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测试基本流程

功能测试流程

1.需求分析与评审
2.测试计划与测试方案
3.测试用例设计
4.测试用例评审
5.执行用例
6缺陷跟踪及报告产出

功能测试流程详解

​ 功能测试从需求出发,功能测试就是尽量覆盖用户需求,是软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在开始功能测试之前,技术人员应一起进行需求评审,明确需求,避免需求出现问题,导致后面开发,测试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

测试人员在需求评审过程中要:

确认自己对需求理解清晰,不存在疑惑
确认需求文档完整,准确,能够为后期测试工作所使用
对需求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测试计划与测试方案

测试计划是指描述要进行测试活动的范围,方法,资源和进度的文档,测试计划侧重在计划二字,其核心内容包含不限于以下:
1.测试范围与目标
2.角度与职责
3.进度与资源
4风险与应对
5.准入准出标准

测试计划一般由测试组长,测试经理负责编写,也有可能有测试工程师编写。

测试方案是从技术的角度去分析需求,在方向上明确要怎么测 分析结果侧重点在于测试策略与技术实现,测试方案侧重在方案二字,其核心内容包含到不限于以下:

策略与方法。
环境
工具的选择

测试用例设计

测试用例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这组集合包括:测试环境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

其中测试用例就是一份编写了要测哪些内容的文档,测试用例表达要清楚,无二义性,用例可操作性强,用例的输入与

输出明确,用例是测试人员根据需求进行设计的,设计方法有:

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判定表法,正交法,场景法,错误推测法,基于需求设计


测试用例评审

测试用例评审是指,
测试人员设计好测试用例后,需要进行评审,检查用例设计是否合格,是否能够最大程度上覆盖用户需求

执行用例

测试用例评审通过,测试人员就可以根据测试用例对开发提交的代码进行测试了。
并将测试结果与用例中的预期结果进行对比,并详细记录

缺陷跟踪及报告产出

缺陷跟踪,是指测试未通过提交的bug,开发需要修复bug,
再次提到测试人员要继续测试,如果不通过还要再次提交bug,
直到测试通过,这个过程就是缺陷跟踪,最后产出报告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等价类划分法    边界值法    判断表法    正交法    场景法    错误推测法    因果图法

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概念与分类

等价类解决的问题:让测试人员从穷举测试中解脱出来,等价类在所有测试数据中,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子集即为等价类   
等价类分类:
	有效等价类:正确的数据	
	无效等价类:错误的数据	

等价类划分法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问题划分等价类可以将测试集合科学的从无穷大减少到有限小,
让测试工作从穷举测试中解放出来,大大减少测试用例数量,提高测试效率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步骤与应用场景

1.需求分析
2.划分等价类
	1.有效等价类	
	2.无效等价类		规则(需求本身出发)		长度需求		类型规定		是否为空(必填项检查)		是否可重复输入			 
3.设计用例							典型应用场景:带有输入框的测试

边界值法

1.边界值法设计用例,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界限)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2.边界值法存在的意义测试经验表明错误往往会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所以边界值法是对这些边界进行测试,是对划分等价类法的一种补充
3.边界值的概念	上点:边界上的点(符合条件的边界点)	内点:边界内的点	离店:离边界最近的左右两点

两位数加法计算器案例

一个可以计算俩位数内的加法计算器确定边界值[]:
闭区间,--> x>=12 且 x<=23():
开区间,--> x>12 且 x<23	
开闭区间:(12,23]-->左开右闭区间 x>12 且 x<=23		

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与边界值法应用场景

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1需求分析	
2划分等价类	
3确定边界		上点		内点		离点	
4设计测试用例边界值法的应用场景:	在等价类的基础上针对(有边界范围)的测试数据输入的地方	
确定从测试条件时,
明显存在(>,<,>=,<=)等的分析中
典型代表:有边界范围的输入框测试,密码长度,注册账号时的长度要求			
结论上点:必选(不考虑区间开闭)
内点:必选(建议选择中间范围)
离点:开内闭外(考虑开闭区间,开区间选择内部离点,闭区间选择外部离点)

判定表法

概念:当存在多个条件,多个输出结果,输入与输出之间有组合关系,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制约关系。判定表示以一种表格形式表达多条件逻辑判定的工具,用于解决此类问题

判定表组成部分:

​ 条件桩:所有输入条件,如欠费状态,关机状态

​ 动作桩:所有可能的输出结果,如允许主被叫,不允许主被叫

​ 条件项:单个条件的取值范围,一般都是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存在俩种表达方式:

​ 字符方式:

​ 真/有效等价类–>Y

​ 假/无效等价类–>N

​ 数字方式:

​ 真/有效等价类–>1

​ 假/无效等价类–>0

动作项:基于每一种条件的组合,得到确认的结果,如打不通等

条件桩:先决条件形容'是否欠费'条件项:
条件的具体的值:欠费,未欠费动作桩:结果的形容动作项:结果出现的具体情况

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 1.明确条件桩

​ 2.明确动作桩

​ 3.对条件桩进行全组合

​ 4.明确每个组合对应的动作桩(基于每种条件的组合情况,确定本组合下的输出结果)

​ 5.设计测试用例,每列数据对应一条测试用例

适用场景:多条件组合情况下适用

使用条件表示法编写判断表如下:、

​ 条件规定:

​ 不欠费为成立:Y

​ 欠费为不成立:N

​ 不关机为成立:Y

​ 关机为不成立:N

JMeter性能测试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 需求分析:明确性能测试的目标,了解系统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确定测试的范围和限制。 2. 脚本录制或编写:使用JMeter进行脚本录制,或手动编写脚本来模拟用户的行为。脚本包括HTTP请求、参数化、逻辑控制等。 3. 线程组配置:设置并发用户数、循环次数等线程组配置参数,以模拟实际用户访问系统的情况。 4. 监控配置:设置并发用户访问系统时需要监控的指标和数据收集方式,例如CPU、内存、网络流量等。 5. 断言配置:定义断言来验证系统的响应是否符合预期,例如验证页面内容、响应时间等。 6. 参数化配置:将需要变化的数据参数化,以便能够模拟不同用户、不同数据的访问情况。 7. 调试和验证:运行测试脚本进行调试和验证,确保脚本的正确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8. 测试执行:执行性能测试,收集系统在各种负载下的性能数据,例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 9. 结果分析:分析性能测试结果,评估系统的性能瓶颈,找出系统的瓶颈点和性能优化的方向。 10. 优化改进:根据性能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改进,例如优化代码、增加硬件资源等。 11. 重复测试:根据优化改进后的系统,重新执行性能测试,验证改进效果,直到满足性能要求为止。 这些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项目的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但以上是JMeter性能测试的基本流程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