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类文件结构和初识一些字节码指令

类文件的结构

无关性基石

  • 实现一次编译到处运行的基础是字节码,也是我们的class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Java也想实现语言无关性,Java虚拟机不与任何Java语言在内的任何程序语言绑定,它只与Class 文件这种特定二进制文件所关联,比如Kotlin也能在Java虚拟机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要了解字节码指令

关于包装类自动装箱和拆箱

public class Integer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x = 5;
        int y = 5;
        System.out.println(x == y);//true

        Integer i1 = 10;
        Integer i2 = 10;
        System.out.println(i1 == i2);//true

        Integer i3 = 128;
        Integer i4 = 128;
        System.out.println(i3 == i4);//false

    }
}
  • 如果只看代码,我们肯定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如果看了字节码
 0 iconst_5
 1 invokestatic #2 <java/lang/Integer.valueOf : (I)Ljava/lang/Integer;>  //对于x 调用了valueOf 也就是自动装箱
 4 astore_1
 5 iconst_5
 6 istore_2
 7 getstatic #3 <java/lang/System.out : Ljava/io/PrintStream;>
10 aload_1
11 invokevirtual #4 <java/lang/Integer.intValue : ()I>  //对于x==y,调用了intValue,也就是自动拆箱
14 iload_2
15 if_icmpne 22 (+7)
18 iconst_1
19 goto 23 (+4)
22 iconst_0
23 invokevirtual #5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 : (Z)V>
26 bipush 10
28 invokestatic #2 <java/lang/Integer.valueOf : (I)Ljava/lang/Integer;>
31 astore_3
32 bipush 10
34 invokestatic #2 <java/lang/Integer.valueOf : (I)Ljava/lang/Integer;> //因为我们的自动装箱,在valueOf中,我们的-128-127会使用同一个对象
37 astore 4
39 getstatic #3 <java/lang/System.out : Ljava/io/PrintStream;>
42 aload_3
43 aload 4
45 if_acmpne 52 (+7)
48 iconst_1
49 goto 53 (+4)
52 iconst_0
53 invokevirtual #5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 : (Z)V>
56 sipush 128
59 invokestatic #2 <java/lang/Integer.valueOf : (I)Ljava/lang/Integer;>
62 astore 5
64 sipush 128
67 invokestatic #2 <java/lang/Integer.valueOf : (I)Ljava/lang/Integer;>
70 astore 6
72 getstatic #3 <java/lang/System.out : Ljava/io/PrintStream;>
75 aload 5
77 aload 6
79 if_acmpne 86 (+7)
82 iconst_1
83 goto 87 (+4)
86 iconst_0
87 invokevirtual #5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 : (Z)V>
90 return
  • 通过字节码,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Integer在背后会调用对应的valueOf,和intValue

关于字符串+的拼接

public class String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tr = new String("hello") + new String("world");
        String str1 = "helloworld";
        System.out.println(str == str1);//false
        String str2 = new String("helloworld");
        System.out.println(str == str2);//false
    }
}
 0 new #2 <java/lang/StringBuilder>
 3 dup
 4 invokespecial #3 <java/lang/StringBuilder.<init> : ()V>
 7 new #4 <java/lang/String>
10 dup
11 ldc #5 <hello>
13 invokespecial #6 <java/lang/String.<init> : (Ljava/lang/String;)V>
16 invokevirtual #7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 : (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Builder;>
    //我们的字符串+拼接在背后使用了StringBuilder的append进行拼接
19 new #4 <java/lang/String>
22 dup
23 ldc #8 <world>
25 invokespecial #6 <java/lang/String.<init> : (Ljava/lang/String;)V>
28 invokevirtual #7 <java/lang/StringBuilder.append : (Ljava/lang/String;)Ljava/lang/StringBuilder;>
31 invokevirtual #9 <java/lang/StringBuilder.toString : ()Ljava/lang/String;>
    //最后拼接好的StringBuilder进行toString转换成字符串对象
34 astore_1
35 ldc #10 <helloworld>
37 astore_2
38 getstatic #11 <java/lang/System.out : Ljava/io/PrintStream;>
41 aload_1
42 aload_2
43 if_acmpne 50 (+7)
46 iconst_1
47 goto 51 (+4)
50 iconst_0
51 invokevirtual #12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 : (Z)V>
54 new #4 <java/lang/String> //对于str2,我们也是new了一个新对象
57 dup
58 ldc #10 <helloworld>
60 invokespecial #6 <java/lang/String.<init> : (Ljava/lang/String;)V> 
63 astore_3
64 getstatic #11 <java/lang/System.out : Ljava/io/PrintStream;>
67 aload_1
68 aload_3
69 if_acmpne 76 (+7)
72 iconst_1
73 goto 77 (+4)
76 iconst_0
77 invokevirtual #12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 : (Z)V>
80 return

关于多态和构造方法

/*
成员变量(非静态的)的赋值过程: ① 默认初始化 - ② 显式初始化 /代码块中初始化 - ③ 构造器中初始化 - ④ 有了对象之后,可以“对象.属性”或"对象.方法"
 的方式对成员变量进行赋值。
 */
class Father {
    int x = 10;

    public Father() {
        this.print();
        x = 20;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Father.x = " + x);
    }
}

class Son extends Father {
    int x = 30;
//    float x = 30.1F;
    public Son() {
        this.print();
        x = 40;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Son.x = " + x);
    }
}

public class So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ther f = new Son();
        System.out.println(f.x);
    }
}
//输出结果
Son.x = 0
Son.x = 30
20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Father的字节码文件
//init构造方法的字节码文件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java/lang/Object.<init> : ()V> //先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也就是Object
 4 aload_0
 5 bipush 10
 7 putfield #2 <com/atguigu/java/Father.x : I>
10 aload_0
11 invokevirtual #3 <com/atguigu/java/Father.print : ()V> //我们发现调用print方法,使用的是invokevirtual,也就是虚方法调用
14 aload_0
15 bipush 20
17 putfield #2 <com/atguigu/java/Father.x : I>
20 return
//Son的字节码文件
//init构造方法的字节码文件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com/atguigu/java/Father.<init> : ()V>  //Son的初始化方法,会默认先调用父类Father的无参初始化方法
 4 aload_0
 5 bipush 30
 7 putfield #2 <com/atguigu/java/Son.x : I>
10 aload_0
11 invokevirtual #3 <com/atguigu/java/Son.print : ()V> //我们发现调用print方法,使用的是invokevirtual,也就是虚方法调用
14 aload_0
15 bipush 40
17 putfield #2 <com/atguigu/java/Son.x : I>
20 return

  • 所以我们new一个Son对象,当想进行初始化,必须先调用Son父类的初始化方法
  • 但是我们从字节码中看出来对于调用invokevirtual方法,使用的是虚方法调用,所以到底调用哪个方法看的是运行时类型
  • 所以我们new的是Son对象,所以当执行Father的init方法中调用的print方法最终调用的还是Son类里重写的print方法,但是此时我们的Son类里的x还没有进行初始化,所以输出的是 Son.x = 0
  • 当调用的Son的init方法中的print方法,我们的Son.x已经初始化过一次,所以x=30
  • 但是我们的属性是没有invokoevirtual这样的指令,所以是没有多态性,所以静态类型决定

Class文件结构

我们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认识Class文件结构

// HelloWorld 示例
public class HelloWor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经过编译后的Class文件

0000000 ca fe ba be 00 00 00 34 00 23 0a 00 06 00 15 09
0000020 00 16 00 17 08 00 18 0a 00 19 00 1a 07 00 1b 07
0000040 00 1c 01 00 06 3c 69 6e 69 74 3e 01 00 03 28 29
0000060 56 01 00 04 43 6f 64 65 01 00 0f 4c 69 6e 65 4e
0000100 75 6d 62 65 72 54 61 62 6c 65 01 00 12 4c 6f 63
0000120 61 6c 56 61 72 69 61 62 6c 65 54 61 62 6c 65 01
0000140 00 04 74 68 69 73 01 00 1d 4c 63 6e 2f 69 74 63
0000160 61 73 74 2f 6a 76 6d 2f 74 35 2f 48 65 6c 6c 6f
0000200 57 6f 72 6c 64 3b 01 00 04 6d 61 69 6e 01 00 16
0000220 28 5b 4c 6a 61 76 61 2f 6c 61 6e 67 2f 53 74 72
0000240 69 6e 67 3b 29 56 01 00 04 61 72 67 73 01 00 13
0000260 5b 4c 6a 61 76 61 2f 6c 61 6e 67 2f 53 74 72 69
0000300 6e 67 3b 01 00 10 4d 65 74 68 6f 64 50 61 72 61
0000320 6d 65 74 65 72 73 01 00 0a 53 6f 75 72 63 65 46
0000340 69 6c 65 01 00 0f 48 65 6c 6c 6f 57 6f 72 6c 64
0000360 2e 6a 61 76 61 0c 00 07 00 08 07 00 1d 0c 00 1e
0000400 00 1f 01 00 0b 68 65 6c 6c 6f 20 77 6f 72 6c 64
0000420 07 00 20 0c 00 21 00 22 01 00 1b 63 6e 2f 69 74
0000440 63 61 73 74 2f 6a 76 6d 2f 74 35 2f 48 65 6c 6c
0000460 6f 57 6f 72 6c 64 01 00 10 6a 61 76 61 2f 6c 61
0000500 6e 67 2f 4f 62 6a 65 63 74 01 00 10 6a 61 76 61
0000520 2f 6c 61 6e 67 2f 53 79 73 74 65 6d 01 00 03 6f
0000540 75 74 01 00 15 4c 6a 61 76 61 2f 69 6f 2f 50 72
0000560 69 6e 74 53 74 72 65 61 6d 3b 01 00 13 6a 61 76
0000600 61 2f 69 6f 2f 50 72 69 6e 74 53 74 72 65 61 6d
0000620 01 00 07 70 72 69 6e 74 6c 6e 01 00 15 28 4c 6a
0000640 61 76 61 2f 6c 61 6e 67 2f 53 74 72 69 6e 67 3b
0000660 29 56 00 21 00 05 00 06 00 00 00 00 00 02 00 01
0000700 00 07 00 08 00 01 00 09 00 00 00 2f 00 01 00 01
0000720 00 00 00 05 2a b7 00 01 b1 00 00 00 02 00 0a 00
0000740 00 00 06 00 01 00 00 00 04 00 0b 00 00 00 0c 00
0000760 01 00 00 00 05 00 0c 00 0d 00 00 00 09 00 0e 00
0001000 0f 00 02 00 09 00 00 00 37 00 02 00 01 00 00 00
0001020 09 b2 00 02 12 03 b6 00 04 b1 00 00 00 02 00 0a
0001040 00 00 00 0a 00 02 00 00 00 06 00 08 00 07 00 0b
0001060 00 00 00 0c 00 01 00 00 00 09 00 10 00 11 00 00
0001100 00 12 00 00 00 05 01 00 10 00 00 00 01 00 13 00
0001120 00 00 02 00 14
  • 我们的Class文件是一组以字节为基础单位的二进制流,各个数据项目严格按照顺序紧凑地列在文件之中,中间没有添加任何分隔符
  • 我们任何一个Class文件都对应着唯一的一个类或者接口的定义信息,但是反过来说,类或者接口并不一定都得定义在文件中(比如类和接口也可以动态生成,直接送入类加载器)
  • 我们的Class文件格式尽管不同版本的《Java虚拟机规范》对Class文件格式进行了几次更新,但是基本上只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新增内容,扩展功能,并对已经定义的内容做出修改

Java虚拟机规定,Class文件格式采用一种类似于C语言结构体的伪结构来存储数据,这种伪结构只有两种数据类型:无符号数

无符号数属于基本数据类型:以u1,u2,u4,u8来分别代表一个字节,2个字节,4个字节和8个字节的无符号数,无符号数可以用来描述数字,索引引用,数量值或者是按照UTF-8编码构成字符串值

是由多个无符号数或者其他表作为数据项构成的复合数据类型,为了便于区分,所有的表的命令都习惯以_info结尾,整个Class文件本质上也可以视作一张表

Java虚拟机规定的类结构

ClassFile {
	u4 magic; //魔数占4个字节
	u2 minor_version; //小版本号 占2个字节
	u2 major_version; //大版本号 占2个字节
	u2 constant_pool_count; //常量池中常量的个数
	cp_info  constant_pool[constant_pool_count-1];//表结构 表示常量池
    //constant_pool的结构就像一个数组,表示有多个元素,数组的类型是cp_info,是一个表结构
	u2 access_flags; //表示类的访问修饰符 占两个字节
	u2 this_class; //表示这个类的包名和类名
	u2 super_class; //表示父类的包名类名
	u2 interfaces_count; //表示实现接口的数量
	u2 interfaces[interfaces_count];//表示实现接口信息
	u2 fields_count;//类的字段数量 包括成员变量和类变量
	field_info fields[fields_count]; //字段信息
	u2 methods_count; //方法的个数
	method_info methods[methods_count];//方法的信息
	u2 attributes_count;//类的附加信息数量
	attribute_info attributes[attributes_count];//类的附加信息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魔数

0~3 字节,表示它是否是【class】类型的文件
0000000 ca fe ba be 00 00 00 34 00 23 0a 00 06 00 15 09

  • 它的唯一作用是确定这个文件是否能被虚拟机接收的Class文件
  • 如果一个Class文件不以0xCAFEBABE开头,虚拟机在进行文件校验的时候就会直接抛出以下错误:
Error: A JNI error has occurred, please check your installation and try again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ClassFormatError: Incompatible magic value 1885430635 in class file StringTest
  • 使用魔数而不是扩展名来进行识别主要是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因为文件扩展名可以随意地改动。

版本

4~7 字节,表示类的版本 00 34(52) 表示是 Java 8
0000000 ca fe ba be 00 00 00 34 00 23 0a 00 06 00 15 09

  • 前两个字节表示的是次版本号,后期次版本号不再使用,都是 00 00
  • 后两个字节表示的是主版本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不同版本的Java编译器编译的Class文件对应的版本是不一样的。目前,高版本的Java虚拟机可以执行由低版本编译器生成的Class文件,但是低版本的Java虚拟机不能执行由高版本编译器生成的Class文件。否则JVM会抛出java.lang.UnsupportedClassVersionError异常。(向下兼容)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该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我们在开发时,特别注意开发编译的JDK版本和生产环境中的JDK版本是否一致。

  • 虚拟机JDK版本为1.k(k>=2)时,对应的class文件格式版本号的范围为45.0 - 44+k.0(含两端)。

常量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版本号之后,紧跟着的是常量池的数量,以及若干个常量池表项。

常量池中常量的数量是不固定的,所以在常量池的入口需要放置一项u2类型的无符号数,代表常量池容量计数值(constant_pool_count)。与Java中语言习惯不一样的是,这个容量计数是从1而不是0开始的。

类型名称数量
u2(无符号数)constant_pool_count1
cp_info(表)constant_poolconstant_pool_count - 1

由上表可见,Class文件使用了一个前置的容量计数器(constant_pool_count)加若干个连续的数据项(constant_pool)的形式来描述常量池内容。我们把这一系列连续常量池数据称为常量池集合。

  • 常量池可以比喻为Class文件中的资源仓库,它是Class文件结构中与其他项目关联最多的数据,可以说是Class文件的基石

常量池存放的数据

存放的两大类常量 字面量和符号引用

  • 字面量:比如文本字符串,被声明的final常量值
  • 符号引用
    • 类和接口的全限定名
    • 字段的名称和描述符
    • 方法的名称和描述符
    • 方法句柄和方法类型
    • 动态调用点和动态常量

Java代码在进行Javac编码的时候,并不像C和C++那样会有“连接的步骤”(操作系统中的连接),而是在虚拟机加载Class文件的时候进行动态连接,也就是说在Class文件中不会保存各个方法,字段最终在内存中的布局信息,这些字段,方法的符号引用不经过虚拟机在运行期转换的话是无法得到真正的内存入口地址,也无法直接被虚拟机使用

  • 符号引用:符号引用以一组符号来描述所引用的目标,符号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字面量,只要使用时能无歧义地定位到目标即可。符号引用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无关,引用的目标并不一定已经加载到了内存中。
  • 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可以是直接指向目标的指针、相对偏移量或是一个能间接定位到目标的句柄。直接引用是与虚拟机实现的内存布局相关的,同一个符号引用在不同虚拟机实例上翻译出来的直接引用一般不会相同。如果有了直接引用,那说明引用的目标必定已经存在于内存之中了。

常量池的项目类型

类型标志(或标识)描述
CONSTANT_Utf8_info1UTF-8编码的字符串
CONSTANT_Integer_info3整型字面量
CONSTANT_Float_info4浮点型字面量
CONSTANT_Long_info5长整型字面量
CONSTANT_Double_info6双精度浮点型字面量
CONSTANT_Class_info7类或接口的符号引用
CONSTANT_String_info8字符串类型字面量
CONSTANT_Fieldref_info9字段的符号引用
CONSTANT_Methodref_info10类中方法的符号引用
CONSTANT_InterfaceMethodref_info11接口中方法的符号引用
CONSTANT_NameAndType_info12字段或方法的符号引用
CONSTANT_MethodHandle_info15表示方法句柄
CONSTANT_MethodType_info16标志方法类型
CONSTANT_InvokeDynamic_info18表示一个动态方法调用点

描述符

描述符的作用是用来描述字段的数据类型、方法的参数列表(包括数量、类型以及顺序)和返回值。根据描述符规则,基本数据类型(byte、char、double、float、int、long、short、boolean)以及代表无返回值的void类型都用一个大写字符来表示,而对象类型则用字符L加对象的全限定名来表示,详见下表:

标志符含义
B基本数据类型byte
C基本数据类型char
D基本数据类型double
F基本数据类型float
I基本数据类型int
J基本数据类型long
S基本数据类型short
Z基本数据类型boolean
V代表void类型
L对象类型,比如:Ljava/lang/Object;
[数组类型,代表一维数组。比如:`double[] is [D

用描述符来描述方法时,按照先参数列表,后返回值的顺序描述,参数列表按照参数的严格顺序放在一组小括号“()”之内。如方法java.lang.String tostring()的描述符为 ()Ljava/lang/String; , 方法int abc(int[]x, int y)的描述符为([II)I。

实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一个命令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一项的意义表示java.lang.Object下的init(构造方法),方法的参数和返回值是无参和无返回值

第二个命令的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第二项的意思就是调用java/lang.System这个类下的out字段,这个字段的类型是Ljava/io/PrintStream(一个引用类型,指向的数据类型是java/io/PrintStream)
  • 我们知道我们的方法或者类和字段都是用CONSTANT_Utf8_info型来描述名称,因为用u2来存储字符串的长度,所以最大值为65535,所以Java中不能定义超过64KB的变量和方法,或者类

常量类型和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访问标志

访问标识(access_flag、访问标志、访问标记)

在常量池后,紧跟着访问标记。该标记使用两个字节表示,用于识别一些类或者接口层次的访问信息,包括:这个Class是类还是接口;是否定义为public类型;是否定义为abstract类型;如果是类的话,是否被声明为final等。各种访问标记如下所示:

标志名称标志值含义
ACC_PUBLIC0x0001标志为public类型
ACC_FINAL0x0010标志被声明为final,只有类可以设置
ACC_SUPER0x0020标志允许使用invokespecial字节码指令的新语义,JDK1.0.2之后编译出来的类的这个标志默认为真。(使用增强的方法调用父类方法)
ACC_INTERFACE0x0200标志这是一个接口
ACC_ABSTRACT0x0400是否为abstract类型,对于接口或者抽象类来说,次标志值为真,其他类型为假
ACC_SYNTHETIC0x1000标志此类并非由用户代码产生(即:由编译器产生的类,没有源码对应)
ACC_ANNOTATION0x2000标志这是一个注解
ACC_ENUM0x4000标志这是一个枚举

类的访问权限通常为ACC_开头的常量。

每一种类型的表示都是通过设置访问标记的32位中的特定位来实现的。比如,若是public final的类,则该标记为ACC_PUBLIC | ACC_FINAL。

使用ACC_SUPER可以让类更准确地定位到父类的方法super.method(),现代编译器都会设置并且使用这个标记。

21 表示该 class 是一个类,公共的
0000660 29 56 00 21 00 05 00 06 00 00 00 00 00 02 00 01

  • 00 21 表示 00 01|00 20,所以这是公开的类

类索引、父类索引、接口索引

在访问标记后,会指定该类的类别、父类类别以及实现的接口,格式如下:

长度含义
u2this_class
u2super_class
u2interfaces_count
u2interfaces[interfaces_count]

这三项数据来确定这个类的继承关系:

  • 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全限定名
  • 父类索引用于确定这个类的父类的全限定名。由于Java语言不允许多重继承,所以父类索引只有一个,除了java.1ang.Object之外,所有的Java类都有父类,因此除了java.lang.Object外,所有Java类的父类索引都不为空。
  • 接口索引集合就用来描述这个类实现了哪些接口,这些被实现的接口将按implements语句(如果这个类本身是一个接口,则应当是extends语句)后的接口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在接口索引集合中。

this_class(类索引)

2字节无符号整数,指向常量池的索引。它提供了类的全限定名。this_class的值必须是对常量池表中某项的一个有效索引值。常量池在这个索引处的成员必须为CONSTANT_Class_info类型结构体,该结构体表示这个class文件所定义的类或接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uper_class(父类索引)

2字节无符号整数,指向常量池的索引。它提供了当前类的父类的全限定名。如果我们没有继承任何类,其默认继承的是java/lang/object类。同时,由于Java不支持多继承,所以其父类只有一个。

super_class指向的父类不能是fina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nterfaces

指向常量池索引集合,它提供了一个符号引用到所有已实现的接口,我们的接口索引集合是一组u2类型的数据的集合

由于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第一项u2类型的数据为接口计数器,表明索引表的容量,需要以数组形式保存多个接口的索引,表示接口的每个索引也是一个指向常量池的CONSTANT_Class_info(当然这里就必须是接口,而不是类)。

Ⅰ. interfaces_count(接口计数器)

interfaces_count项的值表示当前类或接口的直接超接口数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Ⅱ. interfaces[](接口索引集合)

interfaces[]中每个成员的值必须是对常量池表中某项的有效索引值,它的长度为interfaces_count。每个成员interfaces[i]必须为CONSTANT_Class_info结构,其中0 <= i < interfaces_count。在interfaces[]中,各成员所表示的接口顺序和对应的源代码中给定的接口顺序(从左至右)一样,即interfaces[0]对应的是源代码中最左边的接口。

字段表集合

fields

用于描述接口或类中声明的变量。字段(field)包括类级变量以及实例级变量,但是不包括方法内部、代码块内部声明的局部变量。

字段叫什么名字、字段被定义为什么数据类型,这些都是无法固定的,只能引用常量池中的常量来描述。

它指向常量池索引集合,它描述了每个字段的完整信息。比如字段的标识符、访问修饰符(public、private或protected)、是类变量还是实例变量(static修饰符)、是否是常量(final修饰符)等。

注意事项:

  • 字段表集合中不会列出从父类或者实现的接口中继承而来的字段,但有可能列出原本Java代码之中不存在的字段。譬如在内部类中为了保持对外部类的访问性,会自动添加指向外部类实例的字段。
  • 在Java语言中字段是无法重载的,两个字段的数据类型、修饰符不管是否相同,都必须使用不一样的名称,但是对于字节码来讲,如果两个字段的描述符不一致,那字段重名就是合法的。

字段计数器 fields_count

fields_count的值表示当前class文件fields表的成员个数。使用两个字节来表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ields[]属性表

fields表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field_info结构,用于表示该类或接口所声明的所有类字段或者实例字段,不包括方法内部声明的变量,也不包括从父类或父接口继承的那些字段。

标志名称标志值含义数量
u2access_flags访问标志1
u2name_index字段名索引1
u2descriptor_index描述符索引1
u2attributes_count属性计数器1
attribute_infoattributes属性集合attributes_count
1. 字段表访问标识

我们知道,一个字段可以被各种关键字去修饰,比如:作用域修饰符(public、private、protected)、static修饰符、final修饰符、volatile修饰符等等。因此,其可像类的访问标志那样,使用一些标志来标记字段。字段的访问标志有如下这些:

标志名称标志值含义
ACC_PUBLIC0x0001字段是否为public
ACC_PRIVATE0x0002字段是否为private
ACC_PROTECTED0x0004字段是否为protected
ACC_STATIC0x0008字段是否为static
ACC_FINAL0x0010字段是否为final
ACC_VOLATILE0x0040字段是否为volatile
ACC_TRANSTENT0x0080字段是否为transient
ACC_SYNCHETIC0x1000字段是否为由编译器自动产生
ACC_ENUM0x4000字段是否为enum

2.字段名索引

  • 指向常量池中的一个utf8字符串
3.描述符索引

描述符的作用是用来描述字段的数据类型、方法的参数列表(包括数量、类型以及顺序)和返回值。根据描述符规则,基本数据类型(byte,char,double,float,int,long,short,boolean)及代表无返回值的void类型都用一个大写字符来表示,而对象则用字符L加对象的全限定名来表示,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属性表集合

一个字段还可能拥有一些属性,用于存储更多的额外信息。比如初始化值、一些注释信息等。属性个数存放在attribute_count中,属性具体内容存放在attributes数组中。

// 以常量属性为例,结构为:
ConstantValue_attribute{
	u2 attribute_name_index;
	u4 attribute_length;
    u2 constantvalue_index;
}

说明:对于常量属性而言,attribute_length值恒为2。

方法表集合

methods:指向常量池索引集合,它完整描述了每个方法的签名。

  • 在字节码文件中,每一个method_info项都对应着一个类或者接口中的方法信息。比如方法的访问修饰符(public、private或protected),方法的返回值类型以及方法的参数信息等。
  • 如果这个方法不是抽象的或者不是native的,那么字节码中会体现出来。
  • 一方面,methods表只描述当前类或接口中声明的方法,不包括从父类或父接口继承的方法。另一方面,methods表有可能会出现由编译器自动添加的方法,最典型的便是编译器产生的方法信息(比如:类(接口)初始化方法()和实例初始化方法())。

使用注意事项:

在Java语言中,要重载(Overload)一个方法,除了要与原方法具有相同的简单名称之外,还要求必须拥有一个与原方法不同的特征签名,特征签名就是一个方法中各个参数在常量池中的字段符号引用的集合,也就是因为返回值不会包含在特征签名之中,因此Java语言里无法仅仅依靠返回值的不同来对一个已有方法进行重载。但在Class文件格式中,特征签名的范围更大一些,只要描述符不是完全一致的两个方法就可以共存。也就是说,如果两个方法有相同的名称和特征签名,但返回值不同,那么也是可以合法共存于同一个class文件中。

  • 也就是说,尽管Java语法规范并不允许在一个类或者接口中声明多个方法签名相同的方法,但是和Java语法规范相反,字节码文件中却恰恰允许存放多个方法签名相同的方法,唯一的条件就是这些方法之间的返回值不能相同。

methods_count(方法计数器)

methods_count的值表示当前class文件methods表的成员个数。使用两个字节来表示。

methods表中每个成员都是一个method_info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ethods[](方法表)

methods表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是一个method_info结构,用于表示当前类或接口中某个方法的完整描述。如果某个method_info结构的access_flags项既没有设置ACC_NATIVE标志也没有设置ACC_ABSTRACT标志,那么该结构中也应包含实现这个方法所用的Java虚拟机指令。

method_info结构可以表示类和接口中定义的所有方法,包括实例方法、类方法、实例初始化方法和类或接口初始化方法

方法表的结构实际跟字段表是一样的,方法表结构如下:

标志名称标志值含义数量
u2access_flags访问标志1
u2name_index方法名索引1
u2descriptor_index描述符索引1
u2attributes_count属性计数器1
attribute_infoattributes属性集合attributes_count

方法表访问标志

跟字段表一样,方法表也有访问标志,而且他们的标志有部分相同,部分则不同,方法表的具体访问标志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我们看了方法表集合的内容,我们可以明确有几个方法,可以知道方法的访问标志,方法的名称,和描述信息,但是我们的方法中有代码啊,我们的代码去哪了?
    • 方法中的Java代码,经过Javac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指令之后,存放在方法属性表集合中一个名为Code的属性类名

实际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属性表集合

方法表集合之后的属性表集合,指的是class文件所携带的辅助信息,比如该class文件的源文件的名称。以及任何带有RetentionPolicy.CLASS 或者RetentionPolicy.RUNTIME的注解。这类信息通常被用于Java虚拟机的验证和运行,以及Java程序的调试,一般无须深入了解。

此外,字段表、方法表都可以有自己的属性表。用于描述某些场景专有的信息。

属性表集合的限制没有那么严格,不再要求各个属性表具有严格的顺序,并且只要不与已有的属性名重复,任何人实现的编译器都可以向属性表中写入自己定义的属性信息,但Java虚拟机运行时会忽略掉它不认识的属性。

属性计数器

attributes_count(属性计数器)

attributes_count的值表示当前class文件属性表的成员个数。属性表中每一项都是一个attribute_info结构。

属性表

attributes[](属性表)

属性表的每个项的值必须是attribute_info结构。属性表的结构比较灵活,各种不同的属性只要满足以下结构即可。

属性的通用格式

类型名称数量含义
u2attribute_name_index1属性名索引
u4attribute_length1属性长度
u1infoattribute_length属性表

属性类型

属性表实际上可以有很多类型,上面看到的Code属性只是其中一种,Java8里面定义了23种属性。下面这些是虚拟机中预定义的属性:

属性名称使用位置含义
Code方法表Java代码编译成的字节码指令
ConstantValue字段表final关键字定义的常量池
Deprecated类,方法,字段表被声明为deprecated的方法和字段
Exceptions方法表方法抛出的异常
EnclosingMethod类文件仅当一个类为局部类或者匿名类时才能拥有这个属性,这个属性用于标识这个类所在的外围方法
InnerClass类文件内部类列表
LineNumberTableCode属性Java源码的行号与字节码指令的对应关系
LocalVariableTableCode属性方法的局部变量描述
StackMapTableCode属性JDK1.6中新增的属性,供新的类型检查检验器和处理目标方法的局部变量和操作数有所需要的类是否匹配
Signature类,方法表,字段表用于支持泛型情况下的方法签名
SourceFile类文件记录源文件名称
SourceDebugExtension类文件用于存储额外的调试信息
Synthetic类,方法表,字段表标志方法或字段为编译器自动生成的
LocalVariableTypeTable是哟很难过特征签名代替描述符,是为了引入泛型语法之后能描述泛型参数化类型而添加
RuntimeVisibleAnnotations类,方法表,字段表为动态注解提供支持
RuntimeInvisibleAnnotations类,方法表,字段表用于指明哪些注解是运行时不可见的
RuntimeVisibleParameterAnnotation方法表作用与RuntimeVisibleAnnotations属性类似,只不过作用对象或方法
RuntimeInvisibleParameterAnnotation方法表作用与RuntimeInvisibleAnnotations属性类似,只不过作用对象或方法
AnnotationDefault方法表用于记录注解类元素的默认值
BootstrapMethods类文件用于保存invokeddynamic指令引用的引导方法限定符

部分属性详解

① ConstantValue属性

ConstantValue属性表示一个常量字段的值。位于field_info结构的属性表中。

ConstantValue_attribute{
	u2 attribute_name_index;
	u4 attribute_length;
	u2 constantvalue_index;//字段值在常量池中的索引,常量池在该索引处的项给出该属性表示的常量值。(例如,值是1ong型的,在常量池中便是CONSTANT_Long)
}

② Deprecated 属性

Deprecated 属性是在JDK1.1为了支持注释中的关键词@deprecated而引入的。

Deprecated_attribute{
	u2 attribute_name_index;
	u4 attribute_length;
}

③ Code属性

Code属性就是存放方法体里面的代码。但是,并非所有方法表都有Code属性。像接口或者抽象方法,他们没有具体的方法体,因此也就不会有Code属性了。Code属性表的结构,如下图:

类型名称数量含义
u2attribute_name_index1属性名索引
u4attribute_length1属性长度
u2max_stack1操作数栈深度的最大值
u2max_locals1局部变量表所需的存续空间
u4code_length1字节码指令的长度
u1codecode_lenth存储字节码指令
u2exception_table_length1异常表长度
exception_infoexception_tableexception_length异常表
u2attributes_count1属性集合计数器
attribute_infoattributesattributes_count属性集合

可以看到:Code属性表的前两项跟属性表是一致的,即Code属性表遵循属性表的结构,后面那些则是他自定义的结构。

我们最后的属性集合attribute_info中可以存储我们的操作数栈,局部变量表,LineNumberTable等的属性信息

④ InnerClasses 属性

为了方便说明特别定义一个表示类或接口的Class格式为C。如果C的常量池中包含某个CONSTANT_Class_info成员,且这个成员所表示的类或接口不属于任何一个包,那么C的ClassFile结构的属性表中就必须含有对应的InnerClasses属性。InnerClasses属性是在JDK1.1中为了支持内部类和内部接口而引入的,位于ClassFile结构的属性表。

⑤ LineNumberTable属性

LineNumberTable属性是可选变长属性,位于Code结构的属性表。

LineNumberTable属性是用来描述Java源码行号与字节码行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个属性可以用来在调试的时候定位代码执行的行数。

  • start_pc,即字节码行号;1ine_number,即Java源代码行号。

在Code属性的属性表中,LineNumberTable属性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出现,此外,多个LineNumberTable属性可以共同表示一个行号在源文件中表示的内容,即LineNumberTable属性不需要与源文件的行一一对应。

// LineNumberTable属性表结构:
LineNumberTable_attribute{
    u2 attribute_name_index;
    u4 attribute_length;
    u2 line_number_table_length;
    {
        u2 start_pc;
        u2 line_number;
    } line_number_table[line_number_table_length];
}

⑥ LocalVariableTable属性

LocalVariableTable是可选变长属性,位于Code属性的属性表中。它被调试器用于确定方法在执行过程中局部变量的信息。在Code属性的属性表中,LocalVariableTable属性可以按照任意顺序出现。Code属性中的每个局部变量最多只能有一个LocalVariableTable属性。

  • start pc + length表示这个变量在字节码中的生命周期起始和结束的偏移位置(this生命周期从头e到结尾10)
  • index就是这个变量在局部变量表中的槽位(槽位可复用)
  • name就是变量名
  • Descriptor表示局部变量类型描述
// LocalVariableTable属性表结构:
LocalVariableTable_attribute{
    u2 attribute_name_index;
    u4 attribute_length;
    u2 local_variable_table_length;
    {
        u2 start_pc;
        u2 length;
        u2 name_index;
        u2 descriptor_index;
        u2 index;
    } local_variable_table[local_variable_table_length];
}

⑦ Signature属性

Signature属性是可选的定长属性,位于ClassFile,field_info或method_info结构的属性表中。在Java语言中,任何类、接口、初始化方法或成员的泛型签名如果包含了类型变量(Type Variables)或参数化类型(Parameterized Types),则Signature属性会为它记录泛型签名信息。

⑧ SourceFile属性

SourceFile属性结构

类型名称数量含义
u2attribute_name_index1属性名索引
u4attribute_length1属性长度
u2sourcefile index1源码文件素引

可以看到,其长度总是固定的8个字节。

⑨ 其他属性

Java虚拟机中预定义的属性有20多个,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通过上面几个属性的介绍,只要领会其精髓,其他属性的解读也是易如反掌。

初认识字节码指令

Java虚拟机的指令由一个字节长度的,代表着某种特定操作含义的数字(操作码),以及跟随着其后零至多个代表此操作的参数(操作数)构成,由于Java虚拟机是面对操作数栈,而不是面对寄存器的架构,所以大多数指令都是不包含操作数,只有一个操作码

执行模型

如果不考虑异常处理的话,那么Java虚拟机的解释器可以使用下面这个伪代码当做最基本的执行模型来理解

do{
    自动计算PC寄存器的值加1;
    根据PC寄存器的指示位置,从字节码流中取出操作码;
    if(字节码存在操作数) 从字节码流中取出操作数;
    执行操作码所定义的操作;
}while(字节码长度>0);

字节码与数据类型

在Java虚拟机的指令集中,大多数的指令都包含了其操作所对应的数据类型信息。例如,iload指令用于从局部变量表中加载int型的数据到操作数栈中,而fload指令加载的则是float类型的数据。

对于大部分与数据类型相关的字节码指令,它们的操作码助记符中都有特殊的字符来表明专门为哪种数据类型服务:

  • i代表对int类型的数据操作,
  • l代表long
  • s代表short
  • b代表byte
  • c代表char
  • f代表float
  • d代表double
  • a表示reference

也有一些指令的助记符中没有明确地指明操作类型的字母,如arraylength指令,它没有代表数据类型的特殊字符,但操作数永远只能是一个数组类型的对象。

还有另外一些指令,如无条件跳转指令goto则是与数据类型无关的。

因为我们的Java虚拟机的操作码长度只有一个字节,所以我们这种包含数据类型的操作码设计就非常困难(如果一个操作对应很多种的数据,那么一个操作就需要设计成几种操作码,我们的操作码的大小也就1个字节 肯定是不行的),大部分的指令都没有支持整数类型byte、char和short,甚至没有任何指令支持boolean类型。编译器会在编译期或运行期将byte和short类型的数据带符号扩展(Sign-Extend)为相应的int类型数据,将boolean和char类型数据零位扩展(Zero-Extend)为相应的int类型数据。与之类似,在处理boolean、byte、short和char类型的数组时,也会转换为使用对应的int类型的字节码指令来处理。因此,大多数对于boolean、byte、short和char类型数据的操作,实际上都是使用相应的int类型作为运算类型。

用例子来认识字节码指令

public class Demo3_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0;
		int b = Short.MAX_VALUE + 1;
		int c = a + b;
		System.out.println(c);
	}
}

javap 反编译得到的class文件码

Classfile /E:/JAVA代码/代码/out/production/chapter01/com/atguigu/java/Demo3_1.class
  Last modified 2022-11-27; size 617 bytes
  MD5 checksum 2f4f391e386dc1f993399a6bb8cb7b43
  Compiled from "Demo3_1.java"
public class com.atguigu.java.Demo3_1
  minor version: 0
  major version: 52
  flags: ACC_PUBLIC, ACC_SUPER
Constant pool:
   #1 = Methodref          #7.#25         // java/lang/Object."<init>":()V
   #2 = Class              #26            // java/lang/Short
   #3 = Integer            32768
   #4 = Fieldref           #27.#28        //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5 = Methodref          #29.#30        //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6 = Class              #31            // com/atguigu/java/Demo3_1
   #7 = Class              #32            // java/lang/Object
   #8 = Utf8               <init>
   #9 = Utf8               ()V
  #10 = Utf8               Code
  #11 = Utf8               LineNumberTable
  #12 = Utf8               LocalVariableTable
  #13 = Utf8               this
  #14 = Utf8               Lcom/atguigu/java/Demo3_1;
  #15 = Utf8               main
  #16 = Utf8               ([Ljava/lang/String;)V
  #17 = Utf8               args
  #18 = Utf8               [Ljava/lang/String;
  #19 = Utf8               a
  #20 = Utf8               I
  #21 = Utf8               b
  #22 = Utf8               c
  #23 = Utf8               SourceFile
  #24 = Utf8               Demo3_1.java
  #25 = NameAndType        #8:#9          // "<init>":()V
  #26 = Utf8               java/lang/Short
  #27 = Class              #33            // java/lang/System
  #28 = NameAndType        #34:#35        // out:Ljava/io/PrintStream;
  #29 = Class              #36            // java/io/PrintStream
  #30 = NameAndType        #37:#38        // println:(I)V
  #31 = Utf8               com/atguigu/java/Demo3_1
  #32 = Utf8               java/lang/Object
  #33 = Utf8               java/lang/System
  #34 = Utf8               out
  #35 = Utf8               Ljava/io/PrintStream;
  #36 = Utf8               java/io/PrintStream
  #37 = Utf8               println
  #38 = Utf8               (I)V
{
  public com.atguigu.java.Demo3_1();
    descriptor: ()V
    flags: ACC_PUBLIC
    Code:
      stack=1, locals=1, args_size=1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4: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3: 0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5     0  this   Lcom/atguigu/java/Demo3_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Ljava/lang/String;)V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Code:
      stack=2, locals=4, args_size=1
         0: bipush        10
         2: istore_1
         3: ldc           #3                  // int 32768
         5: istore_2
         6: iload_1
         7: iload_2
         8: iadd
         9: istore_3
        10: getstatic     #4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13: iload_3
        14: invokevirtual #5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17: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5: 0
        line 6: 3
        line 7: 6
        line 8: 10
        line 9: 17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18     0  args   [Ljava/lang/String;
            3      15     1     a   I
            6      12     2     b   I
           10       8     3     c   I
}
SourceFile: "Demo3_1.java"

执行前的准备

将常量池装入运行时常量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法的字节码指令装入方法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这一步也就是对应着我们的类加载

分配栈帧内存(main方法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应的局部变量表和操作数栈的大小在编译期间就能知道

加载和存储指令

bipush 10

  • 将一个 byte 压入操作数栈(其长度会补齐 4 个字节),类似的指令还有
  • sipush 将一个 short 压入操作数栈(其长度会补齐 4 个字节)
  • ldc 将一个 int 压入操作数栈
  • ldc2_w 将一个 long 压入操作数栈(分两次压入,因为 long 是 8 个字节)
  • 这里小的数字都是和字节码指令存在一起,超过 short 范围的数字存入了常量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store_1

将操作数栈顶数据弹出,存入局部变量表的 slot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ldc #3

  • 从常量池加载 #3 数据到操作数栈
  • 注意 Short.MAX_VALUE 是 32767,所以 32768 = Short.MAX_VALUE + 1 实际是在编译期间计算好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load_1 和iload_2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局部变量压栈指令】**将一个局部变量加载到操作数栈:xload、xload_<n>(其中x为i、l、f、d、a,n为0到3)

  • 指令xload通过指定参数的形式,把局部变量压入操作数栈,当使用这个命令时,表示局部变量的数量可能超过了4个,比如指令iload、fload等。
iload 从局部变量中装载int类型值 lload 从局部变量中装载long类型值
 
fload 从局部变量中装载float类型值
 
dload 从局部变量中装载double类型值
 
aload 从局部变量中装载引用类型值(refernce)
 
iload_0 从局部变量0中装载int类型值
 
iload_1 从局部变量1中装载int类型值
 
iload_2 从局部变量2中装载int类型值
 
iload_3 从局部变量3中装载int类型值
 
lload_0 从局部变量0中装载long类型值
 
lload_1 从局部变量1中装载long类型值
 
lload_2 从局部变量2中装载long类型值
 
lload_3 从局部变量3中装载long类型值
 
fload_0 从局部变量0中装载float类型值
 
fload_1 从局部变量1中装载float类型值
 
fload_2 从局部变量2中装载float类型值
 
fload_3 从局部变量3中装载float类型值
 
dload_0 从局部变量0中装载double类型值
 
dload_1 从局部变量1中装载double类型值
 
dload_2 从局部变量2中装载double类型值
 
dload_3 从局部变量3中装载double类型值
 
aload_0 从局部变量0中装载引用类型值
 
aload_1 从局部变量1中装载引用类型值
 
aload_2 从局部变量2中装载引用类型值
 
aload_3 从局部变量3中装载引用类型值
 
iaload 从数组中装载int类型值
 
laload 从数组中装载long类型值
 
faload 从数组中装载float类型值
 
daload 从数组中装载double类型值
 
aaload 从数组中装载引用类型值
 
baload 从数组中装载byte类型或boolean类型值
 
caload 从数组中装载char类型值
 
saload 从数组中装载short类型值

**【常量入栈指令】**将一个常量加载到操作数栈:bipush、sipush、ldc、ldc_w、ldc2_w、aconst_null、iconst_m1、iconst_<i>、lconst_<l>)、fconst_<f>、dconst_<d>

aconst_null 将null对象引用压入栈
 
iconst_m1 将int类型常量-1压入栈
 
iconst_0 将int类型常量0压入栈
 
iconst_1 将int类型常量1压入栈
 
iconst_2 将int类型常量2压入栈
 
iconst_3 将int类型常量3压入栈
 
iconst_4 将int类型常量4压入栈
 
iconst_5 将int类型常量5压入栈
 
lconst_0 将long类型常量0压入栈
 
lconst_1 将long类型常量1压入栈
 
fconst_0 将float类型常量0压入栈
 
fconst_1 将float类型常量1压入栈
 
dconst_0 将double类型常量0压入栈
 
dconst_1 将double类型常量1压入栈
 
bipush 将一个8位带符号整数压入栈
 
sipush 将16位带符号整数压入栈
 
ldc 把常量池中的项压入栈
 
ldc_w 把常量池中的项压入栈(使用宽索引)
 
ldc2_w 把常量池中long类型或者double类型的项压入栈(使用宽索引)

常量入栈指令的功能是将常数压入操作数栈,根据数据类型和入栈内容的不同,又可以分为const系列、push系列和ldc指令

  • 对于const系列,是针对一些比较小的数值,对应的数值隐藏在指令中
    • iconst_m1将-1压入操作数栈;
    • iconst_x(x为0到5)将x压入栈;
    • lconst_0、lconst_1分别将长整数0和1压入栈;
    • fconst_0、fconst_1、fconst_2分别将浮点数0、1、2压入栈;
    • dconst_0和dconst_1分别将double型0和1压入栈;
    • aconst_null将null压入操作数栈;
  • 指令push系列:主要包括bipush和sipush。它们的区别在于接收数据类型的不同,bipush接收8位整数作为参数,sipush接收16位整数,它们都将参数压入栈。
  • 指令ldc系列:如果以上指令都不能满足需求,那么可以使用万能的
    • ldc指令,它可以接收一个8位的参数,该参数指向常量池中的int、float或者String的索引,将指定的内容压入堆栈。
    • 类似的还有ldc_w,它接收两个8位参数,能支持的索引范围大于ldc。
    • 如果要压入的元素是long或者double类型的,则使用ldc2_w指令,使用方式都是类似的

**【出栈装入局部变量表指令】**将一个数值从操作数栈存储到局部变量表:xstore、xstore_<n>(其中x为i、l、f、d、a,n为0到3);xastore(其中x为i、l、f、d、a、b、c、s)

istore 将in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
 
lstore 将long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
 
fstore 将floa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
 
dstore 将double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
 
astore 将将引用类型或returnAddress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
 
istore_0 将in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0
 
istore_1 将in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1
 
istore_2 将in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2
 
istore_3 将in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3
 
lstore_0 将long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0
 
lstore_1 将long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1
 
lstore_2 将long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2
 
lstore_3 将long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3
 
fstore_0 将floa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0
 
fstore_1 将floa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1
 
fstore_2 将floa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2
 
fstore_3 将float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3
 
dstore_0 将double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0
 
dstore_1 将double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1
 
dstore_2 将double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2
 
dstore_3 将double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3
 
astore_0 将引用类型或returnAddress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0
 
astore_1 将引用类型或returnAddress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1
 
astore_2 将引用类型或returnAddress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2
 
astore_3 将引用类型或returnAddress类型值存入局部变量3
 
iastore 将int类型值存入数组中
 
lastore 将long类型值存入数组中
 
fastore 将float类型值存入数组中
 
dastore 将double类型值存入数组中
 
aastore 将引用类型值存入数组中
 
bastore 将byte类型或者boolean类型值存入数组中
 
castore 将char类型值存入数组中
 
sastore 将short类型值存入数组中
 
  • 其中,指令istore_n将从操作数栈中弹出一个整数,并把它值给局部变量索引n位置。
  • 指令xstore由于没有隐含参数信息,故需要提供一个byte类型的参数类指定目标局部变量表的位置。

说明:一般说来,类似像store这样的命令需要带一个参数,用来指明将弹出的元素放在局部变量表的第几个位置。但是,为了尽可能压缩指令大小,使用专门的istore_1指令表示将弹出的元素放置在局部变量表第1个位置。类似的还有istore_0、istore_2、istore_3,它们分别表示从操作数栈顶弹出一个元素,存放在局部变量表第0、2、3个位置。由于局部变量表前几个位置总是非常常用,因此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指令数量,但是可以大大压缩生成的字节码的体积。如果局部变量表很大,需要存储的槽位大于3,那么可以使用istore指令,外加一个参数,用来表示需要存放的槽位位置。

扩充局部变量表的访问索引的指令:wide

总结

上面所列举的指令助记符中,有一部分是以尖括号结尾的(例如iload_)。这些指令助记符实际上代表了一组指令(例如iload_代表了iload_0、iload_1、iload_2iload_3这几个指令)。这几组指令都是某个带有一个操作数的通用指令(例如iload)的特殊形式,对于这若干组特殊指令来说,它们表面上没有操作数,不需要进行取操作数的动作,但操作数都隐含在指令中。

除此之外,它们的语义与原生的通用指令完全一致(例如iload_0的语义与操作数为0时的iload指令语义完全一致)。在尖括号之间的字母指定了指令隐含操作数的数据类型,代表非负的整数,代表是int类型数据,代表long类型,代表float类型,代表double类型 操作byte、char、short和boolean类型数据时,经常用int类型的指令来表示。

运算指令

iad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作用

算术指令用于对两个操作数栈上的值进行某种特定运算,并把结果重新压入操作数栈。

分类

大体上算术指令可以分为两种:对整型数据进行运算的指令与对浮点类型数据进行运算的指令。

byte、short、char和boolean类型说明

在每一大类中,都有针对Java虚拟机具体数据类型的专用算术指令。但没有直接支持byte、short、char和boolean类型的算术指令,对于这些数据的运算,都使用int类型的指令来处理。此外,在处理boolean、byte、short和char类型的数组时,也会转换为使用对应的int类型的字节码指令来处理。

运算时的溢出

数据运算可能会导致溢出,例如两个很大的正整数相加,结果可能是一个负数。其实Java虚拟机规范并无明确规定过整型数据溢出的具体结果,仅规定了在处理整型数据时,只有除法指令以及求余指令中当出现除数为0时会导致虚拟机抛出异常ArithmeticException。

运算模式

向最接近数舍入模式:JVM要求在进行浮点数计算时,所有的运算结果都必须舍入到适当的精度,非精确结果必须舍入为可被表示的最接近的精确值,如果有两种可表示的形式与该值一样接近,将优先选择最低有效位为零的;

向零舍入模式:将浮点数转换为整数时,采用该模式,该模式将在目标数值类型中选择一个最接近但是不大于原值的数字作为最精确的舍入结果;

NaN值使用

当一个操作产生溢出时,将会使用有符号的无穷大表示,如果某个操作结果没有明确的数学定义的话,将会使用NaN值来表示。而且所有使用NaN值作为操作数的算术操作,结果都会返回Na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整数运算
 
iadd 执行int类型的加法
 
ladd 执行long类型的加法
 
isub 执行int类型的减法
 
lsub 执行long类型的减法
 
imul 执行int类型的乘法
 
lmul 执行long类型的乘法
 
idiv 执行int类型的除法
 
ldiv 执行long类型的除法
 
irem 计算int类型除法的余数
 
lrem 计算long类型除法的余数
 
ineg 对一个int类型值进行取反操作
 
lneg 对一个long类型值进行取反操作
 
iinc 把一个常量值加到一个int类型的局部变量上
 
逻辑运算
 
移位操作
 
ishl 执行int类型的向左移位操作
 
lshl 执行long类型的向左移位操作
 
ishr 执行int类型的向右移位操作
 
lshr 执行long类型的向右移位操作
 
iushr 执行int类型的向右逻辑移位操作
 
lushr 执行long类型的向右逻辑移位操作
 
按位布尔运算
 
iand 对int类型值进行“逻辑与”操作
 
land 对long类型值进行“逻辑与”操作
 
ior 对int类型值进行“逻辑或”操作
 
lor 对long类型值进行“逻辑或”操作
 
ixor 对int类型值进行“逻辑异或”操作
 
lxor 对long类型值进行“逻辑异或”操作
 
浮点运算
 
fadd 执行float类型的加法
 
dadd 执行double类型的加法
 
fsub 执行float类型的减法
 
dsub 执行double类型的减法
 
fmul 执行float类型的乘法
 
dmul 执行double类型的乘法
 
fdiv 执行float类型的除法
 
ddiv 执行double类型的除法
 
frem 计算float类型除法的余数
 
drem 计算double类型除法的余数
 
fneg 将一个float类型的数值取反
 
dneg 将一个double类型的数值取反

自增自减字节码分析

public class Demo3_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10;
		int b = a++ + ++a + a--;
		System.out.println(a);
		System.out.println(b);
	}
}
Classfile /E:/JAVA代码/代码/out/production/chapter01/com/atguigu/java/Demo3_2.class
  Last modified 2022-11-27; size 592 bytes
  MD5 checksum 440072176b92022a77dbe971e15e0ddb
  Compiled from "Demo3_2.java"
public class com.atguigu.java.Demo3_2
  minor version: 0
  major version: 52
  flags: ACC_PUBLIC, ACC_SUPER
Constant pool:
   #1 = Methodref          #5.#22         // java/lang/Object."<init>":()V
   #2 = Fieldref           #23.#24        //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3 = Methodref          #25.#26        //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4 = Class              #27            // com/atguigu/java/Demo3_2
   #5 = Class              #28            // java/lang/Object
   #6 = Utf8               <init>
   #7 = Utf8               ()V
   #8 = Utf8               Code
   #9 = Utf8               LineNumberTable
  #10 = Utf8               LocalVariableTable
  #11 = Utf8               this
  #12 = Utf8               Lcom/atguigu/java/Demo3_2;
  #13 = Utf8               main
  #14 = Utf8               ([Ljava/lang/String;)V
  #15 = Utf8               args
  #16 = Utf8               [Ljava/lang/String;
  #17 = Utf8               a
  #18 = Utf8               I
  #19 = Utf8               b
  #20 = Utf8               SourceFile
  #21 = Utf8               Demo3_2.java
  #22 = NameAndType        #6:#7          // "<init>":()V
  #23 = Class              #29            // java/lang/System
  #24 = NameAndType        #30:#31        // out:Ljava/io/PrintStream;
  #25 = Class              #32            // java/io/PrintStream
  #26 = NameAndType        #33:#34        // println:(I)V
  #27 = Utf8               com/atguigu/java/Demo3_2
  #28 = Utf8               java/lang/Object
  #29 = Utf8               java/lang/System
  #30 = Utf8               out
  #31 = Utf8               Ljava/io/PrintStream;
  #32 = Utf8               java/io/PrintStream
  #33 = Utf8               println
  #34 = Utf8               (I)V
{
  public com.atguigu.java.Demo3_2();
    descriptor: ()V
    flags: ACC_PUBLIC
    Code:
      stack=1, locals=1, args_size=1
         0: aload_0
         1: invokespecial #1                  // Method java/lang/Object."<init>":()V
         4: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3: 0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5     0  this   Lcom/atguigu/java/Demo3_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Ljava/lang/String;)V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Code:
      stack=2, locals=3, args_size=1
         0: bipush        10
         2: istore_1
         3: iload_1
         4: iinc          1, 1
         7: iinc          1, 1
        10: iload_1
        11: iadd
        12: iload_1
        13: iinc          1, -1
        16: iadd
        17: istore_2
        18: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21: iload_1
        22: invokevirtual #3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25: getstatic     #2                  // Field 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28: iload_2
        29: invokevirtual #3                  // Method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32: return
      LineNumberTable:
        line 5: 0
        line 6: 3
        line 7: 18
        line 8: 25
        line 9: 32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33     0  args   [Ljava/lang/String;
            3      30     1     a   I
           18      15     2     b   I
}
SourceFile: "Demo3_2.jav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经过 bipush 10 将常量10压入 然后istore_1将10弹出栈放到局部变量solt位置1存储 ,因为前面解释过,就不再画图
  • iload_1,将局部变量表solt1的值入栈

iinc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注意 iinc 指令是直接在局部变量 slot 上进行运算
  • a++ 和 ++a 的区别是先执行 iload 还是 先执行 iinc

iadd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经过一次iinc实现 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于i–,先入栈,然后再减
  • 最后就在进行一次iadd,然后存储到局部变量表2的位置

对象创建和访问指令

getstatic #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见的指令

对象操作指令
 
new 创建一个新对象
 
getfield 从对象中获取字段
 
putfield 设置对象中字段的值
 
getstatic 从类中获取静态字段
 
putstatic 设置类中静态字段的值
 
checkcast 确定对象为所给定的类型。后跟目标类,判断栈顶元素是否为目标类 / 接口的实例。如果不是便抛出异常
 
instanceof 判断对象是否为给定的类型。后跟目标类,判断栈顶元素是否为目标类 / 接口的实例。是则压入 1,否则压入 0
 
数组操作指令
 
newarray 分配数据成员类型为基本上数据类型的新数组
 
anewarray 分配数据成员类型为引用类型的新数组
 
arraylength 获取数组长度
 
multianewarray 分配新的多维数组

数组和对象的不同的创建指令

  1. 创建类实例的指令:
    • 创建类实例的指令:new
    • 它接收一个操作数,为指向常量池的索引,表示要创建的类型,执行完成后,将对象的引用压入栈。
  1. 创建数组的指令:
    • 创建数组的指令:newarray、anewarray、multianewarray
    • 上述创建指令可以用于创建对象或者数组,由于对象和数组在Java中的广泛使用,这些指令的使用频率也非常高。

实例字段和静态字段不同的访问指令

对象创建后,就可以通过对象访问指令获取对象实例或数组实例中的字段或者数组元素。

  • 访问类字段(static字段,或者称为类变量)的指令:getstatic、putstatic
  • 访问类实例字段(非static字段,或者称为实例变量)的指令:getfield、putfield

举例:以getstatic指令为例,它含有一个操作数,为指向常量池的Fieldref索引,它的作用就是获取Fieldref指定的对象或者值,并将其压入操作数栈。

数组操作指令

数组操作指令主要有:xastore和xaload指令。具体为:

  • 把一个数组元素加载到操作数栈的指令:baload、caload、saload、iaload、laload、faload、daload、aaload
  • 将一个操作数栈的值存储到数组元素中的指令:bastore、castore、sastore、iastore、lastore、fastore、dastore、aastore
数组指令byte(boolean)charshortlonglongfloatdoublereference
xaloadbaloadcaloadsaloadialoadlaloadfaloaddaloadaaload
xastorebastorecastoresastoreiastorelastorefastoredastoreaastore

取数组长度的指令:arraylength。该指令弹出栈顶的数组元素,获取数组的长度,将长度压入栈。

指令xaload表示将数组的元素压栈,比如saload、caload分别表示压入short数组和char数组。指令xaload在执行时,要求操作数中栈顶元素为数组索引i,栈顶顺位第2个元素为数组引用a,该指令会弹出栈顶这两个元素,并将a[i]重新压入栈。

xastore则专门针对数组操作,以iastore为例,它用于给一个int数组的给定索引赋值。在iastore执行前,操作数栈顶需要以此准备3个元素:值、索引、数组引用,iastore会弹出这3个值,并将值赋给数组中指定索引的位置。

类型检查指令

检查类实例或数组类型的指令:instanceof、checkcast。

  • 指令instanceof用来判断给定对象是否是某一个类的实例,它会将判断结果压入操作数栈
  • 指令checkcast用于检查类型强制转换是否可以进行。如果可以进行,那么checkcast指令不会改变操作数栈,否则它会抛出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类型检查指令含义
instanceof判断给定对象是否是某一个类的实例
checkcast检查类型强制转换是否可以进行

方法调用和返回指令

invokevirtual #5

  • 找到常量池 #5 项
  • 定位到方法区 java/io/PrintStream.println:(I)V 方法
  • 生成新的栈帧(分配 locals、stack等)
  • 传递参数,执行新栈帧中的字节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执行完毕,弹出栈帧
  • 清除 main 操作数栈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turn

完成 main 方法调用,弹出 main 栈帧
程序结束

方法调用指令
 
invokcvirtual 运行时按照对象的类来调用实例方法
 
invokespecial 根据编译时类型来调用实例方法
 
invokestatic 调用类(静态)方法
 
invokcinterface 调用接口方法
 
方法返回指令
 
ireturn 从方法中返回int类型的数据
 
lreturn 从方法中返回long类型的数据
 
freturn 从方法中返回float类型的数据
 
dreturn 从方法中返回double类型的数据
 
areturn 从方法中返回引用类型的数据
 
return 从方法中返回,返回值为void

方法调用指令:invokevirtual、invokeinterface、invokespecial、invokestatic、invokedynamic,以下5条指令用于方法调用:

  • invokevirtual指令用于调用对象的实例方法,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进行分派(虚方法分派),支持多态。这也是Java语言中最常见的方法分派方式。
  • invokeinterface指令用于调用接口方法,它会在运行时搜索由特定对象所实现的这个接口方法,并找出适合的方法进行调用。
  • invokespecial指令用于调用一些需要特殊处理的实例方法,包括实例初始化方法(构造器)、私有方法和父类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静态类型绑定的,不会在调用时进行动态派发。
  • invokestatic指令用于调用命名类中的类方法(static方法)。这是静态绑定的。
  • invokedynamic指令用于调用动态绑定的方法,这个是JDK1.7后新加入的指令。用于在运行时动态解析出调用点限定符所引用的方法,并执行该方法。
  • invokedynamic指令的分派逻辑是由用户所设定的引导方法决定的,而前面4条调用指令的分派逻辑都固化在java虚拟机内部。

方法返回指令

方法调用结束前,需要进行返回。方法返回指令是根据返回值的类型区分的。

  • 包括ireturn(当返回值是boolean、byte、char、short和int 类型时使用)、lreturn、freturn、dreturn和areturn
  • 另外还有一条return 指令供声明为void的方法、实例初始化方法以及类和接口的类初始化方法使用。
方法返回指令voidintlongfloatdoublereference
xreturnreturnireturnlreturnfreutrndreturnareturn

通过ireturn指令,将当前函数操作数栈的顶层元素弹出,并将这个元素压入调用者函数的操作数栈中(因为调用者非常关心函数的返回值),所有在当前函数操作数栈中的其他元素都会被丢弃。

如果当前返回的是synchronized方法,那么还会执行一个隐含的monitorexit指令,退出临界区。

最后,会丢弃当前方法的整个帧,恢复调用者的帧,并将控制权转交给调用者。

条件判断指令

指令助记符含义
0x99ifeq判断是否 == 0
0x9aifne判断是否 != 0
0x9biflt判断是否 < 0
0x9cifge判断是否 >= 0
0x9difgt判断是否 > 0
0x9eifle判断是否 <= 0
0x9fif_icmpeq两个int是否 ==
0xa0if_icmpne两个int是否 !=
0xa1if_icmplt两个int是否 <
0xa2if_icmpge两个int是否 >=
0xa3if_icmpgt两个int是否 >
0xa4if_icmple两个int是否 <=
0xa5if_acmpeq两个引用是否 ==
0xa6if_acmpne两个引用是否 !=
0xc6ifnull判断是否 == null
0xc7ifnonnull判断是否 != null

几点说明:
byte,short,char 都会按 int 比较,因为操作数栈都是 4 字节
goto 用来进行跳转到指定行号的字节码

例子

public class Demo3_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0;
		if(a == 0) {
			a = 10;
		} else {
			a = 20;
		}
	}
}

字节码

0: iconst_0
1: istore_1
2: iload_1
3: ifne 12  //如果不等于0 就直接跳转到12进行执行
6: bipush 10 
8: istore_1
9: goto 15 //无条件跳转到15
12: bipush 20
14: istore_1
15: return
public class Demo3_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0;
		while (a < 10) {
			a++;
		}
	}
}
0: iconst_0
1: istore_1
2: iload_1
3: bipush 10
5: if_icmpge 14 //如果两个int是大于等于关系(两个int在操作数栈里) 就跳转到14 
8: iinc 1, 1
11: goto 2 //跳转到2
14: return
public class Demo3_5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0;
		do {
			a++;
		} while (a < 10);
	}
}
0: iconst_0  //常量0放入操作数栈
1: istore_1  //将栈顶元素放入局部变量表1
2: iinc 1, 1 //将局部变量表的1的位置数+1
5: iload_1   //将局部变量表1加载到操作数栈
6: bipush 10 //将常量10放入操作数栈
8: if_icmplt 2 //如果两个int是小于的关系 就跳到2
11: return

条件跳转指令

条件跳转指令通常和比较指令结合使用。在条件跳转指令执行前,一般可以先用比较指令进行栈顶元素的准备,然后进行条件跳转。

条件跳转指令有:ifeq,iflt,ifle,ifne,ifgt,ifge,ifnull,ifnonnull。这些指令都接收两个字节的操作数,用于计算跳转的位置(16位符号整数作为当前位置的offset)。

它们的统一含义为:弹出栈顶元素,测试它是否满足某一条件,如果满足条件,则跳转到给定位置。

比较条件跳转指令

比较条件跳转指令类似于比较指令和条件跳转指令的结合体,它将比较和跳转两个步骤合二为一。

这类指令有:if_icmpeq、if_icmpne、if_icmplt、if_icmpgt、if_icmple、if_icmpge、if_acmpeq和if_acmpne。其中指令助记符加上“if_”后,以字符“i”开头的指令针对it型整数操作(也包括short和byte类型),以字符“a”开头的指令表示对象引用的比较。

这些指令都接收两个字节的操作数作为参数,用于计算跳转的位置。同时在执行指令时,栈顶需要准备两个元素进行比较。指令执行完成后,栈顶的这两个元素被清空,且没有任何数据入栈。如果预设条件成立,则执行跳转,否则,继续执行下一条语句。

无条件跳转指令

目前主要的无条件跳转指令为goto。指令goto接收两个字节的操作数,共同组成一个带符号的整数,用于指定指令的偏移量,指令执行的目的就是跳转到偏移量给定的位置处。

如果指令偏移量太大,超过双字节的带符号整数的范围,则可以使用指令goto_w,它和goto有相同的作用,但是它接收4个字节的操作数,可以表示更大的地址范围。

指令jsr、jsr_w、ret虽然也是无条件跳转的,但主要用于try-finally语句,且已经被虚拟机逐渐废弃,故不在这里介绍这两个指令。

操作数栈管理指令

如同操作一个普通数据结构中的堆栈那样,JVM提供的操作数栈管理指令,可以用于直接操作操作数栈的指令。

这类指令包括如下内容:

  • 将一个或两个元素从栈顶弹出,并且直接废弃:pop,pop2
  • 复制栈顶一个或两个数值并将复制值或双份的复制值重新压入栈顶:dup,dup2,dup_x1,dup2_×1,dup_×2,dup2_×2
  • 将栈最顶端的两个Slot数值位置交换:swap。Java虚拟机没有提供交换两个64位数据类型(long、double)数值的指令。
  • 指令nop,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指令,它的字节码为0x00。和汇编语言中的nop一样,它表示什么都不做。这条指令一般可用于调试、占位等。

这些指令属于通用型,对栈的压入或者弹出无需指明数据类型。

  • 不带_x的指令是复制栈顶数据并压入栈顶。包括两个指令,dup,dup2。dup的系数代表要复制的Slot个数。dup开头的指令用于复制1个Slot的数据。例如1个int或1个reference类型数据dup2开头的指令用于复制2个Slot的数据。例如1个long,或2个int,或1个int+1个float类型数据
  • 带_x的指令是复制栈顶数据并插入栈顶以下的某个位置。共有4个指令,dup_×1,dup2_×1,dup_×2,dup2×2。对于带x的复制插入指令,只要将指令的dup和x的系数相加,结果即为需要插入的位置。因此dup×1插入位置:1+1=2,即栈顶2个slot下面dup_×2插入位置:1+2=3,即栈顶3个slot下面;dup2×1插入位置:2+1=3,即栈顶3个Slot下面
  • pop:将栈顶的1个Slot数值出栈。例如1个short类型数值
  • pop2:将栈顶的2个slot数值出栈。例如1个double类型数值,或者2个int类型数值

异常处理

athrow指令

在Java程序中显示抛出异常的操作(throw语句)都是由athrow指令来实现。

除了使用throw语句显示抛出异常情况之外,JVM规范还规定了许多运行时异常会在其他Java虚拟机指令检测到异常状况时自动抛出。例如,在之前介绍的整数运算时,当除数为零时,虚拟机会在idiv或1div指令中抛出ArithmeticException异常。

正常情况下,操作数栈的压入弹出都是一条条指令完成的。唯一的例外情况是在抛异常时,Java虚拟机会清除操作数栈上的所有内容,而后将异常实例压入调用者操作数栈上。

处理异常

在Java虚拟机中,处理异常(catch语句)不是由字节码指令来实现的(早期使用jsr、ret指令),而是采用异常表来完成的。

异常表

如果一个方法定义了一个try-catch 或者try-finally的异常处理,就会创建一个异常表。它包含了每个异常处理或者finally块的信息。异常表保存了每个异常处理信息。比如:

  • 起始位置
  • 结束位置
  • 程序计数器记录的代码处理的偏移地址
  • 被捕获的异常类在常量池中的索引

当一个异常被抛出时,JVM会在当前的方法里寻找一个匹配的处理,如果没有找到,这个方法会强制结束并弹出当前栈帧,并且异常会重新抛给上层调用的方法(在调用方法栈帧)。如果在所有栈帧弹出前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异常处理,这个线程将终止。如果这个异常在最后一个非守护线程里抛出,将会导致JVM自己终止,比如这个线程是个main线程。

public class Demo3_11_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 = 0;
		try {
			i = 10;
		} catch (Exception e) {
			i = 20;
		}
	}
}

class文件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Ljava/lang/String;)V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Code:
		stack=1, locals=3, args_size=1
			0: iconst_0
			1: istore_1
			2: bipush 10
			4: istore_1
			5: goto 12
			8: astore_2
			9: bipush 20
			11: istore_1
			12: return
	Exception table:
		from to target type
		2    5    8    Class java/lang/Exception
	LineNumberTable: ...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9  3  2  e  Ljava/lang/Exception;
		0  13  0  args [Ljava/lang/String;
		2  11  1  i  I
	StackMapTable: ...
	MethodParameters: ...
}
  • 可以看到多出来一个 Exception table 的结构,[from, to) 是前闭后开的检测范围,一旦这个范围内的字节码执行出现异常,则通过 type 匹配异常类型,如果一致,进入 target 所指示行号
  • 8 行的字节码指令 astore_2 是将异常对象引用存入局部变量表的 slot 2 位置

关于finally为什么会无条件执行

public class Demo3_11_4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i = 0;
		try {
			i = 10;
		} catch (Exception e) {
			i = 20;
		} finally {
			i = 30;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Ljava/lang/String;)V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Code:
		stack=1, locals=4, args_size=1
		0: iconst_0
		1: istore_1 // 0 -> i
                  
		2: bipush 10 // try --------------------------------------
		4: istore_1 // 10 -> i |
		5: bipush 30 // finally |
		7: istore_1 // 30 -> i |
                  
		8: goto 27 // return -----------------------------------
                  
		11: astore_2 // catch Exceptin -> e ----------------------
		12: bipush 20 // |
		14: istore_1 // 20 -> i |
		15: bipush 30 // finally |
		17: istore_1 // 30 -> i |
                  
		18: goto 27 // return -----------------------------------
                  
		21: astore_3 // catch any -> slot 3 ----------------------
		22: bipush 30 // finally |
		24: istore_1 // 30 -> i |
		25: aload_3 // <- slot 3 |
		26: athrow // throw ------------------------------------
                  
		27: return
	Exception table:
		from to target type
		2 5 11  Class   java/lang/Exception
		2 5 21 any // 剩余的异常类型,比如 Error
		11 15 21 any // 剩余的异常类型,比如 Error
	LineNumberTable: ...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12 		3 		2 	e 	Ljava/lang/Exception;
		0 28 0 args [Ljava/lang/String;
		2 26 1 i I
		StackMapTable: ...
	MethodParameters: ...

可以看到 finally 中的代码被复制了 3 份,分别放入 try 流程,catch 流程以及 catch 剩余的异常类型流程 (发生了其他异常,由我们的JVM自动生成athrow来进行抛出异常)

关于finally碰到return

public class Demo3_12_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result = tes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public static int test() {
		try {
			return 10;
		} finally {
			return 20;
		}
	}
}

public static int test();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Code:
	stack=1, locals=2, args_size=0
		0: bipush 10 // <- 10 放入栈顶
		2: istore_0 // 10 -> slot 0 (从栈顶移除了)
		3: bipush 20 // <- 20 放入栈顶
		5: ireturn // 返回栈顶 int(20)
            
		6: astore_1 // catch any -> slot 1
		7: bipush 20 // <- 20 放入栈顶
		9: ireturn // 返回栈顶 int(20)
	Exception table:
		from to target type
		0 3 6 any
	LineNumberTable: ...
	StackMapTable: ...
  • 由于 finally 中的 ireturn 被插入了所有可能的流程,因此返回结果肯定以 finally 的为准
  • 至于字节码中第 2 行,似乎没啥用,且留个伏笔,看下个例子
  • 跟上例中的 finally 相比,发现没有 athrow 了,这告诉我们:如果在 finally 中出现了 return,会吞掉异常😱😱😱,可以试一下下面的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我们发现这个程序并没有发生异常报错

  • 为什么呢?我们的try会收到异常表的控制,如果发生了异常,会根据这个异常表项跳转到对应的处理代码

  • 对应的异常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对应的处理代码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所以不会发生异常,因为没有catch的处理也没有对应的athorw字节码

public class Demo3_12_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result = test();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public static int test() {
		int i = 10;
		try {
			return i;
		} finally {
			i = 20;
		}
	}
}
public static int test();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Code:
		stack=1, locals=3, args_size=0
		0: bipush 10 // <- 10 放入栈顶
		2: istore_0 // 10 -> i
		3: iload_0 // <- i(10)
		4: istore_1 // 10 -> slot 1,暂存至 slot 1,目的是为了固定返回值
		5: bipush 20 // <- 20 放入栈顶
		7: istore_0 // 20 -> i
		8: iload_1 // <- slot 1(10) 载入 slot 1 暂存的值
		9: ireturn // 返回栈顶的 int(10)
		10: astore_2
		11: bipush 20
		13: istore_0
		14: aload_2
		15: athrow
	Exception table:
		from to target type
		3 5 10 any
	LineNumberTable: ...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3 13 0 i I2.13 synchronized
  •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步就是字节码第4步,将我们的10暂存至我们的局部变量表的1号槽
  • 我们在finally中改变的是slot0的值,我们最好return返回的是slot1的值

不管什么时候抛出异常,如果异常处理最终匹配了所有异常类型,代码就会继续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方法结束后没有抛出异常,仍然执行finally块,在return前,它直接跳到finally块来完成目标

同步控制指令

Java虚拟机支持两种同步结构:方法级的同步和方法内部一段指令序列的同步,这两种同步都是使用monitor来支持的

方法级的同步

方法级的同步:是隐式的,即无须通过字节码指令来控制,它实现在方法调用和返回操作之中。虚拟机可以从方法常量池的方法表结构中的ACC_SYNCHRONIZED访问标志得知一个方法是否声明为同步方法;

当调用方法时,调用指令将会检查方法的ACC_SYNCHRONIZED访问标志是否设置。

  • 如果设置了,执行线程将先持有同步锁,然后执行方法。最后在方法完成(无论是正常完成还是非正常完成)时释放同步锁。
  • 在方法执行期间,执行线程持有了同步锁,其他任何线程都无法再获得同一个锁。
  • 如果一个同步方法执行期间抛出了异常,并且在方法内部无法处理此异常,那这个同步方法所持有的锁将在异常抛到同步方法之外时自动释放。

举例:

private int i = 0;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add() {
	i++;
}

对应的字节码:

0  aload_0
1  dup
2  getfield #2 <com/atguigu/java1/SynchronizedTest.i>
5  iconst_1 
6  iadd
7  putfield #2 <com/atguigu/java1/SynchronizedTest.i>
10 return

这段代码和普通的无同步操作的代码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使用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进行同步区控制。

这是因为,对于同步方法而言,当虚拟机通过方法的访问标示符判断是一个同步方法时,会自动在方法调用前进行加锁,当同步方法执行完毕后,不管方法是正常结束还是有异常抛出,均会由虚拟机释放这个锁。

因此,对于同步方法而言,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是隐式存在的,并未直接出现在字节码中。

方法内指令指令序列的同步

同步一段指令集序列:通常是由java中的synchronized语句块来表示的。jvm的指令集有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 两条指令来支持synchronized关键字的语义。

当一个线程进入同步代码块时,它使用monitorenter指令请求进入。如果当前对象的监视器计数器为0,则它会被准许进入,若为1,则判断持有当前监视器的线程是否为自己,如果是,则进入,否则进行等待,直到对象的监视器计数器为0,才会被允许进入同步块。

当线程退出同步块时,需要使用monitorexit声明退出。在Java虚拟机中,任何对象都有一个监视器与之相关联,用来判断对象是否被锁定,当监视器被持有后,对象处于锁定状态。

指令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在执行时,都需要在操作数栈顶压入对象,之后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的锁定和释放都是针对这个对象的监视器进行的。

public class Demo3_1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lock = new Object();
		synchronized (lock) {
			System.out.println("ok");
		}
	}
}

对应的字节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java.lang.String[]);
	descriptor: ([Ljava/lang/String;)V
	flags: ACC_PUBLIC, ACC_STATIC
	Code:
	stack=2, locals=4, args_size=1
		0: new #2 // new Object
		3: dup
		4: invokespecial #1 // invokespecial <init>:()V
		7: astore_1 // lock引用 -> lock
		
		8: aload_1 // <- lock (synchronized开始)
		9: dup
		10: astore_2 // lock引用 -> slot 2
		11: monitorenter // monitorenter(lock引用)
		12: getstatic #3 // <- System.out
		15: ldc #4 // <- "ok"
		17: invokevirtual #5 // invokevirtual println:(Ljava/lang/String;)V
		20: aload_2 // <- slot 2(lock引用)
		21: monitorexit // monitorexit(lock引用)
		22: goto 30
		//对应我们的发生异常的处理
		25: astore_3 // any -> slot 3
		26: aload_2 // <- slot 2(lock引用)
		27: monitorexit // monitorexit(lock引用)
		28: aload_3
		29: athrow
		
		30: return
	Exception table:
		from to target type
		12 22 25 any
		25 28 25 any
	LineNumberTable: ...
	LocalVariableTable:
		Start Length Slot Name Signature
		0 31 0 args [Ljava/lang/String;
		8 23 1 lock Ljava/lang/Object;
	StackMapTable: ...
	MethodParameters: ...

编译器必须确保无论方法通过何种方式完成,方法中调用过的每条monitorenter指令都必须执行其对应的monitorexit指令,而无论这个方法是正常结束还是异常结束。

为了保证在方法异常完成时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依然可以正确配对执行,编译器会自动产生一个异常处理器,这个异常处理器声明可处理所有的异常,它的目的就是用来执行monitorexit指令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库里不会投三分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