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确定在小种群中漂变发生得相对较快,这可能导致等位基因随时间的快速丢失。没有看之前博客的朋友可以先看看之前的博客:群体遗传学_tRNA做科研的博客-CSDN博客
目录
平衡杂合性和有效种群大小(equilibrium heterozygosity and effective population siza)
变异漂变模型
为了描述这种随时间遗传变异的丧失,Sewall Wright(Wright 1922)提出了一个称为固定指数(F)的总结统计量,这导致了一整类描述性的F统计量的产生。固定指数可以通过观察杂合子的百分比、无性繁殖植物的自交率,或者如我们将在下面看到的,两个等位基因从系谱中同一等位基因副本下降的概率来推导。当查阅文献并看到计算同一事物的多种方法(或使用相同的符号和类似的词语来描述不同的事物)时,不要感到困惑。群体遗传学家并不擅长为量化现象的每一种新方法提出全新的符号。
我们知道,一个大小为N的二倍体种群有2N个可能的等位基因副本。假设种群大小是恒定的,那么一代中随机选择的两个等位基因都起源于前一代中该等位基因的同一个副本的概率是多少?对于两个等位基因来说,我们首先选择哪一个等位基因并不重要,但对于我们选择的第二个等位基因,我们感兴趣的是它与第一个等位基因来自完全相同的亲本副本的概率。这限制了第二个等位基因可能的来源,因此它只有1/2N的机会来自与第一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亲本副本。当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完全相同的祖先副本时,我们称之为同源遗传(identity-by-descent)或IBD。因此,我们从二倍体种群中随机抽样的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总概率是:
相反,两个等位基因不是来自前一代的同一个副本的概率就是
这是衡量遗传多样性的一种度量,通常被称为杂合性(H)。如果F是我们每代两个等位基因不相同的概率,那么H就是我们每代保持遗传多样性的概率。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值来定义每代杂合性丧失的速率,通过量化从起始值开始的杂合性的预期相对变化。如果我们知道第g代杂合性的起始量Hg,那么在下一代预期的剩余杂合性是:
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