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设计搭建一个小型互联网,并模拟Internet的典型Web服务过程。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可以进一步理解Internet的工作原理和协议过程,并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具体目标包括:
(1)掌握网络拓扑的分析能力以及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
(2)进一步理解TCP/IP协议栈的工作过程及其数据封装方法;
(3)进一步理解数据分组在互联网中的传输过程;
(4)进一步理解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5)综合了解各种协议如何协同工作,完成Internet信息服务。
一、设计目标
1.初始化拓扑图
2.观察同一交换机上同一VLAN内PC间的通信
3.观察不同交换机上但属于同一VLAN内PC间的通信
4.观察同一交换机上但不属于同一VLAN内PC间的通信
5.观察不同交换机上不属于同一VLAN内PC间的通信
6.观察VLAN2内PC4与外部通信
7.观察VLAN3内PC5与外部通信
8.观察活跃路由故障时,PC与外部通信情况
二、 背景知识与基本原理
背景知识
1.分层网络设计概述
企业网络一般采用分层思想进行设计,即一个大规模的网络系统往往被分为几个较小的部分,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这种化整为零的设计方法称为分层设计。三层分层模型包括核心层( Core Layer )、汇聚层( Distribution Layer )和接入层( Access Layer )。
其中,每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详细说明如下。
(1)核心层( Core Layer ):主干网络,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快速而可靠的数据传输。核心层的性能与可靠性对整个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设计核心层时只将高可靠性、高速的传输作为其设计目标,而不将影响传输速度的数据处理放在核心层实现。核心层交换机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性能。
(2)汇聚层( Distribution Layer ):负责连接接入层和核心层,将众多的接入层接入点汇集起来,屏蔽接入层对核心层的影响。汇聚层需要实现一些网络策略,包括提供路由、实现包过滤、网络安全、创建 VLAN 并实现 VLAN 间路由、分割广播域、 WAN 接入等。汇聚层交换机仍需要较高性能和比较丰富的功能。
(3)接入层( Access Layer ):又称为桌面层,提供用户或工作站的网络接入,用户可以通过接入层访问网络设备。接入层的交换机数量较多,在设备选择上需要选择易于使用和维护、具有较高性价比和高端口密度的交换机。
分层设计的主要优点如下。
(1)对复杂的网络问题进行层次分割,每层执行特定的功能,使复杂的网络问题更易于解决。(2)各层间相对独立,某层的拓扑结构变化不会影响到其他层。
(3)使用分层模型设计的网络更易于实现和维护,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
2.冗余网络
网络的稳定性对于大多数企业网络都是很重要的,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即使时间很短)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为了增强企业网络的稳定性,往往会在网络中使用冗余链路,当其中一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另外一条链路仍然可以保证网络的正常通信。
基本原理
利用单臂路由实现VLAN 间路由,以太网中, 通常会使用VLAN 技术隔离二层广播域来减少广播的影响,并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其缺点是同时也严格地隔离了不同VLAN 之间的任何二层流量,使分属于不同VLAN 的用户不能直接互相通信。在现实中, 经常会出现某些用户需要跨越VLAN 实现通信的情况,单臂路由技术就是解决VLAN 间通信的一种方法。
单臂路由的原理是通过一台路由器,使VLAN 间互通数据通过路由器进行三层转发。如果在路由器上为每个VLAN 分配一个单独的路由器物理接口,随着VLAN数量的增加, 必然需要更多的接口,而路由器能提供的接口数昼比较有限,所以在路由器的一个物理接口上通过配置子接口(即逻辑接口)的方式来实现以一当多的功能,将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路由器同一物理接口的不同子接口作为不同VLAN 的默认网关,当不同VLAN 间的用户主机需要通信时,只需将数据包发送给网关,网关处理后再发送至目的主机所在VLAN, 从而实现VLAN 间通信。由于从拓扑结构图上看,在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数据仅通过一条物理链路传输,故被形象地称之为“ 单臂路由”。
三、 拓扑结构与详细配置
画出拓扑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