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十天 | 栈与队列理论基础、232.用栈实现队列、225. 用队列实现栈

代码随想录算法训练营第十天 | 栈与队列理论基础、232.用栈实现队列、225. 用队列实现栈

栈与队列理论基础

栈是先进后出,队列是先进先出,。如图所示:栈与队列

1.Java中的栈

栈(Stack)是一种受限的线性数据结构,所谓受限是指栈只暴露栈顶和栈底的操作,其底层是由数组实现的。

(1)Java中栈的继承关系

栈的继承关系
从继承关系中可以看到 Stack 的基本方法与底层实现。由于 Vector 是动态数组接口,其底层的实现是数组,因此Stack的底层实现也是数组,且继承了 Vector 的公共方法。由于 Vector 类具有动态扩容和随机访问的特性,因此继承了 Vector 类的 Stack 也同样具有这些特性,这恰好违背了 Stack 数据结构的设计原理,正因为如此,Java 中的 Stack 一直被认为是糟糕的实现,官方也将 Stack 标志为“弃用”(deprecated)。
综上所述,导致 Stack 糟糕实现的原因是 Stack 与 Vector 类的关系出现了错误,不应该是继承关系(is-a),而应是组合关系(has-a)。

因此,官方推荐使用 Deque / dek / 接口来实现 Stack:

Deque<E> stack = new ArrayDeque<>();

虽然官方做出了推荐,但是仍然可以发现,Deque 实现的 Stack 实质是一个双端队列,可以在队列的两端实现插入和删除操作,仍然破坏力了封装性,并不安全。因此,在实际中更推荐再做一层封装,通过逻辑限定为只能一端操作插入和删除,形成一个真正的栈。

2.Java中的队列

(1)Java中的常见队列

ArrayList:ArrayList 可以被用作队列,通过在列表末尾添加元素,并使用 remove(0) 方法从列表的开头删除元素。但是,由于在列表的开头删除元素会导致后续元素的移动,因此对于大量的插入和删除操作来说,ArrayList 的性能可能不是最佳选择。
LinkedList:LinkedList 也可以用作队列。LinkedList 实现了 Queue 接口,可以使用 offer() 方法在队列的末尾添加元素,使用 poll() 方法从队列的开头删除并返回元素。LinkedList 对于插入和删除操作具有较好的性能,因为它使用了指针来链接元素,而不需要移动其他元素。
ArrayBlockingQueue:ArrayBlockingQueue 是一个有界阻塞队列,底层使用数组实现。它有一个固定的容量,并且在插入或删除元素时可能会阻塞线程,直到满足特定的条件。
LinkedBlockingQueue:LinkedBlockingQueue 是一个可选有界或无界的阻塞队列,底层使用链表实现。它具有类似于 ArrayBlockingQueue 的功能,但在内部实现上略有不同。
PriorityBlockingQueue:PriorityBlockingQueue 是一个支持优先级的无界阻塞队列。元素按照它们的优先级顺序被插入和删除。
ConcurrentLinkedQueue:ConcurrentLinkedQueue 是一个非阻塞无界队列,它适用于多线程环境。它使用链表实现,并且提供了高效的并发操作。

(2)Queue 接口分析

Queue 接口是 Java 集合框架中定义的一个接口,它代表了一个先进先出(FIFO)的队列。Queue 接口继承自 Collection 接口,它定义了一组方法来操作队列中的元素。下面是 Queue 接口的一些主要方法和特性的详细解释:
① 添加元素:
boolean add(E element): 将指定的元素添加到队列的末尾,如果成功则返回 true,如果队列已满则抛出异常。
boolean offer(E element): 将指定的元素添加到队列的末尾,如果成功则返回 true,如果队列已满则返回 false。

② 移除元素:
E remove(): 移除并返回队列头部的元素,如果队列为空则抛出异常。
E poll(): 移除并返回队列头部的元素,如果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

③ 获取头部元素:
E element(): 获取队列头部的元素,但不移除它,如果队列为空则抛出异常。
E peek(): 获取队列头部的元素,但不移除它,如果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

④ 队列大小:
int size(): 返回队列中的元素个数。
boolean isEmpty():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232.用栈实现队列

题目链接:232.用栈实现队列

考察对 Stack 的操作

思路:使用栈来模式队列的行为。如果仅仅用一个栈是不行的,所以需要两个栈:一个输入栈,一个输出栈。重点在于 pop() 操作。

class MyQueue {
    Stack<Integer> stackIn; // 负责进栈
    Stack<Integer> stackOut; // 负责出栈

	// 队列初始化
    public MyQueue() {
        stackIn = new Stack<>();
        stackOut = new Stack<>();
    }
    
    // 进队列
    public void push(int x) {
        stackIn.push(x);
    }
    
    // 出队列:若出栈非空,则直接 pop() 即可;否则应将进栈的所有元素转移至出栈,再 pop()。
    public int pop() {
        if (!stackOut.empty()) {
            return stackOut.pop();
        }
        while (!stackIn.empty()) {
            stackOut.push(stackIn.pop());
        }
        return stackOut.pop();
    }
    
    // 返回队列开头的元素:复用以上 pop() 函数,提高代码可读性;但最后记得将弹出的元素压回出栈。
    public int peek() {
        int first = this.pop();
        stackOut.push(first);
        return first;
    }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仅在入栈与出栈同时为空时返回 true。
    public boolean empty() {
        return stackIn.empty() && stackOut.empty();
    }
}

/**
 * Your MyQueue object will be instantiated and called as such:
 * MyQueue obj = new MyQueue();
 * obj.push(x);
 * int param_2 = obj.pop();
 * int param_3 = obj.peek();
 * boolean param_4 = obj.empty();
 */

225. 用队列实现栈

题目链接:225. 用队列实现栈

考察对 Queue 的操作(使用 LinkedList 实现)

思路:使用队列来模式栈的行为,与上一题不同,使用一个队列即可完成各种操作。重点同样在于 pop() 操作:一个队列在模拟栈弹出元素的时候只要将队列头部的元素(除了最后一个元素外) 重新添加到队列尾部,此时再去弹出元素就是栈的顺序了。

class MyStack {
    Queue<Integer> queue;
    // 初始化
    public MyStack() {
        queue = new LinkedList<>();
    }
    // 进栈
    public void push(int x) {
        queue.add(x);
    }
    // 出栈:将队列中待弹出元素之前的各元素重新加入至队列,则下一个弹出的即为所求元素。
    public int pop() {
        int size = queue.size(); // 队列长度
        size--; // 待弹出元素之前的元素数量
        while (size-- > 0) {
            queue.add(queue.poll());
        }
        return queue.poll();
    }
    // 返回栈开头的元素:复用以上 pop() 函数,提高代码可读性;但最后记得将弹出的元素重新入队。
    public int top() {
        int temp = this.pop();
        queue.add(temp);
        return temp;
    }
    // 断栈是否为空:即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public boolean empty() {
        return queue.isEmpty();
    }
}

/**
 * Your MyStack object will be instantiated and called as such:
 * MyStack obj = new MyStack();
 * obj.push(x);
 * int param_2 = obj.pop();
 * int param_3 = obj.top();
 * boolean param_4 = obj.empty();
 */

其他解法:

1.使用 ArrayDeque 实现。

class MyStack {
    // Deque 接口继承了 Queue 接口
    // 所以 Queue 中的 add、poll、peek等效于 Deque 中的 addLast、pollFirst、peekFirst
    Deque<Integer> que1;
    /** Initialize your data structure here. */
    public MyStack() {
        que1 = new ArrayDeque<>();
    }
    
    /** Push element x onto stack. */
    public void push(int x) {
        que1.addLast(x);
    }
    
    /** Removes the element on top of the stack and returns that element. */
    public int pop() {
        int size = que1.size();
        size--;
        // 将 que1 导入 que2 ,但留下最后一个值
        while (size-- > 0) {
            que1.addLast(que1.peekFirst());
            que1.pollFirst();
        }

        int res = que1.pollFirst();
        return res;
    }
    
    /** Get the top element. */
    public int top() {
        return que1.peekLast();
    }
    
    /** Returns whether the stack is empty. */
    public boolean empty() {
        return que1.isEmpty();
    }
}

2.同样使用 LinkedList 实现。

class MyStack {

    Queue<Integer> queue;

    public MyStack() {
        queue = new LinkedList<>();
    }

    //每 offer 一个数(A)进来,都重新排列,把这个数(A)放到队列的队首
    public void push(int x) {
        queue.offer(x);
        int size = queue.size();
        //移动除了 A 的其它数
        while (size-- > 1)
            queue.offer(queue.poll());
    }

    public int pop() {
        return queue.poll();
    }

    public int top() {
        return queue.peek();
    }

    public boolean empty() {
        return queue.isEmpty();
    }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第二十二天的算法训练主要涵盖了Leetcode题目中的三道题目,分别是Leetcode 28 "Find the Index of the First Occurrence in a String",Leetcode 977 "有序数组的平方",和Leetcode 209 "长度最小的子数组"。 首先是Leetcode 28题,题目要求在给定的字符串中找到第一个出现的字符的索引。思路是使用双指针来遍历字符串,一个指向字符串的开头,另一个指向字符串的结尾。通过比较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字符是否相等来判断是否找到了第一个出现的字符。具体实现的代码如下: ```python def findIndex(self, s: str) -> int: left = 0 right = len(s) - 1 while left <= right: if s[left == s[right]: return left left += 1 right -= 1 return -1 ``` 接下来是Leetcode 977题,题目要求对给定的有序数组中的元素进行平方,并按照非递减的顺序返回结果。这里由于数组已经是有序的,所以可以使用双指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一个指针指向数组的开头,另一个指针指向数组的末尾。通过比较两个指针所指向的元素的绝对值的大小来确定哪个元素的平方应该放在结果数组的末尾。具体实现的代码如下: ```python def sortedSquares(self, nums: List[int]) -> List[int]: left = 0 right = len(nums) - 1 ans = [] while left <= right: if abs(nums[left]) >= abs(nums[right]): ans.append(nums[left ** 2) left += 1 else: ans.append(nums[right ** 2) right -= 1 return ans[::-1] ``` 最后是Leetcode 209题,题目要求在给定的数组中找到长度最小的子数组,使得子数组的和大于等于给定的目标值。这里可以使用滑动窗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使用两个指针来表示滑动窗口的左边界和右边界,通过移动指针来调整滑动窗口的大小,使得滑动窗口中的元素的和满足题目要求。具体实现的代码如下: ```python def minSubArrayLen(self, target: int, nums: List[int]) -> int: left = 0 right = 0 ans = float('inf') total = 0 while right < len(nums): total += nums[right] while total >= target: ans = min(ans, right - left + 1) total -= nums[left] left += 1 right += 1 return ans if ans != float('inf') else 0 ``` 以上就是第二十二天的算法训练的内容。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可以提升对双指针和滑动窗口等算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