要的坐标的个数称为自由度。通常,单原子分子的自由度是3( x , y , z x,y,z x,y,z),刚性双原子分子的自由度是5( x , y , z , α , φ x,y,z,\alpha,\varphi x,y,z,α,φ),非刚性的双原子分子的自由度是6( x , y , z , α , φ , r x,y,z,\alpha,\varphi,r x,y,z,α,φ,r)。

能量均分定理

  对于处在温度为 T T T的平衡态下的系统,其每个自由度都具有 1 2 k T \dfrac{1}{2}kT 21kT的平均动能。对于具有 t t t个平移自由度、 r r r个转动自由度、 s s s个振动自由度的分子,其具有的平均能量是
E ‾ = t + r + 2 s 2 k T . \overline{E}=\dfrac{t+r+2s}{2}kT. E=2t+r+2skT.

第六节 麦克斯韦速率和速度分布函数

速度分布函数和速率分布函数

  速度分布函数是
F ( v x , v y , v z ) d v x d v y d v z = ( m 2 π k T ) 3 2 e − m 2 k T ( v x 2 + v y 2 + v z 2 ) d v x d v y d v z , F(v_x,v_y,v_z)\textrm{d}v_x\textrm{d}v_y\textrm{d}v_z=(\dfrac{m}{2\pi kT})^\frac{3}{2}e^{-\frac{m}{2kT}(v_x^2+v_y^2+v_z^2)}\textrm{d}v_x\textrm{d}v_y\textrm{d}v_z, F(vx,vy,vz)dvxdvydvz=(2πkTm)23e2kTm(vx2+vy2+vz2)dvxdvydvz,
速率分布函数是
f ( v ) d v = 4 π ( m 2 π k T ) 3 2 e − m 2 k T v 2 d v . f(v)\textrm{d}v=4\pi(\dfrac{m}{2\pi kT})^\frac{3}{2}e^{-\frac{m}{2kT}v^2}\textrm{d}v. f(v)dv=4π(2πkTm)23e2kTmv2dv.

  其实我觉得是不用背的。

给定温度下的三个具有统计意义的速度的值

  最概然速率
v p = 2 k T m , v_p=\sqrt{\dfrac{2kT}{m}}, vp=m2kT ,
平均速率
v ‾ = 8 k T π m , \overline{v}=\sqrt{\dfrac{8kT}{\pi m}}, v=πm8kT ,
方均根速率
v 2 ‾ = 3 k T m . \sqrt{\overline{v^2}}=\sqrt{\dfrac{3kT}{m}}. v2 =m3kT .

  这三个倒是要熟练掌握的。

  另有一个结论:单位时间撞到容器壁上的分子数目
n ′ = 1 4 n v ‾ . n^{\prime}=\dfrac{1}{4}n\overline{v}. n=41nv.
证明是很好证的,只要对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函数三重积分即可( x x x方向上从零积到无穷,其余两方向上从负无穷积到正无穷)。可是太难算了,大家也不妨记一记

第七节 玻尔兹曼分布

玻尔兹曼分布

  玻尔兹曼分布揭示了势能和分子密度的关系,用数学表述为
n = n 0 e − E p k T . n=n_0e^{-\frac{E_p}{kT}}. n=n0ekTEp.
其中 n 0 n_0 n0是势能零点的分子密度。

大气压强计算式

  由玻尔兹曼的表达式可以推得
p = n k T = n 0 k T e − E p k T = p 0 e − m g h k T = p 0 e − M g h R T . p=nkT=n_0kTe^{-\frac{E_p}{kT}}=p_0e^{-\frac{mgh}{kT}}=p_0e^{-\frac{Mgh}{RT}}. p=nkT=n0kTekTEp=p0ekTmgh=p0eRTMgh.
这就是大气压强计算式.

  • 22
    点赞
  • 16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