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E学习——基本语法

(一)数据类型

1.基本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位数最小值最大值默认值

byte

8位-128(-2^7) 127(2^7-1)0
short16位-32768(-2^15)32767(2^15 - 1)0
int        32位-2^312,147,483,647(2^31 - 1)0
long64位-2^632^63 -10L
float32位0.0f
double64位0.0d
booleantrue&falsefalse
char16位Unicode\u0000(0)\uffff(65535)

         JAVA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基本类型 void,它也有对应的包装类 java.lang.Void,不过我们无法直接对它们进行操作。

2.引用数据类型

  • 在Java中,引用类型的变量非常类似于C/C++的指针。引用类型指向一个对象,指向对象的变量是引用变量。这些变量在声明时被指定为一个特定的类型,比如 Employee、Puppy 等。变量一旦声明后,类型就不能被改变了。
  • 对象、数组都是引用数据类型。
  • 所有引用类型的默认值都是null。
  • 一个引用变量可以用来引用任何与之兼容的类型。
  • 例子:Site site = new Site("Nowcoder")。

 3.常量

        byte、int、long、和short都可以用十进制、16进制以及8进制的方式来表示。

当使用常量的时候,前缀 0 表示 8 进制,而前缀 0x 代表 16 进制, 例如:

1

2

3

int decimal = 100;

int octal = 0144;

int hexa =  0x64;

转义序列

符号字符含义
\n换行 (0x0a)
\r回车 (0x0d)
\f换页符(0x0c)
\b退格 (0x08)
\0空字符 (0x20)
\s字符串
\t制表符
"双引号
'单引号
\反斜杠
\ddd八进制字符 (ddd)
\uxxxx16进制Unicode字符 (xxxx)

自动转换优先级:

低  ------------------------------------>  高

byte,short,char—> int —> long—> float —> double


(二)变量

局部变量

        (Local Variables):定义在方法、构造方法或语句块中的变量,作用域只限于当前方法、构造方法或语句块中。局部变量必须在使用前声明,并且不能被访问修饰符修饰。

  • 局部变量声明在方法、构造方法或者语句块中;
  • 局部变量在方法、构造方法、或者语句块被执行的时候创建,当它们执行完成后,变量将会被销毁;
  • 访问修饰符不能用于局部变量;
  • 局部变量只在声明它的方法、构造方法或者语句块中可见;
  • 局部变量是在栈上分配的。
  • 局部变量没有默认值,所以局部变量被声明后,必须经过初始化,才可以使用。

成员变量

        (Instance Variables):定义在类中、方法之外的变量,作用域为整个类,可以被类中的任何方法、构造方法和语句块访问。成员变量可以被访问修饰符修饰。

  • 实例变量声明在一个类中,但在方法、构造方法和语句块之外;
  • 当一个对象被实例化之后,每个实例变量的值就跟着确定;
  • 实例变量在对象创建的时候创建,在对象被销毁的时候销毁;
  • 实例变量的值应该至少被一个方法、构造方法或者语句块引用,使得外部能够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实例变量信息;
  • 实例变量可以声明在使用前或者使用后;
  • 访问修饰符可以修饰实例变量;
  • 实例变量对于类中的方法、构造方法或者语句块是可见的。一般情况下应该把实例变量设为私有。通过使用访问修饰符可以使实例变量对子类可见;
  • 实例变量具有默认值。数值型变量的默认值是0,布尔型变量的默认值是false,引用类型变量的默认值是null。变量的值可以在声明时指定,也可以在构造方法中指定;
  • 实例变量可以直接通过变量名访问。但在静态方法以及其他类中,就应该使用完全限定名:ObejectReference.VariableName。

静态变量

        (Class Variables):定义在类中、方法之外的变量,并且使用 static 关键字修饰,作用域为整个类,可以被类中的任何方法、构造方法和语句块访问,静态变量的值在程序运行期间只有一个副本。静态变量可以被访问修饰符修饰。

  • 类变量也称为静态变量,在类中以 static 关键字声明,但必须在方法之外。
  • 无论一个类创建了多少个对象,类只拥有类变量的一份拷贝。
  • 静态变量除了被声明为常量外很少使用。常量是指声明为public/private,final和static类型的变量。常量初始化后不可改变。
  • 静态变量储存在静态存储区。经常被声明为常量,很少单独使用static声明变量。
  • 静态变量在第一次被访问时创建,在程序结束时销毁。
  • 与实例变量具有相似的可见性。但为了对类的使用者可见,大多数静态变量声明为public类型。
  • 默认值和实例变量相似。数值型变量默认值是0,布尔型默认值是false,引用类型默认值是null。变量的值可以在声明的时候指定,也可以在构造方法中指定。此外,静态变量还可以在静态语句块中初始化。
  • 静态变量可以通过:ClassName.VariableName的方式访问。
  • 类变量被声明为public static final类型时,类变量名称一般建议使用大写字母。如果静态变量不是public和final类型,其命名方式与实例变量以及局部变量的命名方式一致。
public class RunoobTest {
    // 成员变量
    private int instanceVar;
    // 静态变量
    private static int staticVar;
    
    public void method(int paramVar) {
        // 局部变量
        int localVar = 10;
        
        // 使用变量
        instanceVar = localVar;
        staticVar = paramVar;
        
        System.out.println("成员变量: " + instanceVar);
        System.out.println("静态变量: " + staticVar);
        System.out.println("参数变量: " + paramVar);
        System.out.println("局部变量: " + localVa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unoobTest v = new RunoobTest();
        v.method(20);
    }
}

(三)修饰符和运算符

访问控制符

  • default (即默认,什么也不写): 在同一包内可见,不使用任何修饰符。使用对象:类、接口、变量、方法。
  • private : 在同一类内可见。使用对象:变量、方法。 注意:不能修饰类(外部类)
  • public : 对所有类可见。使用对象:类、接口、变量、方法
  • protected : 对同一包内的类和所有子类可见。使用对象:变量、方法。 注意:不能修饰类(外部类)

 非访问控制符

  • static 修饰符,用来修饰类方法和类变量。静态变量只有一份拷贝,且静态方法不能使用类的非静态变量;
  • final 修饰符,用来修饰类、方法和变量,final 修饰的类不能够被继承,修饰的方法不能被继承类重新定义,修饰的变量为常量,是不可修改的。
  • abstract 修饰符,用来创建抽象类和抽象方法。抽象方法一定属于抽象类;一个类不能同时被 abstract 和 final 修饰
  • synchronizedvolatile 修饰符,主要用于线程的编程。

 运算符

        包括: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位运算符、逻辑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其他运算符;

简单的运算符不做介绍,下面解释instanceof运算符:该运算符用于操作对象实例,检查该对象是否是一个特定类型(类类型或接口类型)。

instanceof运算符使用格式如下:

1

( Object reference variable ) instanceof  (class/interface type)

如果运算符左侧变量所指的对象,是操作符右侧类或接口(class/interface)的一个对象,那么结果为真。

String name = "James";
boolean result = name instanceof String; // 由于 name 是 String 类型,所以返回真

运算符优先级:

类别操作符关联性
后缀() [] . (点操作符)左到右
一元+ + - !〜从右到左
乘性* /%左到右
加性+ -左到右
移位>> >>> <<左到右
关系>> = << =左到右
相等== !=左到右
按位与左到右
按位异或^左到右
按位或|左到右
逻辑与&&左到右
逻辑或| |左到右
条件?:从右到左
赋值= + = - = * = / =%= >> = << =&= ^ = | =从右到左
逗号左到右

(四)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条件语句

if....else...;(不做介绍)

switch...case...;

语法格式:

switch(expression){
    case value :
       //语句
       break; //可选
    case value :
       //语句
       break; //可选
    //你可以有任意数量的case语句
    default : //可选
       //语句
}
  • switch case 执行时,一定会先进行匹配,匹配成功返回当前 case 的值,再根据是否有 break,判断是否继续输出,或是跳出判断。
  • 如果 case 语句块中没有 break 语句时,JVM 并不会顺序输出每一个 case 对应的返回值,而是继续匹配,匹配不成功则返回默认 case。
  • 如果 case 语句块中没有 break 语句时,匹配成功后,从当前 case 开始,后续所有 case 的值都会输出。
  • 如果当前匹配成功的 case 语句块没有 break 语句,则从当前 case 开始,后续所有 case 的值都会输出,如果后续的 case 语句块有 break 语句则会跳出判断。

循环语句

Java中有三种主要的循环结构:

  • while 循环
  • do…while 循环
  • for 循环

在Java5中引入了一种主要用于数组的增强型for循环。

 案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 numbers = {10, 20, 30, 40, 50};

      for(int x : numbers ){
         System.out.print( x );
         System.out.print(",");
      }
      System.out.print("\n");
      String [] names ={"James", "Larry", "Tom", "Lacy"};
      for( String name : names ) {
         System.out.print( name );
         System.out.print(",");
      }
   }
}
//下面为输出代码:
10,20,30,40,50,
James,Larry,Tom,Lacy,

两个关键字:

break用于跳出当前一层的整个循环;

continue用于马上执行下一次迭代的循环


(五)数组

数组的声明、创建、使用

声明数组:

dataType[] arrayRefVar;   // 首选的方法
dataType arrayRefVar[];  // 效果相同,但不是首选方法

创建数组:

arrayRefVar = new dataType[arraySize];

数组变量的声明,和创建数组可以用一条语句完成,如下所示:

1

dataType[] arrayRefVar = new dataType[arraySize];

另外,还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创建数组。

1

dataType[] arrayRefVar = {value0, value1, ..., valuek};

增强for循环操纵数组:

public class TestArra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ouble[] myList = {1.9, 2.9, 3.4, 3.5};

      // 打印所有数组元素
      for (double element: myList) {
         System.out.println(element);
      }
   }
}

数组传参: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Array(int[] array) {
  for (int i = 0; i < array.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ay[i] + " ");
  }
}
printArray(new int[]{3, 1, 2, 6, 4, 2});

数组作为函数返回值:

public static int[] reverse(int[] list) {
  int[] result = new int[list.length];

  for (int i = 0, j = result.length - 1; i < list.length; i++, j--) {
    result[j] = list[i];
  }
  return result;
}

多维数组:

String s[][] = new String[2][];
s[0] = new String[2];
s[1] = new String[3];
s[0][0] = new String("Good");
s[0][1] = new String("Luck");
s[1][0] = new String("to");
s[1][1] = new String("you");
s[1][2] = new String("!");

Arrays 类

java.util.Arrays 类能方便地操作数组,它提供的所有方法都是静态的。

具有以下功能:

  • 给数组赋值:通过 fill 方法。

  • 对数组排序:通过 sort 方法,按升序。

  • 比较数组:通过 equals 方法比较数组中元素值是否相等。

  • 查找数组元素:通过 binarySearch 方法能对排序好的数组进行二分查找法操作。

序号方法和说明
1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Object[] a, Object key) 用二分查找算法在给定数组中搜索给定值的对象(Byte,Int,double等)。数组在调用前必须排序好的。如果查找值包含在数组中,则返回搜索键的索引;否则返回 (-(插入点) - 1)。
2public static boolean equals(long[] a, long[] a2) 如果两个指定的 long 型数组彼此相等,则返回 true。如果两个数组包含相同数量的元素,并且两个数组中的所有相应元素对都是相等的,则认为这两个数组是相等的。换句话说,如果两个数组以相同顺序包含相同的元素,则两个数组是相等的。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3public static void fill(int[] a, int val) 将指定的 int 值分配给指定 int 型数组指定范围中的每个元素。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4public static void sort(Object[] a) 对指定对象数组根据其元素的自然顺序进行升序排列。同样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其他基本数据类型(Byte,short,Int等)。

(六)方法

方法的定义、调用、传参、重载、构造函数等不做介绍;

命令行参数的使用

有时候你希望运行一个程序时候再传递给它消息。这要靠传递命令行参数给main()函数实现。

命令行参数是在执行程序时候紧跟在程序名字后面的信息。

eg:

public class CommandLin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or(int i=0; i<args.length; i++){
         System.out.println("args[" + i + "]: " + args[i]);
      }
   }
}
$ javac CommandLine.java 
$ java CommandLine this is a command line 200 -100
args[0]: this
args[1]: is
args[2]: a
args[3]: command
args[4]: line
args[5]: 200
args[6]: -100

可变参数

JDK 1.5 开始,Java支持传递同类型的可变参数给一个方法。

可变参数的声明如下所示:

1

typeName... parameterName

在方法声明中,在指定参数类型后加一个省略号(...) 。

一个方法中只能指定一个可变参数,它必须是方法的最后一个参数。任何普通的参数必须在它之前声明。

public class Varargs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调用可变参数的方法
        printMax(34, 3, 3, 2, 56.5);
        printMax(new double[]{1, 2, 3});
    }

    public static void printMax( double... numbers) {
        if (numbers.length == 0) {
            System.out.println("No argument passed");
            return;
        }

        double result = numbers[0];

        for (int i = 1; i <  numbers.length; i++){
            if (numbers[i] >  result) {
                result = numbers[i];
            }
        }
        System.out.println("The max value is " + result);
    }
}

finalize() 方法

Java 允许定义这样的方法,它在对象被垃圾收集器析构(回收)之前调用,这个方法叫做 finalize( ),它用来清除回收对象。

例如,你可以使用 finalize() 来确保一个对象打开的文件被关闭了。

在 finalize() 方法里,必须指定在对象销毁时候要执行的操作。

finalize() 一般格式是:

1

2

3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

   // 在这里终结代码

}

定义:

protected void finalize() throws Throwable { }
 

关键字 protected 是一个限定符,它确保 finalize() 方法不会被该类以外的代码调用。

当然,Java 的内存回收可以由 JVM 来自动完成。如果手动使用,则可以使用上面的方法。


(七)Scanner类

Scanner类用于获取控制台输入信息,使用Scanner中的next()和nextLine()方法获取输入信息,在读取前我们一般需要 使用 hasNext 与 hasNextLine 判断是否还有输入的数据;

next():

  • 1、一定要读取到有效字符后才可以结束输入。
  • 2、对输入有效字符之前遇到的空白,next() 方法会自动将其去掉。
  • 3、只有输入有效字符后才将其后面输入的空白作为分隔符或者结束符。
  • next() 不能得到带有空格的字符串。

nextLine():

  • 1、以Enter为结束符,也就是说 nextLine()方法返回的是输入回车之前的所有字符。
  • 2、可以获得空白。

也可以用hasNext***的格式来做更细致的筛选:

 代码案例:

package com.single.test.BaseGrammerDemo;
import java.util.Scanner;
public class Scann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canner scan = new Scanner(System.in);
		double sum = 0;
		int m = 0;
		while(scan.hasNextDouble()) {
			double x = scan.nextDouble();
			m+=1;
			sum += x;
		}
		
		System.out.println(m + "个数字的和为 " + sum);
		System.out.println(m + "个数字的平均值为: " + sum/m);
		scan.close();
	}
}

//控制台结果:

2.1 2.3 2.5 2.7 2.9

w

5个数字的和为 12.500000000000002

5个数字的平均值为: 2.5000000000000004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