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知识框架总结——计算机组成原理

个人复习用,有用自取,欢迎转载,标明出处即可。

不推荐在第一遍复习时使用,第一遍建议还是认认真真看书做题,第二遍复习时可以配合框架来过知识点,哪里不熟翻书来强化记忆。

重点难点不构成参考建议,仅为个人想法!!!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2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冯·诺依曼机特点(五点) 计算机功能部件(五部分) 现代计算机硬件主要结构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汇编程序、解释程序、编译程序

1.3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数据通路带宽 数据通路 

主存容量-MAR

运算速度:

①吞吐量 响应时间

②主频、CPU时钟周期

③CPI

④CPU执行时间

⑤IPS-MIPS

⑥MFLOPS-G\T\P\E\Z

基准程序

固件

机器字长、指令字长、存储字长

第二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2.1 数制与编码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转换

B  H、0X  D

原码

补码(可直接进行运算)

正补码-负补码转换 (两种方法)

补码与原码转换(正数、负数)

补码减法实现(取负相加)

反码(了解)

移码——浮点数阶码

无符号整数表示

带符号整数的表示:(原反补移都可以,但常用补码)

1、补码0的表示唯一

2、补码多表示一个最小负数

常考题型——两个数A、B运算后判断是否溢出(手算化为十进制后进行判断)

2.2 运算方法和运算电路

基本运算部件:ALU核心部件-加法器

运算器基本功能:四则运算、逻辑运算、移位、求补等

OF、SF、ZF、CF

判断溢出、符号、零、进\借位的方法

算术移位、逻辑移位、循环移位

补码加减运算

有符号整数、无符号整数运算结果—OF、SF、ZF、CF

判断溢出:一位符号位、双符号位

乘除运算(了解)-出题的情况下转化为十进制进行计算

C语言整数类型及类型转换:有符号数及无符号数的转换(unsigned short-short等)、不同字长整数的转换(int、short)

数据存储和排列

大端方式存储、小端方式存储

边界对齐

2.3 浮点数的表示与运算

浮点数表示格式——数符-阶码-尾数

浮点数规格化

左归、右归

规格化尾数范围

补码\原码正数:0.1xx……,最大值0.11……1,最小值0.10……0

原码负数:1.1xx……,最大值1.10……0,最小值1.11……1

补码负数:1.0xx……,最大值1.01……1,最小值1.00……0

IEEE754标准

短浮点数:数符-阶码-尾数数值-偏置值

长浮点数:数符-阶码-尾数数值-偏置值

隐藏位

浮点数加减运算

对阶-尾数求和-规格化-舍入(三种)-溢出判断

补码双符号位表示:

① 00.0XXX或11.1xxx 尾数较小        需左归(多次):尾数左移,阶码减小(00.1或11.0)

②10.xxx或01.xxx 溢出(尾数较大)需右归(一次):尾数右移,阶码增加(00.1或11.0)

C语言中浮点数表示

char-int-long-double   float-double

第三章、存储系统

3.1 存储器概述

按层次分类: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

按存取方式分类: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串行访问存储器

按信息可保存性:易失性存储器(RAM)、非易失性存储器(ROM)

多级层次存储系统:Cache-主存——主存-辅存(图:多级存储器、三级存储系统)

3.2 主存储器

主存储器-DRAM;Cache-S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芯片:存储元、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芯片:存储元、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刷新周期

对比记忆:存储元、破坏性读出/需重写/再生、需要刷新、送行列地址、运行速度、集成度、成本、主要用途、易失性

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BIOS

类型:掩模式只读存储器(M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Flash存储器(U盘、SD卡)、固态硬盘(SSD)

多体并行存储器——高位交叉编址、低位交叉编址

3.3 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位扩展法、字扩展法、字位同时扩展法、

3.4 外部存储器

磁盘性能指标:磁盘的容量(格式化容量、非格式化容量)、平均存取时间(寻道时间、旋转延迟时间、传输时间)、数据传输率D_{r}=rN

磁盘阵列:RAID0、RAID1

固态硬盘SSD(EEPROM)闪存翻译层

闪存的组成(每个闪存B块,每块P页),每页512B-4KB,以页为单位读写,当整个块都被擦除时才能重写某页(及该块内的其他页),写慢读快。优点缺点

3.5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空间局部性、时间局部性

Cache-主存 划分为相等的块、页/页面-页框,Cache块又称Cache行

CPU-Cache-主存-辅存 工作图示

Cache命中率平均访问时间

映射、替换算法、写策略

Cache行的构成☆☆☆☆☆

Cache-主存映射方式

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组相联映射——地址结构

替换算法

RAND算法、FIFO算法(可能发生抖动现象)、LRU算法、最不经常使用算法(实际不如LRU)

写策略

Cache命中——全写法(写直通法)、回写法(脏位)

Cache未命中——写分配法(回写法)、非写分配法(全写法)

多级Cache机制

3.6 虚拟存储器☆☆☆(主要部分在操作系统)

虚地址/逻辑地址、实地址/物理地址

页式虚拟存储器-TLB的构成

对于虚拟存储器,主存的页和虚拟存储的页一样大

逻辑地址=虚页号+页内地址

物理地址=实页号+页内地址

第四章、指令系统

4.1 指令格式

指令:操作码-地址码

单字长指令-半字长指令-双字长指令

零地址指令(两种)-一地址指令(两种)-二地址指令(常用算术和逻辑运算)-三地址指令-四-五

定长操作码-变长操作码(扩展操作码)——优点缺点对比

问题:如何设计扩展操作码?如何确定操作码位数?

指令的操作类型:数据传送、算术和逻辑运算、移位操作、转移操作、输入输出操作

4.2 指令的寻址方式

A (A) (EA)

指令寻址:顺序寻址(PC)、跳跃寻址(转移类指令)

数据寻址方式:

隐含寻址立即(数)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

相对寻址基址寻址变址寻址——偏移寻址

堆栈寻址

分别讨论前九项的有效地址EA=?

4.3 程序的机器及代码表示

通用寄存器表示

intel系统格式——AT&T系统格式

常用指令 <reg><mem> mov push add/sub inc/dec imul idiv shl/shr jmp cmp

4.4 CISC和RISC基本概念

CISC与RISC的对比

对比项目:指令系统特点、指令数目、指令字长、可访存指令、指令执行时间、指令使用频度、通用寄存器数量、控制方式、指令流水线

第五章、中央处理器

5.1 CPU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CPU——运算器、控制器

运算器组成:算术逻辑单元、暂存寄存器、累加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程序状态字寄存器、移位器、计数器

控制器组成: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时序系统、微操作信号发生器等

用户可见的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组、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用户透明的寄存器:MAR、MDR、IR

5.2 指令执行过程

指令周期

一个完整的指令周期包括——四个周期

时钟周期-CPU操作的最基本单位、若干时钟周期-机器周期、若干机器周期-指令周期

取值周期的数据流——间址周期的数据流——执行周期——中短周期的数据流

5.3 数据通路的功能和基本结构——大题

数据通路概念、包括部件(主要四种)

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传送、主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传送、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的数据传送

5.4 控制器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硬布线控制器——会安排微操作时序

微程序控制器——主存储器与控制存储器、微指令的编码方式(三种)、微指令地址形成方式(主要两种、其他四种)、微指令的格式(主要两种次要一种,主要两种的比较)

硬布线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的特点及比较

对比项目:工作原理、执行速度、规整性、应用场合、易扩充性

5.5 异常和终端机制(与第七章和操作系统第一章一起学习)

异常的分类(三类) 中断的分类(两类)

5.6 指令流水线

流水线设计原则:指令流水段个数、流水段的长度

指令流水线特点:没有缩短单条指令的执行时间,但对于整个程序来说执行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流水线的冒险与处理

1、结构冒险(资源互斥访问)

      解决方法两种

2、数据冒险(数据同步)

      解决方法三种

3、控制冒险

      解决方法四种

流水线的性能指标:①吞吐率 ②加速比 ③效率

高级流水线技术:①超标量流水线技术(空分复用)②超长指令字技术③超流水线技术(时分复用)

5.7 多处理器的概念

了解下概念即可

第六章、总线

6.1 总线概述

总线分类:片内总线;系统总线——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I/O总线;通信总线

按数据传输格式:串行总线、并行总线——优缺点

系统总线的结构——单总线结构、双总线结构、三总线结构(数据传输方式及优缺点)

什么是突发(猝发)传送?

总线性能指标:总线传输周期(总线周期)、总线时钟周期、总线工作频率、总线时钟频率、总线宽度总线带宽

6.2 总线事务和定时

总线定时的概念,分类——同步、异步(对比及优缺点)、半同步、分离式

异步定时方式——不互锁方式、半互锁方式、全互锁方式(主设备和从设备的请求应答方式及优缺点)

第七章、输入/输出系统

7.1 I/O系统基本概念

分辨率、灰度级、刷新频率、显示存储器VRAM

VRAM容量、VRAM带宽公式

7.2 I/O接口

I/O接口主要功能:①实现数据缓冲 ②传送控制命令和状态信息(错误和状态监测) ③信号格式的转换 ④控制和定时 ⑤实现主机和外设的通信

区分接口与端口——接口电路中可以进行读/写的寄存器叫端口,若干端口加上控制逻辑组成接口

I/O端口编址方式:统一编址、独立编址——优缺点对比

7.3 I/O方式☆☆☆☆☆

计算!!!详细内容见便签

程序查询方式:定时查询、独占查询

概念、中断流程

主要特点:CPU踏步现象——优点及缺点

程序中断方式:

概念

中断向量和向量中断

中断处理过程——硬件完成、中断程序完成——单重中断、多重中断

现场、断点、屏蔽字

DMA方式:

概念 特点

传送方式(三种)

传送过程:预处理、数据传送、后处理

DMA方式与中断方式的主要区别:(有关占用CPU资源方面)

注意将这三种传输方式与主存IO进行联系,大题和小题计算均有,重点!!!

 

 

 

  • 1
    点赞
  • 3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录 一、设计总绪 2 1.1设计思想 2 1.2设计说明 2 1.3关键词:矩阵键盘,单片机,数码管显示,汇编语言 2 1.4设计目的 2 1.5设计要求 2 二、设计方案 3 2.1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3 2.1.1基本结构 3 2.1.2系统框架图 3 2.1.3工作流程图 4 2.1.4单片机主控制模块 5 2.2系统功能描述 6 三、各模块功能介绍 7 3.1键盘输入模块 7 3.1.1键盘分布图 7 3.1.2工作原理 7 3.2运算控制模块 8 3.3显示模块 8 3.4振荡电路模块 9 四、仿真电路 10 仿真运行结果 10 五、调试过程总结 12 附录: 13 参考文献: 13 源程序代码 13 一、设计总绪 1.1设计思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 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 来使用,但仅单片机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来加 以完善。 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电子产品之一。可是它还在发展之中,以后必 将出现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次设计是用AT89c51单片机、LCD显 示器、控制按键为元件来设计的计算器。利用此设计熟悉单片机微控制器及汇编语言编 程,对其片资源及各个I/O端口的功能和基本用途的了解。掌握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常用 的LCD显示器的使用方法和一般键盘的使用方法 此设计是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简易计算器的方案,本次设计所提出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 的简易计算器的方案,采用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OM,多种 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 机系统——单片机,配以汇编语言编写的执行程序,能更好的解决计算机计算的问题,随 着数字生活的到来,单片机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能将大量的逻辑功能集成与一个集 成电路中,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1.2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讨论了单片机技术的计算器构思,设计方案,工作原理,主要系统包括 单片机80C51,排阻RESPACK—8,开关,六位数码管显示器等,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键盘 输入模块,运算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通过键盘输入数值,单片机进行运算后在 数码管显示出结果。 1.3关键词:矩阵键盘,单片机,数码管显示,汇编语言 1.4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运用《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及查询相关资料 ,完成简易计算器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单片机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达到理论知识与 实践更好的结合,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设计能力的目的。 1.5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利用keil和proteus软件完成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及模拟调 试。实现五位数(可为带小数点)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按键输入十进制数据。利用六 位数码管显示运算结果。并实现复位操作。由于要设计的是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进行四 则运算,为了得到教好的显示效果,采用LCD显示数据和结果。、另外键盘包括数字键( 0-9)、符号键(+、- 、*、/)、清除键和等号键,故只需要16个按键即可,设计中采用集成的计算机键盘来 ,当键入+、- 、*、/运算符,计算器在内部执行数值转换和存储,并等待再次键入数值后将显示键入 的数值,按等号就会在LCD上输出运算结果,执行程序:开机显示零,等待键入数值,当 键入数字,通过LCD显示出 二、设计方案 2.1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2.1.1基本结构 计算器一般由运算器、控制器、键盘、显示器、电源和一些可选外围设备及电子配件通 过人工或机器设备组成。键盘是计算器的输入部件,一般采用接触式或传感式。显示器 是计算器的输出部件,有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等。除显示计算结果外,还常 有溢出指示、错误指示等。计算器电源采用交流转换器或电池。计算器都采用CMOS工艺 制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是采用了以MCS—51系列的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简易计算 器。该系统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对4*4键盘进行实时扫描的按键检测,并把检测数据存 储下来。整个计算器系统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存储单元初始化,显示初始值和键盘扫描 ,判断按键位置,查表得出按键值,单片机则对数据进行储存与相应处理转换,之后送 入数码管动态显示。整个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功能模块一,实时键盘扫描; 功能模块二,数据转换成显示器显示;功能模块三,计算控制模块。功能模块四:显示 模块。 2.1.2系统框架图 图2.1 系统总体框架图 2.1.3工作流程图 No Yes 图2.2 系统工作流程图 2.1.4单片机主控制模块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八年(上)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节内容,在教材中这一节叫"计算机之形——计算机硬件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对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二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系统组成。 (2)能说出计算机基本硬件的名称及其作用 (3)会查看计算机的基本信息 (4)知道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实物(实物图片与课件)认识计算机常用设备硬件及其作用。 (2)将实物抽象成模型,理解计算机常用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善于将具体问题抽象成模型,不断提升总结能力。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1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1页。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说出计算机基本硬件的名称及作用 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采用实物教学法,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常用的硬件,减少神秘感和陌生感。 采用简约化教学法,将复杂的计算机系统模型化,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2页。三、教学过程设计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2页。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拿出主机实物,问学生"这是什么"? 有没有同学打开过主机箱,看看里面是什么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把主机箱打开,来看看计算机内部都是由那些组件组成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学生回答异口同声地回答"主机"。 回答"有"的同学很少。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趣,使学生整堂课都能保持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新知。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初识常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展示计算机工作原理的概念框架 步置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活动1、 活动2 通过展示信息处理的五个步骤,逐渐熟悉每个步骤都有哪些设备,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活动3、活动4 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 通过观察实物与课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活动1、活动2 通过老师引导,完成活动3、活动4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节课的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知识,因为学生很少甚至从来没看见主机箱内部都有什么部件,所以对这些部件很感兴趣。 三、归纳总结、课件演示 通过课件演示,系统的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硬件由哪几大部分组成,尤其对运算器和存储器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向展示主机的各个部件,如:CPU、内存、主板等。 学生根据特征识别各个部件 学生经常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介接触到:CPU、内存、等硬件术语,他们很想知道这是一些什么部件,所以在这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通过实践自主学习这部分知识,突破重点难点。 四、布置作业 如果你自己动手组装一台计算机,都需要哪些相应的硬件?这些硬件的性能有哪些可以参考的指标?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从而巩固本节的学习内容 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写出自己的所得,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3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3页。 四、板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主机内部结构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利用课件讲解。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枯燥的知识易于理解、掌握而且直观,通过实物与教学课件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全文共4页,当前为第4页。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学设计
目录 一、设计总绪 2 1.1设计思想 2 1.2设计说明 2 1.3关键词:矩阵键盘,单片机,数码管显示,汇编语言 2 1.4设计目的 2 1.5设计要求 2 二、设计方案 3 2.1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3 2.1.1基本结构 3 2.1.2系统框架图 3 2.1.3工作流程图 4 2.1.4单片机主控制模块 5 2.2系统功能描述 6 三、各模块功能介绍 7 3.1键盘输入模块 7 3.1.1键盘分布图 7 3.1.2工作原理 7 3.2运算控制模块 8 3.3显示模块 8 3.4振荡电路模块 9 四、仿真电路 10 仿真运行结果 10 五、调试过程总结 12 附录: 13 参考文献: 13 源程序代码 13 一、设计总绪 1.1设计思想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在不断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技术 日益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作为一个核心部件 来使用,但仅单片机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具体硬件结构、软硬件结合,来加 以完善。 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电子产品之一。可是它还在发展之中,以后必 将出现功能更加强大的计算机,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次设计是用AT89c51单片机、LCD显 示器、控制按键为元件来设计的计算器。利用此设计熟悉单片机微控制器及汇编语言编 程,对其片资源及各个I/O端口的功能和基本用途的了解。掌握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常用 的LCD显示器的使用方法和一般键盘的使用方法 此设计是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简易计算器的方案,本次设计所提出的一种基于单片机技术 的简易计算器的方案,采用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OM,多种 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 机系统——单片机,配以汇编语言编写的执行程序,能更好的解决计算机计算的问题,随 着数字生活的到来,单片机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能将大量的逻辑功能集成与一个集 成电路中,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1.2设计说明 本次课程设计讨论了单片机技术的计算器构思,设计方案,工作原理,主要系统包括 单片机80C51,排阻RESPACK—8,开关,六位数码管显示器等,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键盘 输入模块,运算模块,控制模块,显示模块。通过键盘输入数值,单片机进行运算后在 数码管显示出结果。 1.3关键词:矩阵键盘,单片机,数码管显示,汇编语言 1.4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运用《单片机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及查询相关资料 ,完成简易计算器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单片机的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达到理论知识与 实践更好的结合,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设计能力的目的。 1.5设计要求 要求设计一个单片机应用系统,利用keil和proteus软件完成系统软硬件的设计及模拟调 试。实现五位数(可为带小数点)的加减乘除运算,通过按键输入十进制数据。利用六 位数码管显示运算结果。并实现复位操作。由于要设计的是简单的计算器,可以进行四 则运算,为了得到教好的显示效果,采用LCD显示数据和结果。、另外键盘包括数字键( 0-9)、符号键(+、- 、*、/)、清除键和等号键,故只需要16个按键即可,设计中采用集成的计算机键盘来 ,当键入+、- 、*、/运算符,计算器在内部执行数值转换和存储,并等待再次键入数值后将显示键入 的数值,按等号就会在LCD上输出运算结果,执行程序:开机显示零,等待键入数值,当 键入数字,通过LCD显示出 二、设计方案 2.1硬件电路设计方案 2.1.1基本结构 计算器一般由运算器、控制器、键盘、显示器、电源和一些可选外围设备及电子配件通 过人工或机器设备组成。键盘是计算器的输入部件,一般采用接触式或传感式。显示器 是计算器的输出部件,有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等。除显示计算结果外,还常 有溢出指示、错误指示等。计算器电源采用交流转换器或电池。计算器都采用CMOS工艺 制作的大规模集成电路。 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是采用了以MCS—51系列的单片机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构成的简易计算 器。该系统通过单片机控制,实现对4*4键盘进行实时扫描的按键检测,并把检测数据存 储下来。整个计算器系统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存储单元初始化,显示初始值和键盘扫描 ,判断按键位置,查表得出按键值,单片机则对数据进行储存与相应处理转换,之后送 入数码管动态显示。整个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功能模块:功能模块一,实时键盘扫描; 功能模块二,数据转换成显示器显示;功能模块三,计算控制模块。功能模块四:显示 模块。 2.1.2系统框架图 图2.1 系统总体框架图 2.1.3工作流程图 No Yes 图2.2 系统工作流程图 2.1.4单片机主控制模块 AT89C51是一种带4K字节闪烁可编程可擦除只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页。《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1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开课学期:第1学期 学 时:理论36课时、实训36课时 学分4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软件开发、电子商务 二、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信息工程学院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网络配置与组建、网络服务器配置、信息安全等)的基础。传统的教学倾向于知识的讲述,我们争取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 该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学生至关重要,相当于他们的整个大学阶段的教学大纲。该课程的每章内容,几乎就是他们以后学习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相当于为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搭起来一个学习的框架,后续就是继续向这个框架中填充不同的内容。因此这门课程对于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至关重要。 该课程对于非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也很重要,因为这将是他们在大学阶段唯一系统性了解这个改变时代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的唯一机会。在这门课程中,他们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前世今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各个领域的技术的发展沿革,了解计算机网络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在课程教学中,要进一步突出本课程在整个计算机知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学生能解决相关问题,非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三、设计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2页。根据市场对职业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将课程定位为培养学习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 和TCP/IP 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2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3页。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3页。 业课程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认真负责的职业习惯。 1.专业能力 具备发送邮件、即时通信和使用搜索引擎的基本网络应用能力。 具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认知,有配置和测试网络协议、划分子网的能力。 具备网络硬件设备的基本认知,有识别和选择不同网络硬件设备的能力。 具备网线制作的基本能力。 具备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和设置的相关技巧和能力。 具备组建局域网和网络资源共享的能力。 具备创建网络服务的基本能力,会创建WEB 站点和FTP 站点。 具备构建电子邮件服务器和创建网络论坛的能力。 能对网络进行简单管理以及会使用防火墙。 能够通过设置操作系统对网络进行简单维护。 备跟踪和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好的沟通能力。 2.社会能力 具有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能很好地与同学、老师、客户进行协商与沟通。 能与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好各项动画设计、制作、调试、发布作业。 能严格遵守实训公司、企业的工作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具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具有工作责任感,质量意识强。 3.方法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4页。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解、学生的实训以及到企业的参观和实习,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创新能力,并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共享,提高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标准全文共15页,当前为第4页。 五、教学项目 1、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从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案例出发,以岗位技能要求为中心,组成十几个教学项目;每个以项目、任务为中心的教学单元都结合实际,目的明确。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理实一体"的模式。理论知识遵循"够用为度"的原则,将考证和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各教学单元中。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加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掌握网络的工作原理,体系结构、分层协议,网络互连。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能通过常用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组网。能对常见网络故障进行排错。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议学时 总课时 1 项目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0 每周4 节, 共18 周, 合计72 节。 2 项目二:局域网技术 12 3 项目三:网络互联技术 12 4 项目四:设计一个网络 8 5 项目五:网络管理与故障 12 六、教学组织 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用实际案例展开详细讲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方方面面。教学内容丰富,在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