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泛指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在成本,质量,生产效率等几个方面。
软件危机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是指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指导软件的开发与维护。
- 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强调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
- 软件工程的核心思想是把软件当作一个工程产品来处理。
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三要素
方法、工具、过程。
- 方法:方法是完成软件工程项目的技术手段;为软件开发提供“如何做”的技术。
- 工具:工具支持软件的开发、管理、文档生成;提供的自动的或半自动的软件工程的支撑环境。
- 过程:过程支持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的控制、管理;获得高质量的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
软件工程三要素
软件工程的目标(七大目标)
- 可修改性:允许对系统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原系统的复杂性。它支持软件的调试和维护,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 可靠性:能防止因概念、设计和结构等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软件系统失效,具有挽回因操作不当造成软件系统失效的能力。
- 可理解性: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可理解性有助于控制系统软件复杂性,并支持软件的维护、移植或重用。
- 可维护性:软件交付使用后,能够对它进行修改,以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和其它属性,使软件产品适应环境的变化等。软件维护费用在软件开发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维护性是软件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
- 可重用性:把概念或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关模块定义为一个软部件。可组装在系统的任何位置,降低工作量。
- 可移植性: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搬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难易程度。
- 可追踪性: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软件设计、程序对软件需求的逆向追踪的能力。
软件工程的目标
软件工程原则(八大原则):
记忆口诀: 阮八原(软件工程八大原则)居(局部化)然相信(信息隐藏)一(一致性)碗(完备性)
馍(模块化)会因为缺(确定性)一克盐(可验证性)变臭(抽像)了。
- 抽象:采用分层次抽象,自顶向下、逐层细化的办法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的复杂性。
- 模块化:模块化有助于信息隐蔽和抽象,有助于表示复杂的系统。模块化的独立性:耦合度和内聚度是衡量软件模块独立性的主要标准,软件设计应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高内聚低耦合是判断软件设计好坏的标准)。
①、内聚:模块内部的紧密程度,模块内部联系越紧,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耦合就会越低。
②、耦合: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或关联程度。 - 信息隐蔽:将模块设计成"黑箱",实现的细节隐藏在模块内部,不让模块的使用者直接访问,这就是信息封装。
- 局部化:保证模块之间具有松散的耦合,模块内部具有较强的内聚,这有助于控制解的复杂性。
- 确定性: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有概念的表达应是确定的、无歧义性的、规范的。
- 一致性:整个软件系统使用一致的概念、符号和术语。
- 完备性:软件系统不丢失任何重要成分,可以完全实现系统所要求功能的程度。
- 可验证性:易于检查、测试、评审,确保系统的正确性。
软件工程原则
软件工程过程
- 软件工程过程是把软件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活动
- 软件工程过程的四个基本活动:
记忆口诀: 阮四基(软件工程的过程中四个基本活动)
一基小猪佩奇计划找 1P(Plan,软件规格说明),一起看 2D(Do,软件开发)动画,发现没有安全的 3C(Check,软件确认)电子产品,最后决定去 4A(Action,软件演进)级景区玩,忽然两人互相看看了对方的胸,原来他们就是景区啊。
①、P(plan)—软件规格说明。规定软件的功能及其运行时的限制。
②、D(do)—软件开发。产生满足规格说明的软件。
③、C(check)—软件确认。确认软件能够满足客户提出的要求。
④、A(action)–软件演进。为满足客户的变更要求,软件必须在使用的过程中演进。
软件工程过程
软件工程模型与软件生命周期
- 软件工程模型:也称软件开发模型,它是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 典型模型:瀑布模型、增量模型、原型模型、喷泉模型、V 模型等
- 软件生命周期(三个时期八个阶段):定义期(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开发期(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期(运行与维护、退役)。如下图所示。
① 、瀑布模型:顺序清晰,一般需求比较明确,面向过程(结构化)开发。
②、增量模型:增量模型是将整个模型分为多个子开发阶段的开发模型,其中每个开发阶段的相应测试
阶段都是实践。对所开发的领域比较熟悉而且已有原型系统,进行已有产品升级或新版本开发等时候比
较适合。
③、原型模型:原型模型采用逐步求精的方法完善原型,使得原型能够“快速”开发,避免了像瀑布模型一
样在冗长的开发过程中难以对用户的反馈作出快速的响应。原型模型适用于那些不能预先确切定义需求
的软件系统的开发。
④、喷泉模型:喷泉模型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动力,以对象为驱动的模型,主要用于描述面向对象的软
件开发过程。适应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过程。
⑤、V 模型: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模式是一种传统软件开发模型,一般适用于一些传统信息系统应用的开发。
软件生命周期
需求分析概述
-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评审。
- 结构化需求分析方法:
①、面向数据结构的 Jackson 方法(ISD)
②、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A)
③、面向数据结构的结构化数据系统开发方法(DSSD) - 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D): 抽象,信息隐蔽,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可验证性。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是需求分析阶段得出的最主要的文档。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的特点:有正确性、无歧义性、完整性、可验证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追踪性。其中最重要的是无歧义性。
软件需求分析
结构化设计
- 结构化方法包括结构化分析方法,结构化设计方法,结构化编程方法。
- 结构化方法中,软件功能分解属于总体设计阶段。
-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面向数据流自顶而下逐步求精进行需求分析的方法。
- 结构化分析方法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应用。
- 结构化分析的常用工具:
①、数据流图(DFD):箭头、圆或椭圆、双横、方框
②、数据字典(DD):数据流、数据流分量、数据存储、处理
③、判定树(决策树):
④、判定表:
结构化设计重点
结构化设计
- 概要设计(总体设计):将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体系结构、确定系统级接口、全局数据结构或数据库模式;
①、任务:划分出组成系统的物理元素、设计软件的结构;
②、工具:结构图(程序结构图)、面向数据流设计。
③、产物:概要设计说明书 - 详细设计:确立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和局部数据结构,用适当方法表示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细节。
①、任务: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算法、所需的局部数据结构。
②、工具:图形工具(程序流程图、N-S 图、PAD 图)、表格工具(判定表)、语言工具(PDL—过程设计语言)
③、产物:详细设计说明书
结构化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 面向对象分析(OOA): 确定需求或者业务的角度,按照面向对象的思想来分析业务.
- 面向对象分析五个活动:认定对象、组织对象、描述对象的相互作用、确定对象的操作、定义对象的内部信息。
①、认定对象:在应用领域中,按自然存在的实体确立对象。
②、组织对象:分析对象间的关系,抽象出类,简化关联对象,建议层次结构等
③、对象间的相互作用:描述各对象在系统中的关系,得出对象的界面描述。
④、基本对象的操作:对象的操作可以是简单的(创建,增加和删除等);也有复杂的操作(多个对象信息的连接);确定对象操作后,进行定义对象的内部,包括内部数据信息、信息存储方法、继承关系以及可能生成的实例数等属性。 - 面向对象设计:设计阶段考虑与实现有关的因素,对 OOA 模型进行调整并补充与实现有关的部分,形成 OOD 模型。包括四个部件,即人机交互部件、问题域部件、任务管理部件和数据管理部件。
①、设计人机交互部件
②、设计问题域部件
③、设计任务管理部件
④、设计数据管理部件 -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工具:UML
①、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用于系统的可视化建模语言,是一种用于软件蓝图的标准语言,可用于详细描述的语言,是一种构造语言,也是 一种文档化语言。
②、作用:为软件系统建立可视化模型;为软件系统建立构件;为软件系统建立文档。
③、主要的模型:功能模型(用例图)、对象模型(对象图、类图)、动态模型(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
④、UML 由模型元素(类、对象、消息等)、图(元素集图形表示)、视图(系统的抽像表示)和通用机制(注释、模型元素的语义等)等几个部组成。
⑤、UML 图:用例图、类图、对象图、序列图、协作图、状态图、活动图、部署图、构件图。
⑥、UML 常见关系:UML 常见的六种关系图标:泛化(继承)、实现(接口)、关联(比如学生、课程和课程表)、聚合(比如汽车、引擎和轮胎)、组合(比如公司和部门)、依赖(比如现代人和计算机之间操作)
⑦、UML 是一种建模语言,不是一种方法,不包括过程的 概念,本身是独立于过程
面向对象分析设计
软件测试
- 软件测试: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 测试的目的就是希望能以最少的人力和时间发现潜在的各种错误和缺陷。
- 一般软件测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