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原理与应用总结(期末保命版)

本文详细介绍了移动互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包括电磁波特性、蜂窝通信、无线局域网(WLAN)的工作原理,以及CSMA/CA协议在防止无线冲突中的作用。此外,讨论了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的特性、应用场景和MAC协议,如DBTMA和PAMAS。同时,深入探讨了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架构、MAC层协议和路由协议,如S-MAC、FLOODING、DSDV、DSR和AODV。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移动互联网技术原理与应用(1~4章)

Chapter1

1.基础知识
  • 电磁波特性:光速传播 (c = 3x108 m/s) 频率 (f) 和波长(L) c=f×L
  • 以波的形式移动,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能量越大穿透力越强
  • 长波: 100-1000m(30-300kHz)
  • 短波: 20-200m (150-1500kHz)
  • 中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蜂窝网移动通信:GSM、2G\3G\4G\5G
3.分类:

无线局域网 (WLAN) :802.11系列
个人区域网(PAN )
卫星
移动自组织网络

Chapter2

IEEE 802.11协议簇

1.名词解释:

物理层:
FHSS 跳频扩频Frequency-hopping spread-spread
DSSS 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MAC层使用CSMA/CD协议

2.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避免(CSMA/CA)协议*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
802.11 就使用 CSMA/CA 协议。在使用 CSMA/CA 的同时,还增加使用停止等待协议。

3.无线局域网不能简单地搬用 CSMA/CD 协议。因为:

1.“碰撞检测”要求一个站点在发送本站数据的同时,还必须不间断地检测信道,但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往往会远远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在无线局域网的设备中要实现这种功能就花费过大。
2.即使能够实现碰撞检测的功能,并且在发送数据时检测到信道是空闲的时候,在接收端仍然有可能发生碰撞。

4.无线局域网的特殊问题
  1. 隐蔽站问题
    A 和 C 检测不到彼此的无线信号,都以为 B 是空闲的,因而都向 B 发送数据,结果发生碰撞。这种未能检测出媒体上已存在的信号的问题叫做隐蔽站问题 (hidden station problem)

隐蔽站问题
2.暴露站问题
B 向 A 发送数据,而 C 又想和 D 通信。C 检测到媒体上有信号,于是就不敢向 D 发送数据。
其实 B 向 A 发送数据并不影响 C 向 D 发送数据这就是==暴露站问题 (exposed station problem) ==
暴露站问题

4.帧间间隔 IFS

所有的站在完成发送后,必须再等待一段很短的时间(继续监听)才能发送下一帧。这段时间的通称是帧间间隔 IFS (InterFrame Space)。
帧间间隔长度取决于该站欲发送的帧的类型。高优先级帧需要等待的时间较短,因此可优先获得发送权。
若低优先级帧还没来得及发送而其他站的高优先级帧已发送到媒体,则媒体变为忙态,因而低优先级帧就只能再推迟发送了。这样就减少了发生碰撞的机会。

SIFS,即短 (Short) 帧间间隔,长度为28us,是最短的帧间间隔,用来分隔开属于一次对话的各帧。一个站应当能够在这段时间内从发送方式切换到接收方式。
使用 SIFS 的帧类型有:ACK 帧、CTS 帧、由过长的 MAC 帧分片后的数据帧,以及所有回答 AP 探询的帧和在 PCF 方式中接入点 AP 发送出的任何帧。

DIFS,即分布协调功能帧间间隔,它比 SIFS 的帧间间隔要长得多,长度为 128us。在 DCF 方式中,DIFS 用来发送数据帧和管理帧

5.CSMA/CA 协议的原理:

欲发送数据的站先检测信道。
通过收到的相对信号强度是否超过一定的门限数值就可判定是否有其他的移动站在信道上发送数据。
当源站发送它的第一个 MAC 帧时,若检测到信道空闲,则在等待一段时间 DIFS 128us后,信道若仍然空闲,就开始发送。
目的站若正确收到此帧,则经过时间间隔 SIFS 28us后,向源站发送确认帧 ACK。
若源站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确认帧 ACK(由重传计时器控制这段时间),就必须重传此帧,直到收到确认为止,或者经过若干次的重传失败后放弃发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Q:为什么信道空闲还要再等待?
这是考虑到可能有其他的站有高优先级的帧要发送。
如有,就要让高优先级帧先发送。

6.虚拟载波监听:

Virtual Carrier Sense
机制是让源站将它要占用信道的时间(包括目的站发回确认帧所需的时间)通知给所有其他站,以便使其他所有站在这一段时间都停止发送数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碰撞的机会。
“虚拟载波监听”是指:其他站实际上并没有监听信道,而是由于其他站收到了“源站的通知”才不发送数据。
所谓“源站的通知”就是源站在其 MAC 帧首部中的第二个字段“持续时间”中填入了在本帧结束后还要占用信道多少时间(以微秒为单位),包括目的站发送确认帧所需的时间。

7.网络分配向量 NAV :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当一个站检测到正在信道中传送的 MAC 帧首部的“持续时间”字段时,就调整自己的网络分配向量NAV。
NAV 指出:必须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数据帧的这次传输,才能使信道转入到空闲状态。

8.争用窗口:

信道从忙态变为空闲时,任何一个站要发送数据帧时,不仅都必须等待一个 DIFS 的间隔,而且还要进入争用窗口,并计算随机退避时间以便再次重新试图接入到信道。
在信道从忙态转为空闲时,为了避免几个站同时发送数据(一旦发送就要把一帧发送完,不能中途停止),各站就要执行退避算法,以减少发生碰撞的概率。
802.11 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退避计时器 backoff timer
站点每经历一个时隙的时间就检测一次信道。
这可能发生两种情况:
1.若检测到信道空闲,退避计时器就继续倒计时。
2.若检测到信道忙,就冻结退避计时器的剩余时间,重新等待信道变为空闲,并再经过时间 DIFS 后,从剩余时间开始继续倒计时。当退避计时器的时间减小到零时,就开始发送整个数据帧。
冻结退避计时器剩余时间的做法是为了使协议对所有站点更加公平
802.11的退避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9.对信道进行预约:

A发送数据前监听信道空闲,经过DIFS后,先向B发送请求段RTS(Request to send),RTS中说明A要发送的数据的长度/信道要被占用的时间,B收到RTS后,向A发送允许段CTS(Clear To Send),然后A收到CTS后经过SIFS发送数据,完成后经过SIFS,B进行ACK确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C层首部地址变化:
关于802.11数据帧的MAC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hapter3

1.移动自组织网络MANET

Mobile Ad-Hoc Network
又称:移动Ad-hoc网络(MANET:Mobile Ad-hoc NETwork)、对等的(Peer-To-Peer)移动计算机网络、或无框架的移动网络。

2.移动自组织网络的特点:

1)多跳性:由于节点发射功率的限制,其通信范围有限。当它要与其通信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信时,需要中间节点的转发,既要经过多跳,多跳是研究Ad Hoc 网络协议的前提基础。另外,Ad Hoc网络中的多跳是由普通节点协作完成的,不需要专用的路由设备(如路由器)来完成;
2)无中心和自组织性:Ad Hoc网络中没有绝对的控制中心,所有节点的地位平等,网络中的节点通过分层的网络协议和分布式算法来协调彼此的行为自组成网,无需人工干涉和任何其它预置的网络设施。节点可以随时加入和离开网络,任何节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由于网络的分布式特征、节点的冗余性和不存在的单点故障点,使得Ad Hoc网络可以实现快速自动组网,网络的健壮性和抗毁性很好;
3)独立组网:Ad Hoc网络具有独立组网的特点,既网络的布设无需依赖于任何预先架设的网络设施,节点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4)动态拓扑:Ad Hoc网络中,移动终端能够以较随意的速度和方式移动,并可以随时关闭电台,加上无线发送装置的天线类型多种多样、发送功率的变化、无线信道间的互相干扰等,移动终端间通过无线信道形成的网络拓扑可能随时发送变化,而且变化的方式和趋势都难以预测;
5)有限的无线传输带宽:Ad Hoc 网络采用无线传输技术作为底层通信手段,由于无线信道本身的物理特性,它所能提供的网络带宽相对有线信道要低得多。此外,考虑到竞争共享无线信道产生的冲突、信号衰减、噪声和信道之间的干扰等多种因素,移动终端得到的实际带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最大带宽;
6)移动终端的自主性和局限性:Ad Hoc网络中的各个移动终端同时要充当主机和路由器两种角色,具有携带方便、轻便灵巧等好处。但是也存在固有的缺陷,例如能量有限、内存较小、CPU性能较低等,从而给应用程序设计开发带来一些难度,同时屏幕等外设较小,不利于开展功能较复杂的业务;
7)存在单向的无线信道:Ad Hoc网络采用无线信道通信,由于各个无线终端发射功率的不同以及地形环境的影响,一对节点之间可能产生单向信道,使得Ad Hoc的无线接入时及QoS参数设计时存在着隐藏终端和暴露终端的问题
8)安全性较差: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移动网,由于采用无线信道无中心、分布式控制和临时组织等技术,它更加容易受到被动窃听、主动入侵、拒绝服务、剥夺“睡眠”、伪造等网络攻击。信道的加密、抗干扰、用户认证和其他安全措施都需要特别考虑;
9)网络的可扩展性不强:采用全向天线的非协作网络中,各节点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网络容量下降,各节点吞吐量随网络节点总数而下降,Ad Hoc网络中各种协议,如路由的获取、业务定位、加密密钥的交换等,都使得网络的扩展性受到限制。
10) 其他特点
无线和移动性:节点时刻移动,通过无线传输、位置不固定拓扑结构易变化
节点对等性:各个节点同时充当主机和路由器
分布性:分布式计算
能量资源有限性:能量源为电池、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计算资源有限。

3.移动自组织网络具体应用场景:

1.紧急状况如:灾难救援、医疗救助、军事行动
2.军事应用
3.临时或智能应用环境

4.移动自组织网络MAC协议:

1.单信道MAC协议
ALOHA,CSMA,MACA,MACAW,FAMA…
2.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
CSMA
3.多信道MAC协议 (忙音信道)
DBTMA,HRMA,RICH, MCSMA,MMAC…
4.基于功率控制的MAC协议
PAMAS,PAM,PCMA
5.使用定向天线的MAC层协议
DBTMA, DMAC
6.基于定向忙音的MAC层协议
DBTMA

5.DBTMA双忙音多址接入协议:

一个发送站首先要监听信道上是否有BTn信号(冲突是在接收节点处产生的,所以先要看是否有节点在接收,如果有节点在接收的话再去发送是会产生冲突的)以确定是否有其他站在接收数据,如果没有听BTn信号,它可以发送RTS分组,并在发送RTS时继续监听BTn,如果在此期间听到BTn信号(自己是隐藏发送终端),即使收到了CTS信号也要延迟发送,从而解决了隐终端的问题。
当接收站收到RTS时,要监听BTn信号来看是否有节点在发送数据,如果没有听到BTn信号将响应CTS分组,并且发送BTn信号,否则它将保持沉默(自己是暴露接收终端),从而解决了暴露终端的问题。

6.感知功率的带信令的多路访问协议PAMAS

用于Ad hoc网络的感知功率的带信令的多路访问协议(Power-Aware Multi-Access Protocol with Signaling)是基于MACA协议,但增加了分立的信令通道。RTS-CTS对话就发生在这个通道上。PAMAS通过有选择地关闭不在发送或接收分组的设备的电源来节约使用电池能量。
当节点A要给节点B发送数据时,它首先发送一个RTS报文,并且进入等待CTS状态。如果CTS报文没有到达,节点A就进入二进制指数后退状态,并在随后尝试再发送RTS。如果CTS报文到达了,节点A就进入数据传输状态。对于接收节点B说来,在发送CTS报文的时候,它就进入了等待数据状态。如果数据确实开始到达了,节点B就开始在信令通道上发送忙音,进入接收数据状态。(共有两个通道:数据和信令,后者包括控制和忙音)。

7.洪泛法优缺点:

优点:简单;比较高效,当信息传输率足够低、显示路由发现/维护的开销相当大
例子:节点频繁传输小数据包、网络拓扑变化频繁
缺点:高开销,数据包可能会被发送给许多不想要接收的节点;数据传输潜在低可靠性

8.路由协议的划分:

1.表驱动路由协议(如DSDV)
又称先应式路由协议
预先配置的路由表实现分组转发
周期性维护路由信息
2.按需驱动路由协议(如AODV、DSR)
又称反应式路由协议
按需建立,发数据前启动路由发现过程。
洪泛法广播,目的节点单播应答
3.混合式路由协议(如ZRP)
两者搭配,结合使用

9.DSDV目的序列距离矢量路由方法(表驱动路由协议)

好消息传的快,坏消息传的慢!
当B检测到它与节点A之间断开的链路后,它会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将从B到A的距离值修改为无穷大。但是节点C并不知道节点A和B之间的链路已断开,它会仍然认为它自身到节点A的距离为2,即建立了一条从C到A权值为2的不存在的虚拟链路,如图3所示,且在路由信息更新后节点C会广播其路由信息。
当节点B收到来自C的路由信息,它会认为从节点C到节点A产生了一条新的链路且距离值为2,所以根据DV算法,节点B会修改自己到节点A的距离值为3,即是节点B到节点C的距离加上节点C到节点A的距离。
之后,节点B又会广播错误的路由信息,节点C会接收到。因为从节点C到节点A的路径原本是C-B-A的,当节点C收到这条来自B的路由信息后会认为节点A和B之间的距离增加到3了,就会修改自身到节点A的距离值为4(1+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决方法:
1.毒性反转 (Poisoned reverse)
解决计数到无穷的困境的方法之一叫做毒性反转,其意味着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从某个网关接口(port)传入的来自其邻节点的路由信息后,其会从该网关发回给这个邻节点路由信息,信息中两节点之间的距离值被设置为无穷大,如图所示。毒性反转在有线网络中很有效,一般多用在RIP协议中。但是毒性反转在Ad hoc网络中并不适用,因为在Ad hoc网络中的设备(节点)是通过无线信道与其他设备通信的,即只有一个无线port。
2. 增加序列号
DSDV协议是在DV协议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序列号(sequence number)解决DV的计数到无穷问题

优点:
DSDV协议解决了传统DV协议中的计数到无穷问题,增强了网络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DSDV协议是一类表驱动路由协议,每个节点都维护着整个网络的路由信息。当一个数据报需要传输时,会被立刻发送,就是说,当一个数据报需要发出时其时延是很低的。因此DSDV协议很适合用于要求高实时性的服务和网络环境。
DSDV协议保持了DV协议的简单性,仅在原有路由表中增加了序列号,将DV协议改进应用于Ad hoc网络中。
缺点:
正是由于DSDV协议是一类表驱动路由协议,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需要维护最新的路由信息,这会增加网络的开销,且需要根据频繁变化的拓扑结构不停更新路由信息。这样会占用很大带宽甚至导致整个网络不可用。同时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节点数量的增多,每个节点需要维护一张相当大的路由表,这会快速消耗节点的能力,但在Ad hoc网络中,受限于移动节点的尺寸、重量和功率,大多数节点都是能量受限的。
如果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整个网络需要一定时间来完成所有节点的路由信息更新(达到聚合状态),这会对数据报发送产生额外的时延。

10.DSR动态源路由(按需驱动路由协议)

DSR的三个步骤:路由发现、数据传输、路由维护
1.路由发现
当节点S想要往节点D发送数据,但是不知道到节点D的路由, 节点发起路由发现过程
源节点S洪泛路由请求消息(RREQ)
每一个节点在转发RREQ消息时都在消息中添加自己的标识
该消息包含目的节点、发送节点的地址、消息ID和路由记录。
目的节点D在第一次收到RREQ消息时,发送路由回复消息(RREP)
RREP的发送路由是由RREQ消息中的路由反转得到的
RREP包含节点D从RREQ消息中获取的从S到D的路由
2.数据传输
节点S收到RREP消息,将其中的路由缓存下来
当节点S向节点D发送数据包时,完整的路由就被加到数据包头
因此命名为源路由
中间节点通过数据包中包含的源路由来决定下一步要把数据包转发给谁
3.路由维护
传统的路由协议中通过周期性广播路由更新消息将路由发现和路由维护过程合二为一。而在DSR协议中,由于没有这种周期性的广播,节点必须通过路由维护过程来检测路由的可用性。分为点到点证实机制、端到端证实机制。
源路由:
在数据传输时,节点S收到REEP消息,将其中的路由缓存下来,节点S向节点D发送数据包时,完整的路由就被添加到包头,因此被称为源路由。

11.DSR协议的不足和它的变型:

DSR协议在数据包头中包含源路由,由此产生的大包头可能会降低性能,特别是当包里的数据内容比较小时更为明显
如何改进DSR:
AODV在节点处维护路由表,所以数据包中无需加入路由信息;AODV保留DSR中路由只在需要通信时才在对端两个节点上保存的特性

12.AODV按需路由向量路由协议

AODV机制:
路由请求(RREQ)消息的转发方式与DSR类似
路由发现和路径反转
当节点重广播一个路由请求消息时,它会建立一条指向源节点的反向路径
AODV假定链路是(双向)对称的
当目的节点接收到一个路由请求,它会发送一个路由回复消息
路由回复沿着根据路由请求发送路径建立的反向路径传播
AODV目的序列号:
使用目的序列号来确认中间节点所学到的路径是否为最新的
使用AODV协议时中间节点发送路由回复的可能性不像DSR协议那么高
给节点S向目的节点发送的一条新的路由请求赋予一个高序号值. 中间节点如果有一个较小的序号值,那么即使它知道通往目的节点的路由,也不能发送路由回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hapter4

1.无线传感器网络(WSN)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a. 特点:
1.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随机或有规划的大量部署,自组织无线网、多跳传输。既做收发节点也做路由同时还有采集信息的任务。
2.计算能力、存储能力、无线通信能力、能量供应受限。
3.少量的汇聚节点(sink)
对内——集中接收者、控制者
对外——网关,多种接入方式
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
b. 模块:
1.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与转换
2.处理器模块:处理、存储数据
3.无线通信模块:节点间相互通信
4.能量供应模块:以电池为能源进行能量供应。

2.无线传感器MAC层协议比较:

以减少能耗为中心
竞争型:动态调节睡眠和侦听时间。
分配型:高效的时隙分配方案。

3.无线传感器的周期性“工作/睡眠”调度机制

周期性“工作/睡眠”调度机制,又称占空比机制,通过让传感器节点在工作与睡眠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周期性的切换,以减少冗余侦听,达到节能的目的!
工作状态:与其他节点通信。
睡眠状态:关闭无线收发,处于低能耗状态
因此,周期性“工作/睡眠”调度机制最关键的任务:协调收发双方的状态,在数据能够顺利传输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空闲侦听。
同步的占空比机制:双方睡眠工作周期严格一致,通信节点时钟同步,难实现。
异步的占空比机制:采用低功耗侦听技术,节点独立制定工作与休眠时序。

4.典型WSN MAC协议 S-MAC

典型WSN MAC协议   S-MAC

5.典型的WSN路由协议 FLOODING洪泛

洪泛协议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广播式路由协议。
优点:路由实现简单,适合健壮性要求高的场合。
缺点
1.内爆:一个节点几乎同时收到多份相同数据
2.交叠:先后收到监控同一区域的多个节点发来的几乎相同的数据。
3.资源利用盲目:节点不考虑自身资源限制,在任何情况下都转发数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间同步:物理上彼此独立的节点,为了保持相互之间的时间一致性而通过某种协议将所有节点的本地时间调整到一个统一时间参考点的过程。
本地时钟出现不一致现象的三个基本原因
1.所有节点时钟开启时刻并不同,他们初始时间也不相同
2.振荡器频率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形成累计误差,引起时钟值偏离,成为时间偏移;
3.振荡器频率会有短期的变化,如环境因素引起:温度、电压、空气压力等变化;长期变化,如振荡器老化引起的,由振荡器频率导致的误差成为时间漂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Tony不带水果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