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怒) 今天俺们一起学图论中的图和最短路径问题。 😡(深思)
图论中的图
图的定义
图论中的图(Graph)是由若干给定的点及连接两点的线所构成的图形,这种图形通常用来描述某些事物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用点代表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表示相应两个事物间具有这种关系。
数学语言表示
一个图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为G(V(G),E(G))。V(vertex)指的是图的顶点E(edge)指的是图的边集。
图的分类
根据边是否有方向,可将图分为有向图和无向图。
另外,有些图的边上还可能有权值,这样的图称为有权图。
在线作图的网站
https://csacademy.com/app/graph_editor/
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
以下参考博客:https://www.cnblogs.com/biyeymyhjob/archive/2012/07/31/2615833.html
定义概述
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是典型的单源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是很有代表性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很多专业课程中都作为基本内容有详细的介绍,如数据结构,图论,运筹学等等。注意该算法要求图中不存在负权边。
问题描述:在无向图 G=(V,E) 中,假设每条边 E[i] 的长度为 w[i],找到由顶点 V0 到其余各点的最短路径。(单源最短路径)
算法思想
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 , 就将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是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算法步骤
a.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v的距离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即:U={其余顶点},若v与U中顶点u有边,则<u,v>正常有权值,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则<u,v>权值为∞。
b.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c.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算法示意图
引入例子
算法的局限性
不能处理负权重
Bellman‐Ford(贝尔曼‐福特)算法
事实上,贝尔曼‐福特算法不再将节点区分为是否已
访问的状态,因为贝尔曼‐福特模型是利用循环来进
行更新权重的,且每循环一次,贝尔曼福特算法都会
更新所有的节点的信息。
不支持负权回路的图
贝尔曼‐福特算法不支持含有负权回路的图。(视频中提到的Floyd(弗洛伊德)算法也不可以)
所以我们所有带负权的无向图都无法使用,只能用负权的有向图。
贝尔曼‐福特算法的相关学习链接
https://blog.csdn.net/a8082649/article/details/8181200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32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