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保护技术分为:
(1)安全性控制机制
(2)完整性控制机制
(3)恢复机制
(4)并发控制机制
2、数据修改在缓存区,缓存区中修改完后再写回磁盘。
---part1:事务的基本概念
1、事务(transaction):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2、在SQL中,定义事务的语句一般有3条:
begin transaction
commit ---(提交)
rollback ---(回滚)
3、事务具有4个特性(ACID特性):
(1)原子性(2)一致性(3)隔离性(4)持续性
---part2:数据库恢复概述
1、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part3:故障的种类
1、事务内部的故障,大多数故障是非预期的,不能由应用程序处理。
进行的恢复操作:事务撤销(undo)
2、系统故障(软故障):造成系统停止运转的任何事件,使得系统要重新启动
进行的恢复操作:重做(redo)
3、介质故障(硬故障)
4、计算机病毒
5、各类故障对数据库影响的可能性:
(1)数据库本身被破坏。
(2)数据库未被破坏,数据可能不正确。
---part4:恢复的实现技术
1、建立冗余数据最常用的技术:数据转储(备份)和登记日志文件
2、静态转储:在系统中无运行事务时进行的转储操作。
动态转储:转储期间允许对数据库进行存取和修改(转储和用户事务可以并发执行)。
海量转储:每次转储全部数据库。
增量转储:每次只转储上一次转出后更新过的数据。
3、日志文件: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
日志文件的两种格式:以记录为单位的日志文件和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日志文件
4、登记日志文件时必须遵循两条原则:
(1)登记的次序严格按并发事务执行的时间次序
(2)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重点)
---part5:恢复策略
---part6:具有检查点(check point)的恢复技术
1、检查点记录的内容包括:
(1)建立检查点时刻所有正在执行的事务清单。
(2)这些事务最近一个日志记录的地址。
2、重新开始文件:记录各个检查点记录在日志文件中的地址
---part7:数据库镜像
1、数据库镜像(及时备份)用于数据库恢复,避免磁盘介质出现故障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
2、数据库镜像还可用于并发操作。
3、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只对关键数据和日志文件进行镜像。
————————————————————————————————————— 更新于20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